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存货取得成本的计算取得成本=订货成本+购置成本TC=F+DK+DUa1Q4)存货的储存成本指仓库费用、保险费用、存货损耗,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利息等储存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TC=F+K—c2c2储存成本=储存固定成本+储存变动成本=储存固定成本+单位变动储存成本(每次进货量/2)5)存货的缺货成本又称亏空成本,由于存货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包括,停工损失、拖欠发货损失丧失销售机会的损失,商誉损失等如果生产企业采取经济采购代用材料避免库存材料中断的后果,则缺货成本表现为经济额外购入成本缺货成本用TC表示s6)存货的总成本TC=TC+TC+TC=F+DK+F+K—+TCacs1—2c2s企业存货最后化,就是使企业存货总成本即TC值最小7)最后存货量的确定经济订货基本模型经济订货批量ED—=;2KDc经济订货批量下的存货总成本TC=.2KDrc以上,D为存货年需要量,K为每次订货费用,K为单位存货存储费用经济订货基本模型的扩展再订货点在提前订货的情况下,为保证库存存货用完时订货刚好到达,企业再次发出订货单时应保持的存货库存量再订货点=平均交货时间*平均每日需用量,公式R=L*d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模型设每批订货数量为Q,每日送货量为P,则该批货全部送达所需日数即送货期为Q/P由于零件边送边用,所以每批送完时,则送货期内平均库存量为:1(Q\送货期内平均库存量=-Q-Q*d21P丿假设存货年需用量为D,每次订货费用为K单位存货储存费率为Kc则与批量有关的总成本为:TC(Q)=DK+-*(2P*d)*Kc=—K+-*(1—-)*KQ2Pc在订货变动成本与储存变动成本相等时,TC(Q)有最小值,故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的经济订货量公式为:—K=知-P)*KcEOQ罟*七c代入TC(Q)公式,可得出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的经济订货量相关总成本公式:(-d)IpJTC(Q)=、|2KDK*1—-保险储备再订货点=预计交货期内的需求+保险储备=平均交货时间*平均每日需要量+保险储备与保险储备相关的总成本=缺货成本+保险储备的存储成本=每年订货次数*缺货数量*缺货概率*单位缺货损失+保险储备量*单位存货的年存储成本8、短期借款成本1)收款法指在借款到期向银行支付利息的方法。
收款法下短期贷款实际利率=名义利率2)贴现法又称折价法,指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时,先从本金中扣除利息的部分,到期借款企业偿还全部贷款本金的一种利息支付方法实际利率=名义利率/(1-名义利率)*100%3)加息法银行发放分期等额偿还贷款时采用的利息收取方法在分期等额偿还贷款情况下,银行将根据名义利率计算的利息与贷款本金相加,计算出贷款的本息之和要求企业在贷款期内分期偿还本金、利息之后的金额因为贷款本金分期均衡偿还借款企业实际上只是平均使用了贷款本金的一半,但却全额支付了利息,因此实际利率=名义利率*24)补偿性余额实际利率=名义利率/(1-补偿性余额比例)*100%9、商业信用放弃现金折扣的信用成本放弃现金折扣的成本=[折扣成本比/(1-折扣百分比)*360]/(付款期-折扣期)十八、成本管理1、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关系式息税前利润二销售收入-总成本二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二销售量*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二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R二P*Q—V*Q—F二Q*(P—V)—F2、边际贡献边际贡献总额二销售收入-变动成本二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二销售额*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价*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率二边际成本率=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销售收入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边际成本单价边际贡献率二1-变动成本率息税前利润二边际贡献-固定成本二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单一产品量本利分析3、保本点计算公式息税前利润二销售量*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当利润等于0时,保本销售量二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保本销售额二保本销售量*单价二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4、保本作业率保本作业率二保本点销售量正常经营销售量*100%二保本点销售额正常经营销售额*100%5、安全边际分析安全边际量二实际(或预计)销售量-保本点销售量安全边际额二实际(或预计)销售额-保本点销售额二安全边际量*单价安全边际率二安全边际率十实际(或预计)销售量*100%二安全边际额十实际(或预计)销售额*10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1)加权平均法指在各种产品边际贡献的基础上,以各种产品的预计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权数,确定企业加权平均的综合边际贡献率,进而分析各种产品条件下量本利关系的一种方法。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100%工(某种产品销售额-某种产品变动成本)工各种产品销售额综合保本点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2)联合单位法指按照一定的实物量比例构成的一组产品,可以用它来统一计量多品种企业的业务量如,某公司ABC三种产品长期保持固定比例的销售量为1::3则一件A、件B、件C得组合就构成一个联合单位计算步骤与公式首先确定联合单位,然后按照销量比来计算各种产品共同构成的联合单位的联合单价和联合单位变动成本某公司ABC三种产品,长期保持固定比例的销售量为1:2:3,即:联合销售单价=A产品单价*!+B产品单价*2+C产品单价*3联合单位变动成本=A产品单位变动成本*!+B产品单位变动成本*2+C产品单位变动成本*3然后,计算联合保本量联合保本量=固定成本总额/(联合单价-联合单位变动成本)某产品保本量=联合保本量*该产品销量比重3)分算法指在一定条件下,将全部固定成本按一定标准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确定每种产品应补偿的固定成本数然后再对每一种产品按单一品种条件下的情况分别进行量本利分析的方法计算步骤与公式分算法的关键是要合理进行固定成本的分配,在分配固定成本时,全部固定成本中专属固定成本直接划归于某种而共同固定成本则要按照一定标准(如产品重量、体积、长度、工时、销售额等)分配给各种产品,即:固定成本分配率=固定成本总额/各产品的分配标准合计某产品的保本销量=该产品分配的固定成本数额(/单价-单位变动成本)6、目标利润分析1)目标利润的销售水平确定目标利润分析的实质是利用量本利的基本模型、已知目标利润,倒求销售量或销售额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销售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位边际贡献目标利润销售额固定成本+目标利润边际贡献率目标利润销售额=目标利润销售量*单价设定目标利润为税后,则税后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1-所得税税率)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固定成本+税后目标利润/(1-所得税税率)+利息]/单位边际贡献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固定成本+税后目标利润/(1-所得税税率)+利息]/边际贡献率7、利润敏感性分析是研究量本利分析假设前提中的诸因素发生微小变化时,对利润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进行名感性分析,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计算各因素对利润的影响程度敏感系数=利润变动百分比因素变动百分比目标利润变化时允许各因素的升降幅度因素变动百分比=利润变动百分比敏感系数8、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制造费用标准成本=s(用量标准*价格标准)直接材料标准成本=Y(材料价格标准*单位产品材料用量标准)标准工资率=标准工资总额标准总工时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工时用量标准*标准工资率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工时用量标准*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制造费用总额标准总工时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总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实际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价格差异+用量差异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用量差异=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用量)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实际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直接材料用量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直接材料用量差异=标准价格*(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实际总成本-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实际工资率*实际人工工时-标准工资率*标准人工工时=直接人工工资差异率+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工工资差异率=(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人工工时直接人工效率差异=标准工资率*(实际人工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人工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