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孙子兵法》中的管理心理学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97KB
约4页
文档ID:402558487
《孙子兵法》中的管理心理学_第1页
1/4

《孙子兵法》中的管理心理学摘要: 《孙子兵法》中蕴涵着丰富的管理心理思想,是中国古代管理心理学萌芽阶段形成具 有一定体系的著作的重要标志它丰富了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内容,对人们在各领域科学开展 管理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孙子兵…[摘 要] 《孙子兵法》中蕴涵着丰富的管理心理思想,是中国古代管理心理 学萌芽阶段形成具有一定体系的著作的重要标志它丰富了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内容, 对人们在各领域科学开展管理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兵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其收入《中国 代表作丛书》中《孙子兵法》一书在世界上的军界、政界、商界、体育界等有 广泛的影响,一些世界著名的大学甚至还把它列入MBA教育的必修课程,被誉为管理 学“圣典”《孙子兵法》中蕴涵着浓厚的管理心理思想,是我国古代管理心理学萌芽 阶段由散见于思想家的言论发展到具有一定体系的著作的重要标志一、 《孙子兵法》的内容体系《孙子兵法》从内容上说共分13篇,这13篇之间具有高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依据现代管理学理论,按照其所探讨内容的不同,可以把它们分为三大部分进行研究第 一部分 谋划与准备共三篇,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

主要探讨对战争的一般认识、态度以及由此而来的智谋、心理等方面的谋划与准备的有关 内容第二部分 战略选择共四篇,包括《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主要探讨影响制定战略的各种相关要素、战略原则与要求、战略实施与调整 等方面的内容第三部分 战术应用共六篇,包括《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其中前四篇探讨内容的重点已由宏观的 战略问题转入具体的战术问题,即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何指挥作战的问题;后两篇专门 研讨了常规军事手法之外的特殊战法问题二、 《孙子兵法》中的管理心理思想概述(一) 人性假设的管理心理思想每个管理决策的背后,都必有某些关于对人性本质及 人性行为的假设《孙子兵法》13篇贯通的军事谋略,都是建立在对人的重视、对 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基础之上的具体表现在:一是对民意的重视首篇《计篇》中 谈到的“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意思就是讲政治,必须使君主与民众的意愿相一致, 这充分显示论文格式出对民意的重视和对人的尊重,说明了任何重大决策和管理措施都 不可违背民意二是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用间篇》中说到:“先知者, 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意思是人们不要 企求鬼神,也不要相信星象,甚至不要依赖以往经验的类推,而要充分依靠人去及时、 准确、全面了解和掌握敌人的有关信息及情况三是对人才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谋 攻篇》中提出了 “夫将者,国之辅也”的论断,并把将帅看作决定战争胜败的“五事” 之一,把“将孰有能”列入“七计”之一《作战篇》中的“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 国家安危之主也”的论述,充分说明了人才在社会发展和各种管理活动中所起的决定性 作用二) 群体心理思想《孙子兵法》中群体心理思想通过谋求“人和”和关于“将与君” “将与兵”之间的 人际关系的论述得以充分体现一是谋求“人和”的管理心理思想《计篇》中的“道 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就是指管理要使上下级、 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达成一致,才能凝聚成强大的群体而无所畏惧二是关于“将与君” 的关系的论述《谋攻篇》中的“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就是说国君应充分信任主帅, 做到用人不疑将帅有才能,国君就不要干预指挥,要放手让他去施展才华,这是夺取胜 利的重要保证三是关于“将与兵”的关系的论述《地形篇》中的“视卒如婴儿, 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意思是说如果将军对待士兵能够像对待婴 儿和自己的爱子一样,他们就可以与你共涉难险,生死与共。

三)战略性管理心理思想《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性管理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非常突出,其《谋攻篇》中关于“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 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远见卓识,对世人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孙子兵法》的字里行间都贯穿着战略制胜的精神,如在运筹、谋划大计方 针时要全面掌握相关内容,提出“五事”和“七计”,并强调指出这是关系“国之大事,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的重要问题所谓“五事”,是指“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 将,五曰法”;“七计”是指“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 强? 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严认为通过对“五事”和“七计”的分析,“吾以此知胜负 矣《孙子兵法》要求在制定战略过程中要做到“知彼知己”,全面掌握双方各种情 况,既要了解对方,又要了解自己《谋攻篇》中论述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 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在实施战略过程中要做到精心计 划,计划得愈周密,就愈可能战胜敌人《计篇》中论述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 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一 “知” 一 “算”,从战略管理心理上说,胜负已明。

四) 战术性管理心理思想《孙子兵法》中对战术指挥方面的论述很多,其中很多方面已深入人心,如攻其不备、 出其不意、兵贵神速等,对人们科学开展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孙子兵法》 关于战术问题所持的基本观点的著名论断为“兵者,诡道也”面对战争,不仅要具有战 略性的“知”与“算”的科学态度,还要在战术上使用超人的计谋,因为“兵贵胜”,所以 才可以“兵以诈立”只有通过各种计谋和技术技巧扰乱敌人的视线,打乱敌人的部署, 打击对手的信心,攻其不备,才能战胜对手即“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 之远,远而示之近……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计篇》)意思是明明有实力与对手 较量,却故意装作不能打,想打要故意装作不想打;要向近处,故意装作要向远处;要向远 处,故意装作要向近处就是说要通过一定的手段迷惑敌人,在对方疏于防范的情况下, 来个“攻其不备”,取得胜利《孙子兵法》中还提出了 “正合奇胜”的法则《势篇》 中论述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正合” 可大致解释为按通常的战术原则,以正规的作战方法进行的战斗;而“奇胜”则是指根据 战场情况,运用计谋,出其不意,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也就是说,从战法上讲,明攻为 正,暗袭为奇,按一般原则作战为正,采取特殊战法为奇它启迪人们在管理活动中,善 于出奇者就容易取得好的业绩《九地篇》中又论述到:“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 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认为用兵迅速快捷,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选择敌人料 想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毫无戒备的地方进一步说明了兵贵神速和攻其不备、出其不 意的制胜效力五) 领导心理思想领导心理思想在《孙子兵法》中被阐述得淋漓尽致,其13篇中都贯穿着对将帅心理素质的要求,提 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计篇》)《势篇》中论述的“故善战者,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以择人而任势”和“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 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也是 要求将帅把主导思想放在依靠、运用、把握和创造有利取胜的形势上,而不是去苛求手 下的将士要想办法激发队伍高昂的士气,使之蕴涵一种一触即发的巨大冲力,就像拉满 的弩,触发的机,像高山上向下滚动的圆石一样,不可阻挡,也就是要求领导者首先要具 备善于造势和思想发动、激发士气的能力现代管理心理学表明,领导者权威的树立主 要依靠领导的自然影响力,而自然影响力中,专业知识与技术是领导树立威信,赢得下 属信服和拥戴的主要因素。

《孙子兵法》中对将帅的业务能力倍加重视《谋攻篇》指 出:“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 疑矣由此可见,专业素质是领导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孙子兵法》中 对领导者应具备的个性品质也做了重要论述,如《九地篇》“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 治”就是要求领导者要具备沉着冷静、稳健和公正严明、雷厉风行的个性特征又如《地 形篇》:“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可战,无战可也就 是说将帅要依据战事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决定战与非战,而不要受到君主命令的干 扰,并进一步提出,在危急时刻将帅可“君命有所不受”这就是说领导者做事要有主 见,要有较强的控制力和决断力,这样才能成就大事现代管理心理学中有关权变的思想 在《孙子兵法》中也有专门的论述如,《虚实篇》中的“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 日有短长,月有死生”和“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明确 要求领导者要具有权变的思想和应变的能力《火攻篇》中也对领导者个人情绪控制 与心理防范做了论述,指出:“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就是说领导者 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因冲动而出兵,也不可感情用事而盲目参战。

要求领导者应具备 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要做到以客观情势而不要以主观意愿进行决 策六)激励心理思想现代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激励,是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最 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孙子兵法》很重视人的激励问题《作战篇》中多处做 了专门论述,如“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取敌之利者,货也”并提出 在特殊时期、紧急情况下的奖赏要打破惯例,加大力度,“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 主张仁爱士卒,以此调动其积极性如《九地篇》:“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 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孙子兵法》中不仅重视对人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而 且在《九地篇》中还对投险激励做了论述:“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 候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聚三军之众,投之以险,此谓将军之事也意思是 说,将帅赋予军队任务,就像登高而抽掉梯子一样,使他们有进无退率领军队深入敌 国,就要像击发弩机射出箭一样,使他们一往直前烧掉船只,砸烂铁锅,断其退路,表 论文格式示进则生,退则死,战必胜,不战则亡,刺激军队以死奋战,这就是所谓的“置 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这种投险激励在现代管理学中被称为“救灾式管理”, 即利用灾难式的情况,来激发员工的危机感和责任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内在潜力,产 生特殊的效果。

三、结语《孙子兵法》虽是一部古代兵书,但它其中蕴涵着的管理思想、组织方法,领导艺 术等精华却为我们今天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心理学开辟了途径尤其是其中的管理 心理思想,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内容,促进了该学科的科学化发 展,而且对人们在各个领域科学开展管理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参 考 文 献][1 ]王泽民.论 《孙子兵法》 的管理价值卩]・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 (5) :88 —93.[2 ]孙武•孙子今译[M] ■郭化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50 - 109.[3 ]董海洲,王建军.试论《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J ].求实,2004 ,⑸:133[4 ]朱永新•管理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 30 -39.[5 ]程振清.《孙子兵法》与商战J ] •甘肃社会科学,1997 ,⑹:86.。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