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唐诗《缭绫》鉴赏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10KB
约2页
文档ID:486283155
唐诗《缭绫》鉴赏_第1页
1/2

唐诗?缭绫?鉴赏唐诗?缭绫?鉴赏来自唐诗2021年最新推荐缭绫  白居易/唐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  汗沾粉污不再著,曳土踏泥无惜心  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  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  昭阳殿里歌舞人,假设见织时应也惜  【注释】:①缭绫,绫名一种精致的丝织品质地细致,文彩华美,产于越地,唐代作为贡品  【赏析】: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篇中的第三十一篇主题是“念女工之劳〞作者从缭绫的消费过程、工艺特点以及消费者与消费者的社会关系中提炼出这一主题,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独创性  缭绫是一种精巧的丝织品,用它做成“昭阳舞人〞的“舞衣〞,价值“千金〞本篇的描写,都着眼于这种丝织品的出奇的精巧,而写出了它的出奇的精巧,那么出奇的费工也就不言而喻了  “缭绫缭绫何所似?〞──诗人以突如其来的一问开头,让读者迫切地期待下文的答复。

答复用了“比〞的手法,又不是简单的“比〞,而是先说“不似……〞,后说“应似……〞,文意层层逼进,文势跌宕生姿罗、绡、纨、绮,这四种丝织品都相当精巧;而“不似罗绡与纨绮〞一句,却将这一切全部抹倒,说明缭绫之精巧,非其他丝织品所能比较,什么才配与它相比呢?诗人找到了一种天然的东西:“瀑布〞用“瀑布〞与丝织品相比,唐人诗中并不罕见,徐凝写庐山瀑布的“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就是一例但白居易在这里说“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仍显得新颖贴切新颖之处在于照“瀑布〞以“明月〞;贴切之处在于既以“四十五尺〞兼写瀑布的下垂与一匹缭绫的长度,又以“天台山〞点明缭绫的产地,与下文的“越溪〞相照应缭绫是越地的名产,天台是越地的名山,而“瀑布悬流,千丈飞泻〞〔?太平寰宇记天台县?〕,又是天台山的奇景诗人把越地的名产与越地的名山奇景联络起来,说一匹四十五尺的缭绫高悬,就象天台山上的瀑布在明月下飞泻,不仅写出了形状、色彩,而且表现出闪闪寒光,耀人眼目缭绫如此,已经是巧夺天工了;但还不止如此瀑布是没有“文章〞〔图案花纹〕的,而缭绫呢,却“中有文章又奇绝〞,这又非瀑布所能比较写那“文章〞的“奇绝〞,又连用两“比〞:“地铺白烟花簇雪〞。

地〞是底子,“花〞是花纹在不太高明的诗人笔下,只能写出缭绫白底白花罢了,而白居易一用“铺烟〞、“簇雪〞作比,就不仅写出了底、花俱白,而且连它们那轻柔的质感、半透明的光感和闪烁不定、令人望而生寒的色彩都表现得活灵敏现  诗人用六句诗、一系列比喻写出了缭绫的精巧奇绝,就立即掉转笔锋,先问后答,点明缭绫的消费者与消费者,又从这两方面进一步描写缭绫的精巧奇绝,突出双方悬殊的差距,新意层出,波澜叠起,如入山阴道上,令人目不暇给织者何人衣者谁〞?连发两问,“越溪寒女汉宫姬〞,连作两答消费者与消费者以及她们之间的对立,均已历历在目越溪女〞既然那么“寒〞,为什么不给自己织布御“寒〞呢?就因为要给“汉宫姬〞织造缭绫,不暇自顾中使宣口敕〞,说明皇帝的命令不可抗拒,“天上取样〞,说明技术要求非常高,因此也就非常费工织为云外秋雁行〞,是对上文“花簇雪〞的补充描写染作江南春水色〞,那么是说织好了还得染,而“染〞的难度也非常大,因此也相当费工织好染就,“异彩奇文相隐映,转那么看花花不定〞,其工艺程度竟到达如此惊人的程度,那么,它消耗了“寒女〞多少劳力和心血,也就不难想见了  精巧的缭绫要织女付出多么高昂的代价:“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

〞然而,“昭阳舞女〞却把缭绫制成的价值千金的舞衣看得一文不值:“汗沾粉污不再着,曳土踏泥无惜心〞这种比照,揭露了一个事实:皇帝派中使,传口敕,发图样,逼使“越溪寒女〞织造精巧绝伦的缭绫,就是为了给他宠爱的“昭阳舞人〞做舞衣!就这样,诗人以缭绫为题材,深入地反映了封建社会被剥削者与剥削者之间类锐的矛盾,挖苦的笔锋,直触及君临天下、神圣不可进犯的皇帝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入的思想意义,都值得重视  这首诗也从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唐代丝织品所到达的惊人程度异采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是说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缭绫,就呈现出不同的异彩奇文这并非夸大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记载:安乐公主“有织成裙,值钱一亿花绘鸟兽,皆如粟粒正视、旁视,日中、影中,各为一色〞,就可与此相参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