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第16课《谁打碎了花瓶》word教案1教材分析:课文把我们带回了刘宁的童年时代,让我们看见了一个同样会犯错误的更真实的列宁;也让我们看见了一个诚实的列宁、一个勇于改正错误和承担责任的列宁这是一篇传统课文,讲述了列宁小时侯有一次去姑妈家,不小心打碎了花瓶,但是,在当时没有承认回家后,他在妈妈的教育下写信给姑妈,主动承认了错误全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了列宁跟爸爸到姑妈家去做客第二自然段写列宁在游戏时不小心打碎了桌子上的花瓶第三自然段写姑妈与列宁及表兄弟表姐妹之间的一段对话这段抓住人物的语言展示了人物的心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姑妈问:“是谁打碎的?”接下来,表兄弟、表姐妹都非常痛快的回答:“不是我!”一个“都”字,写出了他们回答时不用多思考就非常肯定不是自己,而且末尾是叹号,表现出了他们坚决肯定的态度和急于澄清自己的心理而列宁则是“也低声说:‘不是我’”“低声”是因为自己做了错事心虚,他与其他人的不同显示出了他当时的心理情况之后,姑妈笑着说花瓶一定是自己打碎的其他表兄弟表姐妹都笑了起来,“只有列宁没有笑只有”在这句中鲜明的写出了列宁与其他人的不同。
第四自然段写列宁回家后把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让他写信给姑妈第五自然段则是姑妈的回信,点明了中心: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理解,学习列宁知错就改、诚实、勇于承担责任的好品质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认识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子,学习部首“走”教学难、重点:1、通过阅读体会列宁打碎花瓶后的心理活动和他勇于认错,诚实的好品质2、体会文中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3、学会书写10个生字,学习部首“走”4、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做小列宁给姑妈写信教学准备:故事的录音,挂图,生字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画像导人,简介列宁1.课件出示列宁画像2.简介列宁,导人课文3.板书课题,为“碎”字正音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小学生对列宁这个人物很陌生,用图像导入,在感官上给学生以初步印象,再通过教师的介绍,使学生简单了解列宁这个人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引导学生自由读文,要求学生借助拼音把生字读正确2.再读课文,通过查字典、问同学或老师,注上拼音读准其他生字3.再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流利4.指名读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设计意图:其一,通过4次通读课文,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与汉字反复见面,落实阅读中识字的任务;其二,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借助拼音识字,分散识字的难点;其三,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在与文本对话的实践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落实课标关于“整体感悟”的要求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从课文中找出写列宁打碎花瓶的语句,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指导朗读,理解列宁打碎花瓶不是故意的2.找出打碎花瓶后列宁和表兄弟表姐妹的不同表现,体会列宁的心理活动①找一找、读一读描写列宁和表兄弟表姐妹的表现和心理活动的句子②指导朗读,体会对话中人物的不同语气③对照文中的插图,加深理解列宁的心理活动3.阅读理解列宁回家后的表现4.读姑妈信中的话,体会含义5.小结课文内容设计意图:重点是阅读理解其一,通过读一读、说一说,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其二,通过朗读指导和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反复接触语言、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四、拓展延伸,回归整体1.模拟回信,训练表达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列宁的身份说说如何向姑妈道歉2.朗读全文,回归整体在学生初读时达到正确流利的基础上,通过阅读理解,让学生读出语感,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3.联系实际,升华主题在感悟列宁诚实品质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培养设计意图:其一,抓住文本的空白处,模拟回信,进行个性化的补白,通过表达训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其二,通读全文,回归整体,对文章有更完整的印象,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升华;其三,通读全文检查朗读训练的效果第二课时一、承接导入1.在第一课时学生试说给姑妈写信内容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由说到写,以列宁的身份给姑妈写信2.出示写信的格式3.交待写信要求:先同桌互相说一说怎么写,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也可查字典或问同学老师设计意图:通过写信,在学生感悟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文本,内化情感,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二、实践活动1.学生动笔写信,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组织语言2.评议2-3名学生的信,重点放在内容上,看是否真情表达设计意图:读说写紧密结合,使思维和表达训练落到实处,使工具性与人文性达到统一三、积累内化1.落实要求认识的字①课件出示要求认识的字②学生自识,同桌互识③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卡片读、组词等多种形式检查识字掌握情况全认识的可在书中画朵“小红花”作为奖励)2.落实要求会写的字①按结构给生字分类,抓住重点,指导“互、事、瓶、赶”4个字。
②学习部首“走”并与“赶”进行区别设计意图:其一,在第一课时阅读中识字的基础上,巩固提高识字效果其二,采取抓重点、找规律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悟出方法,把要求会写的字写好四、阅读拓展1.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读《一张画》2.简单回答文后问题设计意图:课内带课外,充分利用教科书配套阅读课本,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丰富积累五、补充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读一读1)( )到( )家去( )2)表( )表( )和列宁在( )里捉迷藏,他们( )追赶2. 在括号处填上标点符号姑妈听见声音( )跑进来一看( )花瓶碎了,就问( )是谁打碎的( )表兄弟表姐妹都说( )不是我( )列宁也低声说( )不是我( )姑妈笑着说( )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 )表兄弟表姐妹都笑了起来( )只有列宁没有笑( )更多资源下载地址: 、努力把句子读流畅,争取把整篇课文读流利2、思考:课文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3、课件出示列宁画像简介列宁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小学生对列宁这个人物很陌生,用图像导入,在感官上给学生以初步印象,再通过教师的介绍,使学生简单了解列宁这个人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设计意图:其一,通过几次通读课文,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与汉字反复见面,落实阅读中识字的任务;其二,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借助拼音识字,分散识字的难点;其三,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在与文本对话的实践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落实课标关于“整体感悟”的要求六、分段细读课文一)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注意讲的是列宁多大时候的事,是在哪儿发生的事弄懂“做客”的意思:到别人家,自己是客人提醒学生“做客”的“做”,是“做工”的“做”然后,自由读第一段知道这段讲的是列宁小时候跟爸爸到姑妈家去做客二)问:姑妈家的花瓶是怎么打碎的?要抓住“不小心”这个词,出示课件,使学生知道,在捉迷藏的时候,列宁没留神,碰了一下桌子,桌子一晃动,花瓶掉到地上,打碎了由“不小心”这个词可以看出,列宁不是故意打碎花瓶的然后,自由读第二段指导朗读三)指名读第三段,想想这段一共有几句话问:第一句讲的是什么?讲的是孩子们没注意打碎花瓶,还在互相追赶要抓住“正玩得起劲”“没有注意”“还在互相追赶”等词语,使学生明白这时表兄弟、表姐妹都没有发现列宁打碎了花瓶还要引导学生体会“注意”“互相”在句子中的意思问:第二句讲的是什么?讲的是姑妈看到了,问花瓶是谁打碎的。
要指导学生读好姑妈的话,读出疑问的语气问:第三、四句讲的是什么?讲的是表兄弟、表姐妹和列宁的回答表兄弟、表姐妹的回答用的是感叹号,说明语气十分肯定,要指导学生读出肯定的语气列宁是怎么回答的呢?要让学生注意,虽然答话相同,但是低声说的,后面用了句号,语气不十分肯定因为列宁是顺着表兄弟、表姐妹的话说的,他知道自己说了谎,所以不敢大声回答姑妈的问话通过“低声说”和说话的语气,可以看出列宁不是爱说谎的孩子问:第五句讲的是什么?讲的是姑妈笑着说的话要让学生知道,姑妈嘴上这样说,但心里明白花瓶是小孩子打碎的问:第六句讲的是什么?讲的是孩子们听了姑妈的话的反应列宁为什么没有笑?因为列宁正在为自己说了谎感到难为情,所以他没有笑这又可以看出列宁一向是个诚实的孩子再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先讲花瓶打碎后孩子们没有注意,再讲姑妈知道了问是谁打碎的,接着讲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的,然后讲姑妈听了孩子们的回答说的话,最后讲孩子们的不同反应叙述的顺序十分清楚,句与句的联系十分紧密问:这段主要说了什么?主要说的是列宁当时没有告诉姑妈花瓶是他打碎的读讲这一段,要指导学生观察投影片借助图画帮助学生体会列宁当时的心情。
五)指名读第四段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决心改正错误?“不说话”“不高兴”说明心里难过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诉了妈妈”,说明认识到说谎是不对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