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如何开展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特别是民间童谣口耳相传、流传久远、语言浅显、音韵优美,易为小班幼儿接受,其特有的文学性、教育性、审美性、趣味性等特点,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我园对民间游戏进行了细致研究,通过对其中一些元素的翻新设计,重新挖掘民间游戏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使其更适宜于现代儿童发展的需求 一、小班民间童谣的选择 民间童谣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有串话、绕口令、数数歌、问答歌等;按字数来分、有三言、四眼、五言、七言、杂言小班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特点,可选择字数少,且叠字多的三字童谣如《小吊桥:“左搭桥,右搭桥,搭了一座小吊桥,摇啊摇,摇啊摇,断了再搭一座桥篇幅短小、易说易唱,很符合小班幼儿的朗诵特点 优秀的民间童谣不仅渗透着民族传统文化,而且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针对小班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我们选择了《骑竹马》《虫虫斗》《炒黄豆》《羊羊羊》等童谣,这类三字童谣内容富有童趣比如《骑竹马》里写到:“月光光,照草地,捡起竹竿当马骑,一二三,三二一,竹马骑到北京去幼儿不但喜欢诵读这首童谣,也喜欢玩“骑竹马”游戏,并且可以一人骑,也可以两人合作一起骑。
再如《虫虫斗》的内容是:“虫虫斗,虫虫斗,虫虫咬指头,虫虫飞—诵读这首童谣时,我们边说边与孩子一起玩“虫虫飞”的手指游戏这些童谣不仅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还调动了小班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为了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并培养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意识,我们还设计了手指游戏“五指开门”:一门开开进不来(把双手的大拇指分开,其他四指紧贴),二门开开进不来(把双手的食拇指分开,其他三指紧贴),三门开开进不来(双手的中拇指分开,其他两指紧贴),四门开开进不来(把双手的无名拇指分开,小指紧贴),五门开开请进来(小拇指分开,所有手指打开,双手手指相对向内划半圆指向自己做邀请动作),见到我的好朋友(双手左右分开掌心相对,前后交替摆动两次),敬个礼、握握手(双手掌心相对,五指同时弯曲两次,左右手交替握手一次),相亲相爱不分手(击掌两次,掌根相贴双手分开,双手五指交叉在一起相握) 二、小班民间童谣的应用 1.将童谣变成童话 很多民间童谣就是一个浓缩的故事,将童谣改编成有趣的故事,有利于幼儿接受、理解和掌握如童谣《三个和尚》只有三句:“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我们将其编成“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有喝”“寺庙失火,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救火”“三人合作吊水喝”五个小故事,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感受童谣的简洁和寓意。
2.把童谣改编为歌谣 童谣的音乐属性是自然天成的,表现在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感上如大家熟悉的《丢手绢》,“丢、丢、丢手绢,悄悄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当唱到“丢手绢”时,幼儿就会把手绢悄悄地放在某个小朋友的身后,然后快速离开,伴随着欢快的歌声孩子们开始追逐游戏将童谣变成歌谣后,童谣有了旋律,不仅轻松易学,而且也增添了趣味,更易为幼儿接受 3.让童谣富有动感 幼儿对于动物往往有着特殊的喜爱,民间童谣中有许多是关于小动物的如《五指歌》中,“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到小松鼠又如《捉蜻蜓》中,“天灵灵,地灵灵,满天满地捉蜻蜓,捉蜻蜓,捉蜻蜓,捉到一只小蜻蜓”对于自然界的小动物,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乐此不彼幼儿在童谣中舞动跳跃,不仅能激发他们的舞蹈兴趣,让他们在表演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还培养了他们的情趣和情智,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 4.将童谣变成嬉戏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基本、最喜欢的活动童谣是幼儿游戏的伴奏,也是幼儿之间的纽带我们将民间童谣和体育游戏结合起来,如在童谣《炒蚕豆》中,“炒蚕豆,炒豌豆,噼里啪啦翻跟斗”,我们根据其中的内容和幼儿一边说一边手拉手儿翻跟斗。
再如童谣《拉大锯》中,“拉大锯,拉大锯,姥姥家门前唱大戏,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起去看戏”,老师和幼儿手拉手玩,幼儿之间手拉手玩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童谣,使幼儿乐在其中、美在其中,也得在其中 三、小班民间童谣的创新玩法 认真分析传统游戏的价值,对游戏素材进行改编、创新,使其既发挥传统游戏的功能,又增添游戏新的魅力如我们玩“木头人”游戏时当说到“不许说话不许动”时,孩子们毕恭毕敬地坐好,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可不一会儿,几个小调皮就动了起来,嘴里还嚷着;“累死了!”我想,这种过于安静的方式对幼儿来说是不快乐的于是我打破以往的游戏规则,启发孩子们想出了更多玩“木头人”游戏的方法第一种:儿歌念完,摆出一种动物的造型;第二种:儿歌念完,摆出自己认为最有趣的造型;第三种:念咒语,换造型;第四种:用“魔棒”点到谁,谁就自由做动作,再一点就恢复造型此后,孩子们每一次玩这个游戏都非常开心和投入,他们的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又比如“老狼老狼几点钟?”尽管孩子很喜欢这个传统游戏,但我们发现很多内容离当代幼儿的生活经验较远,幼儿不易理解于是我们大胆尝试在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改编与创新,将颜色、形状、数的认知整合其中,开拓了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渠道。
经过创新,出现了三种玩法:(1)游戏开始后,幼儿齐问:“老狼老狼几点钟?”当“老狼”回答“一点钟”······“天黑了”时就会转身抓小朋友2)小班幼儿也很喜欢“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但他们还不太认识时钟我们改编游戏玩法;老狼手中拿了两种颜色的花,幼儿的提问改为“老狼老狼什么花开?”老狼说红花开时,小朋友可继续走;说黄花开时,老狼就转身抓小朋友3)我们将“老狼老狼几点钟?”设计成了一个活动,整个活动用游戏的情节贯穿始终,我们设计了不同高度、不同宽度、不同形状的小桥,准备了小路、草地、山洞、小河等,孩子们则分别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这样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也在游戏中锻炼了合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