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钱文忠说三字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7.50KB
约5页
文档ID:43459566
钱文忠说三字经_第1页
1/5

钱文忠解读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三字经》》(三十六三十六)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的,来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的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的时候,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的时候,金朝也灭亡了,因为我们知道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世,一并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而不仅如此,元朝终于把整个中国,我们传统概念当中的这么大的一片国土给统一了不仅统一了中国,他还兼戎翟,这里的戎翟就包括了好多好多的民族,其中还包括好多不在中国传统版图之内的民族元朝,按照我们最标准的说法,是建立于公元 1271 年,亡于 1368 年,也就是说,他整个一个朝代100 年不到,他是由蒙古族的贵族忽必烈,也就是元世祖,在1271 年所建建立以后不久,1279 年灭亡南宋定都于哪里呢?大都,就是今天我们的北京今天在北京还有元大都的遗迹,我们都知道,还有元朝的一段城墙保留着 随着金朝逐渐衰弱,蒙古的势力开始强大,逐渐摆脱金朝的统治泰和四年,也就是公元的 1204 年,蒙古族的领袖,铁木真,通过非常激烈和残酷的战争,统一了蒙古高原各个部落,把蒙古高原先统一了。

而泰和六年,也就是公元的 1206 年,铁木真就被各个部落推举为,举世闻名的成吉思汗他被推举为成吉思汗以后,就在漠北建立政权,国号是什么呢?叫大蒙古国当然这个是汉文,因为当时的蒙古语念是 ,成立一个大蒙古国,它叫 ,成立这么一个国家 在成吉思汗以后,汗王蒙哥,因为在这里我们碰到的都是蒙古族的名字,大家听着都会觉得不像听汉族的名字那么习惯和顺耳,在他之后的汗王蒙哥,1259 年在四川去世因为那时候蒙哥带着军队打到四川,而他的弟弟忽必烈和另外一个阿里不哥,开始争夺汗位,汗位就是皇上,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皇位,开始争夺汗位1260 年 3 月,阿里不哥在大多数蒙古正统派的支持下,在蒙古帝国的首都哈拉和林,通过了“忽里勒台”大会,这是蒙古的一种制度,推举大汗,叫“忽里勒台”大会,就是大家可以推举的,这跟清朝早期是一样的清朝没入关之前八旗共主,所以那个时候并没有像后来皇帝确立了以后嫡于一系,通过“忽里勒台”登上了大汗之位而与此同时,忽必烈和南宋完成了议和,他和南宋过程当中还是有议和的,返回了开平,也就是今天内蒙古的多伦,在中原的儒臣,一些儒家的臣子和蒙古宗王的支持下,他也集会,自称大汗,也就是到那个时候,其实蒙古大帝国的范围里边,出现了不只一个汗王。

1260 年,忽必烈设立中书省,总管国家政务,1260 年 5月,忽必烈颁布《即位诏》,颁布一个诏书,建元中统但是元朝还不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算的,1260 年没有元朝这个名字,由于忽必烈在中原地区自己开会,自己称汗,并且推行汉法,他运用汉地中原的法律,明显违背了蒙古的传统,就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统派的这些部落、贵族的反对,这两个人一起打了四年仗,两个汗分开打仗直到 1264 年阿里不哥投降,忽必烈定为一尊,但是,忽必烈他推行汉法,引起了蒙古贵族和部落的不满,所以好多蒙古贵族和部落,拒绝归降忽必烈所以忽必烈的政权,实际上只包括中国,当然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中国,它包括这么一块地方,中国还有蒙古高原地区 至元八年,也就是公元的 1271 年,忽必烈公布《建国号诏》,他也发布一个诏书,取了《易经》当中的“大哉乾元《易经》里有一句话叫“大哉乾元正式建国号为元,所以这就是元朝的开始而至元九年,也就是公元的 1272 年,元朝正式取了国号以后的第二年,在刘秉忠的规划下,正式建都于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市,1272 年至元十三年,也就是1276 年,在建都北京以后四年,元军攻陷了南宋的都城临安,临安就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杭州,俘虏了 5 岁的宋恭帝和谢太后,至元十六年,也就是公元的 1279 年,元朝的军队在崖山海战当中,彻底的消灭了南宋最后的反抗,而我们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忠烈之臣陆秀夫,背着 8 岁的小皇帝投海而死。

南宋最后一个皇帝是被一个大臣背着投海的,南宋正式宣告灭亡 在这样一个元朝和宋朝,这样一个攻占更替的过程当中,我们最著名的历史人物当然是文天祥文天祥在中国的文化传统当中是和岳飞一样,都被我们视做一个英雄式的人物 文天祥,1236 年出生,1283 年被杀,他字宋瑞,又号文山,南宋的庐陵人他是宋理宗宝佑四年,也就是 1256 年的进士第一名,所以文天祥是状元,诸位,他在考中状元的时候,文天祥刚刚 20 岁,按照今天的算法,按照古人的算法 21 岁,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状元郎南宋末年,由于朝廷偏安在江南,设都在临安,国势弱小,在 1273 年,蒙古的贵族叫伯颜,伯颜(1236—1295),元朝军事家,蒙古巴邻氏,蒙古帝国开国功臣率领 20 万大军攻下了襄樊,他绕道打过来的,并以此为突破口,顺着长江而下,顺流而下,两年不到,已经逼近了临安的近郊,蒙古军队已经离临安很近了,这是一次空前惨烈的战争南宋马上就面临着,国家灭亡的这样一个局面 当时的南宋朝廷,长时期以来,被一些投降派大臣所把持,还在 1259 年,这时间还早一点了,他的这个宰相叫贾似道,就提出向蒙古称臣,割让整个江北地区,每年还要贡献多少万多少万的这种银两啊,丝绸啊,布帛啊,来求得这种偏安。

但是,当时伯颜,就是这个蒙古贵族已经非常清楚,你这向我称臣有什么意思啊?我本来就要灭了你,没打算跟你议和,所以不停地还是在推进,他南侵的步伐 1275 年,伯颜将贾似道的 13 万大军全部消灭,这样的话,南宋朝廷实际上已经没有可用之兵了,主力军队被剿灭了这个时候宋恭帝在位,但是只有 4 岁由太皇太后谢氏临朝摄政,不得不发出了哀痛诏,很哀痛,发出这样一个诏书,号召天下 举兵“勤王”,因为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军队 13 万,被伯颜给消灭了,他只能寄希望于全国各地的官员,组织当地的部队来勤王文天祥那个时候,在担任什么职务呢?赣州的知府,在担任一个知府,他捧诏涕泣,接到了皇帝宋恭帝,才 4 岁的宋恭帝,以他的名义发出个哀痛诏,马上就哭了,非常悲伤,立即行动,在两三个月之内,他组织起一支一万人左右的勤王部队,几经周折赶到了临安大家知道,南宋的地方官员成千上万,我们很难想象皇帝的哀痛诏发下以后,率兵来勤王的,居然只有三个人,其中就有文天祥别的大臣都已经各顾各的,有的内心在做投降的打算,有的赶快再把民脂民膏捋一捋准备回家,躲起来,大家看看这南宋的政权,已经到了什么地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