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零指数与负整指数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沪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第三课时的内容,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整数幂的运算”的基础上,对“同底数幂除法”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是进一步研究“整数幂运算”的工具性内容因此,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2. 会根据零指数幂和负整指数幂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或计算.(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的过程,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增强合作交流意识,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的探究过程.二、教法与学法1、学情分析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幂的运算”,对“幂的除法运算”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同底数幂相除当被除式指数大于除式指数时的运算法则,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2、教法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3、学法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课时安排:1个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有哪些?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探究:我们已经得到了当m>n时,am÷an(a≠0)的运算法则,那么当m≤n(m,n都是正整数)时,am÷an(a≠0)又如何计算呢?(1)当被除式的指数等于除式的指数(即m=n)时,例如,33÷33,108÷108,an÷an.仿照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进行计算得 另一方面,根据除法的意义得【归纳结论】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即a0=1(a≠0)(2) 当被除式的指数小于除式的指数(即mn,且正整数次幂的运算性质同样适合于零次幂和负整数次幂.(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计算: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1、 计算 2、填空则 3、拓展提高(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哪些?学生进行总结,教师补充。
五、作业布置:(1)习题8.1第7、8题(2)同步练习1课时六、板书设计:1.零指数幂 a0=1 (a≠0)2、负整数指数幂 a-p = (a≠0,p是正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