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做一名学思结合的智慧教师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7KB
约3页
文档ID:6087972
做一名学思结合的智慧教师_第1页
1/3

做一名学思结合的智慧教师曲阜市小雪街道中学 张树文做一名学思结合的智慧教师曲阜市小雪街道中学 张树文《学记》中说:“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意思是说:“君子在教学时,是把知识藏起来,装饰他,在学生休息时、玩耍中,让学生不知不觉的学到他 ”如何让学生乐学、爱学、善学,这就要求新时代的老师要做一名智慧型的老师如何做一名智慧型教师呢?《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要向孔子学习,做到学思结合孔子最喜欢的事不是“教” ,而是“学” ,他不停地“学” ,藉此当上了教师,获得了成功孔子是把自己研读过的知识变成了自己的“文” ,他消化了自己所能学到的文化知识,把它们变成了自己肚子里的“学问” 所以他可以底气十足地站在“杏坛”上,面向三千学子传授儒家学说 “学”就是孔子借以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在确立“学”的基础之上,孔子紧接着就是“思” ,他把“思”作为对自身、对学生的一种思考,更是对学生教育方式不断改变的思考 “思”必以“学”为基础,否则“思”与“学”都无乐趣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中“不愠”与“乐乎”皆来自“学” ,换言之, “学”实为教学或教师生活之本。

只有先学了,才能教学,才能成为“不愠”与“乐乎”的教师孔子即是先通过历史文化将自己所要教授的“义理”研究清楚,然后才来教学生他是一位真正的以“学”与“思”结合的智慧型教师正如《学记》所讲, “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子这种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除此之外,就是孔子时刻都注意思考,主要表现在对自身、对学生、对教育方法、对教材的深刻思考孔子深谙教育之道,教育学生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他不多说一句话,更不动辄批评、呵斥,而是引导学生谈理想,谈志趣,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在老师不经意的暗示中,明白自己的行为习惯、礼仪修养应该如何定位和规范子路曾经问孔子:“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要立即去做吗?”孔子回答说:“家里有父兄怎么能自己做主张呢?”当冉求问同样的问题时,孔子却回答:“当然应该去做!”在一旁的公西华很不理解认为老师讲话前后不一致孔子说:“子路遇事轻率鲁莽,所以要抑制他一下,使他谨慎些而冉求遇事畏缩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大胆去做 ”孔子用冉有和公西华的谦逊温和来教育子路,也用子路的果敢自信来鼓励冉有和公西华,这种用心良苦的活动安排的确体现了孔子教育智慧的新颖和深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一切艺术中最渊博、最复杂、最高尚和最充分的艺术” ,因而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从教书育人的高度上讲,教学中不容任何失误,但教师也是一名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使得教师必须反省自己的教学我国宋代著名的教育家、理学家朱熹说过:“吾日必三省吾身”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学会思考,去思考教学、思考学生、思考教材,只有教师长期这样坚持,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更加有效、高效,教师自己的提高和发展,也是自然而然的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通过学、思、行的结合实现了他的自省主张,通过学、思、行的过程强调要自觉地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和错误;要自觉开展自我批评,改正错误,吸取教训;要自觉地向贤者看齐,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孔子认为学是思的前提基础,不学而好思,虽知而不广;只思而不学,只能是空想思离不开学,同时,学也离不开思,思是学的升华和提高,阐发了学与思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辩证关系他认为,如果只记诵一些现成的知识结论,而不经过思考加以消化理解,就会茫然无所得;相反,只凭主观思考,而不通过实学获得新知,也将陷入空疏的危险,如果一个人只是“学”而不批判地思考所学的东西,那么,他就不会举止“得体” ,就不能把所学的东西充分体现出来,就不能使他所学的东西和他所处的独特环境融洽和谐,就不能展现它的意义。

综而述之,孔子重学重思,学思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是学中有思、思中促学的紧密联系的统一体孔子重视思维活动的作用,把思与学提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主张学思病重,这种“学思并重”的教育思想对后世教育教学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