文档详情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含答案)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83KB
约2页
文档ID:430273661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含答案)_第1页
1/2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1 .“书”的意思是 ,”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 2 .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 .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⑴五色交辉,()⑵晓雾将歇.(”3)夕日欲颓,()⑷沉鳞竞跃()2 .翻译句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3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4 .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5 .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6 .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7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四、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L解释下面的加点词⑴念无与为乐者()⑵遂至承天寺()⑶林民亦未寝()⑷相与步于中庭()8 .用现代汉语确译」(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外交横,盖竹柏影也:(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外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藻、苻”、是指,此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12.简答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二、参考答案:1 .信 给谢中书的信2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三、1.⑴交相辉映 ⑵消散 ⑶坠落 ⑷潜游在水中的鱼2.(1)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⑵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 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3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4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5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6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7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8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四、参考答案:(一)1.⑴考虑,想到⑵于是,就⑶睡觉⑷共同,一起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3. 2 .月色,月光 竹柏影 比喻4.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自慰。

12.①描写议论(答 抒情”也可)(1分,每对一处给0.5分)②闲 仙(1分,每对一处给0.5分)以上共8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