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程设计说明书 摇头幅度可调电风扇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80.44KB
约22页
文档ID:420719594
课程设计说明书 摇头幅度可调电风扇_第1页
1/22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摇头幅度可调立式电风扇姓名: 农建中学号: 2012210835班级:热能与动力工程12-2班日期: 前言电风扇几乎是夏日不可或缺的家用电器,它主要由扇头、风叶、 网罩和控制装置等部件组成扇头包括电动机、前后端盖和摇头送风 机构等但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电风扇的摇头有时显得太“浪费” 比如室内明明只有两三个人,都站在风扇正面30度扇形面内,而风 扇依旧保持着近乎180度的摇头角度,让人产生不适感所以本次仅 在摇头机构上做出一些改变,使得摇头幅度可调,本说明书中,我将 给出自己的设计并详细分析其中的原理与数据目录1电风扇摇头机构原理• 22改进后机构及其原理• 33零部件尺寸数据 -54运动具体分析 • 65装配方案 ・106使用注意事项7课程设计总结与感想•“8附录(图纸等)"41.电风扇摇头机构成双摇杆机构ABCD蜗杆随扇叶同轴转动,带动BC作为主动件绕C 点摆动,使摇杆AB带电动机及扇叶一起摆动,实现一台电动机同时 驱动扇叶和摇头机构该方案主要特点:(1) 是一种平面连杆机构,机构简单,加工方便,能承受较大载荷;(2) 有涡轮蜗杆机构,传动比大,结构紧凑,传动性平稳,无噪声, 反形成具有自锁性,但传动效率低,磨损较严重,蜗杆轴向力大;(3) 工作行程中,能使摇头装置控制符合要求。

本次的改进设计就是基于此原理扇叶齿轮2电动机齿轮1主轴22•改进后机构及其原理(iam文件另附)A ) •相对位置 主轴、齿轮1、齿轮2的轴皆相对于风扇头固定;固 定按钮、滑道相对于电扇底座固定B) •运动状态 电动机带动风扇旋转进行工作,同时主轴旋转,主 轴末端与齿轮1构成蜗杆结构,进而带动与齿轮1下部相配合的齿轮2 转动直角连杆与齿轮2及固定按钮下端皆为铰连,可转动C) •结构简图 原理依旧是四连杆机构B AJlxD其中,A点相当于主轴上与底座的可转动交点;B点相当于齿轮2的中心;C点相当于齿轮2与直角连杆的铰链点;D点相当于直角连杆与固定旋钮的铰链点齿轮2在运动中是一直延同一方向转动的,所以与最短杆BC构 成的两个转动副是整转副,整个机构构成双摇杆机构,AB会在一定 的角度内摆动,且知道AB相对于风扇头固定,故可知此机构能实现 电风扇摇头功能又因为AD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改变固定旋钮在滑道中的位置实 现改变,且由前文说明可知,固定后的AD是与底座相对静止的所 以,整个机构能够实现电风扇摇头幅度的调整具体的零件数据以及运动轨迹计算后文会给出详细分析3■零部件尺寸数据齿轮的直径计算方法如下 :齿顶圆直径二(齿数+2) *模数 分度圆直径二齿数*模数齿根圆直径二齿顶圆直径-(4.F模数)比如:M4 32齿34*3.5齿顶圆直径二(32+2) *4=136mm分度圆直径=32*4=128mm齿根圆直径=136-4.5*4=118mm7M 12齿 中心距D=(分度圆直径1+分度圆直径2) /2就是(12+2) *7=98mm这种计算方法针对所有的模数齿轮(不包括变位齿轮)。

模数表示齿轮牙的大小齿轮模数二分度圆直径*齿数二齿轮外径=(齿数-2) 齿轮模数是有国家标准的(GB1357-78)模数标准系列(优先选用)1、1.25、1.5、2、2.5、3、4、5、6、8、10、12、14、16、20、25、32、40、50模数标准系列(可以选用)1.75, 2.25, 2.75, 3.5, 4.5, 5.5, 7, 9, 14, 18, 22, 28, 36,45模数标准系列(尽可能不用)3.25, 3.75, 6.5, 11, 30因此,齿轮2可选择模数为2,齿数为25的标准齿轮,则分度圆直 径为50mm齿轮1上部模数2,齿数17,下部为模数2,齿数20,分度圆直径则为40mm 5主轴蜗杆部分由齿轮1上部决定,长度为70mm直角连杆两端点距 离60mm,短部20mm,长部约为56mm.滑道为直槽与固定点A极限 距离为25mm和70mm.本次设计的零件尺寸仅提供一组可行数据,具体可另行计算4■运动具体分析B ADa).摆动角度的分析与计算AB的摆动极限位置是BC与CD重合且BD点最远,及BD点距离最近,作出两者的图,即可测量摆动角度以下为一计算案例:1.首先在inven tor草图中作出经计算后与A B C D各点之间距 离相对应的四条直线,效果如下图步效果为其中2.作出以D为圆心,CD与BC长度之或与之差两个长度为半径的圆弧。

与第二步做出的两4.连接AE AF,并用通用尺寸量出两直线所构成的角的角度,得到据此可知,改变其中几个步骤,选取不同的AD距离,即能得到 不同的摆动角,标出30度、60度、90度等摆动角所需要的距离,在 滑道上标出,使用者就可以通过调节固定旋钮位置达到目的b)・各部件间传动比以及蜗杆减速效果的分析蜗杆机构构成较大的减速效果,电动机每转动一圈带动主轴转一圈,而齿轮1上部仅转动一个齿,齿轮1与齿轮2的传动比为齿轮2的齿数与齿轮1下部齿数之比具体数据分析如下:蜗杆法向齿厚snsn二sx cosy =1.93蜗杆分度圆法向旋齿高 hn1hn1=m=1.25蜗杆螺纹部分长度l l〉=(12+0.1z2)m=21.125蜗轮最大外圆直径da2da2<=da2+2m=63.5蜗轮轮圆宽 b=0.75da1=16.88 8齿轮传动与其他传动机构相比,有以下优点:1)传递运动准确 可靠,传递的圆周速度范围较大;2)传递功率范围可从几瓦到十万 千瓦;3)使用效率高,寿命长,结构紧凑;4)可传递在空间任意配置的两轴之间的传动根据齿轮传动比i=5.9,以及大小齿轮安装位置,小齿轮的齿数小于17,所用齿轮齿数较少,标准齿轮不能满足要求,所以采用变位齿 轮。

变位齿轮是在不改变齿轮基本参数(m、z、a )的条件下,切齿时只 变动刀具与坯的相对位置而加工出来的齿轮,在切制时,刀具与被 切齿轮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和切制标准齿轮相同,只是将刀具相对齿 轮中心移近或离开一段距离xm, x称为变位系数,此时加工出来的 齿轮,它们的基本参数(基圆、分度圆和齿形)不变,但分度圆上的齿 厚、齿间距、齿顶高和齿根高都和标准齿轮不同了1)根据风扇电动机转速n=1450r/min,电风扇摇头周期t=10s,(2)传动比分配(根据国家标准198810087/ TGB)减速箱采用二级转速,第一级采用涡轮蜗杆传动,选取传动比 为80.第二级采用单级齿轮减速,齿轮传动比为3.由齿轮传动强度确定齿轮的标准模数m=0.6齿轮齿数:z1=20,z2=98 【由于时间有限,此段数据分析b部分以及零件选取参考了其他资料,以斜体表示>5.装配方案本设计中采用了一些新的零件,另外在电风扇的外形上亦是作出 了一定的改变,故在装配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 电动机应固定装配在电扇头内部,以保证主轴部分的轴线相 对于电扇头静止,以达到主轴摆动即为电风扇头摆动的目的;2) 齿轮1与齿轮2固定装配,使之相对位置保持不变;3) 直角连杆的两端与相交处必须为铰连,能够构成完整的转动 副;4) 立体图中的固定旋钮是为了便于观察故作于上方,实际装配过 程中很有可能被安排在下方的底座部分上,实际设计可为底座上安一 个立柱,立柱插入电风扇头部内,与电风扇有两点接触,一点是电动 机部分与底座所构成的可转动承重轴,另外就是滑道部分,滑道固定 在立柱上,这样,在确定了固定旋钮的位置后,这两个固定点就构成 了双摇杆机构的固定连杆部分;5) 滑道的安装也是有明确的规定,滑道中固定旋钮可移动极限位 置与电动机的最短距离应该大于齿轮2中心与其和直角连杆连接 处距离,最远距离应该小于双摇杆中的最长杆,才能保证齿轮能够正 转一周,即构成简化后的整转副。

最长杆与最短杆的长度和小于等 于其它两杆长度和)6) 齿轮1顶部实际为摇头开关控制,故齿轮1需要一个可以保 证它滑动的机架部分106•使用注意事项成品会在滑道上标记出每个位置所对应的摆动角度,具体使用时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摇头开关按钮位于电风扇头部的上方,即电风扇扇叶后圆筒 部分上,摇头摆角大小调节按钮位于电风扇头下方,具体来说,是位 于其下方底座支柱插入风扇头部分的下方,可能会造成调节时的不 便;2) 尽量在电风扇位于正方向或是静止时进行调节,一定不要在 电风扇转到极限角度时调节其至更小摆动角,例如在电风扇转到90 度时不能调节至60度,由原理分析可知,此时固定旋钮无法滑动到 所需位置,强制使用过大的外力会导致零件的损坏;3) 摇头的角速度与电风扇扇叶的转速呈正比例,改变风扇转速 等级亦会改变电风扇摇头速度等级7■课程设计总结与感想过程总结起初,我只是想做一个中等难度的机构,所以选择了这个题目, 而且这也是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问题,所以从一开始我就准备 用尽100%的努力去做好这件事我的第一步是搜索资料,了解电风扇摇头机构的基本原理之后,11 选择了一个基础方案,思考出我要做出的改变,然后我就立马投入到 了三维视图的制作。

但是作出机构后我突然发现,我所作出的改变原 来很小很小,几乎没有改变这是个四连杆机构的事实所以,看到机构原理图的人都会觉得这是个十分幼稚的想法,我 本人也是,我甚至连A3图纸都不好意思画上过于简单的机构简图, 所以只有不要脸地画上三维效果图的三视图,使之看起来略微复杂一 止匕—二 O事情的突变出在说明书的具体制作上,极其简单的双摇杆机构扯 出6000字是极难的,只有事无巨细的写上相关的每一个细节,我甚 至都想写上每个零件使用的材料以及制作工艺公差配合什么的,不过 那就更无耻了写到运动的具体分析与计算时,我才发现了事情的难 点原本我只是主观上觉得电风扇的转速很快,需要减慢摇头的速 度,所以采用了蜗杆减速,但实际计算和查阅资料发现,书本上对这 方面的介绍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我所给出的条件根本不足以解出每个 零件的具体尺寸蜗杆传动比,齿轮间传动比都需要严密的计算同样,齿轮尺寸的选择也是个问题,因为它影响了简化机构中连 杆以及摇杆的尺寸问题,同理,之所以选择直角连杆作为摇杆也只是 希望转动过程中不去影响周边主轴等,但最后还是使摆角计算更复杂 了后来,我只能是满口胡扯的略过了零件的具体尺寸说明,而直接12 计算摆角大小并不复杂,我用inven tor (实际可能更简单)作草图 的方式给出了计算固定旋钮在不同位置时所对应的摆动角的大小的 一种解法。

虽然这看起来是较完整地说明了这个设计的方案,实际上我还是 略过了很多是重要的东西比如,摆动机构的急回特性,在不同的位 置拥有不同摆动角的同时,摆动机构也拥有了不同的急回特性系数, 我并没有去计算同样,又比如所谓摆动角只是指电风扇摇头一周期 完整走过的最大角度,并不能保证每次的中点都在电扇的正方向,这 就使得在实际使用时会有一定的麻烦总体来说,这次的设计过程我还是花费了很多的心思的,但最终 的结果并不理想,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平时的学习没注意细节,以 至于实用过程中一切都变得很麻烦;二是没能准确评估所选项目的难 度大小;三是时间问题,不好把握问题深入的程度,最终导致有些不 伦不类感想本次的课程设计课程加深了我对以往学过的机械原理基本知识 的映像,更深刻体会到了其在设计及生产实际中所体现的重要作用, 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过往学习中的不足同时,经过自己不懈的努。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