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我的自由我做主-《伊甸之东》中卡西的自由观解读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8.33KB
约9页
文档ID:317443832
我的自由我做主-《伊甸之东》中卡西的自由观解读_第1页
1/9

    我的自由我做主《伊甸之东》中卡西的自由观解读    陈绍恋(漳州师范学院 外语系,福建 漳州 363000)Summary:约翰·斯坦贝克的长篇小说《伊甸之东》讲述了女主人公卡西如何不顾一切追寻自身自由的故事卡西坚持自己的自由,自己做主,充分体现了其独特的自由观:精神上的自由、性的自由和经济上的自由,也揭示了父权社会中女性寻求自由的艰辛Keys:《伊甸之东》;卡西;自由;父权社会I712.074 :A :1673-2596(2011)02-0110-03《伊甸之东》(1952)是美国著名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后期创作的最重要小说小说通过讲述女主人公卡西如何不顾一切追寻自身自由的故事,反映人类对真善美的渴望和追求,探究了人是否具有选择从善从恶的自由意志等问题自出版以来,小说中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尤其是卡西的形象,引起了评论家诸多关注他们就卡西形象是否是反面的代表和邪恶的化身展开了激烈的讨论①然而,鲜有评论家对卡西的自由观进行深入探讨事实上,卡西坚持自己的自由,自己做主,不允许任何人束缚她,充分体现其特有的自由观:精神上的自由、性的自由、经济上的自由,也揭示了父权社会中女性寻求自由的艰辛。

一、精神上的自由自由首先意味着精神上的自由对于卡西来说,没有什么比自由更重要她渴望独立自主,不受任何束缚,而她在行为上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卡西很小的时候就显示了她的独特性:“卡西与众不同她在衣着、行为上从不随大流她想穿什么就穿什么结果常常是别的孩子模仿她的穿着[1]她还特别喜欢看童话书《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在她的脑子里,爱丽丝是个自由的象征,是她的精神支柱,她渴望像爱丽丝那样让身体变得极小极小,自由自在地体验生活,不受别人控制如果说,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的主动权象征着他独立的生命意识的话,那么,从身不由己,自主地掌握自己身体的大小,自主地掌握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演变过程则充分说明了爱丽丝的个性意识的逐步确立[2]由此可见,摆脱潜意识中的“他者”的自我意识是女性树立独立的自我意识、走出依赖男性的被动局面,从而获得真正平等、独立自主的社会地位的第一步卡西寻求精神上的自由促使她离开家庭的藩篱代表男权主义的父母表达了男权社会对女性价值的忽视或不承认他们认为要是卡西能当上教师,已经是光宗耀祖了;接着就是帮她找个好人家嫁了在父权社会背景下,其派生的文化系统便不能不以维护父权制为目的……男性主宰、女性服从和男性优越、女性低劣的范式显然是一个精心制作的结果而非自然的秩序,这一范式影响着每一个出自父权家庭的个人。

[3]然而,卡西渴望寻找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她把自己封闭起来,“她不相信任何人她本身就是一座孤岛[4]以至于卡西的母亲认为她的女儿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自己已经无法控制女儿了卡西不满足于被限制在狭小的家庭环境中,她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向往外面更广阔的天地她一生中与家庭进行了几番斗争,经历了离开家庭(烧死父母、摆脱他们的束缚)——走进家庭(险些被情夫打死,接受亚当的帮助并与他结婚)——摆脱家庭(从亚当为其建造的“伊甸园”农场出走)——回归家庭(妓女们的家)这样一个反复的艰苦历程卡西的这种极端的行为,不仅反映了她极度压抑和束缚、以至于扭曲变态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与爆发,也反映了她对当时女性被排斥在男性社会之外、处于从属地位的这一社会现实的愤愤不满因此,她被人们看成是“无爱”[5]的魔鬼可是,“恶魔女人正是那些不甘于‘无私’的女人,根据自己的独创而行动的女人、有故事可讲的女人……简而言之,正是那些拒绝了父系家长制为她准备好的屈从角色的女人[6]卡西认为要寻求自由,就必须挣脱父权社会为其制定的温柔乖巧的女儿、贤良淑德的妻子以及自我牺牲的母亲等屈从的性别角色其实,追求自由是美国文化的精髓所在斯坦贝克对此有着精辟的论述,“我坚信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个人自由的、探索的精神。

而且,我所争取的是:能够随心选择并不受支配的自由[7]但是,在那个时代,追求自由的权利似乎只属于男性,对于卡西这样一个女性,追求自由显然不被社会所接受大众普遍认为:女性寻求自由、实现梦想是危险的,甚至可能导致自身的毁灭因为“父权制就是以男性为中心,男人在政治上、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各种社会法律、习俗、文化、观念、伦理等,都是以男人为中心,女子处于从属或受压迫地位,沦为‘他者’,被边缘化,处于失语地位,她们无法和男人一样享有充分的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方面的权利[8]在父权社会里,女性受教育不高,而且就业选择少卡西念完了八年制,当时女孩子继续升学的并不多只不过卡西成绩特别好,她的父母才送她上学生不多的中学继续念书卡西想当老师,因为教师对一个家境中等、不算富裕的女孩子来说,是个高尚的职业父母们都为有一个当老师的女儿感到无比骄傲但是,最后她却选择了为社会所唾弃的妓女这一行业她认为唯有在妓院里,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掌控男人在思想上,充分享受自由,不为传统道德观念所左右这反映了卡西对传统女性角色的颠覆卡西是具有独立思想的主体她只是通过行动,以获取精神上的自由如果说男权社会中的“理想的家庭天使”是有生命的客体,那么男权社会中所谓的“魔鬼”卡西则不仅是有生命的,而且还是有思想的主体。

她不像《菊花》中伊莉莎那样,“在争取女性权益的道路上,伊莉莎既脆弱又软弱,只要碰到挫败,她就无法坚持战斗下去[9]她为了自由和自身价值,挣破了社会缚于其身的种种束缚,即使被社会排斥、孤立和扭曲、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她也决不回头二、性的自由卡西除了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外,她还坚持性的自由,包括性观念和性行为的自由卡西具有明确的自由意识,她渴望独立掌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我的价值她对传统道德置若罔闻,鄙视所有的男人,利用自己的身体,宣泄其性别受到压制的愤怒她追求性自由,扰乱了父权社会性别秩序,颠覆了“男性主体,女性客体”的范式,构建了女性的主体意识卡西自小就懂得,性欲及随之而来的所有的渴望、痛苦、嫉妒和禁忌是最恼人的冲动……卡西懂得,只要控制并利用人们的这一弱点,她就能把持并操纵几乎所有人它既是武器,也是威胁,并且难于抗拒可能因为卡西本身极少冲动,并且确实看不起那些冲动的人,所以她自己好像未曾莫名地手足无措[10]她意识到,身体其实就是与男权斗争的关键场所只有女性自主支配性行为才是幸福的卡西美得像天使,男人们都为她着迷;男人们对她爱恨交加、神魂颠倒,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她的俘虏她利用性随心所欲地控制男人,尽情地施展魅力,发泄激情,放纵欲望,但她理智的头脑又使她不受任何男人的支配。

卡西的性自由观,还体现在她贬低性卡西一向能读透任何男人的心理,并且深知他的冲动和欲望[11]正是基于这一点,卡西10岁时就指使两个14岁的男孩模拟了对其进行性虐待的游戏到了14岁,她和教拉丁文的教师詹姆斯·格鲁发生性关系,导致老师愧疚自杀;之后,她烧死父母,离家出走,当上妓女,后来当了妓院老板爱德华兹的情妇,利用性控制他,要他的钱原本张扬个体生命意识的性欲是男性的特权,但是,卡西却颠覆了这种特权在人类的历史文化中,妇女追求性自由便被认为是淫荡、不守贞操忠贞是父权社会为维持父权社会男性统治的稳定,规定女性必备的品格女性的性权利被限制在婚姻之内逾越婚姻的性行为遭到人们的唾弃,甚至惩罚在卡西和亚当结婚那晚,她和亚当的弟弟查尔斯通奸;后来,她抛夫弃子,到费叶的妓院当妓女卡西这种追求性自由的行为违反了父权社会的婚姻观、道德观和贞洁观,必定不得善终,也反映了传统的性伦理对斯坦贝克的影响斯坦贝克把女性追求性自由,诉诸于妓女形象妓女一向被认为是一种羞耻的行业她们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被男性欺辱,为同性不齿此外,妓女还是道德败坏的代名词但在《伊甸之东》中,做妓女成为卡西反抗男权统治的一种极端形式她无法容忍自己被忽略,被“物化”和被“客体化”,这大大颠覆了父权制文化。

她开枪打伤丈夫亚当后,改名“凯特”来到费叶的妓院,后来,她谋杀了老鸨费叶,自己当上妓院的老板,她的妓院使其脱离男性的掌控和父权秩序的约束卡西在体验性自由的同时,颠覆了男性对女性身体和欲望的控制,打破了传统的男女间固定性别角色,将女性从欲望对象还原为欲望主体,体现其对不受父权秩序支配的自由空间的渴望三、经济上的自由在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性的自由时,卡西还意识到经济上的独立自主极其重要女性要获得独立和平等的先决条件就是经济的自由在很小的时候,卡西就意识到经济上自由的重要性她16岁开始,就有意地到父亲的制革厂,向父亲提问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父亲还夸她比一般男人精明;因此,赢得了父母的信任但是,后来她把父母烧死在家里,从银行取了父亲给工人开工资的钱,还有工厂保险箱中的钱她以不法手段获取了她最初的经济独立卡西的这种极端残忍的行为也反映了女性在父权社会取得经济独立实属不易之后,卡西在下等妓院干了4年的妓女;然后到了波士顿,更名为“凯瑟琳”,成了妓院老板爱德华兹的情妇她想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获取经济上的独立卡西一开始就是一个要求独立自主的女人她反抗世俗的婚姻,鄙视男性的软弱卡西成为爱德华兹的情妇,却差点儿被他打死。

她答应嫁给亚当,但并非想做个“贤妻良母”,而是权宜之计而且,她也意识到,即使亚当答应为她建一座“伊甸园”,她也不过是丈夫的从属,无论如何无法实现自己的经济独立所以,双胞胎一出生,卡西就弃子离家,来到老鸨费叶的妓院当妓女之后,卡西把视自己如亲生女儿的老鸨费叶毒死,是为了得到她的妓院,获得管理妓院的权力,并且她按自己的意愿开一家最邪恶的妓院她用这些主顾们的色情照片为要挟,迫使他们大把大把的钱给她与其说追逐权力和财富使卡西成为小说中的“魔鬼”,不如说卡西威慑于当时的社会环境,而不得不选择“魔鬼”的强悍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绝对的独立蜗居在与世隔绝的妓院里,选择用孤独来度过余生冷酷、处事圆滑恰是她立足于男性社会所必备的心理素质和战斗武器她勇敢机智地摆脱了重重的桎梏,背井离乡在妓院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以此获得经济上的独立在两性关系中,绝大多数人将卡西看作荡妇一直以来,在性方面,男性总是处于主动地位,而女性只是被动接受,卡西却是一个不能屈服于男性的女性于是,她拿起“身体”这个最现成的武器,在性关系上对男性权威进行毁灭性的打击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对自己的身体的认知是女性界定自己的身份、掌握自己的命运和自我赋权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和组成部分。

[12]女性应该有权利掌控自己身体因此,卡西把自己的身体当作经济独立的工具卡西的一生狂热地追寻自由,表明其对独立自主身份的热切渴望小说的结尾表明卡西还是无法逃避那个时代父权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她虽然过着极其叛逆者的生活,思想上却非常传统她还幻想带着儿子亚伦到纽约听音乐会,还常去教堂偷偷看看阿伦,她把遗产留给了亚伦,还保存着与亚当的结婚证卡西一下子变得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令人望而却步的魔鬼斯坦贝克给他的朋友卡舍菲尔德的信中谈起卡西的性格:“你不会相信有这样的人,很多人也不相信我不知道是否我相信她但我知道她的确存在……我不相信基督耶稣、亚利山大大帝、列奥纳多我不相信他们,但他们存在我不相信他们,因为他们不像我你说只有到文章的结尾你才相信她是啊! 因为她的恐惧,她看起来像我们[13]斯坦贝克正是怀着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同情,最后把为人所恶的卡西描述成了一位充满温情、充满母爱的母亲,让读者在同情她的同时,也看到了给女性追求自由带来压抑和痛苦的父权社会的邪恶注 释:①Ariki, Kyoko. “Cathy in East of Eden: Indispensable to the Thematic Design.” [A].In Beyond boundaries: Rereading John Steinbeck[C].。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