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势力与企业创新摘 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开展,同时,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垄断势力,其一举一动都可能会对实体经济、所处行业、甚至整个经济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垄断企业往往会选择创新,在新领域中独得整块蛋糕,从模仿创新转向自主创新本文,笔者拟从理论层面研究企业垄断势力的形成以及会带来哪些问题,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创新动能一、引言在经历了30余年的快速开展后,随着整体中国经济能力的增强,中国的科研投入总量也开始步入世界前列中国企业整体表现为创新型垄断,受国家资金支持的企业较未受国家资金支持的企业更倾向于创新,另外,在收入份额高的垄断企业中,既受国家资金支持又有垄断租金的企业更倾向于创新另垄断势力的增长势必会缩短自身与世界技术水平的“前沿距离〞,从而更多地投入根底研发其次,过多的垄断企业会获得更多的垄断租金,导致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分配不均匀,在要素市场扭曲的情形下,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无法按照市场机制实现最优配置,导致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低下,在劳动力市场领域,会导致收入份额分配不均,在这一情形下,一些创新人才无法按照市场机制进行有效配置,这也势必会对创新生产效率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在资本市场领域,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起步较晚,政府对于金融部门信贷决策的干预力度依然较大,资本市场的“寻租〞问题大量存在,由此也引发了资本要素市场的扭曲,而这一扭曲不仅不利于创新资本的有效配置,而且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根据Romer(1990)的观点,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和企业创新的主要力量,投入更多的根底研发是推动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Acemoglu et al.(2023)开展了一个以“前沿距离〞为核心概念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前沿差距的动态变化与企业创新模式选择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垄断势力较强的国家究竟实施“模仿增长模式〞还是“创新增长模式〞,取决于该国与技术领先国技术水平的差距;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不仅得到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Slow,1956)的支持,也在产品种类创新领域、产品质量创新领域(Grossman and Helpman 1991)被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进一步证实在创新方面,根据Chen and Schwartz(2023)的研究,垄断企业较非垄断企业更具有动力以及资本进行产品创新;基于拓展的Acemoglu and Cao(2023)质量创新模型也发现垄断程度越高的企业研发投入越多二 理论设计本局部拟从劳动力市场结构和产品市场结构出发,将二者结合起来,以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呈现一个综合性的理论分析框架,揭示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垄断租金的产生和分配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内在联系1.根底模型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在产品市场上,企业的产品需求曲线是具有完全弹性的,在劳动力市场上,企业的劳动供给曲线同样具有完全弹性,现假设企业i在第t期使用劳动Lit、使用资本Kit以及中间投入Mit,生产了Qit的总产出,在短时间内,劳动L和中间投入M是可变的,资本存量K是固定的,故而,一个企业的短期利润最大化可以用下面式子来表示:其中,是产品价格,是该企业的短期生产函数,该企业的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型的,其中是工资,是中间品的价格,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故对上面(1)式求一阶条件,可得:上式中,是劳动的边际产品,是中间产品的边际产品,基于Solow的方法,用和表示劳动和中间产品的产出弹性,用和表示劳动报酬和中间产品投入在总产出中所占的份额,由上面(2)式和(3)式可以得到:由(2)式-(5)式可得,假设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价格和劳动力工资是由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来决定的,根据完全竞争理论,,垄断势力一般用价格相对应边际本钱的比值即加价(Markup)来表示,此时,在完全竞争背景下,所有的企业和劳动者在市场中都是平等的,都是价格的接受者,价格完全等于边际本钱,此时,没有垄断势力的存在,劳动者的报酬也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此时,收入也是平等的。
2.不完全竞争的情形此时,我们假定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但是产品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企业具有垄断势力在此情形下,具有垄断势力企业的价格本钱加成为()现假设垄断势力企业的收益函数为,那么,该具有垄断势力企业的短期利润最大化可以表示为:由(7)-(10)式可知,如果产品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那么具有垄断势力的企业通常会将价格定在边际本钱上,从而,就产生了垄断租金,产生更多的垄断份额从上述(9)式,可以看到,当时,劳动收入份额就小于劳动在生产中的产出,进而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偏低三、影響机理1.劳动力市场要素扭曲对创新生产的影响途径在企业具有垄断势力的背景下,会进一步导致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其对创新生产效率的影响是由于垄断势力间接带来的政府对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外在干预,以及市场需求能力的下降,因为垄断势力的存在,会导致其他企业进入壁垒太高,从而缺乏创新动力,这时必不可少企业会裁员,节约劳动力,对劳动力需求会降低这些因素不仅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同时影响到企业的创新动力,从而导致创新机制不完善,创新动能缺乏1)政府对工资水平的干预会降低企业创新活动的动力由于垄断企业的存在,某一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少之又少,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往往会采取压低劳动力市场价格的方式来降低企业的生产本钱,从而吸引外部企业的进入。
虽然从短期内,可以激发某个行业的活性,但是从长期来看,过低的劳动力可能会促进企业开展更多的模仿创新,使用有形要素,缺乏动力进行根底研发激发创新而如果所有的企业都忽略了创新生产,那么垄断势力会继续增强,市场会陷入一度缺乏竞争的形势下,整个行业会陷入一种低水平的恶性循环,行业中矗立的仍然是几个具有垄断势力的龙头企业,这样一来政府的起初预想完全背离,不符合创新开展要求2)过多的垄断势力的存在,会导致市场对创新产品的需求能力降低根据季永宝和李平的研究,如果外部因素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价格过分低下,不仅会造成劳动力市场要素的扭曲,而且最重要会导致行业市场需求的降低,我们都知道经济社会的繁荣开展,需求是一最大启动力量,假设消费者对创新产品的需求能力下降的话,会导致创新产品的市场需求能力降低,甚至会影响创新产品的进一步研发另外市场需求能力的降低,也会抑制科研人才的进入,导致人力资本存量不够,不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2. 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创新生产的影响途径对资本要素市场的扭曲来说,其通过垄断势力的存在导致创新生产效率降低的影响机理最主要是由此引发的垄断企业“非生产性寻租〞活动的增多,这样会降低企业对创新的动力,进一步影响整个市场创新活动的开展。
垄断企业的“非生产性寻租〞行为会降低市场开展创新活动一些拥有强大垄断势力的企业,会去开展一些“非生产性寻租〞活动,将大量的资金用于俘获政府官员,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从而更加稳固自己的垄断优势地位,对于其他一些中小企业来说,进入壁垒进一步提高,政府的支持和补贴都流向了垄断势力企业,这样更加降低了这些企业的创新积极性这一过程的开展,这些中小企业不仅不会进行创新研发的资金投入,同时企业更不愿意跨进创新的大门,这样一来对整个市场的创新活动以及效率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现有很多研究说明,在大量寻租时机的经济体中,为了获得创新补贴,谋求垄断地位,企业会有强烈的动机去进行寻租活动,不利于整个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动结 论要想缓解这种垄断局面的存在,维持经济社会更好地以竞争形式开展,而不是企业独吃一块“蛋糕〞,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1.技术创新,缩小“前沿距离〞为了缩小中国企业与兴旺经济体之间的技术差距,政府应该调整研发投入机构,大幅度提高根底研发在总GDP中的比重,充分发挥根底研发对技术突破与创新增长的支撑作用,逐步削减垄断势力企业的垄断力量,促进全民创新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中国企业的技术研发投入缺乏千分之一,没有明显的攀升态势。
与此同时,美国的技术研发强度却到达了千分之五,是中国的五倍技术研发能大力推动产业创新这时,政府需要从技术研发工程投入和人才引进两方面着手,为从事技术研发的科研人员提供更多优秀的设备、资金支持,提升科研人才的研究热情2.政府干预在中国市场中大量企业创新动能缺乏的背景下,政府应该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科研政策和产业补贴政策,进一步融入更多的技术创新成果,使技术创新与相关企业的对接模式更具有针对性、多元性在人才培养方面,政府应当充当一个协调者的角色,稳固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的联系,鼓励企业与相关根底学科带头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帮助企业更好地吸收前沿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激发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热情,加速技术创新开展在产业补贴方面,政府应当更多地关注一些被过高技术性进入壁垒拒之门外的中小企业,给予企业更多的补贴,让企业将更多的资本投入到技术创新研发上,给予企业资金支持,降低失败本钱,促进市场创新活力3.可适当并购并购与创新是兴旺国家企业开展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中国企业并购数量急剧上升,已有研究说明,并购可以通过提升企业生产率和无形资产存量而促进企业创新,并购会提升并购方的垄断势力所以,并购是在当下经济势头向好的背景下,能够快速融入竞争行业,提升自己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世界技术创新水平日益提升,特别是AI、机器人在逐渐很多的领域内出现,这促使了技术创新和消费需求、消费水平的提升,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企业想要开展,想要势力,就必须通过适当跨行业整合来提升创新能力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开始通过并购来获得外部知识,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存量,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动能所以,在创新成为经济稳步增长的第一动力的背景下,一个企业如何通过并购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而增加自己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不管是对企业还是一国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 蔡庆丰,田霖.产业政策与企业跨行业并购:市场导向还是政府套利(J).中国工业经济,2023,(1):85-103.(2) 吴福象,周邵东.企业创新行为与产业集中度的相关性——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23,(12).(3) 白重恩,錢震杰,武康平.中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决定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23,(8):16-28.(4) 于良春,张伟.中国行业性行政垄断的强度与效率损失研究(J).经济研究,2023,(3):16-27+39.(5) Solow, R. 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 (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57,39(3):312-320.(6) Dobbelaere,S., and J. Mairesse. Panel Date Estimates of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Market Imperfections(J).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rtrics,2023,28(1):1-46.作者简介:武倩(1996年5月),性别:女,籍贯:山西吕梁,单位:上海海事大学,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学、产业组织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