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恶性血液病并发肺部霉菌感染14例临床分析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8.13KB
约6页
文档ID:299646140
恶性血液病并发肺部霉菌感染14例临床分析_第1页
1/6

          恶性血液病并发肺部霉菌感染14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霉菌感染的主要发病原因,进行相应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进入我院治疗的14恶性血液病患者14例,对患者的体征、临床症状等进行观察,并且对患者的体温和血常规进行检查这14例患者中,具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有10例,占总人数的71.4%胸部有大小不一的点状阴影的有4例,占总人数的28.6%6例患者的痰粘稠,占总人数的42.8%曲霉菌感染的患者有3例,占总人数的21.42%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患者有3例,占总人数的21.42%,有4例患者为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占总人数的28.6%对这14患者均采用抗生素进行7天的治疗对感染曲霉菌的患者给予二性霉素B其余的11例患者给予氟康唑进行治疗结果这14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在进行了7天的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6例患者在治疗7天后症状明显的改善,有3例患者在治疗7天后死亡结论恶性血液病并发肺部霉菌感染与患者大量的使用抗生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关键词】恶性血液病肺部霉菌感染临床分析R55A2095-1752(2013)12-0135-02近些年来,在临床医学上,随着联合化疗的大范围的采用,在对恶性血液病的缓解上,有着一定的作用,恶性血液病的存活率也在大大的提高。

但是恶性血液病的并发感染在临床上,仍然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强烈的杀伤细胞的治疗方法和采用大量的激素和抗生素导致真菌感染的患者在逐年的增加因此,本文对进入我院治疗的1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从而提高对恶性血液病的认识和预防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恶性血液病的患者14例在这14例患者中,其中男性患者为8例,女性患者为6例年龄在23到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岁男性患者的年龄在23到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岁,女性患者的年龄在24到57岁,平均年龄在44岁[2]这14例患者在年龄上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这14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患有ANLL,有3例患者患有ALL,有1例患者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有4例患者为非霍奇金淋巴瘤这14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是首次化疗,有7例患者化疗次数在4次以上1.2治疗方法对本次进行临床研究的1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收集患者的体温和血常规以及诊断资料等等,观察患者使用抗生素后的情况本次进行临床研究的14例患者,在临床观察期间均有发热的现象,并且都持续7天以上,大多是在38℃~39℃之间[3]。

有10例患者出现咳嗽的情况,有6例患者痰粘稠,症状呈现粘丝状,而且不易咳出有2例患者在咳出的痰液中,带有血丝对于患者的体征上的变化,胸部有大小不一的点状阴影的有4例痰培养结果,有4例患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有3例患者为光滑念珠菌感染有4例患者为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这14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为首次化疗,有7例患者化疗次数在7次以上对这14例患者均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且治疗在7天以上在这14例患者中,3例ALL患者在化疗中方案中应用腺上腺糖皮质激素,有4例患者为了给其退热采用小剂量的激素[4]在这14例患者中,有3例曲霉菌感染者给予二性霉素B进行治疗,并且持续在1周以上其他的12例患者采用氟康唑进行治疗具体如表1所示表1患者症状对比表:(x±s)注:P>0.05,无统计学意义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这14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在进行了7天的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4例患者在治疗7天后症状明显的改善,有3例患者在治疗7天后死亡具体如表2所示:表2患者治疗结果对照表总数治愈明显好转死亡治愈率(%)1456378.6*注:P>0.05,无统计学意义3讨论在目前的临床医学上,对于恶性血液病并发肺部霉菌感染的初期诊断比较的困难,由于其初期没有明显的异常,与一般性的细菌感染没有太大的区别。

在本次临床研究的14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有咳痰,并且痰为粘丝状,不易咳出进行胸片检查的时候,有4例患者的肺部有大小不一的阴影,在痰培养中均检出了霉菌在临床医学上,对于霉菌的病原检查的因素多,检查出来的几率也比较低[5]因此,在对有霉菌感染的患者,预防的重要措施就是反复的对患者的痰液和血液以及胸片进行检查如果患者出现高烧不退,以及连用抗生素7天以上,发热仍然继续的话,就应引起高度的警惕了如果患者出现了呼吸道的症状伴中性粒细胞<0.5×109/L,且持续一周以上,如果排除肺结核的话,应高度怀疑患者出现真菌感染了在临床医学上,对于恶性血液病并发霉菌感染的临床治疗,一些真菌型药物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临床推广和使用,氟康唑是其中的一种抗真菌药,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在现在的临床上,已经成为在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时候,治疗霉菌感染的有效药物氟康唑对治疗念珠菌感染有较高的治愈率但对曲霉菌感染的治疗疗效欠佳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这14例恶性血液病的患者中,有3例患者为光滑念珠菌感染,有4例患者为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对这些患者均采用氟康唑进行治疗3例曲霉菌感染患者应用二性霉素B在本次临床治疗的患者中,有11例患者完全治愈,有3例患者死亡。

在目前的医学水平下,治疗霉菌感染的药物并不是很多,二性霉素B作为其中的一种抗菌药,在对本次临床研究的3例患者采用此种药物治疗后,均全部治愈参考文献[1]邹萍,刘新月,张义成.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并发真菌感染的治疗和预防[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5,5(12):81:82.[2]乐晓峰,杨天楹.白血病和骨髓移植患者深部霉菌感染的防治进展[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9,16(10):385-387.[3]李军体,孟凡义,孙竞;徐兵,刘晓力.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73例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J].2009,12(03):123-124.[4]苏强.深部霉菌感染21例分析[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11,12(9):45-46[5]徐明珠.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抗原和分子生物学诊断研究[D].苏州大学,2009,12(1):12-13.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