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残疾人的生存现状和发展状况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51KB
约4页
文档ID:492243348
残疾人的生存现状和发展状况_第1页
1/4

关于残疾人生存现状和发展状况的调查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残疾人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 分尊重残疾人的生存权利,使其普遍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以及康复、就业、教育 等权利,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虽然我国的残疾人事业随 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残疾人生存状况仍然令人堪忧,残疾人 就犹如“木桶理论”中那块最短的木板,影响着全国人民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 的进程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把发展残疾人事业放在更加突出的 位置,强化措施,着力推进,让广大残疾人与全国人民一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仍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笔者通过从网络、书籍、期刊、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等途径查阅了有关我国 残疾人的资料,包括残疾人的基本状况、教育与就业、福利、康复、社会支持、 社会交往、社会参与、服务设施、政策法规等,现总结如下: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包括残疾的种类、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恋爱与婚姻、 家庭经济状况等根据我国《残疾人保障法》的定义,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 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丧失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 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显示,与1987 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我国残疾人口总量增加,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残疾类别结 构发生改变。

根据调查数据推算,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各类残 疾人的人数及各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重分别是:视力残疾1233万人,占14.86%; 听力残疾2004万人,占24、16%;言语残疾127万人,占1、53%;肢体残疾2412 万人,占29、07%;智力残疾554万人,占6、68%;精神残疾614万人,占7、 40%;多重残疾1352万人,占16、30%另外,调查数据显示,残疾人受教育程度和19年前比有很大的提高,每十 万残疾人中接受大学教育的人从87年的287人上升到1139人,上升了三、四倍 具有高中程度的有1165人上升到4893人,具有初中程度1156人上升到15039 人,小学程度的也有一定的提高15岁及以上残疾人文盲率42.39%,和87年比 较下降了15.71个百分点就婚姻状况来说,全国15岁及以上残疾人口中,未 婚人口 982万人,占12.42%;在婚有配偶的人口 4811万人,占60.82%;离婚及 丧偶人口 2116万人,占26.76%就家庭条件来看,全国有残疾人的家庭户2005 年人均全部收入,城镇为4864元,农村为2260元12.95%的农村残疾人家庭户 年人均全部收入低于683元,7.96%的农村残疾人家庭户年人均全部收入在684 元至944元之间。

残疾人的康复康复是残疾人基本的需求,因此,做好康复工作是保障残疾 人的基本权利截止目前,中国建立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近两万个,实施白内障 手术复明、聋儿语训、精神病防治康复等一批重点康复工程和社区康复项目,使 一千五百二十四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2006年是实施《中国残疾人事 业“十一五”计划纲要》的第一年康复部按照中国残疾党组、理事会的统一部 署,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着力做好“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 作的部署实施;全力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针对关键环节,加强政策建设与 指导,推动了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全面发展残疾人的就业就业是残疾人的根本出路,只有就业才能给残疾人提供稳定 的经济收入,才能起到就业一人,安定一家,稳定一片的效果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在解决特困残疾人“燃眉之急”的同时,更应为那些健康状况 允许的残疾人,提供更多技能培训的机会,提供自食其力的工作岗位对那些用 “知识改变命运”的残疾人,我们应该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支持,而不是无情的拒 绝和冷漠的眼神目前城镇残疾人就业四百三十四万,农村在业残疾人稳定在一千八百万人, 建立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三千一百二十七个,七百多万城乡残疾人得到职业培训 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但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最感到受歧视的 地方就是就业方面尤其在目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残疾人在求职过程中碰到 的墙壁更多残疾人在求职过程中遭遇的歧视主要表现在一是就业机会歧视,残疾人就业 同健全人相比总体上困难得多,残疾人的就业率同非残疾人相比,一直存在较大 差距;二是工作待遇歧视,很多残疾人没有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些残疾人没有 享受到平等的权利有的福利企业为了享受福利企业的免税待遇,名义上安置了 残疾人就业,但实际上残疾人并不上岗,而只是发给残疾人很少的所谓生活费, 有的连生活费也不发,更不给残疾人办理社会保险有的单位对残疾职工制定歧 视性工作目标和任务三是就业服务和环境歧视,就业服务机构没有为残疾人就 业创造良好的无障碍环境,限制了残疾人获得就业服务的机会;许多用人单位、 居民楼、道路、交通设施没有采取任何无障碍措施,还有不少用人单位以没有无 障碍设施为由拒绝招聘和录用残疾人四是保障残疾人就业的法律存在问题我 国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就业权利和禁止残疾人就业歧视的法律法规规定过于笼 统,宪法却没有明确规定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没有强调保障公民的平等就业权 利残疾人的社会交往状况及社会政治地位。

值得欣喜的是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 代表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中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 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残疾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担任县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广大残疾人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融入 社会,参与发展,做出了贡献,实现了人生价值但是普遍来说特别是在农村地 区,虽然残疾人政治参与的热情较高,但在政治生活中地位较低,经常处于被支 配地位,利益表达渠道不多.对外采压力往往采取忍让态度;此外,残疾人自我 封闭的现象比较普遍,与外界交往较少,社会地位不高残疾人文化与心理状况这主要包括残疾人自己对残疾这种社会现象及自身 残疾的认识,残疾人自身对残疾人社会政策的理解等从积极的层面来说,群众 性残疾人体育快速发展,参加残奥、特奥、聋奥等运动的残疾人二百六十多万; 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和服务,定期开展残疾人艺术汇演并打造了 《千手观音》等经典文艺作品从消极的层面来看,残疾人由于平时压抑或焦躁 的心理,在受到外来压力时往往会表现出一种仇视心理、报复的心理,有时会采 取一些偏激的行为,甚至是一种“自杀”式的行为这是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 中必须认真对待的社会问题。

有关残疾人的政策和法规1971年、1975年联合国大会相继通过了《智力 残疾人权利宣言》和《残疾人权利宣言》等国际性文件,1975年联合国把1981 年定为“国际残疾人年”,1982年联合国大会又通过了《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 动纲领》这些重大事件和重要文件,不仅进一步丰富了残疾人及残疾人事业的 思想和理论,而且为残疾人事业各个领域的工作提供了正确的指导1983年联 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1983年至1992年为“联合国残疾人十年”,这一纲领 性决议,为国际社会和各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性的指导,也提供了时 间的保障,许多国家在这一时期颁布了保障残疾人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实施 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计划,使残疾人状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自1980年代末起,我国对残疾人事业更加重视,逐步建立健全了各级残联、 残协等残疾人组织,并将残疾人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及其实施办法等各种法律法规,实施了残疾人事业“八 五”、“九五”、“十五”三个五年计划,广泛与世界各国开展了残疾人工作的 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加入了《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国际残疾人十年 (1983-1992)、亚太残疾人十年(1993-2002),使残疾人事业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 展,残疾人生存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并逐步为国际社会所瞩目。

2004年中国 残联主席邓朴方荣获国际人权奖,标志着我国残疾人事业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 广泛认同十五”期间,我国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了 以《宪法》为核心,以《残疾人保障法》为基础,以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为配 套的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国家在立法过程中注意倾听残疾人和残疾人联合 会的意见,并在《公务员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许可法》、《妇女 权益保障法》制定和修改中予以吸收和采纳;国家启动了《残疾人保障法》修改 工作和《残疾人就业条例》制定工作维护和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基本对策:大力宣传新的残疾人观旧的残疾人观认为残疾是命运注定的,把残疾等同 于残废,认为残疾人是施舍的对象这种观点使残疾人丧失自信,甘于落后,不 敢追求平等应该鼓励残疾人接受平等、自尊、独立的新观点,这是增进社会融 合、消除残疾人社会排斥的基本前提条件加强基层残联组织建设,为残疾人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基础基层残联是代 表残疾人利益,了解残疾人呼声、反映残疾人愿望、与残疾人建立血肉联系的最 重要环节建立基层残联组织,是开展残疾人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各级组织部门, 要切实贯彻中央组织部转发中国残联关于加强各级残联组织、队伍建设的意见, 保证各级残疾人组织按规定建立好,发挥好作用。

加强教育工作,提高残疾人整体素质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对残疾人的教 育,提高残疾人自身素质是关键要努力实现残疾人入学机会的公平、残疾人教 育过程的公平、残疾人教育结果的公平重点抓好残疾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 残疾人的政治素质;加强残疾人的文化教育;加强残疾人法制教育,提高他们遵 纪守法的自觉性,维护社会公德,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积 极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与介绍,全面推进残疾人就业就业是残疾人的根本出 路一是全面实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残疾人按比例就业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中央、国务院为稳定和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战略性 举措二是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按照市场化要求,建立残疾人就业 服务组织,广泛收集残疾人就业信息,有组织的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三是大力 开展职业培训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努力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 掌握一技之长;四是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进一步推进扶贫和社会保障工作,切实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要进一步完 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保障水平,提高社会救助的标准根据各地不同情况, 制定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保贫困残疾人生存的必要条件。

要加强养老院、 救济站建设,使无依靠的残疾人有归宿,有依托,最终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 变要大力开展残疾人婚姻介绍工作,促进残疾人与外界交往,建立残疾人婚姻 补助基金,鼓励残疾人成家立业,共享美好生活建立健全农村网络,推进农村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农村残疾人由于自身方面 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与城市残疾人相比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更为严重的处境因 而加大对农村残疾人的关注力度,改善农村残疾人的生存现状对推进残疾人事业 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