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章油田开发部署油田开发部署3.2 3.2 3.2 3.2 开发方式开发方式开发方式开发方式 一、开发方式概念与分类一、开发方式概念与分类一、开发方式概念与分类一、开发方式概念与分类 二、开发方式和采油方式的区别二、开发方式和采油方式的区别二、开发方式和采油方式的区别二、开发方式和采油方式的区别 三、注水开发三、注水开发三、注水开发三、注水开发3.1 3.1 3.1 3.1 开发层系划分开发层系划分开发层系划分开发层系划分 3.3 3.3 3.3 3.3 井网部署井网部署井网部署井网部署 一、一、一、一、 布井方式布井方式布井方式布井方式 二、二、二、二、 布井原则布井原则布井原则布井原则 三、井网密度三、井网密度三、井网密度三、井网密度 四、井数估算四、井数估算四、井数估算四、井数估算 五、基础井网的部署五、基础井网的部署五、基础井网的部署五、基础井网的部署 六、六、六、六、 布井方案布井方案布井方案布井方案 主主 要要 内内 容容3.1 开发层系的划分(开发层系的划分(P9)) 概念概念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划分开发层系原则划分开发层系原则开发层系划分条件开发层系划分条件 国内外油田大多国内外油田大多国内外油田大多国内外油田大多数是非均质多油数是非均质多油数是非均质多油数是非均质多油层,各油层特性层,各油层特性层,各油层特性层,各油层特性差异很大,不宜用一套差异很大,不宜用一套差异很大,不宜用一套差异很大,不宜用一套经网笼统合采,就要考经网笼统合采,就要考经网笼统合采,就要考经网笼统合采,就要考虑层系划分的问题虑层系划分的问题虑层系划分的问题虑层系划分的问题。
开发层系指用开发层系指用一套一套井网来开发井网来开发一个以一个以主力油层主力油层为主的为主的地质特地质特征相近征相近的油层组合的油层组合. .一、概念一、概念 ( ( ( (一一一一) ) ) ) 合理划分开发层系,有利与充分发挥合理划分开发层系,有利与充分发挥合理划分开发层系,有利与充分发挥合理划分开发层系,有利与充分发挥各类油层的作用各类油层的作用各类油层的作用各类油层的作用 在同在同在同在同一油田内,由于诸油层在纵向上的沉积环境及其条件不可能完全一致,因而油层特一油田内,由于诸油层在纵向上的沉积环境及其条件不可能完全一致,因而油层特一油田内,由于诸油层在纵向上的沉积环境及其条件不可能完全一致,因而油层特一油田内,由于诸油层在纵向上的沉积环境及其条件不可能完全一致,因而油层特性有差异,层间矛盾不可避免所以,将特征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用一套井网性有差异,层间矛盾不可避免所以,将特征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用一套井网性有差异,层间矛盾不可避免所以,将特征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用一套井网性有差异,层间矛盾不可避免所以,将特征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用一套井网开发,就会缓和这种矛盾。
开发,就会缓和这种矛盾开发,就会缓和这种矛盾开发,就会缓和这种矛盾 高低渗层合采,由于低渗层阻力大,使其生产能力受到限制;高低渗层合采,由于低渗层阻力大,使其生产能力受到限制;高低渗层合采,由于低渗层阻力大,使其生产能力受到限制;高低渗层合采,由于低渗层阻力大,使其生产能力受到限制; 高低渗层合采,低压层常常不出油,甚至高渗层的油窜入低压层;高低渗层合采,低压层常常不出油,甚至高渗层的油窜入低压层;高低渗层合采,低压层常常不出油,甚至高渗层的油窜入低压层;高低渗层合采,低压层常常不出油,甚至高渗层的油窜入低压层; 高低渗层合采,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高渗层很快水淹,这种合采导致层间干扰高低渗层合采,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高渗层很快水淹,这种合采导致层间干扰高低渗层合采,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高渗层很快水淹,这种合采导致层间干扰高低渗层合采,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高渗层很快水淹,这种合采导致层间干扰 矛盾加剧,矛盾加剧,矛盾加剧,矛盾加剧,油水层相互干扰使得油田开发很被动油水层相互干扰使得油田开发很被动。
油水层相互干扰使得油田开发很被动油水层相互干扰使得油田开发很被动 P10 P10 P10 P10倒流现象倒流现象倒流现象倒流现象( ( ( (二二二二) ) ) )划分开发层系是划分开发层系是划分开发层系是划分开发层系是部署井网和规划生产设施部署井网和规划生产设施部署井网和规划生产设施部署井网和规划生产设施的基础 确定了开发层系,就确定了井网套数确定了开发层系,就确定了井网套数确定了开发层系,就确定了井网套数确定了开发层系,就确定了井网套数 ( ( (三三三三) ) ) ) 采油工艺技术采油工艺技术采油工艺技术采油工艺技术的发展水平要求进行层系划分的发展水平要求进行层系划分的发展水平要求进行层系划分的发展水平要求进行层系划分 多油层,油层数目很多,往往多达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开采井段有时长可达数百米多油层,油层数目很多,往往多达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开采井段有时长可达数百米多油层,油层数目很多,往往多达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开采井段有时长可达数百米多油层,油层数目很多,往往多达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开采井段有时长可达数百米。
采油工艺就是要充分发挥各油层作用,吸水均匀生产均衡采油工艺就是要充分发挥各油层作用,吸水均匀生产均衡采油工艺就是要充分发挥各油层作用,吸水均匀生产均衡采油工艺就是要充分发挥各油层作用,吸水均匀生产均衡 分层技术:分层开采、分层注水、分层控制分层技术:分层开采、分层注水、分层控制分层技术:分层开采、分层注水、分层控制分层技术:分层开采、分层注水、分层控制 ( ( ( (四四四四) ) ) ) 油田油田油田油田高速开发高速开发高速开发高速开发要求进行层系划分要求进行层系划分要求进行层系划分要求进行层系划分二、二、 目的及意义目的及意义 苏联萨莫特洛尔油田:苏联萨莫特洛尔油田:苏联萨莫特洛尔油田:苏联萨莫特洛尔油田:9 9 9 9个油层划分为个油层划分为个油层划分为个油层划分为4 4 4 4套层系罗马尼亚丘列世蒂油田:罗马尼亚丘列世蒂油田:罗马尼亚丘列世蒂油田:罗马尼亚丘列世蒂油田:3 3 3 3个油层分为个油层分为个油层分为个油层分为3 3 3 3个个个个 层系我国大庆、胜利我国大庆、胜利我国大庆、胜利我国大庆、胜利 等油田,也是多套层系开发的。
等油田,也是多套层系开发的等油田,也是多套层系开发的等油田,也是多套层系开发的 (((( 一)把特征相近的油层组合在同一层系,以保一)把特征相近的油层组合在同一层系,以保一)把特征相近的油层组合在同一层系,以保一)把特征相近的油层组合在同一层系,以保证各油层对注水方式和井网具有共同的适应性,减证各油层对注水方式和井网具有共同的适应性,减证各油层对注水方式和井网具有共同的适应性,减证各油层对注水方式和井网具有共同的适应性,减少开采过程中的层间矛盾少开采过程中的层间矛盾少开采过程中的层间矛盾少开采过程中的层间矛盾二)在分层开采工艺所能解决的范围内,开发层(二)在分层开采工艺所能解决的范围内,开发层(二)在分层开采工艺所能解决的范围内,开发层(二)在分层开采工艺所能解决的范围内,开发层系不宜划分过细,以利于减少建设工作量,提高经系不宜划分过细,以利于减少建设工作量,提高经系不宜划分过细,以利于减少建设工作量,提高经系不宜划分过细,以利于减少建设工作量,提高经济效果三)对于油层层数过多,含油井段不宜过长三)对于油层层数过多,含油井段不宜过长三)对于油层层数过多,含油井段不宜过长三)对于油层层数过多,含油井段不宜过长。
四)注意划分的基本单元通常人们以油层为组(四)注意划分的基本单元通常人们以油层为组(四)注意划分的基本单元通常人们以油层为组(四)注意划分的基本单元通常人们以油层为组合开发层系的基本单元,也有合开发层系的基本单元,也有合开发层系的基本单元,也有合开发层系的基本单元,也有以砂岩组来划分和组以砂岩组来划分和组以砂岩组来划分和组以砂岩组来划分和组合开发层系因为砂岩组是一个独立的沉积单元,合开发层系因为砂岩组是一个独立的沉积单元,合开发层系因为砂岩组是一个独立的沉积单元,合开发层系因为砂岩组是一个独立的沉积单元,油层性质相近油层性质相近油层性质相近油层性质相近三、划分开发层系原则三、划分开发层系原则四、划分开发层系具体条件四、划分开发层系具体条件(一)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应具有一定的储量,(一)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应具有一定的储量,(一)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应具有一定的储量,(一)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应具有一定的储量,以保证油田满足一定的采油速度,并具有较长的稳产以保证油田满足一定的采油速度,并具有较长的稳产以保证油田满足一定的采油速度,并具有较长的稳产以保证油田满足一定的采油速度,并具有较长的稳产时间和达到较好的经济指标。
时间和达到较好的经济指标时间和达到较好的经济指标时间和达到较好的经济指标二)各开发层系间必须有良好的隔层,以便(二)各开发层系间必须有良好的隔层,以便(二)各开发层系间必须有良好的隔层,以便(二)各开发层系间必须有良好的隔层,以便在注水开发的条件下,层系间能严格的分开,确保层系间不发生在注水开发的条件下,层系间能严格的分开,确保层系间不发生在注水开发的条件下,层系间能严格的分开,确保层系间不发生在注水开发的条件下,层系间能严格的分开,确保层系间不发生 串通串通串通串通和干扰三)有大致相同的油藏类型三)有大致相同的油藏类型三)有大致相同的油藏类型三)有大致相同的油藏类型四)同一开发层系内油层的构造形态,油水边界,压力系统(四)同一开发层系内油层的构造形态,油水边界,压力系统(四)同一开发层系内油层的构造形态,油水边界,压力系统(四)同一开发层系内油层的构造形态,油水边界,压力系统和原油物性应比较接近和原油物性应比较接近和原油物性应比较接近和原油物性应比较接近 3 3....2 2 开发方式(开发方式(开发方式(开发方式(p16p16)))) 一一一一 概念概念概念概念 指主要利用什么驱油能量来进行油气田开发。
指主要利用什么驱油能量来进行油气田开发指主要利用什么驱油能量来进行油气田开发指主要利用什么驱油能量来进行油气田开发开发方式有利用天然能量开发、人工注水和注气开发方式有利用天然能量开发、人工注水和注气开发方式有利用天然能量开发、人工注水和注气开发方式有利用天然能量开发、人工注水和注气开发、先利用天然能量后进行注水或注气开发等开发、先利用天然能量后进行注水或注气开发等开发、先利用天然能量后进行注水或注气开发等开发、先利用天然能量后进行注水或注气开发等开发方式的选择取决与油气田地质条件及国家对采开发方式的选择取决与油气田地质条件及国家对采开发方式的选择取决与油气田地质条件及国家对采开发方式的选择取决与油气田地质条件及国家对采油速度的要求油速度的要求油速度的要求油速度的要求 二、开发方式和采油方式的区别二、开发方式和采油方式的区别二、开发方式和采油方式的区别二、开发方式和采油方式的区别(一)开发方式是指原油依靠何种能量运移到井底一)开发方式是指原油依靠何种能量运移到井底一)开发方式是指原油依靠何种能量运移到井底一)开发方式是指原油依靠何种能量运移到井底而采油方式是指原油从井底到井口所依靠的动力。
而采油方式是指原油从井底到井口所依靠的动力而采油方式是指原油从井底到井口所依靠的动力而采油方式是指原油从井底到井口所依靠的动力二)二者是分属两套系统,开发方式是属于地层(二)二者是分属两套系统,开发方式是属于地层(二)二者是分属两套系统,开发方式是属于地层(二)二者是分属两套系统,开发方式是属于地层系统,采油方式是属于井筒系统系统,采油方式是属于井筒系统系统,采油方式是属于井筒系统系统,采油方式是属于井筒系统 三三三三 注水开发注水开发注水开发注水开发üü 时间时间时间时间: : 1 1 早早早早: :苏苏苏苏 2 2 晚晚晚晚: :美美美美, ,二次采油二次采油二次采油二次采油üü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 1 1 压力降低界限压力降低界限压力降低界限压力降低界限 2 2 压力保持水平压力保持水平压力保持水平压力保持水平 3 3 注水目的注水目的注水目的注水目的 a a 提高采收率提高采收率提高采收率提高采收率: :降低压力至饱和压力的降低压力至饱和压力的降低压力至饱和压力的降低压力至饱和压力的10%10% b b 保持较高的采油速度保持较高的采油速度保持较高的采油速度保持较高的采油速度, ,单井产量单井产量单井产量单井产量: :早期注水早期注水早期注水早期注水üü分类分类:(一)(一)(一)(一)边缘注水边缘注水边缘注水边缘注水 边缘注水分为三类:缘外注水、缘上注水边缘注水分为三类:缘外注水、缘上注水边缘注水分为三类:缘外注水、缘上注水边缘注水分为三类:缘外注水、缘上注水 和缘内注水。
和缘内注水和缘内注水和缘内注水 图图图图3-`1 3-`1 3-`1 3-`1 缘外注水示意图缘外注水示意图缘外注水示意图缘外注水示意图((((1 1 1 1)缘外注水)缘外注水)缘外注水)缘外注水(P18)(P18)(P18)(P18) 注水井按一定注水井按一定注水井按一定注水井按一定的形式布在油田边界的形式布在油田边界的形式布在油田边界的形式布在油田边界以外含水区内进行注以外含水区内进行注以外含水区内进行注以外含水区内进行注水叫缘外注水水叫缘外注水水叫缘外注水水叫缘外注水 ( ( (图图图图3-1) 3-1) 3-1) 3-1) 要求要求要求要求: : : :含水区含水区含水区含水区内渗透性较好内渗透性较好内渗透性较好内渗透性较好, , , ,含水含水含水含水区与含油区之间不存区与含油区之间不存区与含油区之间不存区与含油区之间不存在低渗透带或断层在低渗透带或断层在低渗透带或断层在低渗透带或断层. . . . ((2 2)缘上注水)缘上注水 注水井按一定形式注水井按一定形式注水井按一定形式注水井按一定形式布在油水边界线上或布在油水边界线上或布在油水边界线上或布在油水边界线上或油水过渡带内进行注油水过渡带内进行注油水过渡带内进行注油水过渡带内进行注水叫缘上注水。
见水叫缘上注水见水叫缘上注水见水叫缘上注水见图图图图3-23-23-23-2))))图图图图3-2 3-2 缘缘缘缘 上上上上 注注注注 水水水水 示示示示 意意意意 图图图图((((3 3 3 3)缘内注水)缘内注水)缘内注水)缘内注水布在含油面积内进行布在含油面积内进行布在含油面积内进行布在含油面积内进行注水叫边内注水边注水叫边内注水边注水叫边内注水边注水叫边内注水边内注水按注水井与采内注水按注水井与采内注水按注水井与采内注水按注水井与采油井的排列关系分为油井的排列关系分为油井的排列关系分为油井的排列关系分为边内切割注水和面积边内切割注水和面积边内切割注水和面积边内切割注水和面积注水 ( ( (图图图图3-3)3-3)3-3)3-3)图图图图3-3 3-3 缘缘缘缘 内内内内 注注注注 水水水水 示示示示 意意意意 图图图图Ø边缘注水的边缘注水的适用条件适用条件:: 中小油藏,油层稳定,特别边部渗透性较好的地区中小油藏,油层稳定,特别边部渗透性较好的地区中小油藏,油层稳定,特别边部渗透性较好的地区中小油藏,油层稳定,特别边部渗透性较好的地区Ø边缘注水的边缘注水的优点优点:: 油水界面比较完整油水界面比较完整油水界面比较完整油水界面比较完整, ,逐步由外向油藏内部推逐步由外向油藏内部推逐步由外向油藏内部推逐步由外向油藏内部推 进进进进, ,易于控制易于控制易于控制易于控制; ; 无水无水无水无水采收率和低含水率采收率较高采收率和低含水率采收率较高采收率和低含水率采收率较高采收率和低含水率采收率较高;;;; 缺点缺点:: 1.要要要要求求求求不不不不断断断断移移移移动动动动注注注注水水水水线线线线,,,,形形形形成成成成油油油油田田田田多多多多阶阶阶阶段段段段开开开开发发发发,,,,地地地地面面面面工工工工程程程程大;大;大;大; 2. 2.大量注入水流向含油边界以外,降低注入水利用率;大量注入水流向含油边界以外,降低注入水利用率;大量注入水流向含油边界以外,降低注入水利用率;大量注入水流向含油边界以外,降低注入水利用率; 3. 3.受受受受到到到到注注注注水水水水井井井井排排排排影影影影响响响响的的的的生生生生产产产产井井井井排排排排不不不不多多多多,,,,仅仅仅仅仅仅仅仅靠靠靠靠边边边边缘缘缘缘注注注注水水水水只只只只能能能能 影影影影响响响响构构构构造造造造边边边边部部部部井井井井,,,,而而而而要要要要使使使使构构构构造造造造顶顶顶顶部部部部井井井井生生生生产产产产,,,,降降降降低低低低采采采采油油油油速速速速度度度度,,,,延延延延长开发年限。
长开发年限长开发年限长开发年限Ø边缘注水的边缘注水的实例实例:: 实例实例1 1:: 苏联巴夫雷油田苏联巴夫雷油田 面面面面积积积积为为为为80808080平平平平方方方方公公公公里里里里, , , ,平平平平均均均均有有有有效效效效渗渗渗渗透透透透率率率率为为为为600600600600毫毫毫毫达达达达西西西西, , , ,油油油油层层层层比比比比较较较较均均均均匀匀匀匀, , , ,稳稳稳稳定定定定, , , ,边边边边水水水水活活活活跃跃跃跃. . . .采采采采用用用用边边边边外外外外注注注注水水水水后后后后, , , ,平平平平均均均均压压压压力力力力为为为为稳稳稳稳定定定定在在在在140-150140-150140-150140-150大大大大气气气气压压压压. . . .在在在在注注注注水水水水的的的的五五五五年年年年内内内内原原原原油油油油日产基本上没有波动日产基本上没有波动日产基本上没有波动日产基本上没有波动, , , ,年采油速度达年采油速度达年采油速度达年采油速度达6%(6%(6%(6%(按可采储量按可采储量按可采储量按可采储量) ) ) )实例实例2 2:: 我国老君庙油田我国老君庙油田 面面积积较较小小, ,并并有有边边水水存存在在. .因因而而L L油油层层和和M M油油层层起初都采用边外注水起初都采用边外注水. .图图3-4边内切割注水边内切割注水二)二) 边内切割注边内切割注水水 利用注水井排把油利用注水井排把油利用注水井排把油利用注水井排把油田切割成若干区块,田切割成若干区块,田切割成若干区块,田切割成若干区块,分区进行注水开发,分区进行注水开发,分区进行注水开发,分区进行注水开发,两排注水井之间夹三两排注水井之间夹三两排注水井之间夹三两排注水井之间夹三排或五排等采油井,排或五排等采油井,排或五排等采油井,排或五排等采油井,这种布井形式叫边内这种布井形式叫边内这种布井形式叫边内这种布井形式叫边内切割注水切割注水切割注水切割注水 ( ( ( (图图图图3-4)3-4)3-4)3-4)。
Ø边内切割边内切割的的实例实例:: 实例实例1 1:: 苏联罗马什金油田苏联罗马什金油田 在在中中央央三三个个较较大大的的切切割割区区内内增增加加了了切切割割水水线线后后,,注注水水效效果果很很好好,,大大部部分分油油井井保保持了正常的自喷持了正常的自喷实例实例2 2:: 我国大庆油田我国大庆油田 一一些些好好的的油油层层储储量量大大,,油油层层延延伸伸长长度度大大,,油油层层性性质质好好,,占占储储量量8080--9090%%以以上上的的油油砂砂体体延延伸伸到到3.23.2公公里里以以上上采采用用边边内内切切割割早早期期注注水水,,仍仍可可以以控控制制9090%%以以上上的的储储量量,,开发效果良好开发效果良好((1 1))适用条件适用条件:油层面积大且稳定的地区,注:油层面积大且稳定的地区,注采之间连通性好,渗透率高,具有一定的流动系采之间连通性好,渗透率高,具有一定的流动系数,构造形态规则的较大油田数,构造形态规则的较大油田2))优点优点:提高了开发速度;并且可随时动用:提高了开发速度;并且可随时动用任何一块储量;没有外流量损失任何一块储量;没有外流量损失3))缺点缺点:区间存在开发不平衡:区间存在开发不平衡;而且不适合非而且不适合非均质极强的区块;第一排井见水快;注水井间有均质极强的区块;第一排井见水快;注水井间有死油区。
死油区(三)面积注水(三)面积注水:: 面积注水是注水井和生产井按一定的几何面积注水是注水井和生产井按一定的几何形状和密度均匀分布在整个油田上进行注水形状和密度均匀分布在整个油田上进行注水 特点特点:: 把油层分割成许多更小的单元把油层分割成许多更小的单元, ,一口水井控一口水井控制其中之一并同时影响几口油井,而每一口油井制其中之一并同时影响几口油井,而每一口油井由同时在几个方向上受注水井影响由同时在几个方向上受注水井影响((1 1))适用条件适用条件:: 面积注水是一种强化注水,适于分布面积较小,面积注水是一种强化注水,适于分布面积较小,面积注水是一种强化注水,适于分布面积较小,面积注水是一种强化注水,适于分布面积较小,形态不规则,构造不完整,连通性差,渗透率低的油形态不规则,构造不完整,连通性差,渗透率低的油形态不规则,构造不完整,连通性差,渗透率低的油形态不规则,构造不完整,连通性差,渗透率低的油层及各种复杂类型的油气藏层及各种复杂类型的油气藏层及各种复杂类型的油气藏层及各种复杂类型的油气藏((2 2))优点优点::对油层控制程度高;采油速度高;采收对油层控制程度高;采油速度高;采收对油层控制程度高;采油速度高;采收对油层控制程度高;采油速度高;采收 率高;特别适合于致密低渗透层。
率高;特别适合于致密低渗透层率高;特别适合于致密低渗透层率高;特别适合于致密低渗透层 缺点缺点:来水方向不易控制来水方向不易控制3 3))注水方式注水方式 按注水井与采油井比例关系和排列形式分主要分按注水井与采油井比例关系和排列形式分主要分按注水井与采油井比例关系和排列形式分主要分按注水井与采油井比例关系和排列形式分主要分为六种方式为六种方式为六种方式为六种方式命名原则命名原则命名原则命名原则::采油井和周采油井和周围的注水井围的注水井总井数为几总井数为几就称几点法,就称几点法,例正四点就例正四点就是一口生产是一口生产井周围有三井周围有三口注水井一口注水井一共四口井共四口井图图3-5 面积注水方式面积注水方式强注强采1 1排排排排2 2排排排排3 3排排排排4 4排排排排5 5排排排排正正 七七 点点 法法每口油井受六口注水井影响每口注水井控制三口油井注采比2:1高强度注水1 1排排排排2 2排排排排3 3排排排排4 4排排排排5 5排排排排正正 四四 点点 法法每口油井受三口注水井影响每口注水井控制六口油井注采比1:2 表表3-1 3-1 各各 面面 积积 注注 水水 井井 网网 特特 征征注采井数比:注采井数比:注注/采采= (n-3)/2 油层渗透率和油水粘度比不同,都将会使注采井数比不油层渗透率和油水粘度比不同,都将会使注采井数比不油层渗透率和油水粘度比不同,都将会使注采井数比不油层渗透率和油水粘度比不同,都将会使注采井数比不同;对一个具体油藏来讲,不同开采阶段的注采系统也应同;对一个具体油藏来讲,不同开采阶段的注采系统也应同;对一个具体油藏来讲,不同开采阶段的注采系统也应同;对一个具体油藏来讲,不同开采阶段的注采系统也应是不同的。
是不同的是不同的是不同的 中国油藏开发初期,大多采用注采井数比为中国油藏开发初期,大多采用注采井数比为中国油藏开发初期,大多采用注采井数比为中国油藏开发初期,大多采用注采井数比为1:31:31:31:3的反九点法面积注水方式,这是因为开发早期不含或的反九点法面积注水方式,这是因为开发早期不含或的反九点法面积注水方式,这是因为开发早期不含或的反九点法面积注水方式,这是因为开发早期不含或低含水时,产油、产液量不大,注采井数比低含水时,产油、产液量不大,注采井数比低含水时,产油、产液量不大,注采井数比低含水时,产油、产液量不大,注采井数比1:31:31:31:3即可满足即可满足即可满足即可满足生产要求;油藏开发进入中、后期,含水上升,产液量大生产要求;油藏开发进入中、后期,含水上升,产液量大生产要求;油藏开发进入中、后期,含水上升,产液量大生产要求;油藏开发进入中、后期,含水上升,产液量大幅度增加,必须相应增加注水井点,注采井数比可从幅度增加,必须相应增加注水井点,注采井数比可从幅度增加,必须相应增加注水井点,注采井数比可从幅度增加,必须相应增加注水井点,注采井数比可从1:31:31:31:3达到达到达到达到1:11:11:11:1;到油田开采后期,进一步调整为九点法注采井;到油田开采后期,进一步调整为九点法注采井;到油田开采后期,进一步调整为九点法注采井;到油田开采后期,进一步调整为九点法注采井网,注采井数比为网,注采井数比为网,注采井数比为网,注采井数比为3:13:13:13:1。
开发初期采用反九点法面积注采井网,可为以后开发初期采用反九点法面积注采井网,可为以后开发初期采用反九点法面积注采井网,可为以后开发初期采用反九点法面积注采井网,可为以后注采系统调整提供多种选择的余地,如可从反九点法转换注采系统调整提供多种选择的余地,如可从反九点法转换注采系统调整提供多种选择的余地,如可从反九点法转换注采系统调整提供多种选择的余地,如可从反九点法转换为五点法或线状注水,或是转为九点法注水,这样既适应为五点法或线状注水,或是转为九点法注水,这样既适应为五点法或线状注水,或是转为九点法注水,这样既适应为五点法或线状注水,或是转为九点法注水,这样既适应了油藏开发全过程需不断加密井网的要求,也适用于三次了油藏开发全过程需不断加密井网的要求,也适用于三次了油藏开发全过程需不断加密井网的要求,也适用于三次了油藏开发全过程需不断加密井网的要求,也适用于三次采油方法的应用,而且可做到注采系统相对完整采油方法的应用,而且可做到注采系统相对完整采油方法的应用,而且可做到注采系统相对完整采油方法的应用,而且可做到注采系统相对完整 ((4)) 波波 及及 系系 数数a a 分类分类b b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表表表表3-2 3-2 各种井网在不同流度比下的面积波及系数各种井网在不同流度比下的面积波及系数各种井网在不同流度比下的面积波及系数各种井网在不同流度比下的面积波及系数ØØ流度比流度比a 井网系统不同,同一流度比下的面积波及系数不同,井网系统不同,同一流度比下的面积波及系数不同,井网系统不同,同一流度比下的面积波及系数不同,井网系统不同,同一流度比下的面积波及系数不同,在大于在大于在大于在大于1 1的流度比下,以五点系统的波及系数为最高,的流度比下,以五点系统的波及系数为最高,的流度比下,以五点系统的波及系数为最高,的流度比下,以五点系统的波及系数为最高,其次是交错式排状系统,接着依次为直线系统,反九点,其次是交错式排状系统,接着依次为直线系统,反九点,其次是交错式排状系统,接着依次为直线系统,反九点,其次是交错式排状系统,接着依次为直线系统,反九点,反七点,七点,九点井网系统。
反七点,七点,九点井网系统反七点,七点,九点井网系统反七点,七点,九点井网系统b b 面积波及系数反比于流度比流度比从面积波及系数反比于流度比流度比从面积波及系数反比于流度比流度比从面积波及系数反比于流度比流度比从0.20.2变到变到变到变到1010时,时,时,时,注水波及系数急剧下降,当流度比进一步增大时,注水注水波及系数急剧下降,当流度比进一步增大时,注水注水波及系数急剧下降,当流度比进一步增大时,注水注水波及系数急剧下降,当流度比进一步增大时,注水波及系数的递减速度减缓波及系数的递减速度减缓波及系数的递减速度减缓波及系数的递减速度减缓c c 在不利的流度比以下(大于在不利的流度比以下(大于在不利的流度比以下(大于在不利的流度比以下(大于1 1的流度比),驱替的不稳的流度比),驱替的不稳的流度比),驱替的不稳的流度比),驱替的不稳定过程对五点和七点注水系统的波及系数的影响小于对定过程对五点和七点注水系统的波及系数的影响小于对定过程对五点和七点注水系统的波及系数的影响小于对定过程对五点和七点注水系统的波及系数的影响小于对交错式,直线式及九点井网注水系统对波及系数的影响。
交错式,直线式及九点井网注水系统对波及系数的影响交错式,直线式及九点井网注水系统对波及系数的影响交错式,直线式及九点井网注水系统对波及系数的影响由计算结果可看出:由计算结果可看出:图图图图 3-63-6ØØ无量纲累积注水量无量纲累积注水量Vi/Vd图图图图 3-73-7图图图图 3-83-8图图图图3-93-9l l这四幅图是对各种井网在不同无量纲累积注水这四幅图是对各种井网在不同无量纲累积注水量量Vi/Vd时,流度比与面积波及系数的关系从时,流度比与面积波及系数的关系从图看出,图看出,见水后继续注水面积波及系数均可继见水后继续注水面积波及系数均可继续增大,但随着注入倍数的增加,其驱替效率续增大,但随着注入倍数的增加,其驱替效率也越来越低也越来越低如在五点系统,当流度比为如在五点系统,当流度比为1时,时,注入倍数从注入倍数从0.3增到增到0.4时,面积波及系数可提时,面积波及系数可提高高10.5%,而注入倍数从而注入倍数从0.9增到增到1.0时,面积波时,面积波及系数只提高及系数只提高1%流度比:驱动相(水)的流度与被驱动相(油)的流度比值流度比:驱动相(水)的流度与被驱动相(油)的流度比值。
流度比:驱动相(水)的流度与被驱动相(油)的流度比值流度比:驱动相(水)的流度与被驱动相(油)的流度比值流度流度流度流度: :渗透率和粘度的比值反映该流体在孔隙介质中的渗透率和粘度的比值反映该流体在孔隙介质中的渗透率和粘度的比值反映该流体在孔隙介质中的渗透率和粘度的比值反映该流体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动能力流动能力流动能力流动能力研究表明,流度比对面积波及系数具有明显的影响研究表明,流度比对面积波及系数具有明显的影响研究表明,流度比对面积波及系数具有明显的影响研究表明,流度比对面积波及系数具有明显的影响上式可见:油相粘度越大,水相对渗透率越高,则流度比越大上式可见:油相粘度越大,水相对渗透率越高,则流度比越大上式可见:油相粘度越大,水相对渗透率越高,则流度比越大上式可见:油相粘度越大,水相对渗透率越高,则流度比越大1. 1.当当当当M=1M=1时,意味着注入的水和产出的油两种流体能以相等的能力流过油藏时,意味着注入的水和产出的油两种流体能以相等的能力流过油藏时,意味着注入的水和产出的油两种流体能以相等的能力流过油藏时,意味着注入的水和产出的油两种流体能以相等的能力流过油藏2. 2.当当当当M=10M=10时,则表明水的流动能力要比油的流动能力大时,则表明水的流动能力要比油的流动能力大时,则表明水的流动能力要比油的流动能力大时,则表明水的流动能力要比油的流动能力大1010倍。
倍当当当当M<=1M<=1时时时时, ,油井见水时的波及面积可以达到油井见水时的波及面积可以达到油井见水时的波及面积可以达到油井见水时的波及面积可以达到8080%左右,油水界面推进比较均匀%左右,油水界面推进比较均匀%左右,油水界面推进比较均匀%左右,油水界面推进比较均匀当当当当MM====2.42.4时时时时, ,油井见水时的波及面积可以达到油井见水时的波及面积可以达到油井见水时的波及面积可以达到油井见水时的波及面积可以达到4545%左右,油水界面轻度指状推进%左右,油水界面轻度指状推进%左右,油水界面轻度指状推进%左右,油水界面轻度指状推进当当当当MM》》》》4.584.58时时时时, ,油井见水时的波及面积可以达到油井见水时的波及面积可以达到油井见水时的波及面积可以达到油井见水时的波及面积可以达到20-3020-30%左右,油水界面很不规则,指%左右,油水界面很不规则,指%左右,油水界面很不规则,指%左右,油水界面很不规则,指状推进十分严重状推进十分严重状推进十分严重状推进十分严重1. 1.增加水的粘度采用增加水的粘度采用增加水的粘度采用增加水的粘度采用稠化水注入稠化水注入稠化水注入稠化水注入2. 2.降低油粘度,采用降低油粘度,采用降低油粘度,采用降低油粘度,采用热力法、化学法热力法、化学法热力法、化学法热力法、化学法一一 布井方式布井方式布井方式布井方式二二 布井原则布井原则布井原则布井原则三三 井网密度井网密度井网密度井网密度四四 井数估算井数估算井数估算井数估算五五 基础井网的部署基础井网的部署基础井网的部署基础井网的部署六六 布井方案布井方案布井方案布井方案3.3 井井 网网 部部 署署图图3-10 布井方式布井方式一、布井方式一、布井方式布井方式与驱油能量分布及方向有关布井方式与驱油能量分布及方向有关布井方式与驱油能量分布及方向有关布井方式与驱油能量分布及方向有关::::(一)能量具有方向性(一)能量具有方向性(一)能量具有方向性(一)能量具有方向性—— 如气顶,边水驱动,布置环状或排状井网(见如气顶,边水驱动,布置环状或排状井网(见如气顶,边水驱动,布置环状或排状井网(见如气顶,边水驱动,布置环状或排状井网(见图图图图3-103-10))))(二)能量均匀分布(二)能量均匀分布(二)能量均匀分布(二)能量均匀分布—— 如底水驱动,溶解气驱,弹性驱动,布置规则如底水驱动,溶解气驱,弹性驱动,布置规则如底水驱动,溶解气驱,弹性驱动,布置规则如底水驱动,溶解气驱,弹性驱动,布置规则井网,例上图的三角形和正方形井网井网,例上图的三角形和正方形井网井网,例上图的三角形和正方形井网井网,例上图的三角形和正方形井网(三)能量没有方向(三)能量没有方向(三)能量没有方向(三)能量没有方向——布不规则井网。
布不规则井网布不规则井网布不规则井网 断块,裂缝油藏 断块,裂缝油藏 断块,裂缝油藏 断块,裂缝油藏 (一(一) )排距排距L L大于井距大于井距a a的一半的一半( (图图3-11)3-11)(二(二) )生产井交叉排布生产井交叉排布( (图图3-12)3-12) L La a图图 3-11图图 3-12二、布井原则二、布井原则(一(一) )表示方法:表示方法:((1) 1)井距井距a a 排距排距L(L(图图3-13)3-13)(2) (2) 含油面积含油面积/ /井数井数a aL L图图 3-13三、井网密度三、井网密度(二(二) )发展史发展史较稀井网密度,达到较高的采油速度较稀井网密度,达到较高的采油速度较稀井网密度,达到较高的采油速度较稀井网密度,达到较高的采油速度1. 1. 1. 1. 30 30 30 30年代以前:年代以前:年代以前:年代以前:“ “ “ “ 钻井加采油钻井加采油钻井加采油钻井加采油””””认为:井数越多,认为:井数越多,。
认为:井数越多,认为:井数越多, 采油量越多每平方公里采油量越多每平方公里采油量越多每平方公里采油量越多每平方公里64646464口井口井口井口井效果效果2.2.2.2.30303030年代末:年代末:年代末:年代末:““““二次采油二次采油二次采油二次采油””””认为:井数和井网密度认为:井数和井网密度认为:井数和井网密度认为:井数和井网密度 并不影响最终采油量井网密度由密并不影响最终采油量井网密度由密并不影响最终采油量井网密度由密并不影响最终采油量井网密度由密 到稀到稀到稀到稀40404040年代:年代:年代:年代:16161616公顷/单井;公顷/单井;公顷/单井;公顷/单井; 50505050年代:年代:年代:年代:32323232公顷/单井公顷/单井公顷/单井公顷/单井60606060年代:年代:年代:年代:32-6432-6432-6432-64公顷/单井公顷/单井公顷/单井公顷/单井3. 3.3. 3.40404040年代以后:强化采油技术,发挥注水作用,提高年代以后:强化采油技术,发挥注水作用,提高年代以后:强化采油技术,发挥注水作用,提高年代以后:强化采油技术,发挥注水作用,提高 单单单单井采油强度井采油强度井采油强度井采油强度问题问题::井网密度对采收率的影响程度井网密度对采收率的影响程度1 1 1 1::::油井干扰的水动力学理论反映,当生产井数大幅度油井干扰的水动力学理论反映,当生产井数大幅度油井干扰的水动力学理论反映,当生产井数大幅度油井干扰的水动力学理论反映,当生产井数大幅度增加(布井方式不变),单井产油量增加的幅度较少。
增加(布井方式不变),单井产油量增加的幅度较少增加(布井方式不变),单井产油量增加的幅度较少增加(布井方式不变),单井产油量增加的幅度较少一般,稀井网不变,可以通过放大生产压差提高产油一般,稀井网不变,可以通过放大生产压差提高产油一般,稀井网不变,可以通过放大生产压差提高产油一般,稀井网不变,可以通过放大生产压差提高产油量2 2 2 2::::适应油藏地质结构和注水系统的最佳布井,大于井适应油藏地质结构和注水系统的最佳布井,大于井适应油藏地质结构和注水系统的最佳布井,大于井适应油藏地质结构和注水系统的最佳布井,大于井网密度对采收率的影响网密度对采收率的影响网密度对采收率的影响网密度对采收率的影响3 3 3 3::::不同油田不同开发时期的井网密度应不同不同油田不同开发时期的井网密度应不同不同油田不同开发时期的井网密度应不同不同油田不同开发时期的井网密度应不同4 4 4 4::::岩性复杂油藏,尤其开发后期,岩性复杂油藏,尤其开发后期,岩性复杂油藏,尤其开发后期,岩性复杂油藏,尤其开发后期,非均质非均质非均质非均质油层,井网油层,井网油层,井网油层,井网密度对采收率有相当大的影响密度对采收率有相当大的影响。
密度对采收率有相当大的影响密度对采收率有相当大的影响5 5 5 5::::均质油藏,井网密度对采收率的影响小均质油藏,井网密度对采收率的影响小均质油藏,井网密度对采收率的影响小均质油藏,井网密度对采收率的影响小苏联苏联B.H.B.H.马尔脱夫:分析采收率与井网密马尔脱夫:分析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和流动系数关系度和流动系数关系•流动系数越高,井网密度对采收率影响越小流流动系数越高,井网密度对采收率影响越小流流动系数越高,井网密度对采收率影响越小流流动系数越高,井网密度对采收率影响越小流动系数大于动系数大于动系数大于动系数大于50505050时,井网密度从时,井网密度从时,井网密度从时,井网密度从5 5 5 5公顷/井变到公顷/井变到公顷/井变到公顷/井变到70707070公公公公顷/井时,采收率变化范围为顷/井时,采收率变化范围为顷/井时,采收率变化范围为顷/井时,采收率变化范围为0.60.60.60.6----0.750.750.750.75;流动系;流动系;流动系;流动系数数数数1 1 1 1----5 5 5 5时,采收率变化范围为时,采收率变化范围为时,采收率变化范围为时,采收率变化范围为0.250.250.250.25----0.550.550.550.55;;;;•非均质越严重,井网密度对采收率影响越大。
相非均质越严重,井网密度对采收率影响越大相非均质越严重,井网密度对采收率影响越大相非均质越严重,井网密度对采收率影响越大相反越小反越小反越小反越小井网密度的影响:井网密度的影响:•由于油层的非均质性和油砂体分布不均匀性,不由于油层的非均质性和油砂体分布不均匀性,不由于油层的非均质性和油砂体分布不均匀性,不由于油层的非均质性和油砂体分布不均匀性,不同的井网密度对储量的控制程度不同;同的井网密度对储量的控制程度不同;同的井网密度对储量的控制程度不同;同的井网密度对储量的控制程度不同;•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和水驱油的非活塞性,不同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和水驱油的非活塞性,不同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和水驱油的非活塞性,不同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和水驱油的非活塞性,不同井网的驱油效果不同井网的驱油效果不同井网的驱油效果不同井网的驱油效果不同(三(三(三(三) ) ) )原则原则原则原则((((1 1 1 1)))) “ “ “ “早稀后密早稀后密早稀后密早稀后密” ” ” ” ((((2 2 2 2))))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地质条件: a a a a非均质严重要加密非均质严重要加密非均质严重要加密非均质严重要加密 b b渗透率低要加密渗透率低要加密渗透率低要加密渗透率低要加密 c c原油密度大要加密原油密度大要加密原油密度大要加密原油密度大要加密 d d油层厚度大,井网稀油层厚度大,井网稀油层厚度大,井网稀油层厚度大,井网稀 e e油层深度大,井网稀油层深度大,井网稀油层深度大,井网稀油层深度大,井网稀其中:其中:其中:其中: q—q—q—q—单井单井单井单井产量;产量;产量;产量;v —v —v —v —开开开开发速度;发速度;发速度;发速度;N—N—N—N—地质储量;地质储量;地质储量;地质储量;330330330330-一年有-一年有-一年有-一年有效生产天数;效生产天数;效生产天数;效生产天数;s—s—s—s—钻井投资;钻井投资;钻井投资;钻井投资; ————单井价格单井价格单井价格单井价格; ; ; ;四四 、、 井数估算井数估算油井:油井:注水井:根据注水方式定,一般注水井:根据注水方式定,一般注水井:根据注水方式定,一般注水井:根据注水方式定,一般1 1 1 1////3 3 3 3----1 1 1 1////2 2 2 2 油井油井油井油井五、基础井网的部署五、基础井网的部署井网部署的基础工作,主要内容:井网部署的基础工作,主要内容: ( (一一) )油砂体研究油砂体研究 (二)开发目的层的选择(二)开发目的层的选择 (三)(三)指标概算指标概算一一) )油砂体研究油砂体研究1 1))油油砂砂体体延延伸伸长长度度与与控控制制储储量量的统计关系曲线的统计关系曲线从这三条曲线看,从这三条曲线看,P上油组应为主力上油组应为主力油层油层图图3-14((2 2))油油砂砂体体平平均均有有效效渗渗透透率率与与控控制储量的统计关系曲线制储量的统计关系曲线从这三条曲从这三条曲线看,线看,P上上油组应为油组应为主力油层主力油层(二)开发目的层的选择(二)开发目的层的选择 (1)(1)油层分布必须稳定,形态易于掌油层分布必须稳定,形态易于掌 握握 (2)基础井网能控制该层系基础井网能控制该层系80%以上以上 的储量的储量 (3)上下有良好隔层上下有良好隔层 (4)有足够的工业储量有足够的工业储量 (5)油层渗透性好,油井有一定生产油层渗透性好,油井有一定生产 能力能力(三)(三)指标概算指标概算表表表表3-3 3-3 3-3 3-3 基础井网开发指标计算结果基础井网开发指标计算结果基础井网开发指标计算结果基础井网开发指标计算结果从方案1和从方案1和方案2的计方案2的计算结果分析,算结果分析,方案1比较方案1比较合适。
合适六 布井方案六 布井方案确定开确定开确定开确定开发层发层系系系系计算生产井数计算生产井数布置开发井网布置开发井网开发指标计算开发指标计算经济指标计算经济指标计算确定最优方案确定最优方案布井方案调整布井方案调整布井方案主要布井方案主要有七大内容有七大内容图图3-18 布井方案主要内容布井方案主要内容双河油田特高含水期井网综合调整技术双河油田特高含水期井网综合调整技术•双河油田基本情况双河油田基本情况双河油田基本情况双河油田基本情况•双河油田特高含水期井网综合调整双河油田特高含水期井网综合调整双河油田特高含水期井网综合调整双河油田特高含水期井网综合调整•油藏精细描述油藏精细描述油藏精细描述油藏精细描述•剩余油潜力分布特征,成因类型及三维定量描述剩余油潜力分布特征,成因类型及三维定量描述剩余油潜力分布特征,成因类型及三维定量描述剩余油潜力分布特征,成因类型及三维定量描述•动态储层评价动态储层评价动态储层评价动态储层评价•微观动态储层评价微观动态储层评价微观动态储层评价微观动态储层评价•宏观动态储层评价宏观动态储层评价宏观动态储层评价宏观动态储层评价微微微微观观观观储储储储层层层层评评评评价价价价剩余油分布特征剩余油分布特征剩余油分布特征剩余油分布特征地层能量微观特征地层能量微观特征地层能量微观特征地层能量微观特征注水开发微观注水开发微观注水开发微观注水开发微观综合效果分析综合效果分析综合效果分析综合效果分析注水效果微观特征注水效果微观特征注水效果微观特征注水效果微观特征剩余油储量分布剩余油储量分布剩余油储量分布剩余油储量分布剩余油储量丰度剩余油储量丰度剩余油储量丰度剩余油储量丰度剩余油单储系数剩余油单储系数剩余油单储系数剩余油单储系数剩余油渗储量剩余油渗储量剩余油渗储量剩余油渗储量剩余油渗储丰度剩余油渗储丰度剩余油渗储丰度剩余油渗储丰度剩余油易渗储量剩余油易渗储量剩余油易渗储量剩余油易渗储量剩余油易渗储丰度剩余油易渗储丰度剩余油易渗储丰度剩余油易渗储丰度地层压力分布特征地层压力分布特征地层压力分布特征地层压力分布特征压储比特征压储比特征压储比特征压储比特征压力梯度特征压力梯度特征压力梯度特征压力梯度特征微观面积波及系数分布微观面积波及系数分布微观面积波及系数分布微观面积波及系数分布微观厚度波及系数分布微观厚度波及系数分布微观厚度波及系数分布微观厚度波及系数分布微观体积波及系数分布微观体积波及系数分布微观体积波及系数分布微观体积波及系数分布微观平面干扰系数特征微观平面干扰系数特征微观平面干扰系数特征微观平面干扰系数特征微观纵向干扰系数特征微观纵向干扰系数特征微观纵向干扰系数特征微观纵向干扰系数特征宏宏宏宏观观观观储储储储层层层层评评评评价价价价非线性水驱曲线特征非线性水驱曲线特征非线性水驱曲线特征非线性水驱曲线特征单单单单 井井井井 开开开开 发发发发 模模模模 式式式式层层层层 系系系系 开开开开 发发发发 模模模模 式式式式七七 井网适应性研究井网适应性研究-南阳油田为例南阳油田为例一一 剩余油储量结构复杂、性质变差,现井网对潜剩余油储量结构复杂、性质变差,现井网对潜力富集区控制程度差力富集区控制程度差 剩余油富集区:剩余油富集区: 1 井网本身控制型井网本身控制型 1)) 井网控制不住和井网及射孔不完善井网控制不住和井网及射孔不完善 前者剩余油储量比例为前者剩余油储量比例为14.31%; 后者剩余油储量比例为后者剩余油储量比例为24.5%; 小砂体或小土豆比例为小砂体或小土豆比例为1.52% 2)注水井间压力平衡区)注水井间压力平衡区 剩余油储量比例为剩余油储量比例为8.03% 3 3)))) 边水内侧的有注无采区边水内侧的有注无采区边水内侧的有注无采区边水内侧的有注无采区 剩余油储量比例为剩余油储量比例为剩余油储量比例为剩余油储量比例为6.87%6.87% 4 4)采油井之间的死油区)采油井之间的死油区)采油井之间的死油区)采油井之间的死油区 剩余油储量比例为剩余油储量比例为剩余油储量比例为剩余油储量比例为4.83%4.83% 2 2 干扰型干扰型干扰型干扰型- - 1 1)因物性差等原因造成的层间层内干扰以及吸)因物性差等原因造成的层间层内干扰以及吸)因物性差等原因造成的层间层内干扰以及吸)因物性差等原因造成的层间层内干扰以及吸水差或不吸水。
水差或不吸水水差或不吸水水差或不吸水 剩余油储量比例为剩余油储量比例为剩余油储量比例为剩余油储量比例为23.65%23.65% 2 2)因沉积相、夹层、断层遮挡、微构造的差异等原)因沉积相、夹层、断层遮挡、微构造的差异等原)因沉积相、夹层、断层遮挡、微构造的差异等原)因沉积相、夹层、断层遮挡、微构造的差异等原因造成的注水受效差或不受效因造成的注水受效差或不受效因造成的注水受效差或不受效因造成的注水受效差或不受效 二二. 从小层或流动单元上看,局部地区油井多向从小层或流动单元上看,局部地区油井多向受效低 现场试验表明,改变液流方向,做好动态调配,现场试验表明,改变液流方向,做好动态调配,现场试验表明,改变液流方向,做好动态调配,现场试验表明,改变液流方向,做好动态调配,油井多向受效必须保持在油井多向受效必须保持在油井多向受效必须保持在油井多向受效必须保持在8080%以上,其中三个方向以%以上,其中三个方向以%以上,其中三个方向以%以上,其中三个方向以上受效率上受效率上受效率上受效率6060%以上,此时对应的合理油水井数比在%以上,此时对应的合理油水井数比在%以上,此时对应的合理油水井数比在%以上,此时对应的合理油水井数比在1 1----1.51.5。
2121个单元中,有个单元中,有个单元中,有个单元中,有4 4个大于个大于个大于个大于2 2,有,有,有,有1414个在个在个在个在1.51.5----2.02.0之之之之间,只有间,只有间,只有间,只有4 4个单元在个单元在个单元在个单元在1.0-1.51.0-1.5合理范围内合理范围内合理范围内合理范围内三三 部分注采井射开层位多,生产厚度大,层部分注采井射开层位多,生产厚度大,层内层间干扰严重内层间干扰严重 现注采井网中,有现注采井网中,有现注采井网中,有现注采井网中,有47.747.7%注水井单井注水层段大于%注水井单井注水层段大于%注水井单井注水层段大于%注水井单井注水层段大于4 4段段段段, ,有有有有55.755.7%的水井单井射开厚度大于%的水井单井射开厚度大于%的水井单井射开厚度大于%的水井单井射开厚度大于1616米米米米; ;有有有有40.640.6%的生产井射孔生产%的生产井射孔生产%的生产井射孔生产%的生产井射孔生产厚度大于厚度大于厚度大于厚度大于1010米米米米, ,有有有有65.465.4%的生产层位为%的生产层位为%的生产层位为%的生产层位为3 3层以上层以上层以上层以上. . 吸水剖面反映吸水剖面反映吸水剖面反映吸水剖面反映, ,有有有有858858(占(占(占(占32.632.6%)层%)层%)层%)层,2151,2151米(占米(占米(占米(占24.324.3%)的%)的%)的%)的砂厚不吸水砂厚不吸水砂厚不吸水砂厚不吸水, ,有有有有611611层层层层( (占占占占23.2%),224023.2%),2240米(占米(占米(占米(占28.3%)28.3%)的砂厚吸水状的砂厚吸水状的砂厚吸水状的砂厚吸水状况差。
从双河区厚油层层内动用情况看有况差从双河区厚油层层内动用情况看有况差从双河区厚油层层内动用情况看有况差从双河区厚油层层内动用情况看有23.223.2%的段%的段%的段%的段19.219.2%的厚%的厚%的厚%的厚度未动用,有度未动用,有度未动用,有度未动用,有27.827.8%的段%的段%的段%的段31.531.5%的厚度动用差%的厚度动用差%的厚度动用差%的厚度动用差 配注资料:欠注(层内差异,物性较差,水质不合格),超配注资料:欠注(层内差异,物性较差,水质不合格),超配注资料:欠注(层内差异,物性较差,水质不合格),超配注资料:欠注(层内差异,物性较差,水质不合格),超注(无法兼顾压力,含水)注(无法兼顾压力,含水)注(无法兼顾压力,含水)注(无法兼顾压力,含水)四四 油水井井况日益变差,低效井比例增大,严重油水井井况日益变差,低效井比例增大,严重制约了油藏经营效益制约了油藏经营效益思考题:思考题:思考题:思考题: 1.1.1.1.概念:开发方式、开发层系、注采井数比、面积注水、概念:开发方式、开发层系、注采井数比、面积注水、概念:开发方式、开发层系、注采井数比、面积注水、概念:开发方式、开发层系、注采井数比、面积注水、边缘注水、边内切割注水边缘注水、边内切割注水边缘注水、边内切割注水边缘注水、边内切割注水 2.2.2.2.影响面积注水的面积波及系数的主要因素有影响面积注水的面积波及系数的主要因素有影响面积注水的面积波及系数的主要因素有影响面积注水的面积波及系数的主要因素有 ???? 3.3.3.3.面积注水井网特征参数?面积注水井网特征参数?面积注水井网特征参数?面积注水井网特征参数? 4.4.4.4.利用一口井压力资料推导油水界面位置利用一口井压力资料推导油水界面位置利用一口井压力资料推导油水界面位置利用一口井压力资料推导油水界面位置 。
5.5.5.5.如何估算油井井数?水井?如何估算油井井数?水井?如何估算油井井数?水井?如何估算油井井数?水井? 6.6.6.6.从地质条件,主要布井方式及优缺点从地质条件,主要布井方式及优缺点从地质条件,主要布井方式及优缺点从地质条件,主要布井方式及优缺点 方面分析各种注方面分析各种注方面分析各种注方面分析各种注水方式?水方式?水方式?水方式? 7 7 7 7井网密度表示方法?原则?井网密度表示方法?原则?井网密度表示方法?原则?井网密度表示方法?原则? 8 8 8 8基础井网研究内容?油砂体主要内容?开发目的层的基础井网研究内容?油砂体主要内容?开发目的层的基础井网研究内容?油砂体主要内容?开发目的层的基础井网研究内容?油砂体主要内容?开发目的层的选择?选择?选择?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