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无分别智[材料]

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3.49KB
约8页
文档ID:277194413
无分别智[材料]_第1页
1/8

无分别智[材料] 无分别智[材料]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了解世俗的智慧哪里不对、哪里不正确、哪里需要修正,慢慢的才能够融摄所以,从根本的智能体证到法性,然后进一步从根本的智能——般若,引出方便的智能:众生的现实状况怎么样?该用什么方法来引导?善巧的去摄受,这个叫方便智,就是善巧方便地去引导每一种不同根性的众生这样,就能够正见世间的一切万法,明白法法都是同一法性,就不会生差别见而有矛盾了众生因为执着一切法的相,看法法是千差万别的,就有分别了:喜欢的生贪爱,不喜欢的就瞋恨但是有般若的智慧就不一样,了然法法都是同一个空性,就知法法缘起、法法无自性、法法无常从这可以了解一切法共同的地方——共相,就是法性的寂灭性,了解了,就不会执着在相上,在分别的相上面执着 “常人对此,多不了解,于是生起种种误解:有些人认为佛法所指的智慧是特殊的”, 法性上平等、法法道同,叫无分别智很多人不了解,以为无分别是不起念、不分别,不是这个意思无分别是讲平等的意思,法性上法法平等,是无分别、没有差别的意思,这个叫无分别智这里有的人误解了无分别的意思,以为我们不要起心动念,看到什么都不起心动念,那叫无分别。

注意:那个不叫无分别,那个叫木头石头!所以要注意,念念般若相应,念念自然就跟法相应,跟法相应就知道法法都是性空、同一体性今天学般若,讲空性,虽然这是最圆满的、最重要的,但不是其它就不要了,就像前面讲的般若重要,前五度就不重要了,不是这样子摘自《心经》讲解) 无分别智,要靠有分别的心,去听闻正法,从闻熏习,如理作意,辗转增胜而来的! ---敏公于上海居士林 有的人说,成佛要无分别智,佛是证得无戏论无分别智我们用闻思修是有分别的智,既然因是有分别的,得的果也一定是有分别的,因果如如法尔如是那么,我们要得无分别智果的话,因上也就不要分别于一切法,不思善,不思恶,一切都不要想这样修,空空洞洞,不动念头,就会成佛这个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倒底是不是这样呢? 依他所说,你们去学教、听法,都是有分别心,用有分别心来修证佛法的无分别智,那是因果不符的他的意思是不要去听经,不要去学教,就是什么都不要去分别,把脑筋停下来不过心里存个 ‘不要分别’的念头,也是一种分别,‘不要想’也是一种分别;那么一切都不分别,最好就是休克了,因为休克之后,脑筋什么分别都不动了,睡觉有时还会做梦,休克最好。

要修行就休克好了,用电一摩,休克了,这就是修行—入定,将来会成佛有没有这样的事? 这完全是荒谬绝顶,决不可能的事情不动脑筋,生存着的人,总是要动脑筋的你说无分别,凡夫不想这个,就想那个,想一个无分别,也是一个分别活著的人除了休克之外,不分别是不可能的当无分别智得到的时候,那当然可以的了,一切法的空性,没有一切分别,这个怎么得到,慢慢再说 他说要无分别,但人的思想,分别力量是很强的分别力量少一点的是猫、狗,它们的思想比较简单,分别比人类少,那么猫狗要比人先成佛吗?是不是这个意思呢?那简直是颠倒胡乱说法了猫狗都是畜生,是三恶道之一,在八难中,学修都不可能,何能成佛呢? 把八难抬得高高的,把人道贬得低低的,把希有难得的暇满人身,比得不如一条狗,不如一只猫,为什么,分别心太大!这才真所谓岂有此理,我们千万不要听信这种谬论这里,法师说的好,他说:‘闻思修都是分别,所以也不要看,也不要去听,不要闻思,修“不着意”,修睡眠,这个睡眠,不是做梦的意思,是昏沉的睡眠睡,什么都不知道的睡,空空洞洞的什么叫止?什么叫观? 什么叫定? 什么叫慧? 什么四禅八定,什么都不知道,就这样入定了,就是睡著了。

这个样子修啥东西呢?这样子修行的话,充其量最高的成就,也不过是无想定了外道的无想定就是什么也不想了,但是他们还得用止,而且要得到第四禅才能修,如果一开始,什么都不着意,根本得不到禅定,所以无想定也无法得到那么差一点呢,堕畜生道去了因为什么不思维,是愚痴嘛,畜生就是愚痴的,三恶道中,愚痴就是畜生道贪嗔痴三,贪入饿鬼,嗔入地狱,你还想修痴,大家说痴,一点也不好,你还修痴? 凡夫本来已经够愚痴的了,如果还想要更痴,那么即使修的果成就了,就成就了畜生满你的愿嘛!当个畜生,那就很痴了,分别力都很小这种讲无分别是不对的! 我们且说无分别智,该怎么生出来的,我们以有分别的心,缘佛所说的教理,如《圆觉经》中云:‘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古代没有火柴,要靠摩擦出火譬如两根木棒,互相摩擦,当摩擦到一定的温度,火生起来了;火既生起,把两根木棒都烧掉了这个譬喻,就是说要用有分别(如幻)的智慧,去缘有分别(如幻)的教理,等到起了暖,入了定之后,就像摩擦生火,智慧的火摩出来后,就可以把能所分别都烧掉,能所分别都去掉了,无分别智也就是这样出来了同时一切法空的道理也就证到了。

唯识中说得更明显:如《摄大乘论》云:‘诸菩萨因缘,有言闻熏习,是无分别智,及如理作意谓此智因,由他音正闻熏习,此熏习为因,意言如理作意,无分别智,因此而生’这是说无分别生起之因,由听闻善知识所说正法,由闻熏习为因所生如理作意,无分别智,从此而生无分别智,要靠有分别的心,去听闻正法,熏习在心里的闻熏习,及从闻熏习所起的如理作意,因如理作意而闻熏习展转增胜,使阿赖耶识中的杂染分渐减,无分别智,才得出现为什么叫无分别呢? 因为无分别智所缘的境,就是法性真如,这是离言说,离一切戏论分别的,而不是断灭无分别智缘真如法性时,行相也同样是离一切分别的所谓 ‘菩萨行相,于所缘中所现无相,谓即此智,于真如中平等平等,生起无异无相之相以为行相’不但如是,而且在缘真如时,能缘所缘合而为一,离能所的分别,如论云 ‘与所取境,无差别转,平等平等,名无分别此暂不住所取能取二种性中’这就是说,要得无分别,要从有分别下手,这是一个微妙的逻辑,是辩证的不是形而上学,死板板的,一定要无分别的因,才能得无分别的果,不是这样的!般若的智慧,照空了一切戏论虚妄分别,而见到一切法的法性,这叫无分别智,绝对不是睡眠,更不是休克。

在戏论分别未被空性智慧照破之前,众生的心,不会有无分别的,最多是分别有大小罢了所以说要用无分别的心去修,凡夫是根本不可能的;说不要分别,这句话,或起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分别 昨天,我们讲了闻思修的一些问题,对有些人不要闻思修,主张不要分别,不思善,不思恶,空空洞洞,明明朗朗,就可以成就,开悟,指出了它的错误类似这种谬见,《广论》里也批判如论云:‘又诸分别,是有相执,于正等觉,为障碍故此乃未达修行扼要,极大乱说庄严经论云“此依先闻,如理作意,起修正作意,真义境智生”此说从其思所成慧,如理作意所闻诸义,真义现观,乃得生起故所应修者,须先从他闻,由他力故,而发定解次乃自以圣教正理,如理思维所闻诸义,由自力故,而得决定如是若由闻思决定,远离疑惑,数数串习,是名为修„„复如闻所成慧,以闻为先;思所成慧,以思为先;如是修所成慧,亦应以修为先,以其修慧从修成故若如是者,则修所成慧前行之修,即是修习思所成慧所决定义,故说修慧从思慧生以是若有几许多闻,亦有尔多从此成慧此慧几多,其思亦多思维多故,从思成慧,亦当不鲜如思慧多,则多修行;修行多故,则有众多灭除过失、引德道理故诸经论皆说于修,闻思最要’。

所以说,真正的开悟,一定要从听闻正法而来,开悟的种子,就是般若的种子我们听闻了般若的殊胜了义经典,就把这种子种下八识田中,经过思维,再经过定中薰修,从有漏的慧,激发产生了无漏慧,般若从种子变成现行慧,这就是开悟了 无分别智: 远离主观、客观的相对分别而直观空理的智慧这种智慧是超越心识的相对分别而显,它的作用是直契绝对的真理此又称为无分别心,这是佛教中认识真如的智慧,因为真如离一切相而不可分别,认识真如的智慧必须与真如之体相应,《摄大乘论释》十二曰:“若智与所取不异平等起,是名无分别智是故无分别智,即证得能、所二取皆空,而正体会真如之智真如离一切相,不可分别,故以分别之心,不能称其体性无分别智离一切情念分别,故冥符于真如 无分数评价 杨庄小学日常教学无分数评价实施方案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要想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评价制度,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基于上述认识,我...... 无分支证明 无分支机构声明现有财务、业务、人员等由我公司进行统一管理,我公司未设立分支机构特此声明 ******************* ****年****月****日 无分包声明现有业务由我公司进行统一...... 装修无分包证明 装修无分包证明梁村镇梁村完全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内装修与外装修无分包。

特此证明施工单位:河北中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设单位:肃宁县教育局监理单位:肃宁县精诚监理工程有限公司...... 无分包承诺书 承诺书我公司郑重承诺:不将我公司承接的中国联通网络分公司宜宾市分公司(客户)接入项目的劳务作业转包或违法分包给他人,以确保该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四川立道通信技术有限公司20...... QCC心得无分享概述 QCC心得无分享什么是读书心得?就是读完书,把书丢了,用自己的话来叙述这本书的内容既然无人分享,那就这样吧QCC(品管圈)的概述就说了,什么是品管圈?为什么医院要推行品管圈?让谁来...... 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