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诗歌鉴赏模式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情感型什么是意境?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诗中意与境两个 因素的和谐统一,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诗人常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具有 特定意义的意境鉴赏意境就要从作者所描绘的风物、景象入手,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在一些写景抒情诗中, 意象是一个个物象,而意境则是这些物象综合起来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象是构成诗歌的一些具体的、细 小的单位,而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所构成的境界,具有整合性马致远的《秋思》中那些冷落衰败的意象,构成了萧索悲凉的深秋的意境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表现出宁静幽深的意境张旭的《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营造了一个清远含蓄的意境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连用缺月、疏桐、孤鸿等意象,营造了孤独凄凉的意境 提问方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中哪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3)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4)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5)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意境”就是指寄托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景物 (物象、意象、生活图景)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诗词的意境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神兼备的有机结合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 缺一不可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 的“契合点”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 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即抓住意象),概括诗歌的意境,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 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瑟凄凉等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 冷落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 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可以规范表述为:这首诗通过某某意象,营造了某某意境,表达出诗人某某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1: (2008宁夏卷)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问: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答: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 庙(步骤一:描绘图景画面)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祥的气氛(步骤二:概括氛围特点)传达 出诗人闲适安逸之情步骤三:思想感情)(附另一问: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1) “水潺潺”声音的描写(2) “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3)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4)远处寺庙传来 “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的好处是: (1)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
2)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答题示例2: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一:描绘图景画面)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概括氛围特点)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思想感情)答题示例3: (2007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 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提问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请简要分析答案】体现了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有B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
提问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答案】(1)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2) “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 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 “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喻情于景的功力答题示例4: (2007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提问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 情抒情或寓情于景提问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答案】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2)诗人是怎 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的抒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 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托物言志如《墨梅》 《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去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 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1)比兴如“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貌岸然是无晴却有 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技巧型题在题型设计上多考查分析技巧手法的类别和作用答题步骤:(1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即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3)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答题示例1 : (2006年福建卷第2题)阅读下面诗诗歌,然后回答问题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 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问:这首诗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答: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步骤一:指出运用的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 “红树”以及“雨”景, “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步骤二:用这种手法的 效果)表达了悲秋、孤寂和思亲的情感(步骤三:表达的感情) 答题示例 2:阅读下面诗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 步骤一:指出运用的手法 ) 。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 “草 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二:用这种手法的效果 )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产生由飘泊 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 (步骤三:表达的感情 ) 答题示例 3:(2008 年高考辽宁卷 )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 正宫 ] 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 鸿一字来如线1) 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答案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 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2)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 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答案 ①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 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②从动静的角度 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答题示例4: (2005年全国A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提问】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 、“明镜”、“照檐槛”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 句用“忽起”、“垂杨舞”及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 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 又写出了动态, 以静显动, 又以动衬静, 动静结合, 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答题示例5:(2005年全国卷C)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提问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答案】修辞方法:对偶 “芳树”对“春山” ,“花”对“鸟” ,“自落”对“空啼” 提问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