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蚂蚁得救助》教案

zha****6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04KB
约7页
文档ID:324664542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蚂蚁得救助》教案_第1页
1/7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蚂蚁得救助》教案 《蚂蚁的救助》课文原文 夏日的一个午后,我给阳台上的几盆花木浇水在浇石榴(liú)时,发现有几只黄蚂蚁浮在水面上挣(zhēnɡ)扎着我知道,蚂蚁虽不会游泳,但它们是生命力极强的小生灵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援,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就会渗(shèn)下去,蚂蚁们就可以着陆了 不一会儿,水没有了几只蚂蚁在湿漉(lù)漉的泥土上又恢(huī)复了正常活动,但有两只不幸的黄蚂蚁被湿泥埋(mái)住了半截身子,正努力挣扎着向外爬,可又爬不出来我想,我应该救助一下这两个落难者了我必须找一样细小的工具,不然,用手指或稍微粗点儿的小棍儿,都有可能将救助变成杀生 但是,当我从室内取了一枚大头针走出来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两只被埋的蚂蚁同时被另外两只同伴救助着——那两只来救助的黄蚂蚁正在用力向外拉它们的同伴我放弃了与这两只黄蚂蚁争功的机会,静静地观察着这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一只蚂蚁先被同伴救了出来另一只在同伴的奋力救助下,也从泥土中挣[zhènɡ]出了身子它们小心翼翼地向四周试探了一番,便迅速(xùnsù)逃离了奇怪的是,有一只黄蚂蚁却没有离开,而是在救助现场继续衔咬泥土,似乎下面还埋着什么东西。

我想看个究竟,就没有打扰它不久,我看到有一对小小的`触角晃动着露了出来,原来下面还有一个落难的同伴这次我必须要帮助它们了,因为这场“水灾”是我造成的,我在这些小生灵面前是负有责(zé)任的,甚至可以说是罪过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tiǎo]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黄蚂蚁看到同伴后,立即上前去亲吻(wěn)触抚(fǔ),并试图将它衔走这时,被救助的蚂蚁已经恢复过来,与黄蚂蚁互相用触角碰了一下,便一起离开了 我不是昆虫学家,不知道蚂蚁的救助行为是一种偶然还是出自本能但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它们确实表现出了一种我们人类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 《蚂蚁的救助》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在生活中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救助同伴的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看到蚂蚁相互救助情景后的感受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交流对蚂蚁的认识:蚂蚁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呢?当蚂蚁的同伴遇到困难时,它们是怎样救助自己的同伴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蚂蚁的救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相互读生字,纠正读音 3.教师检查读音,指导书写难写易错的生字 4.再次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感悟理解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是什么?找有关的段落读一读 2.“我”看到黄蚂蚁浸在水中是怎么想的? 重点指导理解“生命力、生灵、实施、救援”等词语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重点读好描写“我”的句子 四、小结 从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摘抄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上节课同学们通过学习第1自然段,知道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谁能跟大家说一说? 2.过渡:“我”认为蚂蚁会安然无恙的,但是蚂蚁的实际处境是怎样的呢? 二、学习课文,深入感悟 1.默读第2、3自然段,想一想蚂蚁的处境怎样。

2.“我”看到蚂蚁的处境后准备怎样做呢? 3.当看到蚂蚁相互救助的情境后,感到很意外,他的决定有什么改变? 4.重点理解“这个让我心灵震撼的生命故事” (1)指名读这句话 (2)探究:为什么说的心灵感到震撼呢? 5.小组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 (1)小组自由朗读文段,读后讨论:蚂蚁是怎样救助同伴的? ①汇报②相机引导体会“小心翼翼、试探、迅速、逃离”这些动词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2)“我”是怎样救助蚂蚁的?引导学生从“我”的动作中感悟:“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3)救助的结果怎样? (4)你觉得这些蚂蚁可爱吗?可爱在哪儿? (5)齐读第4自然段,深化对蚂蚁的感情 (6)默读第5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我”的感受,点明文章的主题 三、总结全文,深化文章主题,理清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四、感情共鸣 你觉得蚂蚁是怎样的小动物?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呢? 五、课外拓展 以“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为题,开一次讨论会 《蚂蚁的救助》教学反思 上这一课,来源于去年听了窦桂梅老师上的以“母爱”为题的阅读文章《合欢树》一课。

该课堂的教学中,窦桂梅老师紧紧地抓住了“好好活……”,把史铁生笔下那份深深的慈母深情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学中,窦老师适时地引入了史铁生其他文章,让孩子们在一种浓厚的母爱氛围中,感受笔下那份深沉、朴素而又高洁的母受感受史铁生对母亲的那份真切的爱后来,我又在网上看到了窦桂梅老师的《朋友》主题阅读教学实录大师手笔,不同凡响 今年,我们开始进行课外阅读课的教学尝试,可是,到底怎么进行?如何操作?我简直无从下手后来,我想,就算是东施效颦,我也学学窦老师吧于是,我选了五篇文章准备以《蚂蚁的救助》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 从课前的准备,到课堂的实施,到课后的反思,我觉得自己成长了许多 一是更明确了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这堂课我共改了6次改得最多的,是课的目标姚校长告诉我,如果课上得失败了,但目标、方向是明确的,那么,只是操作的失误而如果目标也没有定准确,那么,这课还有什么必要去上? 我哑然是啊,我上这课的目标是什么?一开始,我定的目标是“感悟朋友之情”可是,这朋友之情的范围也太大了,“生死之交”是朋友之情,“相互敬重”也是朋友之情,“雪中送炭”更是朋友之情……这节课,就让孩子们感悟那么多的“友情”,然后再联系实际,说自己的感受吗?那么,这是语文课还是品德课?我否定了这个定位。

几经反复,我确定了“通过阅读文章,感悟蚂蚁困难时不离不弃的朋友之情;通过学习,懂得课外阅读一些基本方法”,这个定位就比较小,也比较容易操作了 二是明确了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含义作为课外阅读指导课,阅读方法的指导应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这堂课中,我要渗透怎样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呢?我觉得,作为40分钟的课堂,你想把一篇文章析透,已经很难很难,更别说还要带其他的几篇文章了,那么,怎么办呢?我觉得,比较恰当地把握精读课文的度,让学生学习“抓住主要句子理解文章中心”应该也是一种比较好的阅读方法指导于是,我把阅读方法指导定在了“抓住主要句子理解文章中心”这个方面希望通过一篇文章的阅读指导,使学生能把这个方法迁移到学习其他几篇新的文章中去课堂结果显示,这种迁移还是比较成功的 三是课外阅读指导的度的掌握这个问题,我上课前觉得很困惑,上课后,还是觉得非常困惑因为《蚂蚁的救助》这一课中的蚂蚁精神,那在危急关头,不惜牺牲自己去救助他人的品质不是平常的“朋友”之义所能概括的,甚至可以说,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没有这样的朋友的对学生来说,那种在朋友需要帮助时,比如同学要向他借橡皮时,要请教他问题时,热情地帮助他的,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友谊了。

课堂上,我把重心放在那只自己刚脱离危险,却不肯离开这是非之地,拼命衔咬泥土救同伴的蚂蚁身上,通过品读那句话,让孩子们真正地感受那种“不离不弃”的患难之友情 教学结果显示,这样的目的还是基本达到的但是,与之相应的是,学生的“共鸣”有多少? 课外阅读指导课到底怎么上?主题性阅读到底如何把握?路漫漫其修远兮,还需耐心求索 7Word版本。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