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版本研究札记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作者: 朱淡文摘要红楼梦》版本研究是红学的重要组成和必不可少的基础如据今存《红楼梦》的十一个脂本和程甲、乙本综合校勘,可以发见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构思轨迹、修改情况以及版本流传过程中的变异,实在是一项既有学术价值且很有兴味的工作现试拈数则,略作考校,以见一斑《红楼梦》版本研究是红学的重要组成和必不可少的基础如据今存《红楼梦》的十一个脂本和程甲、乙本综合校勘,可以发见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构思轨迹、修改情况以及版本流传过程中的变异,实在是一项既有学术价值且很有兴味的工作现试拈数则,略作考校,以见一斑一)英莲与英菊第一回中甄士隐之女甄英莲即后来沦为薛蟠婢妾的香菱,她的名字在三个早期脂本中已出现差异: 甲戌本作 “ 英莲”,己卯、 庚辰二本为 “ 英菊”.他本皆同甲戌本 莲” 与“ 菊” 无论字形还是字音相距均很远,故误抄的可能性很小这情况显示:在甲戌原本和己卯原本 (庚辰秋点改为庚辰原本) 上,她的名字即已分别抄为 “ 英莲” 和“ 英菊”.因此这两个名字均应系曹雪芹所拟,均在曹雪芹的原稿上存在过笔者在对《红楼梦》 版本及成书过程作整体研究后提出一个新的假说:甲戌原本系脂砚斋从乾隆十九年甲戌开始抄阅再评的自留编辑本,而己卯原本系畸笏叟按乾隆二十四年己卯冬的作者定稿抄成。
他们所据以过录的当系作者原稿即已经第五次增删的稿本 据此版本源流分析, 作者为甄士隐之女原拟名“ 英菊”,乾隆十九年甲戌( 1754)开始第五次增删方点改为“ 英莲”,因而此时作者原稿上是两名并存的脂砚和畸笏分别抄录甲戌原本和己卯原本时,脂砚据改后原新名抄成“ 英莲” 并加批语,畸笏则据其原名抄写为“ 英菊”.今存甲戌本与己卯本、庚辰本再分别据以录为 “ 英莲” 或“ 英菊”.今存其他脂本都是己卯庚辰原本的子孙,却都抄成“ 英莲”,乃是因为它们所据的祖本已用甲戌原本(或其过录本)点改过的缘故(请参阅拙稿《红楼梦》版本源流总论》,《红楼梦学刊》1988 年第四辑)以上推论还可从小说正文及有关脂评取得佐证:(1)“ 英莲” 之名有象征封建时代女性悲剧的意义甲戌本第一回第八页眉批解释 “ 甄” 字云:“ 真后之甄宝玉亦借此音, 后不注 同回第九页旁批 “ 英莲”: “设云,应怜? 也 第四回第六面, 又有,可怜真可怜 一篇薄命赋, 特出英莲 “ 的旁批脂评证实 ” 甄英莲 “ 谐音” 真可怜 “,象征作者对全书悲剧女性的深切同情;而这与卷首作者自述的创作动机(见甲戌本《凡例》第五条、其他脂本第一回回前总评)以及《红楼梦》的主题正相一致。
如为” 英菊“,则或谐音 ” 应觉“,可能反映了作者的出世思想这种思想在今存第五次增删稿过录本内仍有所流露,然已不占主要地位因此 ” 英菊 “ 为旧稿文字的可能性更大2)第五回金陵十二钗副册首名即香菱,其判词及图画均双关 ” 英莲“ 之句其图” 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 “:桂花象征夏金桂,莲藕象征香菱,又隐其本名 ” 英莲“.其判词首句 ” 根并荷花一茎香 “,甲戌本句下有脂评:” 却是咏菱妙句 “.荷花即莲花, ” 英莲“ 即莲之英,亦即荷花,乃香菱本名为”英莲“ 的又一旁证所以,在第五次增删稿中,作者应已为之定名” 英莲“,这样方与副册首页的图画和判词相合,如是以” 英菊“ 为最后定名,则与其图画和判词均不能相符:故 ” 英菊“ 必系旧稿文字从甄英菊到甄英莲的修改, 反映了在 《红楼梦》 创作过程中曹雪芹思想演变的轨迹:在早期稿本中可能较为浓厚的老庄与禅宗思想逐渐减弱;到乾隆十九年甲戌开始的第五次曾删稿, 对不幸女性的爱与同情则显然占据了最为重要的位置二)贾宝玉是荣国公的孙子还是重孙从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所叙贾氏家族的世系看,荣国公贾源生代善, 代善生贾政, 贾政生宝玉, 贾宝玉明明是荣国公的重孙。
但是小说正文中其他三处提及宝玉,都把他说成是荣国公贾源的孙子:(1)第五回警幻仙子转述宁荣二公的嘱托云:” 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 禀性乖张,性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2)第十六回末,秦钟求众鬼放他暂时回阳,与一个好朋友说句话,众鬼问谁,秦钟道: ” 不瞒列位,就是荣国公的孙子,小名宝玉3)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蘸,张道士对贾母说:” 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 说着两眼流下泪来 贾母听说,也由不得满面泪痕,说道:” 正是呢,我养这些儿子孙子,也没有一个象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象他爷爷这三处描写都很具体, 都说贾宝玉是荣国公的孙子, 末例更显示荣国公乃是贾母的亡夫,这就与第二回的交代产生了明显矛盾这一矛盾透露出《红楼梦》成书过程中的特征: 此书从初稿到第五次增删稿,其规模逐渐扩展, 内容亦逐渐丰富作者旧稿原将贾母设计为荣国公贾源之妻即荣国公夫人,而将贾宝玉安排为荣国公之孙 乾隆十九年甲戌开始第五次增删时,作者扩大了旧稿的规模, 在贾氏家族世系中增加了贾代化、 贾代善这一代,于是贾宝玉就变成了荣国公重孙,贾母亦嬗变为荣国公的儿媳了。
三)林黛玉的眉目第三回宝黛初会, 宝玉眼中的林妹妹丰神绝世,与众共别, 给其形象最深刻的就是她那含愁带露的眉目 今存十一种脂本及程甲、 乙本, 除郑藏本缺此回外,其他十个版本对林黛玉眉目的描绘差异甚大,竟有八种文本:(1)两湾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 □ 非□□□□(甲戌本) |(按:□ 系原抄之朱笔方框,清末孙小峰据程甲本填补,不录 ” 笼“ 字有涂改痕,然系原抄手笔迹2)两湾似蹙非蹙附图 {图}烟眉一双似笑非笑含露目(己卯本)|(按:加点的五字系旁添,有小钩示添入之处五字笔迹与该页原抄相同,应系抄手夺落而后自己添补者3)两湾半蹙鹅眉一对多情杏眼(庚辰本)(4)两湾似蹙非蹙罩烟眉一双俊目(蒙戚三本)(5)两湾似蹙非蹙附图 {图}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列藏本)(6)两湾似蹙非蹙冒烟眉一双似百态生愁之俊眼(杨藏本)|(按:此系原抄后有人将” 冒“ 字圈去,旁改” 笼“ 字下句圈改同程甲本 冒“ 字应系 ” 附图{图}“字之误抄7)两湾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梦觉本,程甲本)(8)眉湾似蹙而非蹙目彩欲动而仍留(舒序本)据《红楼梦》 成书过程及版本源流可知: 甲戌本的底本即甲戌原本从乾隆十九年开始由脂砚斋抄录再评, 故今存甲戌本林黛玉的眉目反映了当时作者的构思创作情况: 她的眉已经基本画好, 眼则尚末找到确切而精彩、 堪与上句相媲美的文词。
直到己卯原本抄整之时 (乾隆二十四年冬) 曹雪芹方始将她的眉目画全:因此” 笼烟眉 “ 之改” 附图{图}烟眉“ 当是乾隆二十四年冬之前不久的事 今存梦觉本和程甲、乙本皆为 ” 笼烟眉 “,显示梦觉本所据底本亦同甲戌本蒙戚三本共同祖本的整理者所据底本应系 ” 附图{图}烟眉“,但他也见到过为 ” 笼烟眉 “ 的本子(或其所据底本即 ” 附图 {图}“ 、” 笼“ 两存);因为只有这样, 这位不太高明的文人才可能从”笼“ 字联想,将他不能欣赏的” 附图{图}烟眉“ 改成” 罩烟眉 “.庚辰本和舒序本的抄手则另拟词句(舒序本的异文有可能系舒之炜、舒元炳兄弟所改),与作者原稿相差更远了黛玉之目在甲戌本上尚是未定草,今存己卯本抄录于乾隆二十五年春夏间,其上已有定稿: ” 两湾似蹙非蹙附图 {图}烟眉,一双似笑非笑含露目“ 画出了林黛玉那独一无二的容貌和悲剧性格除己卯本外,梦觉本的 ” 似喜非喜 “ 和列藏本的 ”似泣非泣 “ 也可能是曹雪芹的拟稿 ” 似喜非喜 “ 极佳,且上句 ” 蹙“ 入声,对句宜用平声字,” 笑“ 去声,” 泣“ 入声,两” 喜“ 字上声,按古典诗词的韵律,上声可以用作平声(宋词中有不少上作平的实例。
)故” 笑“ 、” 喜“ 、” 泣“ 三字中以 ” 喜“ 字为最佳有红学家认为列藏本的 ” 似泣非泣含露目 “ 为作者定稿,其实它过于渲染了林黛玉的哀愁,形象较少魅力,且” 泣“ 以入声对入声 ” 蹙“,声韵亦不很铿锵今后如出新校本似可考虑从己卯本, 或取己卯、 梦觉二本之长定为 ” 似喜非喜含露目 “.至于蒙戚三本、庚长本、舒序本及杨藏本原抄的林妹妹之目,形式上既难与上句” 两湾似蹙非蹙附图 {图}烟眉“ 对仗,形象又流于平凡甚或庸俗, 均不可能是作者曹雪芹的原稿笔者怀疑它们的底本此句仍系甲戌本那样的未定草,所以抄整者不得不自己动手另拟,以至出现了种种异文如果它们的底本上已有与己卯、梦觉、列藏之本相同或相仿的文句, 它们的抄手就亦不会这样自告奋勇,揎拳掳袖来越俎代庖的罢四)谈 ” 绛芸轩 “贾宝玉幼时随贾母, 稍长分房后亦住贾母院内, 且自题其居室名为 ” 绛芸轩 “,见第八回 贾宝玉搬入大观园怡红院内以后,绛芸轩之名仍不时出现, 如第二十三回《秋夜即事》 诸有” 绛芸轩里绝喧哗 “ 之句,第三十六回回目为 ”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第五十九回回目曰 ” 绛芸轩内召将飞符 “:这说明贾宝玉仍将 ” 绛芸轩 “ 作为他在怡红院居室的名称。
查今存十一种脂本的正文及脂评,” 绛云轩 “ 之名共有四个异称:(1)紫芸轩两见于甲戌本第一回脂评:一为茫茫大士语” 富贵温柔乡 “ 旁批:” 伏紫芸轩 “ 二为《好了歌语》 ” 蛛丝儿结满雕梁 “ 旁批: ” 萧湘馆,紫芸轩等处2)紫芝轩见于蒙戚三本及梦觉本第一回,在” 富贵温柔乡 “ 下批: ” 伏紫荥轩 “(3)绛芝轩据传,靖本批语抄件第25 条:” 绛芝轩诸事由此而生 “(4)绛云轩见于列藏本和舒序本第八回四目及第二十三回《秋夜即事》诗分析这些异称, ” 芝“ 、” 云“ 皆与” 芸“ 形近, ” 云“ 、” 芸“ 又同音,且明末清初柳如是有 ” 绛云楼 “,或有抄误之可能但 ” 紫“ 与” 绛“ 音形差距很大,且又在多种版本上出现,这就不能用抄误来解释了《红楼梦学刊》一九八五年第一辑拙稿《〈红楼梦〉神话论源》提出:绛珠草实乃我国古代神话中炎帝季女瑶姬精魂所化的灵芝仙草灵芝仙草共有360种,其中有名 ” 紫珠芝 “ 者,” 叶黄茎赤,实如李而紫色 “,常略称为 ” 紫芝“. ”紫“ 乃红色之一,由紫改绛,色彩更为艳丽, 音韵更为响亮 曹雪芹最喜绛色 (大红色),故以” 绛珠“ 命名自己理想中的仙草。
” 绛珠“ 之句既由 ” 紫珠芝 “ 联想而来,则在早期脂本中出现的 ” 紫芸轩 “ 、” 紫芝轩 “ 、” 绛芝轩 “ 等三个异名就有可能是作者构思创作中曾经一度用过的旧称 笔者推测:有可能在《风月宝鉴》 或明义所见《红楼梦》旧稿中,贾宝玉之居室原名” 紫芝轩 “ 或” 绛芝轩 “ (按:吴方言中芝、珠同音),以表现贾宝玉儿时对绛珠仙草的朦胧记忆,这与第三回宝黛第一次见面就触发了心灵惊悸出于同一构思 后来作者恐此意过于显露, 又将它改为 ” 紫芸轩 “,第五次增删稿《石头记》中才写成 ” 绛芸轩 “.绛芝轩,紫芝轩、紫芸轩三名均仅见于脂评而不见于正文, 证实在作者最后定稿中它们已经改去脂砚斋和畸笏叟则因熟知作者创作过程,见过旧稿,故有可能在批语中仍沿用旧称,以至数名并出至于列、舒二本回及正文中出现的” 绛云轩 “,应系” 绛芸轩 “ 的误写因为一则此两本较晚方始形成,二则 ” 绛云轩 “ 与明末清初柳如是的 ” 绛云楼 “ 重出,曹雪芹必不至出此复笔细思之, ” 绛芸轩“ 这室名确是很适宜的它既切合贾宝玉爱红的心理,又暗示了他爱红的心理根源: 与其前身神瑛侍者对绛珠仙草的灌溉之情及其木石前盟密切相关。
查蒙府本第八回,在正文” 绛芸轩 “ 三字旁正有 ” 照应绛珠 “ 四字脂评此评虽短,恰可为此短文之有力佐证五) ” 我也为的是心 --你的心 “第二十回宝黛吵架,贾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