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华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梦 **:101441017 院系: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资源环境系专业:10级地理科学目录:一 实习时间 二 实习地点 三 实习目的 四 实习仪器 五 实习容 〔一〕实习区概况 〔二〕地质罗盘的使用 〔三〕3种山崩地貌的形成原因 〔四〕山地土壤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五〕山地水文特征及堰塞湖的形成机制 六 实习总结 一 实习时间 2012年5月10号二 实习地点翠华山三 实习目的1、复习地质罗盘的使用,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和确定目标物的方位角;2、观察山崩地貌,解释各种山崩地貌的形成原因;3、认识山地土壤的特点,分析山区土壤的形成原因;4、了解山地水文特征,掌握堰塞湖的形成机制四 实习仪器地质罗盘、手持GPS、数码相机五 实习容〔一〕实习区概况 翠华山位于市以南23公里处的岭北脉〔长安区太乙宫镇〕,秀美的湖光山色和其国罕见的山崩地貌使翠华山以"终南独秀〞和"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著称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局部组成翠华山顶峰环列,峭壁耸立,险不可攀,中有一天然水池,称"天池〞,又称"太乙池〞或"龙移湫〞,池水面积约5万平方米。
这块终南山的游览胜地上,汉唐两代曾建过太乙宫和翠微宫,是历代帝王祭祀神仙和游乐避暑之所翠华山山清水秀,风光如画,最引人入胜的是峰顶的湫池湫池群山环峙,碧波荡漾,清明如镜,纤尘不染池南的太乙殿,是旧时遇旱祈雨之所更有吕公洞、黄龙洞,池北的冰洞、风洞、八仙洞等颇有盛名冰洞在盛夏仍坚冰垂凌,风洞则四季寒风飕飕砭人肌骨冰洞东南有飞流直下的瀑布,形容壮观湫池周围古代曾建许多庙宇,诸如老君庵、圣母行宫等位于池西的风洞,为山崩遗迹,由巨大花岗岩相抵而成,进入洞中,凉风袭人,顿觉凉爽冰洞由巨石相依而成,虽夏亦有坚冰,四季阴冷刺骨,寒气逼人池东南有龙涎窝,东北有老君庵、金花洞、玉案峰等名胜二) 地质罗盘的使用〔1〕罗盘仪的构造:罗盘仪的种类很多,但其构造小异,都是由磁针、度盘和照准设备等主要配件组成地质工作中常用的八角罗盘(下列图),磁针用人造磁铁制成,其中心装有镶着玛瑙的凹圆形轴窝,以便支于度盘中心的钢顶针上,并可灵敏地自由转动当磁针摆动静止时,其北端即指向磁北方向;在停顿使用时应利用制动器把磁针托起,使之固定,在使用罗盘时,由于受磁倾角的影响,磁针并不水平,而是磁针北端向下倾斜,这是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的缘故。
愈靠近两极,磁针下倾就愈大磁针的下倾对实际操作很不方便,所以,在北半球的国家都在罗盘仪的磁针南端绕以铜丝,以使磁针受力平衡,位于水平状态罗盘的刻度盘是铜或铝制的圆盘,一般最小分划值为1°,按0°~360°逆时针方向刻划,以便于直接读取磁方位角此外,在度盘上还附有改正螺丝假设转动它,刻度盘就随之而转动,可以起到改正度盘读数的作用〔用于校正磁偏角直接显示真北方向〕照准设备为装在0°~180°方向上的一对折叠式觇板,与装在盒盖上的反光镜配合使用底盘上还装有圆水准器、管水准器和倾斜指示器圆水准器供保持度盘水平之用罗盘盒的底面装有操纵测斜指示器的手把,转动手把可使管水准器与测斜指示器同时转动,供测倾斜角时使用罗盘的矫正由于地磁南北两极与地理南北极不完全重合,因此地球上任一点的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地理北方存在一定得夹角 在使用前要根据当地的磁偏角大小校正罗盘:旋转罗盘的水平刻度向左或向右移动〔磁偏角东偏则向右,西偏则向左〕,使罗盘底盘南北刻度线育水平刻度盘0°~180°连线间夹角等于磁偏角经校正后测量使得读数就为真方位角〔2〕岩石产状的测量:斜面的产状要素测量〔倾斜的岩层、断层〕:包括斜面的倾向和倾角、走向、倾向岩层走向的测量岩层走向是指岩层层面与水平线交线的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长边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向两端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的读数都可以用来表示岩层的走向岩层倾向的测定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与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的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指北针的读数就是岩层的倾向测方位角和倾角的方法:首先,要根据当地的磁偏角大小校正罗盘,再进展观测当观测目标之仰角小于45°或俯角小于15°时,从反光镜中可看到目标,此时把觇板竖起,两手托住罗盘,紧靠观测者腹部,将觇板尖端方向对准目标,并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直至长觇板和目标的像同时被镜面的中线所平分,即可按磁针北端读取方位角当目标俯角大于15°时,用以上方法不易在镜中看到目标的像,此时应把罗盘零度方向调转180°,将180°的刻度线对向目标并使圆水准器的气泡经过反光镜下方的透明椭圆孔的中线来照准但此时应注意:要按磁针南端来读取方位角将罗盘盖翻开到与平行于〔或紧贴在〕被测对象〔一般为岩层〕的面上,转动测斜指示器的手罗盘身在同一平面上,用罗盘盒带有刻度和测倾指示器的罗盘的外侧边壁把使管水准器气泡居中,此时所显示的刻度即为被测对象的倾角。
〔三〕3种山崩地貌的形成原因山崩是在陡峻斜坡是,不稳定的岩体、土体、碎屑岩层,主要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倾倒、崩落的现象在坡脚处形成了倒石堆或岩屑堆的现象,称为崩塌〔岩崩〕,规模巨大的崩塌成为山崩一. 崩塌壁崩塌壁是潜在崩塌体和母岩间的分界面,也是潜在崩塌体向下崩陷后的陡崖,光滑岩面有滑动擦痕崩塌壁陡直,坡度70度到80度,相对高差约200-300m,它是崩塌体受地震力作用后,垂直陷落的距离崩塌壁悬崖屹立在石海之上,非常壮观 二. 堰塞湖潜在崩塌体受地震力的作用,在十八盘沿着结垢面大量崩积物填入太乙河谷,形成200m高的堆石坝,太乙河瞬间被崩积物大坝截流,积水形成堰塞湖,称为水湫池〔天池〕湖深7-11m,库容300万立方米水湫池底的崩积物,孔隙大,水流为暗流形式,在坝前再形成明流由于泥沙淤积填充裂隙,以及人工采取乳化沥青防渗,蓄水量增多,暗流流量减少水湫池周围苍山环抱,花岗岩峰峦挺拔,湖水微波荡漾,成为高山上的一颗明珠三. 崩塌体 翠华山地震山体岩崩,使潜在崩塌体沿着倾向河谷的构造面,以滑崩方式运动,形成奇特的山崩裂石,具有很高的科学欣赏价值,成为山崩旅游资源。
其具体成因如下:崩塌体受地震力脱离开母岩时,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其根本运动方式有自由落体、跳跃、滚动和滑动4种翠华山山体岩崩运动以滑崩为主潜在崩塌体在孕育开展过程中,受岩性、构造、地貌、风化等诸因控制,当受到强震力作用时,潜在崩塌体顺着构造面,在重力作用下以向河谷方向快速滑崩崩塌体在崩塌壁前整体沉陷,形成约20m宽的陷落带,堆积有坠落岩块潜在崩塌体向河谷运动的过程中,受河谷地形制约,大约分为两个整体运动:一是十八盘堵河的岩崩体,因河谷狭窄,崩积物水平运动距离较小,大局部物质填充在河谷里,形成200m高坝堆积;二是环湖西岸山崩堆积体,河谷较宽,沿倾向河谷构造面滑崩,潜在崩塌体各部位因滑移速度不同,形成不规则次一级滑崩阶梯状或台块状地形由于崩塌体沿着倾钭构造面作近似弧形运动,故滑崩阶地面或台块面多倾向崩塌壁,并有多级破裂面,这些现象都是滑崩体运动遣留的证据潜在崩塌体受断裂与节理影响,岩体破碎,当受到强震力作用,顺着构造面运动时,由于崩塌体各岩石块体运动的差异性,造成块体之间相互碰撞、挤压和撞击,使岩块进一步破碎,故崩积物块石大小混杂,没有分选,棱角明显,孔隙大,根本无细颗粒物质填充因堆积块石大小不一,往往受较大完整块石支撑或巨大块石震裂,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岩崩洞穴。
山体在岩崩运动过程中,地外表的岩块受地形高差影响,势能很大,快速向下冲击力较大,因下垫地面起伏不平,受反弹力作用,地外表岩块震动发生弹性破裂,有的顺节理面破裂,有的犹如刀劈断裂,有的发生震动破裂,形成各种形态的山崩裂石,随处可见,岩面震动裂缝交织如画,构成了山崩地貌奇异的景观四) 山地土壤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在高原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递减,水分蒸发减弱,并在一定高度围降水量逐渐增加,因而湿度逐渐增大,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引起自然植被随之变化,从而在不同的高度围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出现土壤的垂直分异现象五) 山地水文特征及堰塞湖的形成机制翠华山堰塞湖主要有天池堰塞湖、甘湫池堰塞湖和大坪堰塞湖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翠华山天池的形成是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的山崩滑坡体滑落堵塞河道,河谷被堵塞后,流水聚集并且往四周漫溢,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即现在的天池六 实习总结 在这次翠华山野外实习中,经过两位教师的详细讲解,我学到了很多,加深了对书本容的学习,对地质地貌、堰塞湖等自然地理现象有了深刻的理解,对气象科学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虽然下了点雨,但仍无法阻挡我们对科学、对知识的探索,在雨中我们一起探讨所见所闻,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感觉实习时间有些短,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时间让我们进展深入的野外考察,因而对各方面地理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次野外实习我们既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又锻炼了身体还冶了情操,加强了同学间的互帮互助总之,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