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总结(共8页)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004.50KB
约9页
文档ID:414930205
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总结(共8页)_第1页
1/9

一、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定义:(d为常数)();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 首项:,公差:d,末项: 推广: . 从而;3.等差中项(1)如果,,成等差数列,那么叫做与的等差中项.即:或(2)等差中项:数列是等差数列4.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其中A、B是常数,所以当d≠0时,S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特别地,当项数为奇数时,是项数为2n+1的等差数列的中间项(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的各项和等于项数乘以中间项)5.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1) 定义法:若或(常数) 是等差数列. (2) 等差中项:数列是等差数列. ⑶数列是等差数列(其中是常数)4)数列是等差数列,(其中A、B是常数)6.等差数列的证明方法 定义法:若或(常数) 是等差数列.7.提醒:(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及,其中、称作为基本元素只要已知这5个元素中的任意3个,便可求出其余2个,即知3求22)设项技巧:①一般可设通项②奇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公差为);③偶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注意;公差为2)8..等差数列的性质:(1)当公差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的一次函数,且斜率为公差;前和是关于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2)若公差,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则为递减等差数列,若公差,则为常数列。

3)当时,则有,特别地,当时,则有.注:, (4)若、为等差数列,则都为等差数列(5) 若{}是等差数列,则 ,…也成等差数列 (6)数列为等差数列,每隔k(k)项取出一项()仍为等差数列(7)设数列是等差数列,d为公差,是奇数项的和,是偶数项项的和,是前n项的和1.当项数为偶数时,2、当项数为奇数时,则(其中是项数为2n+1的等差数列的中间项).(8)、的前和分别为、,且,则.(9)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前m项和,则前m+n项和(10)求的最值法一:因等差数列前项是关于的二次函数,故可转化为求二次函数的最值,但要注意数列的特殊性法二:(1)“首正”的递减等差数列中,前项和的最大值是所有非负项之和即当 由可得达到最大值时的值. (2) “首负”的递增等差数列中,前项和的最小值是所有非正项之和即 当 由可得达到最小值时的值.或求中正负分界项法三:直接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性:由于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图像是过原点的二次函数,故n取离二次函数对称轴最近的整数时,取最大值(或最小值)若S p = S q则其对称轴为注意:解决等差数列问题时,通常考虑两类方法:①基本量法:即运用条件转化为关于和的方程;②巧妙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一般地运用性质可以化繁为简,减少运算量.二、等比数列1. 等比数列的定义:,称为公比2. 通项公式:, 首项:;公比:推广:, 从而得或3. 等比中项(1)如果成等比数列,那么叫做与的等差中项.即:或注意:同号的两个数才有等比中项,并且它们的等比中项有两个(两个等比中项互为相反数)(2)数列是等比数列4.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1) 当时, (2) 当时,(为常数)5. 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1)用定义:对任意的n,都有为等比数列 (2) 等比中项:(0)为等比数列(3) 通项公式:为等比数列(4) 前n项和公式:为等比数列6. 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依据定义:若或为等比数列7. 注意(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及,其中、称作为基本元素。

只要已知这5个元素中的任意3个,便可求出其余2个,即知3求22)为减少运算量,要注意设项的技巧,一般可设为通项;如奇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公比为,中间项用表示);8. 等比数列的性质(1) 当时①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是关于n的带有系数的类指数函数,底数为公比②前n项和,系数和常数项是互为相反数的类指数函数,底数为公比(2) 对任何m,n,在等比数列中,有,特别的,当m=1时,便得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因此,此公式比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更具有一般性3) 若m+n=s+t (m, n, s, t),则.特别的,当n+m=2k时,得注:(4) 列,为等比数列,则数列,,, (k为非零常数) 均为等比数列.(5) 数列为等比数列,每隔k(k)项取出一项()仍为等比数列(6) 如果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则数列是等差数列(7) 若为等比数列,则数列,,,成等比数列(8) 若为等比数列,则数列, , 成等比数列(9) ①当时, ②当时,, ③当q=1时,该数列为常数列(此时数列也为等差数列); ④当q<0时,该数列为摆动数列.(10)在等比数列中, 当项数为2n (n)时,,. (11)若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例1、(1)设是等差数列,且,求及S15值。

2)等比数列中,,,前n项和Sn=126,求n和公比q3)等比数列中,q=2,S99=77,求a3+a6+…+a99;(4)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中,奇数项之和为80,偶数项之和为75,求此数列的中间项与项数解:(1)由已知可得,所以=2,S15=,所以或又,所以或评注:分解重组,引导发现()、()与()的关系,从而使问题获得简单的解法设等差数列共2n-1项,则所以此数列共31项.中间项评注:(1)在项数为项的等差数列中,; (2)在项数为项的等差数列中.变式:(1)若一个等差数列前3项的和为34,最后三项的和为146,且所有项的和为,则这个数列有13 项;(2)已知数列是等比数列,且,,,则 9 .(3)等差数列前项和是,前项和是,则它的前项和是 210 . (4) 等差数列{an}和{bn}的前n项之和之比为(3n+1):(2n+3),求.例2、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之和为Sn,已知a3=12,S12>0,S13<0,(1)求公差d的取值范围2)指出S1,S2,S3,…Sn中哪一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解:(1),,即,由,代入得:2)解一:由,可知,所以S6最大解二:,由可知,它的图象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上的一群离散的点,根据图象可知S6最大。

解三:,由得又抛物线开口向下,所以S6最大评注:求等差数列Sn最值有三法:借助求和公式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的特点,用配方法求解;借助等差数列的性质判断,通过”转折项”求解;借助二次函数图象求解经过原点)变式:(1) 已知等差数列{an}中,,问S1,S2,S3,…Sn中哪一个值最大2) 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数列满足,(1)求数列的前项和的最大值;(2)求数列的前项和.略解:(1)由题得,∴,∴是首项为3,公差为的AP∴,∴由,得,∴数列的前项和的最大值为(2)由(1)当时,,当时,,∴当时,当时,∴.例3、(1) 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若前项之和等于它前项中的偶数项之和的11倍,第3项与第4项之和为第2项与第4项之积的11倍,求数列的通项公式.①②解:当时,得不成立,∴,∴由①得,代入②得,∴.说明:用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时,一定要注意讨论公比是否为1.(2) 若数列成等差数列,且,求.解:(法一)基本量法(略); (法二)设,则得:,, ∴,∴.评注:法二抓住了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特征变式:设数列{an}为等差数列,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已知S7=7,S15=75,Tn为数列{}的前n项和,求Tn。

解:法一:(基本量法)设{an}首项为a1,公差为d,则∴ ∴ ,∴ ∴ 此式为n的一次函数, ∴ {}为等差数列,∴ 法二:{an}为等差数列,设Sn=An2+Bn,∴ 解之得: ∴ ,下略例4、已知等差数列, (1)在区间上,该数列有多少项?并求它们的和;(2)在区间上,该数列有多少项能被整除?并求它们的和.解:,(1)由,得,又,∴ 该数列在上有项, 其和.(2)∵,∴要使能被整除,只要能被整除,即,∴,∴,∴,∴在区间上该数列中能被整除的项共有项即第项,其和.等差、等比数列性质及应用复习参考题一、选择题1.在正整数100至500之间能被11整除的个数为( )A.34 B.35 C.36 D.372.{an}是等差数列,且a1+a4+a7=45,a2+a5+a8=39,则a3+a6+a9的值是( )A.24 B.27 C.30 D.333.设函数f(x)满足f(n+1)=(n∈N*)且f(1)=2,则f(20)为( )A.95 B.97 C.105 D.1924. 若是等差数列,首项,则使前n项和成立的最大自然数n是: ( ) A.4005 B.4006 C.4007 D.40085.等差数列{an}中,已知a1=-6,an=0,公差d∈N*,则n(n≥3)的最大值为( )A.5 B.6 C.7 D.86. 设命题甲:△ABC的一个内角为60o,命题乙:△ABC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成等差数列.那么( ) (A)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B)甲是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C)甲是乙的充要条件 (D)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7.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正数,且a3·a7=-12,a4+a6=-4,则S20为( )A.180 B.-180 C.90 D.-908. 现有200根相同的钢管,把它们堆放成正三角形垛,要使剩余的钢管尽可能的少,那么剩余钢管的根数为( )A.9 B.10 C.19 D.299.由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1、a2、a3…重新组成的数列a1+a4, a2+a5, a3+a6…是( )A.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 B.公差为2d的等差数列C.公差为3d的等差数列 D.非等差数列10.在等差数列{an}中,若S9=18,Sn=240,an-4=30,则n的值为( )A.14 B.15 C.16 D.17二、填空题11.在数列{an}中,a1=1,an+1=(n∈N*),则是这个数列的第_________项.12.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S100=10,S10=100,则S110=_________.13.在-9和3之间插入n个数,使这n+2个数组成和为-21的等差数列,则n=_______.14.等差数列{an},{bn}的前n项和分别为Sn、Tn,若=,则=_________.15. 已知等差数列{a n}的公差d≠0,且a1,a3,a9成等比数列,则的值是 16. 若数列是等差数列,则数列也为等差数列,类比上述性质,相应地:若是等比数列,且,则{}是等比数列,其中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