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老年护理安全质量十大目标,目标一:,提高医务人员识别老年患者的准确性,目标二:,建立科学的用药流程,提高老年患者用药安全,目标三:,提高安全意识,减少老年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目标四:,提高防范意识,保持老年患者皮肤完整,目标五:,及时发现老年患者意识障碍,减少病情延误,目标六:,提高防范意识,降低老年智能障碍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目标七:,评估吞咽功能判断营养需求,提高老年患者进食安全,目标八:,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提高尿便异常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目标九:,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目标十:,缓解老年患者的慢性疼痛,提高舒适度,患者安全十大目标,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目标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目标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目标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目标五:,提高用药安全目标六:,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目标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目标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目标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目标一:提高医务人员对老年患者身份、状态、危急值指标识别的准确性(1),1.老年患者的有效识别包括身份识别、状态识别和危急值识别等要通过教育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对老年患者有效识别重要性的认识2.科室有老年患者识别的指引,新入院的老年患者一律佩戴“腕带”,住院期间“腕带”一经脱落,应立即查对后补戴目标一:提高医务人员对老年患者身份、状态、危急值指标识别的准确性(2),3.按照广东省临床护理文书规范的要求,对65岁以上新入院的患者,使用老年患者专用的首次护理记录单,用老年综合征护理单筛查现存或潜在的护理问题,识别老年患者健康受损的程度,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4.根据各专科的疾病特点,规范不同专科老年患者“危急值”报告内容通过三级护理查房,及时识别老年患者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启用专科护理记录单,按照专科护理要求落实专科护理措施做好护理交班,以便持续跟进目标一:提高医务人员对老年患者身份、状态、危急值指标识别的准确性(3),5.责任护士在向上级护士或医生汇报患者病情时,除了报告如生化、血常规、血气分析、凝血酶原时间等实验室的“危急值”指标,还应报告如生命体征、意识、吞咽、尿便、跌倒、压疮等临床“危急值”指标,为患者的整体护理和临床治疗提供预警信息,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
6.当老年患者出现护理疑难问题时,应及时组织专科护理会诊,利用医院的优质资源,发挥专科护士和临床护理专家的作用,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目标二:建立科学的用药流程,提高老年患者用药安全(1),1.双人核对医生所开药物的名称、剂量、用药途径、给药时间,确保正确给药2.正确指导患者用药并监督服药后才能离开对于认知障碍或记忆力衰退的患者,给药时需第三者在场3.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有计划保护外周血管对于高渗药物或细胞毒性药物,首选PICC或CVC,严防药物渗出,同时启用药物外渗护理单,目标二:建立科学的用药流程,提高老年患者用药安全(2),4.未经医生指示,不要同时使用不同类型的药物,以免药物互相干扰5.口服给药方式尽量简单,规划适当的用药时间,配合患者的能力及生活形态6.口服药物标签清晰易读,对于药名相似、包装相似、读音相似的药物,分开存放并做好标识目标二:建立科学的用药流程,提高老年患者用药安全(3),7.科室药物储存方法正确,给药流程合理,给药前认真核对药品质量、剂量和有效期给药时要减少对护士的干扰,保证精力集中,神情专注8.严密监测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用药后如有不适或异常,应立即停止用药,并报告医生。
9.根据病情和药物副作用及时向医生反馈,建议调整用药剂量及间隔时间或更改药物目标三:提高安全意识,减少老年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1),1.收治老年患者的科室均有防跌倒的工作指引、防范措施以及报告制度2.对有跌倒风险的老年患者,启用跌倒护理单,评估老年患者跌倒的风险程度(包括患者的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和肌力等),制定有效措施3.向有跌倒风险的老年患者及家属、陪护介绍病室环境及安全措施,床头悬挂“跌倒风险”警示牌目标三:提高安全意识,减少老年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2),4.步态不稳、视力障碍的患者必需专人陪护;意识不清病人,必要时经家属同意使用约束带,启用约束护理单指导病人穿合身衣裤,勿穿滑底鞋5.确保行人通道没有障碍物,病室内、浴室内灯光明亮及地板干燥,楼梯、浴室、洗手间、厕座有稳实的扶手方便进出6.给有跌倒风险的卧床病人加床栏,病人常用的物品(如:水杯、尿壶、助行器等)应放置在患者易于取到的地方7.坐轮椅时系上安全带,使用平车时系上安全带及上床栏目标四:提高防范意识,保持老年患者皮肤完整(1),1.使用老年综合征护理单筛选出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根据压疮风险护理单的评估内容和护理措施,对有危险的患者采取防护措施。
2.给患者使用合理的防护措施,如:变换体位、减压、减少潮湿、摩擦力、剪切力、皮肤护理和营养支持目标四:提高防范意识,保持老年患者皮肤完整(2),3.对易发生压疮的高危患者,至少每2小时协助患者变换体位1次不宜翻身的患者,给与气垫床、水垫等减压用具给患者变换体位时,使用抬人单,以减少对患者皮肤的直接摩擦使用便器时避免拉、拽、刮伤皮肤4.对营养状态差的患者,使用皮肤保护剂,如鞣酸软膏、凡士林,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态,以提高其皮肤抗压能力目标四:提高防范意识,保持老年患者皮肤完整(3),5.对于皮肤经常潮湿的患者,及时擦拭、更换衣物床单、调整室内温度,以保持皮肤的干爽6.对尿便失禁的患者,注意保持皮肤清洁,积极控制失禁情况,并使用油剂或贴膜类材料保护会阴部皮肤7.对感觉障碍的患者,禁止使用热水袋、烤炉等取暖用物目标四:提高防范意识,保持老年患者皮肤完整(4),8.告知患者和照顾者皮肤评估的结果,提高其对预防压疮和变换体位重要性的认识,危重病人必须由护士协助患者翻身9.通过培训,提高护士对压疮湿性护理原则的掌握,提高临床护士对压疮伤口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提高对各类新型压疮换药材料的认识目标五:及时发现老年患者意识障碍,减少病情延误(1),1.建立和完善意识障碍患者处理的流程指引。
2.及时识别意识障碍的老年高危人群,掌握评估时机:入院时、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全身性疾病、心肺复苏术前后、中毒、术后、病情变化、使用麻醉镇静类等特殊药物时3.护士能正确运用意识护理单的评估标准,判断老年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目标五:及时发现老年患者意识障碍,减少病情延误(2),4.通过培训,提高不同层级护士对意识状态的掌握程度,准确判断老年患者意识清醒、嗜睡、浅昏迷、深昏迷、意识浑浊、谵妄之间的区别5.发现老年患者意识改变,应同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眼球运动等有无改变,及时作出初步处理,并立即报告医生6.评估结果和护理措施应及时、准确地记录在意识护理单和护理记录单上,目标六:提高防范意识,降低老年智能障碍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1),1.对智能障碍的老年患者使用智能状态护理单,根据评估结果筛选出认知障碍人群2.了解智能障碍患者的病史、用药史及功能状态及日常照护情况3.根据评估结果,床旁悬挂警示标识,给患者使用特殊颜色的手腕带或穿有标记的患者服目标六:提高防范意识,降低老年智能障碍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2),4.有条件的情况下,将智能障碍患者集中在同一病房居住,在其病房门口或病床旁张贴或悬挂特殊标记,利于患者辨认。
5.对智能障碍患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24小时应有专人陪护,防止走失6.告知家属/陪人患者潜在的安全风险,患者每次外出,应随身携带写有详细联系方法的卡片,有家人/陪人照料目标六:提高防范意识,降低老年智能障碍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3),7.减少应激,防止患者发生激越行为将锐器、热水瓶置于患者不能拿到的地方,将电源插口戴上保护套,避免伤害患者自己或误伤他人8.使用热疗法,水温应在50以下需服药者,监督患者服药吞下为患者选择没有拉链、搭扣的衣物9.照顾患者进食、洗澡等日常生活,注意防止误吸、水温过高引 起烫伤,放置好防滑设备,防止跌跤10.强化记忆锻炼,反复给患者讲解数字、文字、图片、实物,让患者反复记忆目标七:评估吞咽功能判断营养需求,提高老年患者进食安全(1),1.对可疑有吞咽困难的患者,使用饮水实验进行筛查,并根据吞咽进食护理单和营养护理单持续评估患者的吞咽进食功能和营养状况2.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调整食物成分和进食习惯根据患者的吞咽进食功能,选择安全的进食方式,如:肠内营养、协助经口进食、自主进食目标七:评估吞咽功能判断营养需求,提高老年患者进食安全(2),3.对肠内营养患者,应严格按照临床护理技术规范鼻饲操作流程进行护理,保证营养摄入,预防食物返流和误吸。
4.根据患者吞咽功能选择安全的食物状态:口咽期吞咽困难患者,避免食用流质和纤维较多的食物,建议给与半流质和粘稠性食物;咽喉期吞咽困难患者,避免食用流质,建议给与粘稠半流质;食管期吞咽困难患者,避免食用太干、大块食物,建议给流质目标七:评估吞咽功能判断营养需求,提高老年患者进食安全(3),5.对经口进食患者,确保其神志清楚,精神好若神志不清或精神欠佳,待清醒后再喂食或改为鼻饲使用小勺缓慢进食,每口约5ml,并嘱其充分咀嚼和吞咽增加患者专注力,禁止进食时说话,防止误吸6.协助患者采取正确的进食体位能坐立的患者取90度正中坐位,头颈稍前倾;需绝对卧床的患者协助其侧卧或头偏向一侧的仰卧位喂饲者坐在其身旁,面对患者,同高或稍低于患者的视线水平,密切观察其吞咽情况目标七:评估吞咽功能判断营养需求,提高老年患者进食安全(4),7.喂食时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哽塞征象,如:噎塞/清喉咙、呼吸不适、咳嗽、声音湿、吞咽延迟、鼻反流、垂涎、流眼水的症状,一旦发现,应立刻停止喂食8.使用床头提示卡、宣传单、床边宣教的方式,提高患者和照顾者对进食安全的认识,指导患者掌握与疾病有关的治疗、检查、康复饮食知识目标八: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提高尿便异常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1),1.制定尿失禁和便秘的护理指引,让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关注老年患者尿便异常问题。
2.通过有效的沟通,获取患者尿便异常的真实状况评估老年患者的用药史、生育史、排尿/排便史、生活习惯等,借助化验、辅助检查结果,如尿动力检查、肠镜等,与主管医生一道,找出患者尿便异常的原因目标八: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提高尿便异常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2),3.启用失禁(尿)记录单,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排尿功能训练如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进行盆骶肌训练及提肛训练;急迫性尿失禁的患者,与医生协商使用逼尿肌松弛剂,并进行膀胱训练便秘引起的尿失禁患者,应先通便4.对排尿功能低下/丧失的患者,记录患者失禁的次数及时间和排尿量,并根据排尿记录单提供的措施,制定患者定时排尿的时间,协助其去洗手间或提供床边便器,以减少失禁的次数借用B超确定患者残余尿量,如每次残余尿量大于300ML,给予留置尿管或间歇性导尿目标八: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提高尿便异常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3),5.关注行动不便患者的心理,减少因害怕排尿次数多或尿湿裤而少饮水指导使用适合患者的接尿器,如男性止尿裤6.正确运用视、触、叩、听、问等手段确定病人有无便秘对于长期便秘患者,应制定定时通便的措施,如用通便药1次/3天选用通便药应考虑药效、安全性、药物依赖性及价效性。
避免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对粪便嵌塞者,可用清洁灌肠或用开塞露直肠给药目标八:采取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