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列表 及初唐四杰作品风格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在唐诗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其作品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对初唐浮艳诗风或较单一的体制有所突破和革新四杰仕宦不显而才华横溢,慷慨有志他们反对绮靡文风,提倡抒发真情实感其创作在形式上虽未 完全摆脱齐梁遗风,但内容与气骨方面已大有突破王、杨工于五言律诗,卢、骆擅长七言歌行,初唐诗人骆宾王王勃卢照邻宋之问杜审言杨炯陈子昂沈全期王绩李世民盛唐诗人李白杜甫张九龄王维孟浩然皇甫冉王昌龄贺知章王之涣李颀崔颢顾况元结刘长卿岑参邱为高适皇甫冉祖咏王翰钱起綦毋潜常建中唐诗人柳宗元孟郊韩愈白居易卢纶李贺李益刘禹锡贾岛张继韦应物李坤元稹张祜杜秋娘张籍戴叔伦顾况晚唐诗人李商隐温庭筠杜牧陈陶马戴杜荀鹤代表作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杨炯的《从军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在 狱咏蝉》四杰”之后,陈子昂(661--702)明确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感遇诗》38 首, 即是他具有鲜明革新精神的代表之作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 著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 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
王昌龄 的边塞诗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思念家乡、立功求胜的心情,他的《从军行》、《出塞》历来 被推为边塞诗的名作李颀的边塞诗数量不多,成就却很突出,《古意》一首、《古从军行》是他 的代表作王之焕是年辈较老的边塞诗人,一首《凉州词》写尽了远征人思家的哀怨,另一首《登 鹤雀楼》诗意高远,富于启示性王 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世称 “王杨卢骆”, 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 露了新的独特风貌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送 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 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 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 语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体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杨 炯(650~692),弘农华阴(陕西)人人称 “杨盈川”反对宫体诗风,主张 “骨气”“刚 健”的文风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 风格雄健豪放,气势轩昂,很有 气魄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 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从军行、出塞《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 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从军行》是汉魏流传下来的乐府歌曲汉魏诗人作“从军行”,是乐府曲辞但是到了唐 代,《从军行》古曲已经不存在了,杨炯作这篇《从军行》,只是用古乐府曲调名为题目,而这首 五言律诗,事实上是不能配合乐曲歌唱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诗题称为“乐府古题”它并不表 示这首诗的曲调,而是表明这首诗的内容因为每一个古代乐府曲调,都有一个规定的内容例如 《孤儿行》是描写孤儿生活的,《从军行》是反映从军的辛苦的杨炯做了这首五言律诗,用了这 个乐府古题,但诗的内容已不同于汉魏时代的《从军行》,可知初唐诗人用乐府古题作为诗题,大 多已失去了古义。
这一种体式的诗,很难分类,可以列入“乐府诗”一类,也可以列入“五言律诗” 一类卢照邻(632~695),幽州范阳(河北省涿州)人自号幽忧子,擅长诗歌骈文,尤擅七言 歌行,意境清迥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代表作:长安古意、咏史四首、紫骝马《长安古意》长安大道连狭斜 玉辇纵横过主第 龙衔宝盖承朝日 百尺游丝争绕树 游蜂戏蝶千门侧 复道交窗作合欢 梁家画阁中天起 楼前相望不相知 借问吹箫向紫烟 得成比目何辞死 比目鸳鸯真可羡 生憎帐额绣孤鸾 双燕双飞绕画梁 片片行云着蝉翼 鸦黄粉白车中出 妖童宝马铁连钱 御史府中乌夜啼 隐隐朱城临玉道 挟弹飞鹰杜陵北 俱邀侠客芙蓉剑青牛白马七香车 金鞭络绎向侯家 凤吐流苏带晚霞 一群娇鸟共啼花 碧树银台万种色 双阙连甍垂凤翼 汉帝金茎云外直 陌上相逢讵相识? 曾经学舞度芳年 愿作鸳鸯不羡仙 双去双来君不见? 好取门帘帖双燕 罗帷翠被郁金香 纤纤初月上鸦黄 含娇含态情非一 娼妇盘龙金屈膝 廷尉门前雀欲栖 遥遥翠幰没金堤 探丸借客渭桥西 共宿娼家桃李蹊娼家日暮紫罗裙 北堂夜夜人如月 南陌北堂连北里 弱柳青槐拂地垂 汉代金吾千骑来 罗襦宝带为君解 别有豪华称将相 意气由来排灌夫 专权意气本豪雄 自言歌舞长千载 节物风光不相待 昔时金阶白玉堂 寂寂寥寥扬子居 独有南山桂花发清歌一啭口氛氲 南陌朝朝骑似云 五剧三条控三市 佳气红尘暗天起 翡翠屠苏鹦鹉杯 燕歌赵舞为君开 转日回天不相让 专权判不容萧相 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谓骄奢凌五公 桑田碧海须臾改 即今惟见青松在 年年岁岁一床书 飞来飞去袭人裾这是卢照邻的代表作,也是初唐七言歌行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托“古意”,实抒今情它的题材、用语与 萧纲的《乌栖曲》等齐梁宫体诗非常接 近,但思想感情却大不相同它的词采虽然富丽华赡,但终不伤于浮艳诗的写法近似 汉赋 对描写对象极力铺陈泻染, 并且略带“劝百讽一 ”之意《唐诗镜》中说:“端丽不乏风华,当在骆宾王《帝京篇》上《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周敬语:“通篇格局雄远,句法奇古, 一结更绕神韵盖当武后朝,淫乱骄奢,风化败坏极矣照邻是诗一篇刺体,曲折尽情,转 诵间令人起惩时痛世之想 ”《批点唐音》中说: “此片铺叙长安帝都繁华,宫室之美,人物 之盛,极于将相而止,然而盛衰相代,唯子云安贫乐道,乃久垂令名耳但词语浮艳,骨力 较轻,所以为初唐之音也 ” 闻一多先生将《长安古意》称为 “宫体诗的自赎 ”自汉巍六朝以来,产生过不少以长安、洛阳为背景,描写豪门贵族、公子王孙、侠客倡优 生活的作品在这首长篇七言古诗中,诗人用传统题材写自身的感受以铺陈的笔法,描绘当时京 都长安的现实生活场景,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写权贵阶层骄奢淫逸的生活及内部 倾轧的情况,深寓讽喻之旨同时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寂寥之感和牢骚不平之气,也揭示了世事无常、 荣华难久的生活哲理。
骆宾王(638~?),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内容广泛,格调高远,多感叹个人遭遇,抨 击社会现实之作代表作:在狱咏蝉、易水送别《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在狱咏蝉》是骆宾王陷身囹圄之作公元 678 年(唐高宗仪凤三年),屈居下僚十八 年,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被捕入狱 其罪因,一说是上疏论事触忤了武则天, 一说是“坐赃” 这两种说法,后者无甚根据前者也觉偏颇从诗的尾联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来看, 显然是受了他人诬陷闻一多先生说,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 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宫体诗的自赎》)这几句话,道出了骆宾王下狱 的根本原因他敢抗上司、敢动刀笔,被抨击者当然要以 “贪赃”、 “触忤武后”将他收系了也正因为如此,骆宾王才在狱中写下这首诗 可以说这是一篇简短而精美的骈文,是一篇很有情致的抒情小说诗人在这段序文中叙说了自己作诗的缘起,叙说了蝉的形态、习性及美德,抒发了自己 “失路艰虞,遭时徽纆 ”的 哀怨之情诗人首先从禁所的古槐写起,运用晋代殷仲文仕途失意及西周时召公明察狱讼的 典故,表达了自己身陷囹圄的痛苦和乞盼有司明察的心愿。
初唐四杰的贡献在唐诗史上,他们是勇于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唐太宗喜欢宫体诗,写的诗也多为风花雪 月之作,有很明显的齐梁宫体诗的痕迹大臣上官仪也秉承陈隋的遗风,其作风靡一时,士大夫们 争相效法,世号“上官体” 在齐梁的形式主义诗风仍在诗坛占有统治地位的时候,“四杰”挺身而出,王勃首先起来反对初唐诗 坛出现的这种不正之风,接着其余三人也都起来响应,一起投入了反对“上官体”的创作活动之中他们力图冲破齐梁遗风和“上官体”的牢笼,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 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 提高了当时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带有新气息诗风,推动初唐诗歌向着健康的道路发展四杰对 唐诗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大致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表现在作品题材与内容上,其中包括有咏史诗和咏物诗,还有山水诗,像王勃的《腾王 阁》;或为抒发登临送别的感慨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以及骆 宾王的《于易水送人》有歌唱征人赴边远戍的,描写征夫思妇的,与表达对不幸妇女的同情的 四人均才高而位卑,使他们比较接近社会现实,所以常用诗歌对某些社会现象加以揭露。
四杰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来改变齐梁时遗下的不正诗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其次,初唐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且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五言律在“四杰”之前已有出现, 唐初诗人王绩(王勃系王绩侄孙)曾作过一些努力,但作品不多到了“四杰”的时候,五律这一形 式才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他们的作品中被逐渐的固定下来四杰”以多数量、高质量的诗篇为稍 后于他们的沈佺期、宋之问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五言古诗在三国时期以后盛极一时,而七言古诗却是到了唐代才兴盛起来,四杰(杨炯无七言 诗)又以大量的杰作把七言古诗推向了成熟阶段所以初唐四杰在发展诗歌形式上的成就,是值得 充分肯定的而四人之中又各有偏重,王、杨以五律见长,卢、骆擅长七古他们在文学史上起到 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就对“四杰”十分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