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根本,纪录片是一个国家的相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离不开人的文化,所以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采访也必不可少,纪录片进入后期制作阶段时,由于历史的传承不可复原,为了纪录片呈现的 完整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纪录片相比其他社会类题材纪录片会更需要其他史料的支持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根本,纪录片是一个国家的相册随着传播媒介的便捷 化,纪录片的受众范围越来越广泛纪录片对社会的影响力变得不容忽视通过拍摄武汉民间 手工艺汉绣的纪录片,体会此类纪录片的创作特点,同时更深刻了解到纪录片创作与计算机技 术的结合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纪录片;计算机后期制作;汉绣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 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纪录片作为一种以真实为 存在基础和价值的影像艺术,发挥着其显著的社会功能,尤其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随时可 能消失的文化的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许多的地区都存在着丰 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是生长于楚地的一种刺绣艺术发源于战国时期,鼎盛于清末明初, 抗战时期,日军侵占武汉,汉口绣花街被烧毁,汉绣日趋凋零,技艺几近失传。
新中国建立以 后,汉绣才重放光华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汉绣名列其中2011年4月,武昌区政府在昙华林设立全国汉绣基地,笔者选取了其中较有 代表性的一位汉绣传人跟踪拍摄了纪录片,希望以此来使更多人了解这种艺术,实现这种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推广,本论文正是立足于笔者的汉绣纪录片的创作经验,归纳出非物质文 化遗产类纪录片的创作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后期制作也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具体到拍摄实 践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有着非常鲜明的特色,这种特色贯穿于纪录片的策划立意、采 访拍摄和后期制作整个过程中,下面将分而述之:1策划立意如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纪录片在众多同类型片中与众不同,切入点很重要因此作为民间手 工艺题材的纪录片,仅仅着眼于工艺本身很容易出现同质化的内容,而如果尝试新的切入点, 比如以历史的角度由汉绣的发展观察时代的变迁,或是以手工艺人的生活状态纪录汉绣艺术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将鲜活的人情和世态注入没有生命的艺术品中,有利于提升纪录片的人文情 怀和时代感2采访拍摄作为工艺品题材的纪录片,对工艺品的拍摄尤为重要,尤其是呈现其细节上的美感实地拍摄 过程中很多绣品都已装裱,解决玻璃反光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给摄像器材装上偏光镜,不要在 室内开启日光灯等光线强的光源,如果有条件最好自备专业光源在拍摄工艺品时我们选择使 环境变暗,在工艺品上打光,突出呈现其细节同时要注意空镜头的拍摄,以方便后期剪辑与 配解说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离不开人的文化,所以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采访也必不可少 在拍摄之前对采访对象进行深入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可以尽量和采访对象成为熟人,消 除其对镜头的陌生感和戒备心理使拍摄尽可能地接近真实,尽可能使采访对象说出心中真实 所想同时在采访中要提问的问题可以事先与被采访人沟通,我们选择将采访问题先列出来, 给被采访对象一定准备的时间,同时向被采访对象解释问题的意图,当然前提不是有意引导其 回答,而是为了拍摄过程的连贯与素材的有效性选择合适的采访环境,采访作为一定程度上的"介入拍摄"选择被采访者生活或是工作的环 境进行采访拍摄比找一个干净漂亮的背景要更接近纪录的真实也更容易使被采访者消除一定 的戒备心理我们选择让汉绣艺人在她的工作环境中接受采访,更接近其生活状态,同时可以 向我们介绍她的汉绣作品,增加了更多可用的素材3后期制作纪录片进入后期制作阶段时,由于历史的传承不可复原,为了纪录片呈现的完整性,非物质文 化遗产类纪录片相比其他社会类题材纪录片会更需要其他史料的支持。
对于独立作者可能无法 得到像电视台一样优厚的社会资源与支持不仅是一些无法还原的史料,还有一些无法通过镜 头拍摄的镜头,也许可以另辟他径,用特效,动画呈现尤其在现代电脑技术不断发展地条件 下,这种表现方式经常可以在纪录片中见到比如纪录片《为什么贫穷》第一集便以动画来呈 现贫穷的历史,一定程度上还原无法呈现的历史,同时为片子增加了更多的可观性想呈现一幅汉绣的完成过程,如果选择固定机位全程拍摄之后再快放,应该可以得到比较震撼 的效果,然而一幅汉绣的完成少则三个月,多则数年,这样的拍摄成本过高不说,也是极具难 度的,机器,光线,和人都是一直在变化的,当然也可以选择在一副汉绣完成的过程中选取其 中比较关键的节点去拍摄,这是一种比较常规的拍摄方式,这需要和被拍摄者有很好的沟通与 了解,否则容易错失时机当然如果想实现前一种效果并不是完全不可能,可以运用一定的 CG特效,即计算机图形技术利用电脑技术,可以将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现场场景进行视 觉化模拟CG技术‘真实再现’的对传统纪录片客观真实的观念是一种挑战,而在数码影像技术发展的 今天,技术对纪录片的介入,是纪录片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因为无法保证能够抓拍到 每一个需要的场景,因而需要事后根据创作的需要,采用补拍、摆拍、扮演等的方式把当时发 生的东西模拟重现出来。
比如弗拉哈迪的被公认为是人类学纪录片之作的《北方的纳努克》一 片中,许多情景也采用了真实再现;这种被伊文思称作"重拾现场"和"复原补拍"的方式已 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纪录片的拍摄中由于前期拍摄镜框反光的缺点,以及移动拍摄画面的抖动过多,笔者在汉绣纪录片的后期制作 过程中利用Photoshop CS5软件将因反光丢失的画面信息进行调整,利用After Effects CS5 软件模拟镜头移动的效果和光线的明暗变化,并制作精美三维效果片头在对原始素材不做过 多改动的原则下,结合剪辑软件Premiere CS5完成这部汉绣纪录片的剪辑制作汉绣作为楚文化遗留下来的一种手工艺,汉绣的纪录片不仅可以以汉绣为载体展现楚文化的一 种风貌,为认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提供形象化的文献,同时为刺绣艺人,研究者,提供了有 一定价值的影像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纪录片应当树立理性的遗产保护与传承观念,详尽调 查,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承担起保护与开发尤其是被现代文明边缘化、濒危化的文化遗产 的任务参考文献:[1] 张千山,沈鲁.CG技术的介入对人类学纪录片创作探究[J].影视制作,2011.[2] 石屹.纪录片解读[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作者简介:范雨莹(1993-),女,河南洛阳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2011级 信息技术与新闻传播交叉培养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