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普通话一级甲等攻略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62KB
约5页
文档ID:43766370
普通话一级甲等攻略_第1页
1/5

常有人这样问,普通话一级有多难考?我回答:“你认为难,那肯定难;你认为不难,那一定不难问话者茫然,追根就底:“究竟难,还是不难?”怎么说呢?难是肯定的,只要是考试,都会有一定难度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毕福剑、阿丘、刘仪伟等在这道门槛前栽过跟斗,曾被央视通知下岗;著名主持人李霞、何炯、李湘、谢娜等也曾受到质疑,被指普通话水平不过关,引来口水仗不过,我觉得,难和易,更多是一道心理门槛,而不是技术门槛你要相信,“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能成一、一、““难易难易””考证考证(一)容易说普通话水平测试(PSC)不是普通话系统知识的考试,不是文化水平的考核,也不是口才的评估,仅仅是应试人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标准程度的检测和评定,是应试人的汉语标准语测试因此,就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系统性、复杂性、科学性而言,测试方式比较简单,测试目标比较单一,应试人在运用普通话口语进行表达过程中所表现的语音、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就是评定其所达到的水平等级的主要依据只要应试者的口语规范化程度达到了相应要求,就有机会通过一级乙等、一级甲等测试二)困难说普通话水平达到一级乙等、一级甲等,是从事相关行业(或专业)工作的准入条件。

国家广电总局明确规定,“国家级和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一级甲等其他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达标要求按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规定执行话剧、电影、电视剧、广播剧等表演、配音演员,播音、主持专业和影视表演专业的教师、学生,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一级据我所知,许多市(州)级广播电视台已将“普通话水平达到一级甲等”,视为行业准入门槛既然是一道准入门槛,就必然有一定高度,须通过努力才能跨过尤其是“一甲”,由于其分数线高,要求严格,致使很多人的测试成绩徘徊于 95-96.9 之间,难以越过 97 分的标线,总是离“一甲”总是差一点点有的虽然在测试时过了 97 分,但在复审时又吃了闭门羹,且屡考屡败,到最后信心全无二、二、““标准标准””浅析浅析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标准,是一个理论标准,并非实践标准,这是语音面貌的瞬时性、多样性决定的没有人可以信心百倍地说,自己的语音是标准的普通话语音,即使中央电视台播音员也不会这样说所以,准确地说,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向普通话理论标准靠拢但是,作为一项专业测试,必须有“标准”作为评判依据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规定了一级乙等、一级甲等的测试标准。

一级甲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 语音标准, 词汇、语法正确无误, 语调自然, 表达流畅测试总失分率在 3%以内,即测试得分 97 分以上一级甲等成绩须在认定前由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复审一级乙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 语音标准, 词汇、语法正确无误, 语调自然, 表达流畅偶然有字音、字调失误测试总失分率在 8%以内,即测试得分 92 分以上一级乙等成绩在认定前由省级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复审这是一个普适标准,是等级判定的基本依据同时,根据《大纲》和测试实践, 具体评分时还要参考相应的“限制性条件”我们以“一级乙等”为例,看看有哪些限制性条件:1.在第一项“读单音节字词”失 1 分或 1 分以上,或在第二项“读双音节词语”中失 2 分 2 分以上, 这两项无论哪一项失分超过 10%,都不能进入一级乙等, 即不能进入一级2.在等级标准中, 一级要求“语音标准”是指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标准, 不包括偶然出现的语音错误, 以及受方言影响遗留的非系统的语音错误因此, 存在一类(涵盖常用字字音比较多的, 例如舌尖后音声母 zh、ch、sh, 或前后鼻音韵母的区分等)或两类(涵盖常用字字音较少的, 例如声母 f 在 3500 个常用字中只有 120 个左右, 声母 r 只有 50 多个)以上系统性的语音错误, 或存在两类或三类以上系统性的语音缺陷, 不能进入一级乙等。

从量化实际评分上看, 也很难进入一级3.在第三项“朗读”中字音错误失分在 1 分以上(即相当于 10 个字音错误, 此处仅限于字音错误, 不包括“漏读”的失分情况), 或者“方言语调”问题比较突出扣去 2~3 分的, 不能进入一级乙等4.在第四项“判断测试”中扣去 1~2 分的, 不能进入一级乙等严格地说, 进入一级的人员在此项不能出现任何错误, 不应失分5.在第五项“说话”的“语音面貌”中扣 4 分以上的;或者在词汇语法规范程度中失分 2 分的;或者在自然流畅程度上失分 2 分的, 均不能进入一级乙等一级乙等尚且如此,一级甲等的限制性条件则更加严格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的考试成绩总在 95—96.9 之间徘徊的原因,也是一些考生成绩已经达到 97 分,却在复审中被刷下来的原因三、三、““一甲一甲””门槛门槛一甲(即一级甲等)指称的是标准普通话,是最高水平的普通话其特征为:在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汇、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这是笼统而模糊的概括性说明,无法让人们对一甲产生深刻认识如果能说出一甲十分具体的语音表征,那么不但有利于应试人备考、受测,而且可以帮助测试员提高听辨敏感度,进而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信度。

然而应试人发音的复杂性和瞬时性,决定了列出一甲具体的语音表征,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下文是摘录一位国家级测试员根据语音理论和施测实践,结合失分情况,对一甲的常见语音表征作出的一些阐释一甲者受测四个题项,须得 97 分或以上,最多可丢 3 分,为保险起见,设定允许丢 2.5 分根据单字、词语、短文、说话四项依次为 10 分、20 分、30 分、40 分的配置,照百分比推算,单字项只能丢0.25 分,词语项只能丢 0.5 分,短文项只能丢 0.75 分,说话项只能丢 1 分如果某项多丢分,就必须在其他项补回来,否则难入一甲一甲者读“单字”,一般不会丢分,或丢分 0.2 左右,如超过 0.5,就不像是一甲语音了丢分原因主要是读错,也偶然出现缺陷发音读错,多见于不常用的字,如把上声“髓”错读成阳平,把平舌“攥”错读成翘舌,等等偶然出现的发音缺陷,多见于使用频率不高的音位,如把“虐”中韵母 üe 的韵头——舌面元音 ü,发成带有舌尖元音的味道,把“窘”中韵母 iong 的韵腹——半高元音 o,发成舌位偏低的中元音,等等若发音缺陷见于使用频率较高的音位,比如 z、c、s 出现齿间音缺陷,j、q、x 出现尖音缺陷等等,那么这种发音缺陷一定是极其轻微的,根据情况有时可忽略不计。

一甲者读“词语”,一般不会丢分,或丢分 0.4 左右,如超过 1.0,就不像是一甲语音了丢分原因除跟“单字”相当外,可能的读错还有:不能准确识辨轻声词,或把轻声词读成非轻声词,如“清楚”读成 qīngchu;或把非轻声词读成轻声词,比如“眉头”读成 meítou,等等发音缺陷除跟单字相当,还有儿化韵发音不规范,或对双音词后音节为上声的,声调调值发音弱化超度,比如发“兔儿”,主要元音 u卷舌过程中夹进了较明显的央 e[?](正确的发音是无 e[?],或有 e[?]但不明显),又如“思考”的“考”,调值是 214,发音弱化超度为 211,等等一甲者读“短文”,可以得满分 30 分,或丢分 1.0 之内,若超过 1.0 则不像一甲者所为六个评分项(1、音节;2、声韵系统;3、语调;4、停连;5、流畅;6、超时)易出问题的,是第二项和第一项评判一甲语音非常严格,只要有一类声母或一类韵母存在轻微的系统缺陷,就要扣掉 0.5 分比如,读“单字”时,应试人出现的极轻微的 z、c、s 齿间音缺陷,如果当时忽略未计,那么到了读“短文”时,则应当作为“声韵系统缺陷”扣掉 0.5 分常见的声母系统缺陷有:舌尖后音平舌化;舌尖前音齿间化;舌面前音舌尖化,等等。

常见的韵母系统缺陷多一些,表现形式也较为复杂,主要有单韵母舌位偏移和唇形偏移,复韵母韵腹偏移或弱化,鼻韵母韵腹偏移或韵尾偏移和弱化,等等一甲者存在的声韵系统缺陷,总是单一的,且极其轻微,因而表现较为隐蔽一甲者读短文,语音错误应该没有,若有,也是不经意产生的,而且通常在 5 次以下,即扣分不会超过 0.5以 17 号作品为例,可能会把文中“觉得”的“得”,其轻声 de 读成带调 dé;可能会把“准保”的“准”,不音变为阳平 zhún,而仍读原调上声 zh?n,;可能会把“因为”的“为”,由去声 wèi 或轻声 wei 错读成阳平 wéi,等等对于“语调、停连、流畅”,一甲一般是不会丢分的如果丢分则一定是意外,大多是因为短文不熟悉,丢在了“流畅度”上,最多丢 0.5 分这是非常偶然的一甲者“说话”,虽有可能得满分 40 分,但应该说很难因为该项是临时抽签,临时组织话语说3 分钟的话,不但要求语音准确无误,而且要求语调自然,语流顺畅,话语有内容它涉及因素多,没有过硬的语言能力和充分的测前训练,一般总要丢些分丢分在 1.0 左右,若丢分超过 2.0,则测试总分很难达到一甲说话”有三个评分项:语音标准度、词汇语法规范度、自然流畅度。

一甲最可能丢分的是“语音标准度”,如果前面“短文”的“声韵系统缺陷”被扣 0.5 分,那么“说话”的“语音标准度”一定也会被扣分,哪怕 3 分钟内没说错一个字,毕竟发音存在缺陷嘛,也就是说,有极不明显的方音听感性质,这种情况一般扣 0.5 分或 1.0 分如果前面“短文”的“声韵系统缺陷”没有被扣分,而且“单字”“词语”中也没有缺陷音,那么“说话”的“语音标准度”就可能得到满分 25 分施测结果总分在 98 分以上者,一般都是没有发音缺陷的当然,一甲可以没有发音缺陷,但偶然说错字还是很有可能的,而且往往是下意识的说话中的错字常见于声调错误或者音变错误,比如,“复杂”的“复”由去声错说成上声又如“一会儿”中的“会”由去声错说成上声,进而使“会”前“一”的变调也跟着变,由应变阳平而无奈变成去声再如“真高啊!”中的“啊”,未根据音变规律说成“哇”,而仍说成“啊”,等等一甲说话的“自然流畅度”一般不会丢分,如果紧张则可能出现一点点不顺,最多扣 0.5 分至于“词汇语法规范度”,一甲是不会出现问题的四、四、““进阶进阶””杂说杂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四川人在四川考普通话一级甲等,过关率相对比较低,四川人到北京考一级甲等,过关率相对比较高。

这是我的亲身体会,当年我们那一届“国测班”里,过一甲的南方同学就比北方同学多,气得北京同学吹胡子瞪眼,直嚷嚷后来,我反复琢磨,发现其中的问题主要是,在四川学说普通话,会不断强化弱点,弱化优点,而在北京学习普通话,则可以不断优点,弱化缺点比如发声用气我认为,说普通话的基础不是声、韵、调,而是“打、提、挺、松”开口腔;不是单音节字词、双音节词语,而是控制气息、使用共鸣通过气息控制和共鸣训练,以及声音弹性训练、音域拓展训练、声音魅力训练等,逐渐规范“以气带声”的发音方式,练好“吐字归音”基本功,做到“字正腔圆”说到底,要想过普通话一级甲等,必须牢记 3 点:一是要有过一级甲等的语言环境,尽量多受到正面影响,避免受到负面干扰;二是要有达到一级甲等水平的老师帮助,瞎子牵瞎子的结果是一起掉入深渊,二级甲等的老师很难教出一级甲等的学生;三是要使用规范的培训教材,尤其是语音示范教材,推荐使用国家语委编写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及其配套录音教材,把这本书读深、读透就行了,不宜使用太多教材常言道,“条条大路通罗马普通话水平测试一级甲等过关训练方法众多,而且每个人适应的方法也不一样,这些方法适合我自己,未必适合其他人,因此还是少说几句好,以免误导。

附:文中不少引用材料来自网络,无法一一注明出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