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XX年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状况调查报告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99KB
约9页
文档ID:514037083
XX年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状况调查报告_第1页
1/9

XX年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状况调查报告我国农村正经历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高龄化和老年 人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高龄老 年人和老年空巢家庭比例的较快增长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养 老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及农村老龄问题的综 合解决为了解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发展情况及其对农村 家庭养老的影响,XX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 施了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状况的调查研究现报告 如下:一、基本情况调查运用国家统计局批准,中国老龄科研中心 XX 年和XX年实施的两次中国老年人口状况调查数据, 结合北京、河 北、江苏、浙江、黑龙江、江西、河南、安徽、重庆、甘肃 等 10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典型调查,调查对象为农村 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的老年人,即老年人无子女 ( 包括儿 媳、女婿 ) ,或有子女但不同吃同住者老年空巢家庭包括两类: 1、独居户 ;2 、夫妻户 老年类空巢家庭包括三类:1、 隔代户 ( 老年人与未成年孙子女或外孙子女同住,多 称“留守家庭” );2、 两代老人户 ( 老年人与父母同住 );3、 与其他人同住户 ( 老年人与其兄弟姐妹或照料者等同住 ) 。

XX 年,全国农村老年空巢和类空巢家庭共 3288 万户,占农村老年人家庭总户数的 %比XX年的%提高了 4个百分 点空巢、类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共 4742 万人,占全国亿 农村老年总人口的 %其中,空巢家庭老年人占 %,类空巢家 庭老年人占%除隔代户从 XX年的%F降到XX年的%外,其 余几类家庭户的比例均有所上升独居户从 %提高到 %,夫妻户从 %提高到 %,与其他人同住户从 %提高到 %,两代老人户从 % 提高到 %空巢、类空巢家庭分布呈现较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和 中部省份空巢比例相对较高,如山东、河北、江苏的老年空 巢、类空巢家庭的比例超过了 60%,北京、河南、浙江、安徽、辽宁等也超过了 50%西部一些省份如陕西、广西、云 南不足 30%各省份内部的分布差异也较明显 严重的地方,村外出青壮年比例达到 90%,留在家里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孩 子随老年人年龄提高空巢、类空巢家庭比例呈减少趋势农村 60 至 69 岁的低龄老年人中有 %居住在空巢、类空巢家 庭中,在 80 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中减少到 %空巢、类空巢 家庭老年人以有配偶同住为主占 %,丧偶的占 %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内部差异明显。

约有 2/5 的老年人自愿与子女分开居住这类家庭以夫妻户多见,低龄老年人为主,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相对较好有 %的老年人被迫与子女分开居住其中,有 %的老年人想与子女同住,但因 子女不孝,婆媳关系紧张,或子女外出发展等原因而不得不 独守空巢有 %的老年人愿意入养老院,但因经济条件不允 许加之不是收住对象,或当地没有养老机构而不能如愿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中的问题既有作为农村老 年人面临的共性问题, 也有因子女 “缺位”带来的特殊问题 一 ) 养老保障不稳定问题 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从事生产劳动的比例比非 空巢家庭老年人高近 5 个百分点,占 %,得到子女经济帮助 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低个百分点,占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年人均收入 2373 元,约为非空巢家庭老年人 的 4/5 受自我养老能力以及子女自身经济状况和养老意识 淡薄等影响, %的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感到经济困难, 49%的人认为经济上缺乏保障,得到政府和集体救助的只占 % 二 ) 基本医疗缺乏保障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中健康状况差的占 %,患慢性病的占 % %的人未享受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障,参加新型合作 医疗的老年人多数反映合作医疗报销起付线高,报销比例低, 报销程序过于复杂,门诊取药花费多但不能报销,住院治疗 又需要先垫付大笔押金。

因为上述原因,有 70%的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患病后不去就医,拖”病现象比较普遍( 三 ) 照料服务供求矛盾突出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占 20%,约 948 万人 %的老年人需要照料,其中 %的人得不到 照料,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个百分点空巢、类空巢家庭 老年人的照料主要靠配偶,占 %,国家、集体、养老机构上 门服务合计仅占 %与此相对,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 要依靠子女,占 % 四 ) 独居老年人面临高生活风险问题独居老年人 ( 包括散居“五保”老人 )约 1004 万人其 中,觉得经济困难的占 %,需要照料但无人照料的占 %,经常 感到孤独的占 %,感到不幸福的占 %,有过自杀念头的占 %, 这些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老年人统计分析显示,有 60%的农村独居老年人生活中面临着经济非常困难、健康状况极差、 需要照料和孤独寂寞中的至少一种问题,近 19%的独居老年人面临两种以上的上述生活风险 五 ) 隔代户和两代户老年人生活压力大问题 子女外出务工,留下祖孙在家的“留守”老年人占农村 老年总人口的 %,接近 400 万人他们既要从事农业生产劳 动,又要照看孙子女,身心压力很大,健康状况也最差, % 的老年人认为健康状况较前一年变差, %的人患有慢性病, %的人在调查前两周处于带病状态,这些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空巢、类空巢家庭。

两代户老年人既要自养还要赡养其高龄 父母,他们参与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 80%,得到子女经济支持的只占 %,医疗费开支最大,年人均住院费支出达到 1827元,远高于其他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的 1068 元三、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现象及问题成因分析( 一 ) 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等多重 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态势仍将持续造成农村老年人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的原因一是上世 纪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人口,同时也是 70 年代以来实施 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父母相继进入老年,老龄化加快发展 二是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高龄老年人口增长,老年 人家庭空巢期延长,同时两代老人户也有所增加三是工业 化、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向城镇迁移,留守 老年人增加四是随着居住条件改善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和生 活方式变化,两代人愿意分开居住的家庭增多上述因素的 持续存在,必将推动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的继续发展,空 巢、类空巢将成为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一种重要居住 形态 二 ) 子女“缺位”削弱了家庭养老的作用 老年人劳动自养、夫妇互相扶养和子女赡养是传统家庭 养老的三大支柱,由于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缺位” ,丧失 了支撑家庭养老的稳定结构,影响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突 出地表现为缺乏照料者和精神慰藉,同时加重了老年人劳动 自养的负担。

独居老年人更失去了配偶的扶养,与孙辈同住 的“留守” 老年人加重了代抚育负担, 两代老年人户则是 “以 老养老”,困难相对更多 三 ) 农村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发展滞后导致部分老年 人养老和照料服务的“真空” 家庭养老功能不足,老年人对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需 求增加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窄,水平低,社会福 利服务基础设施短缺,社会养老服务不发达,使老年人的养 老特别是服务需求得不到保障调查发现,空巢、类空巢家 庭老年人需要上门家务服务的占 %,而当地有此服务的仅占 %, 需要上门护理的占 %,能提供上门护理的仅占 %,需要入住养 老机构而不能如愿的占 %,离老年人的需求差距很大 四 ) 对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现象及其问题重视不够,措 施不力主要表现为一是政策“缺位” 各地关于居家养老和老 年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 政策较少二是观念落后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 “家庭养老”上,对农村老年人“空巢”问题重视不够三 是缺少有力措施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 落后,社会组织很不发育,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难 度很大基于以上原因,老年空巢家庭增加带来的照料服务等问题在许多地方没有摆上议事日程。

五 ) 敬老意识和赡养观念淡化 农村“重小轻老”现象比较普遍,少数子女视老年人为 累赘,一些多子女家庭互相推诿赡养义务婆媳关系紧张, “媳妇当家,养儿防不了老” 外出务工子女忽视家中老年 人的生活安排, 与老年人缺少联系 还有“外嫁女儿不养娘” 的传统习俗,等等这些因素导致部分老年人的赡养得不到 落实四、对策与建议 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伴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和高龄 化,在城镇化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因素影响下,农 村以家庭养老为主,依靠老年人劳动自养、子女赡养和土地 保障的传统养老模式受到进一步挑战,需要从整个农村社会 保障制度和社会服务的建构上综合考虑和应对在继续巩固 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保障和公共服务,建 立健全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是新时 期保障包括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在内的广大农村老年人基 本生活和服务需求,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必由之路 一 )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老年人生活提 供制度保障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把符合条件的老年人 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并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措施给予优待和照顾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可对贫困老年人降低门 槛,提高补助标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考虑免除 70 岁以 上老年人的参合费用,并对参加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在个人账 户计入金额及报销比例等方面予以优惠,适当扩大老年人常 见慢性疾病门诊报销的病种医疗卫生机构应为急重病贫困 老年人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老年人非缴费型养 老金制度,对于不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农村 80 岁以上高龄 老年人可采取发放生活补贴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和基本医疗需要 二 ) 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加强农村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在服务好“三无” 老人等传统服务对象的基础上,把服务对象扩展到高龄、病 残、独居、生活不能自理的社会老年人施院 0 托老年群众 i 在农村社区建设综合性养老服务活 动设施,以此为依托为老年人就地就近提供生活照料、文体 娱乐、法律服务和宣传教育服务,逐步形成住养、定点与上 门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和村集体 要积极出资设立养老服务公益岗位,同时积极倡导邻里互助、 志愿者帮扶和老年人互助,以独居户、隔代户、两代老人户 特别是高龄、贫困、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为重点, 建立联系和帮扶制度,制定紧急事件的有效应对办法,照顾 好他们的生活。

三 ) 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推进农村家庭赡养协议书签订工作,巩固家庭赡 养,督促外出务工子女妥善安排好留守老年人的生活和生产 加强涉老法制教育和敬老道德宣传,把敬老孝亲纳入文明家 庭和文明村镇的评选表彰内容,转变不良习俗,和谐家庭关 系加强对老年人的宣传教育,帮助老年人加强生活安全的 自我保护,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办法,提高老年人依 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四 ) 加强对农村老龄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农村老龄问题纳入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研究和解决要制定农村养老服务机 构、设施发展规划和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的政策措施,将相关 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将 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发展农村为老服务纳入部门工作 安排,切实承担起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福利服 务、医疗卫生、安全保护、权益维护、活跃老年人文化生活 等方面的责任要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老龄工作机构,保证 必要的人员和经费,发挥好综合协调和检查督促作用在农 村基层,要普遍建立起农村老年人协会,在村委会的领导和 支持下,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积极调解涉老纠纷。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