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传热过程基础解析ppt课件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16MB
约129页
文档ID:603292310
传热过程基础解析ppt课件_第1页
1/129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106,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the basis of heat transfer process,5.1 传热过程导论,5.3 热 传 导,5.4 对流传热,5.5 辐射传热,2024/12/13,1,,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 the basis of heat,5.1 传热过程导论,物体或者系统内部由于温度不同而使热量发生转移的过程,称为热量的传递,简称传热,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只要有温度差就将有热量自发地从高温处传到低温处,The heat flow is always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temperature decrease,,因此传热是自然界和工程技术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物理现象2024/12/13,2,,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5.1 传热过程导论物体或者系统内部由于温度不同而使热量发,5.1.1 传热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传热是重要的化工单元操作之一,其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加热或冷却流体,,,符合化学反应或单元操作的需要,2.,对设备或管道进行保温、隔热,,以减少热量(或冷量)损失。

3.,合理使用热源,,进行热量的综合回收利用2024/12/13,3,,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5.1.1 传热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2023/10/63第五章,5.1.2 传热的基本方式,根据传热的机理不同,传热分为三种基本方式:5.1.2.1.热传导(导热),Conduction,,定义:,热量从物质中温度较高的部分传递到温度较低的部分,或者从高温物质传递到与之相邻的低温物质的热量传递现象特点:,由于物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在传热方向上无物质的宏观位移存在于固体、静止流体及滞流流体中发生热传导的条件是有温度差存在,其结果是热量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2024/12/13,4,,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5.1.2 传热的基本方式根据传热的机理不同,传热分为三种基,从微观角度看,气体、液体、导电固体和非导电固体的机理各不相同气体:是,气体分子做不规则热运动时相互碰撞的结果气体分子的动能与其温度有关,高温区的分子运动速度比低温区的大热量水平较高的分子与热量水平较低的分子相互碰撞的结果,热量就由高温区传递到低温区导电固体:有,许多的自由分子在晶格之间运动,,正如这些自由电子能传导电能一样,它们也能将热量从高温处传递到低温区。

2024/12/13,5,,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从微观角度看,气体、液体、导电固体和非导电固体的机理各不相同,非导电固体:导热是通过,晶格结构的振动,(即原子、分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来实现的物体中温度较高部分的分子,因振动而与相邻的分子相碰撞,并将热能的一部分传递给后者一般,通过晶格振动传递的热量比依靠自由电子迁移传递的热量少,这就是良好的导电体也是良好导热体的原因2024/12/13,6,,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非导电固体:导热是通过晶格结构的振动(即原子、分子在其平衡位,液体:,一种观点认为它定性地和气体类似,即依靠,分子不规则热运动传递热量,,只是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较近,分子间的作用力对碰撞过程的影响比气体大得多,因而更复杂另一种观点认为其导热机理类似于非导电固体,即主要依靠原子、分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只是振动的平衡位置间歇地发生移动总的来说,关于导热过程的微观机理,目前仍不很清楚本章只讨论导热现象的宏观规律2024/12/13,7,,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液体:2023/10/67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5.1.2.2.热对流(对流),Convection,定义:,由于流体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特点:,热对流只发生在流体中。

流体各部分间产生相对位移,,2024/12/13,8,,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5.1.2.2.热对流(对流) Convection定义:由,,产生对流的原因:,由于流体内部温度不同形成密度的差异,在浮力的作用下产生流体质点的相对位移,使轻者上浮,重者下沉,称为自然对流,natural convection,,;,由于泵、风机或搅拌等外力作用而引起的质点强制运动,称为强制对流,force convection,,流动的原因不同,热对流的规律也不同在强制对流的同时常常伴随有自然对流2024/12/13,9,,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产生对流的原因:2023/10/69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化工生产中,常遇到的并非是单纯的热对流方式,而是流体流过固体表面时发生的热对流和热传导联合作用的传热过程,即,热由流体传递到固体表面(或反之)的过程,通常将它称为对流传热(也称给热),其特点是靠近固体壁面附近的流体中依靠热传导方式传热,而在流体主体中则主要依靠对流方式传热可见,,对流传热与流体流动状况密切相关,2024/12/13,10,,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化工生产中,常遇到的并非是单纯的热对流方式,而是流体流过固体,5.1.2.3.热辐射,Radiation,定义:,因热的原因而产生的电磁波在空间的传递。

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辐射能,同时又不断地吸收来自其它物体的辐射能,并将其转化为热能物体之间相互辐射和吸收能量的总结果,称为辐射传热,由于高温物体发射的能量比吸收的多,而低温物体则相反,从而使净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向低温物体特点:,可在真空中传播,能量传递同时伴随有能量的转换,2024/12/13,11,,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5.1.2.3.热辐射Radiation定义:因热的原因而产,,任何物体只要在绝对零度以上,都能发射辐射能,但是只有在物体温度较高时,热辐射才能成为主要的传热方式实际进行的传热过程,往往不是上述三种基本方式单独出现,而是两种或三种传热的组合,而又以其中一种或两种方式为主2024/12/13,12,,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任何物体只要在绝对零度以上,都能发射辐射能,但是只有在物体温,5.1.3 典型的传热设备,实现两流体换热过程的设备称为换热器,化工生产中遇到的多是两流体间的热交换热交换是指热流体经固体壁面(间壁)将热量传给冷流体的过程热流,方向,间,壁,热流体,冷流体,对流,对流,导热,冷、热流体被间壁隔开,它们分别在壁面两侧流动此壁面即构成间壁式换热器热由热流体以对流方式传递到壁面一侧,通过间壁的导热,在由壁面另一侧以对流形式传递到冷流体。

2024/12/13,13,,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5.1.3 典型的传热设备实现两流体换热过程的设备称为换热器,现讨论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结构及其操作原理,1.套管式换热器,由直径不同的两根圆管组成的同心套管一种流体在内管中流动,另一种流体在套管的环隙中流动,两流体是通过内管壁面进行换热每一段套管称一程程与程之间一般是上下排列,固定在管架上若所需传热面积较大,则可用数排并列,各排均与总管连接而并联使用优点:,采用标准管子与管件构造简单,加工方便,排数和程数伸缩性大,可距需要增减适当地选择内、外管的直径,可使两种流体都达到较高流速,从而提高传热系数;两流体可始终以逆流方向流动,平均温度差最大缺点:,接头多易泄漏,占地面积大,单位面积消耗金属量大传热面积:,S,=,πdL,2024/12/13,14,,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现讨论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结构及其操作原理1.套管式换热器每一,2.列管式换热器,,,组成: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分流体流经管束的过程,称为流经管程,将该流体称为管程(管方)流体;,流体流经壳体环隙的过程,称为流经壳程,将该流体称为壳程(壳方)流体,2024/12/13,15,,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2.列管式换热器 组成: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分。

20,若流体只在管程内流过一次的,称为单管程;只在壳程内流过一次的,称为单壳程,若列管换热器的传热面积较大,而需要的管数很多时,有时流体在管内的流速便较低,结果使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减小为了提高管程流速,可在换热器封头内设置隔板,将全部管子平均分成若干组,流体在管束内来回流过多次后排出,称为多(管)程列管式换热器,如图示程数增多,虽然提高了管内流体的流速,增大了管内的对流传热系数,但同时也使流动阻力增大,平均温度差降低此外,设置隔板后占去部分布管面积而减少了传热面积因此,程数不宜过多,一般为双程、四程、六程传热面积:,S=nπdL,2024/12/13,16,,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若流体只在管程内流过一次的,称为单管程;只在壳程内流过一次的,5.1.4 传热速率与热通量,衡量传热的快慢用传热速率及热通量表示传热速率,Rate of heat transfer,,Q,:,单位时间内通过传热面的热量,,W,热通量,Heat flux,,Q/S,:,每单位面积的传热速率,,W/m,2,〖,说明〗,传热速率和热通量是评价换热器性能的重要指标q↑,,换热器性能愈好,由于传热面积具有不同的表示形式,因此同一传热速率所对应的热通量的数值各不相同。

计算时应标明选择的基准面积对不同的传热方式,传热速率、热通量的名称略有差异传热方式,传热速率,Q,热通量,Q/S,导热,导热速率,导热热通量,对流传热,对流传热速率,对流传热热通量,辐射传热,辐射传热速率,辐射传热热通量,2024/12/13,17,,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5.1.4 传热速率与热通量衡量传热的快慢用传热速率及热通量,5.1.5 稳态传热与非稳态传热,稳态传热:温度仅随位置变化而不随时间变化的传热方式,显著,特点是传热速率,Q,为常量,连续传热过程属于稳态传热非稳态传热:温度既随位置变化又随时间变化的传热方式显著,特点是传热速率,Q,为变量,间歇传热过程属于非稳态传热2024/12/13,18,,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5.1.5 稳态传热与非稳态传热稳态传热:温度仅随位置变化而,5.3 热 传 导,5.3.1 热传导的基本概念,5.3.1.1 温度场,,一物体或系统内部,只要各点存在温度差,热就可以从高温点向低温点传导,即产生热流因此物体或系统内的温度分布情况决定着由热传导方式引起的传热速率(导热速率),温度场:在任一瞬间,物体或系统内各点的温度分布总和因此:,t=f,(,x,y,z,θ,),,2024/12/13,19,,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5.3 热 传 导 5.3.1 热传导的基本概念 2023,,t=f(x,y,z,θ),,〖说明〗,若温度场内各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此温度场为非稳态温度场,对应于非稳态的导热状态。

t=f(x,y,z,θ),,若温度场内各点的温度不随时间变化,此温度场为稳态温度场,对应于稳态的导热状态t=f(x,y,z),若物体内的温度仅沿一个坐标方向发生变化,且不随时间变化,此温度场为一维稳态温度场,t=f(x),2024/12/13,20,,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t=f(x,y,z,θ) 2023/10/620第五章 传热,,5.3.1.2 等温面,在同一时刻,具有相同温度的各点组成的面称为等温面因为在空间同一点不可能同时有两个不同的温度,所以,温度不同的等温面不会相交,2024/12/13,21,,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5.3.1.2 等温面2023/10/621第五章 传热过程,5.3.1.3 温度梯度,从任一点起沿等温面移动,温度无变化,故无热量传递;而沿和等温面相交的任一方向移动,温度发生变化,即有热量传递温度随距离的变化程度沿法向最大温度梯度:,相邻两等温面间温差,△,t,与其距离,△,n,之比的极限,:,,,,t+Δt,t,t-Δt,grad t,Q,Δn,2024/12/13,22,,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5.3.1.3 温度梯度从任一点起沿等温面移动,温度无变化,,〖说明〗,温度梯度为向量,其正方向为温度增加的方向,与传热方向相反。

稳定的一维温度场,温度梯度可表示为:,,,2024/12/13,23,,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说明〗2023/10/623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5.3.2 热传导基本定律 -傅立叶定律,Fourier law,,物体或系统内导热速率的产生,是由于存在温度梯度的结果,且热流方向和温度降低的方向一致,即与负的温度梯度方向一致,后者称为温度降度傅立叶定律是用以确定在物体各点存在温度差时,因热传导而产生的导热速率大小的定律定义:通过等温面导热速率,与其等温面的面积及温度梯度成正比:,,2024/12/13,24,,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5.3.2 热传导基本定律 -傅立叶定律Fourier,5.3.3 导热系数,将傅立叶定律整理,得导热系数定义式:,,,,物理意义:导热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温度梯度下的热通量因此,导热系数表征物体导热能力的大小,是物质的物性常数之一,其大小取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状态、温度和压强等2024/12/13,25,,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5.3.3 导热系数 将傅立叶定律整理,得导热系数定义式,5.3.3 导热系数,导热系数大小由实验测定,其数值随状态变化很大。

k,vary over a wide range. They are highest for,metals and lowest for gases.,,2024/12/13,26,,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5.3.3 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大小由实验测定,其数值随状,5.3.3.1 固体的导热系数,金属:35~420,W/(m·℃),,非金属:0.2~3.0,W/ (m·℃),〖说明〗,固体中,金属是最好的导热体k,of metals are generally nearly constant or decrease slightly as the temperature is increased.,The conductivity of alloys is less than that of pure metals.,纯金属:,t,↑,,k,↓,金属: 纯度,↑,,k,↑,非金属:,ρ,,,t,↑,,k,↑,对大多数固体,,k,值与温度大致成线性关系:,,,式中:,k,、,k,0,-固体在温度为,t,℃,、,0℃,时的导热系数,,W/(m·℃),,β,-,温度系数大多数金属:,β,<0,大多数非金属:,β,>0,2024/12/13,27,,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5.3.3.1 固体的导热系数 金属:35~420W/(m·,在热传导计算中,用物体的平均导热系数代替各点处的导热系数,以简化计算,引起的误差很小。

方法:,,,,,,5.3.3.2 液体的导热系数,液体导热系数:0.07~0.7,W/(m·℃),,t,↑,,k,↓(,水、甘油除外),金属液体:其,k,比一般液体高,其中纯,Na,最高,非金属液体:纯液体的,k,比其溶液的大,在缺乏实验数据时,溶液的导热系数可按经验公式估算(见书)For most liquid,k,is lower than that for solids, with typical values of about 0.17, and,k,decreases by 3 to 4 percent for a 10 ºC rise in temperature.,2024/12/13,28,,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在热传导计算中,用物体的平均导热系数代替各点处的导热系数,以,5.3.3.3 气体的导热系数,气体的导热系数:0.006~0.6 7,W/(m·℃),温度的影响:,t,↑,,k,↑,P,的影响,一般压强范围内,,k,随压强变化很小,可忽略,过高(>2×10,5,kPa)、,过低(<3,kPa),时,,P,↑,,k,↑,气体的导热系数小,对导热不利,但有利于保温、绝热,常压下气体混合物的导热系数的估算式:,2024/12/13,29,,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5.3.3.3 气体的导热系数气体的导热系数:0.006~0,5.3.4 平壁的稳态热传导,steady-state conduction,,through flat wall,5.3.4.1 单层平壁的稳态热传导,,前提条件:,平壁内材料均匀,导热系数,k,取平均值为常数;,平壁内温度只沿垂直于壁面的,x,方向变化,等温面均为垂直于,x,轴的平面,平壁两侧温度分别为,t,1,、,t,2,,,且不随时间而变化,过程为稳态一维热传导,导热速率,Q,为常量。

,S,>>,b,,,故从壁的边缘处损失的热量可忽略,,S,为常量S,Q,b,t,1,t,2,2024/12/13,30,,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5.3.4 平壁的稳态热传导steady-state co,傅立叶定律可简化为:,,积分限:,x=0~b,t=t,1,~t,2,积分,,t,x,b,0,t,1,t,2,2024/12/13,31,,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傅立叶定律可简化为: txb0t1t22023/10/63,〖说明〗,推动力为,Δ,t,,,阻力为,R(R′),,Where,R=b/Sk,is thermal resistance between points 1 and 2.,导热速率与温度差、传热面积、导热系数成正比,而与平壁厚度成反比k,↓,,R,↑;,Q,=,常数时,,Δt∝R,k,=,常数:,t=f(x),为直线;,k=k,0,(,1,+βt):t=f(x),为曲线,热阻概念的应用:,计算界面温度或物体内温度分布,从温度分布判断各部分热阻的大小,2024/12/13,32,,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说明〗2023/10/632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例 某平壁厚度为0.37,m,,内表面温度,t,1,为1650℃,外表面温度,t,2,为300℃,平壁材料导热系数,k=0.815+0.00076t(t,的单位为℃,,k,的单位为,W/(m·℃,))。

若将导热系数分别按常量和变量处理时,试求平壁的温度分布关系式和导热热通量解:(1,),导热系数按常量处理,结论:导热系数按常量处理时,温度分布为直线,t,x,t,t,1,t,2,b,x,0,2024/12/13,33,,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例 某平壁厚度为0.37m,内表面温度t1为1650℃,外,(2)导热系数按变量处理,结论:导热系数按变量处理时,温度分布为曲线,t,x,t,t,1,t,2,b,x,0,2024/12/13,34,,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2)导热系数按变量处理结论:导热系数按变量处理时,温度分布,5.3.4.2 多层平壁的稳态热传导,以三层平壁为例前提条件:,层间接触良好,即相互接触的两表面温度相同,且,t,1,>,t,2,>,t,3,>,t,4,各层平壁面积均为,S,,厚度分别为,b,1,,,b,2,,,b,3,,,,Q,t,1,t,2,t,3,t,4,b,1,b,2,b,3,各层导热系数为常数,分别为,k,1,、,k,2,、,k,3,,传热为稳态一维热传导:,Q,1,=,Q,2,=,Q,3,=,Q,据此,由傅立叶定律,得:,2024/12/13,35,,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5.3.4.2 多层平壁的稳态热传导 以三层平壁为例。

Qt1,2024/12/13,36,,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2023/10/636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说明〗,多层平壁热传导的总推动力为各层温度差之和,即总温度差;总热阻为各层热阻之和Q,计,>,Q,测,:,(,t,1,-,t,n,+1,),一定,,Q,↓,∑,R,↑说明实际情况层间接触不良,存在附加的热阻,t,1,>,t,n,+1,,,Q,>0,,热量损失,,t,1,<,t,n,+1,,,Q,<0,,冷量损失,Q,=,常数时,,Δ,t,1,: Δ,t,2,: Δ,t,3,=,R,1,:,R,2,:,R,3,2024/12/13,37,,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说明〗2023/10/637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例4-1 某冷库的墙壁由三层材料构成,内层为软木,厚15,mm,,导热系数0.043,W/(m·℃),,中层为石棉板,厚40,mm,,导热系数0.10,W/ (m·℃) ,,外层为混凝土,厚200,mm,,导热系数1.3,W/ (m·℃) ,,测得内墙表面为-18℃,外墙表面温度为24℃,计算每平方米墙面的冷损失量;若将内、中层材料互换而厚度不变,冷损失量将如何变化,解:互换材料前:,t,1,=-18℃,t,4,=24℃,k,1,=,0.043,W/(m·℃),,,k,2,=,0.10,W/(m·℃),,,k,3,=,1.3,W/ (m·℃),2024/12/13,38,,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例4-1 某冷库的墙壁由三层材料构成,内层为软木,厚15mm,,互换材料后:,t,1,=-18℃,,t,4,=24℃,,k,1,′,=,0.10,W/(m·℃),,,k,2,′,=,0.043,W/(m·℃),,,k,3,=,1.3,W/ (m·℃),,,互换材料后,由于导热热阻的增大,使得冷量损失减少。

在使用多层材料保温时要注意热阻的分配,2024/12/13,39,,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互换材料后:t1=-18℃,t4=24℃,k1′= 0.10,5.3.5 圆筒壁的稳态热传导,steady-state conduction,,through,a cylinder,,化工生产中常见的为圆筒壁(圆管)的热传导,其特点是,:,传热面积、热通量、温度均随半径变化,,均,非常量,,,,,,,Q,dr,r,r,1,r,2,t,1,t,2,,,,L,2024/12/13,40,,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5.3.5 圆筒壁的稳态热传导steady-state co,5.3.5.1 单层圆筒壁的稳态热传导,,,,,Q,dr,r,r,1,r,2,t,1,t,2,,,,L,前提条件:,圆筒内、外半径分别为,r,1,和,r,2,,,长度为,L,,内外壁温度,t,1,>t,2,,,在圆筒壁半径,r,处沿半径方向取微元厚度,dr,的圆筒壁,其传热面积:,S=2πrL,圆筒很长,沿轴向散失热量可以忽略,温度仅沿半径方向变化,为一维稳态热传导圆筒壁材质均匀,导热系数,k,为常数 ,2024/12/13,41,,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5.3.5.1 单层圆筒壁的稳态热传导 Qdrrr1r2t,单层圆筒壁导热速率计算式,,2024/12/13,42,,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单层圆筒壁导热速率计算式2023/10/642第五章 传热过,〖说明〗,当圆筒壁两侧温度不变时,传热速率,Q,为常量,但由于,S,与,r,有关,故热通量,Q/S,不再是常量,而,Q/L,保持常量;,在任一半径,r,处,温度表示为:,,,表明温度沿,r,方向为对数曲线分布;,,2024/12/13,43,,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说明〗当圆筒壁两侧温度不变时,传热速率Q为常量,但由于S与,,,表明导热速率与推动力△,t,成正比,而与导热热阻,R,成反比。

误差不超过4%,工程上允许2024/12/13,44,,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2023/10/644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单层圆筒壁导热计算举例,例4-2 在外径为133,mm,的蒸汽管道外包扎一层石棉保温材料,导热系数为0.2,W/(m·℃),,蒸汽管外壁温度为160℃,要求保温层外侧温度40℃,若每米管长热损失控制在240,W/m,下,求保温层厚度,解:单层圆筒壁热传导速率方程,,,,,,故保温层厚度,b=r,2,-r,1,=0.125-0.0665=0.058 m,2024/12/13,45,,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单层圆筒壁导热计算举例例4-2 在外径为133mm的蒸汽管道,5.3.5.2 多层圆筒壁稳态热传导,以三层为例前提条件:,各层间接触良好,各层导热系数,k,1,、k,2,、k,3,均为常数,一维稳态热传导,据多层平壁热传导计算公式:,2024/12/13,46,,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5.3.5.2 多层圆筒壁稳态热传导 以三层为例据多层平壁,2024/12/13,47,,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2023/10/647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说明〗,多层圆筒壁热传导的总推动力为各层温度差之和,总热阻为各层热阻之和。

总的导热速率与总推动力成正比,而和总阻力成反比对各层,同样有温差与热阻成正比不论圆筒壁由多少层组成,通过各层导热速率,Q,和,Q/L,为常量,但,Q/S,不为常量;,其中每一层的温度分布为曲线,但各层分布曲线不同;,,,2024/12/13,48,,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说明〗多层圆筒壁热传导的总推动力为各层温度差之和,总热阻为,5.4 对流传热,5.4.1 对流传热机理,,对流传热,指流体与固体壁面直接接触时的传热,,是流体的对流与导热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传热速率与流动状况有密切关系考察湍流流体:,流体流过固体壁面时,由于流体的粘性作用,使,靠近固体壁面附近存在一薄滞流底层,在此薄层内,沿壁面的法线方向没有热对流,该方向上热的传递仅为热传导由于流体的导热系数较低,使滞流底层中的导热热阻很大,因此该层中温度差较大,即,温度梯度较大,在,湍流主体,中,由于流体质点的剧烈混合并充满漩涡,因此湍流主体中温度差及温度梯度极小,热量主要以热对流的方式传递,,各处的温度基本相同,在湍流主体与滞流底层的,过渡层中,,热传导和热对流均起作用,在该层内,温度发生了缓慢的变化,2024/12/13,49,,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5.4 对流传热 5.4.1 对流传热机理 流体流过,在热流体的湍流主体中,由于流体质点充分混合,温度基本一致,即图中T;,在过渡层中,温度由,T,缓慢下降至,T,w,;,在滞流底层中,由于热阻较大,温度由,T,w,急剧下降至,T,s,,,再往右,通过管壁,因其材料为金属,热阻较小,因此,管壁两侧的温度,T,s,和,t,s,相差很小。

T,t,T,w,t,w,T,s,t,s,此后,在冷流体中,又顺序通过滞流底层、过渡层而到达湍流主体,温度由,t,s,经,t,w,下降至,t湍流流体中的温度分布,由以上分析可知,,对流传热的热阻主要集中在滞流底层中,因此,减薄滞流底层的厚度是强化对流传热的重要途径,T,b,t,b,在计算传热量时,一般用易于测量的平均温度,T,b,和,t,b,代替截面上最高、最低温度,T,和,t2024/12/13,50,,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在热流体的湍流主体中,由于流体质点充分混合,温度基本一致,即,5.4.2对流传热系数,据前分析,对流传热是一复杂的过程,包括流体中的热传导、热对流及壁面的热传导过程,因而影响对流传热速率的因素很多由于过程复杂,进行纯理论计算是相当困难的,故目前工程上采用半经验方法处理,将许多复杂影响因素归纳到比例系数,h,内5.4.2.1 对流传热速率方程,将湍流主体区和滞流底层的温度梯度曲线延长,其交点与壁面距离为,δ′,,此膜层称为虚拟膜或有效膜湍流主体区,过渡区,滞流,底层,虚拟膜,δ′,说明这是一集中了全部传热温差以导热方式传热的膜层,其温度梯度为,牛顿冷却定律,式中:,d,Q,,—,局部对流传热速率,,W,;,d,S,—,微分传热面积;,m,2,;,△,t,,—,,换热器任一截面上流体的传热温度差,℃;,h,—,局部对流传热系数,,W/(m,2,·,℃,)。

2024/12/13,51,,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5.4.2对流传热系数据前分析,对流传热是一复杂的过程,包括,〖说明〗,1.,h,取平均值,在换热器中,局部对流传热系数,h,随管长而变化,但在工程计算中,常使用平均对流传热系数,一般也用,h,表示,此时牛顿冷却定律可表示为:,Q=hSΔt,式中:,,Q,—,,对流传热速率,,W,;,,S,—,,总传热面积;,m,2,;,△,t,—,流体与壁面(或反之)间温度差平均值,℃;,h —,平均对流传热系数,,W/(m,2,·,℃),2024/12/13,52,,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说明〗1.h取平均值2023/10/652第五章 传热过程,2.,牛顿冷却定律的具体表达方式与实际换热情况有关,换热器的传热面积有不同的表示方法,流体的流动位置不同,牛顿冷却定律有不同的写法如:,热流体、管程:,dQ=h,i,(T,b,-T,s,)dS,i,热流体、壳程:,dQ=h,o,(T,b,-T,s,)dS,o,冷流体、管程:,dQ=h,i,(t,s,-t,b,)dS,i,冷流体、壳程:,dQ=h,o,(t,s,-t,b,)dS,o,可见,对流传热系数是和传热面积及温度差相对应的,2024/12/13,53,,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2.牛顿冷却定律的具体表达方式与实际换热情况有关2023/1,5.4.2.2 对流传热系数,定义式一:,据牛顿冷却定律得,即:,在单位温度差下,对流传热系数在数值上等于由对流传热参数的热通量,。

但该式并未揭示出影响对流传热系数或对流传热速率的因素,所以无法通过此式计算对流传热系数,h2024/12/13,54,,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5.4.2.2 对流传热系数定义式一:据牛顿冷却定律得即:在,定义式二:,据前述,在壁面附近的滞流底层中,传热方式只有热传导,故传热速率方程可以用傅立叶定律表示,即:,,,,〖,上式作用,〗,对于一定的流体和温度差,只要知道壁面附近流体层的温度梯度,就能求得,h可见,此式是在理论上分析和计算,h,的基础2024/12/13,55,,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定义式二:据前述,在壁面附近的滞流底层中,传热方式只有热传导,〖说明〗,热边界层的厚薄,影响层内的温度分布,因而影响温度梯度当热边界层内、外侧温度差一定时:,而热边界层的厚薄,受流动边界层的剧烈影响〖结论〗,减薄热边界层的厚度,有利于对流传热过程的进行,2024/12/13,56,,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说明〗热边界层的厚薄,影响层内的温度分布,因而影响温度梯度,5.4.4 对流传热过程的量纲分析,5.4.4.1 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对流传热是流体在外界条件作用下,在一定几何形状、尺寸的设备中流动时与固体壁面之间的传热过程,因此影响,h,的主要因素是:,1.流体的种类和相变化情况,h,气体,<,h,液体,h,有相变,>,h,无相变,,2024/12/13,57,,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5.4.4 对流传热过程的量纲分析5.4.4.1 对流传,,2.流体的物性,对,h,影响较大的流体物性有导热系数,k、,粘度,μ、,比热,C,p,、,密度,ρ,及对自然对流影响较大的体积膨胀系数,β。

具体地:,,k↑、μ↓、C,p,↑ 、ρ↑ 、β↑ → h↑,3.流体的温度,流体温度对对流传热的影响表现在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之差,Δt,,流体物性随温度变化程度及附加自然对流等方面的综合影响故计算中要修正温度对物性的影响在传热计算过程中,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用以确定物性所规定的温度称为定性温度2024/12/13,58,,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2.流体的物性2023/10/658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4.流体的流动状态,流体呈湍流时,随着,Re,的增加,滞流底层的厚度减薄,阻力降低,,h,增大流体呈滞流时,流体在热流方向上基本没有混杂作用,故,h,较湍流时小即:,,h,滞流,<,h,湍流,,5.流体流动的原因,自然对流:由于流体内部存在温度差,因而各部分的流体密度不同,引起流体质点的相对位移强制对流:由于外来的作用,迫使流体流动h,自然对流,<,h,强制对流,,2024/12/13,59,,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4.流体的流动状态2023/10/659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6.传热面的形状、位置和大小,传热壁面的几何因素对流体沿壁面的流动状态、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都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对流传热。

如流体流过平板与管内的流动就不同,在自然对流时垂直热表面侧的流体就比水平热表面下面的流体自然对流条件要好因此必须考虑传热面的特定几何条件对传热的影响,一般采用对对流传热有决定性影响的特征尺寸作为计算依据,称为定性尺寸2024/12/13,60,,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6.传热面的形状、位置和大小2023/10/660第五章 传,5.4.4.2 对流传热过程的量纲分析,由于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众多而复杂,因此不可能用一个通式来描述,为此首先进行理论分析,将众多的影响因素组合成若干无量纲数群(准数),然后用实验的方法确定这些准数间关系,从而建立相应的关联式 本节采用白金汉法处理对流传热问题,适用于变量较多的情况5.4.4.2.1 流体无相变时的强制对流传热过程步骤,:,1.列出影响该过程的物理量,据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知影响,h,的因素有:定性尺寸,l,,,流体的密度,ρ,,,粘度,μ,,,比热,Cp,,,导热系数,k,,,流速,u,,,可将其表示为:,h=f(l, ρ,μ,Cp,k,u),2024/12/13,61,,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5.4.4.2 对流传热过程的量纲分析由于影响对流传热系数,,2.确定准数数目,π,定理:任何一个量纲一致的物理方程都可表示成一个隐函数的形式,即:,f(π,1,, π,2,, π,3,,· · ·,π,i,)=,0,其中:,i=j-m,,i,—,无量纲准数的数目,,j-,变量数,,m,-,基本量纲数(长度,L、,质量,M、,时间,θ、,温度,T),∴,i,=7-4=3,有三个准数,2024/12/13,62,,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2.确定准数数目2023/10/662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3.确定各准数的形式,(1)列出各物理量的量纲,,,,,(2)选择,m(,即4)个共同物理量,选择时遵循的原则:,不能包括待求的物理量--如不能选,h,不能同时选用量纲相同的物理量--如不能选,d,l,选择的共同物理量中应包括该过程中所有的基本量纲--如不能选,l,u,ρ,μ,,因为不包括量纲,T,据此,选择,l,k,μ,u,为3个无量纲准数的共同物理量,L,u,k,C,p,μ,ρ,l,h,2024/12/13,63,,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3.确定各准数的形式LukCpμρlh2023/10/663,(3)量纲分析,将共同物理量与余下的物理量分别组成无量纲数群,即,2024/12/13,64,,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3)量纲分析2023/10/664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4.确定具体的准数关联式,通过实验进一步确定出具体的准数关联式,,,流体无相变时强制对流传热时的准数关联式,2024/12/13,65,,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4.确定具体的准数关联式流体无相变时强制对流传热时的准数关联,5.4.4.2.2 自然对流传热过程,自然对流中,引起流动的原因是单位体积流体的升力,大小为,ρgβΔt,,,其它因素与强制对流相同,故一般函数表达式为:,h=f(l, ρ,μ,Cp,k, ρgβΔt),方法同前,可得:,,,,通过实验进一步确定出具体的准数关联式,,,2024/12/13,66,,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5.4.4.2.2 自然对流传热过程自然对流中,引起流动的原,各准数的名称、符合、意义如下:,准数式,符号,名称,意义,,Nu,努寒尔特准数,(,Nusselt),表示对流传热强弱程度的准数,,Re,雷诺准数,(,Reynold,s,),反映流体流动湍动程度的准数,,Pr,普兰特准数,(,Prandtl),反映物性对传热影响的准数,,Gr,格拉斯霍夫准数,(,Grashof),反映自然对流强弱程度的准数,,2024/12/13,67,,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各准数的名称、符合、意义如下:准数式符号名称意义Nu努寒尔特,5.4.4.2.3 应用准数关联式应注意的问题,对应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对流传热的具体函数关系是由实验确定的,在整理实验结果及使用方程式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应用范围,关联式中,Re、Pr、Gr,等准数的数值范围等。

2.定性温度,各准数中决定物性参数的温度,有3种表示方法:,取,t=(t,1,+t,2,)/2,或,T=(T,1,+T,2,)/2,为定性温度,取壁面平均温度,t=(t,w,+T,w,)/2,为定性温度,取流体和壁面的平均温度,t=(t,w,+t)/2,或,t=(T,w,+T)/2,为定性温度,壁温多为未知数,需用试差法,故工程上多用第一种方法,3.特征尺寸,无量纲准数,Nu,、,Re,等中所包含的传热面尺寸称为特征尺寸,l,通常选取对流体流动和传热发生主要影响的尺寸作为特征尺寸2024/12/13,68,,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5.4.4.2.3 应用准数关联式应注意的问题对应各种不同情,5.4.5 流体无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Heat transfer to fluids without phase change,5.4.5.1 流体在管内作强制对流,1.流体在圆管内作强制湍流,(1)低粘度流体(,μ<2×10,-3,Pa·s,的气体及大部分液体),2024/12/13,69,,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5.4.5 流体无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Heat trans,(2)高粘度流体,2024/12/13,70,,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2)高粘度流体2023/10/670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2.流体在圆形直管内强制滞流,,2024/12/13,71,,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2.流体在圆形直管内强制滞流 2023/10/671第五章,3.,流体在圆形弯管内强制对流,,流体流过弯管时,将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致使湍动程度加大。

在同样,Re,数下,对流传热系数较直管中为大,因此先按直管计算,然后再乘以一大于1的校正系数,即:,,,,其中:,h’-,弯管中的对流传热系数,,W/(m,2,·℃),h-,直管中的对流传热系数,,W/(m,2,·℃),r’-,弯管轴的弯曲半径,,m,2024/12/13,72,,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3.流体在圆形弯管内强制对流 2023/10/672第五章,4.,流体在圆形直管内呈过渡流,,当流体在管内呈过渡状态流动时,即2300<,Re<10000,,其传热情况比较复杂通常先按湍流时的公式计算,然后再将计算结果乘以一小于1的修正系数,φ,,即:,,,,,5. 流体在非圆形管中强制对流,流体在非圆形管中呈强制湍流、过渡流以及层流时,仍可应用上述相应的关联式进行计算,只将其中管子内径,d,i,用当量直径,d,e,代替即可 ,2024/12/13,73,,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4.流体在圆形直管内呈过渡流 当流体在管内呈过渡状态流动时,,,例,4-13,列管换热器由,254,根,φ,25,×,2.5mm,,,长,6,m,的钢管组成,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管内流动的苯,苯的流量为,50,kg/s,,,进出口温度分别为,20,℃和,80,℃,试求管内苯的对流传热系数。

若将苯的流量增加,50%,,而仍维持原来的出口温度,对流传热系数将如何变化,解:定性温度,t=(20+80)/2=50,℃,,查得苯的物性数据:,ρ,=860kg/m,3,,,c,P,=1.80kJ/kg,·℃,μ,=0.45,×,10,-3,Pa,·,s,,k,=0.14W/m,·℃,2024/12/13,74,,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例4-13 列管换热器由254根φ25×2.5mm,长6m的,2024/12/13,75,,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2023/10/675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二、流体在管外强制对流时对流传热准数关联式,1,流体在管束外强制垂直流动,管束的排列方式有直列和错列两种,错列中又有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两种直列,正方形错列,等边三角形错列,2024/12/13,76,,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二、流体在管外强制对流时对流传热准数关联式 1流体在管束外,2流体在列管式换热器管间流动,当流体流过换热器管间时,由于壳体是圆筒,管束中各列的管数不等,且一般都安装有折流挡板,故流体在换热器壳程流动时,流向和流速的不断变化,使得,Re>100,时即可能形成湍流,对流传热系数加大。

折流挡板的形式较多,最常用的是圆缺形挡板1)换热器内装有圆缺形挡板(缺口面积为25%的壳体内截面)时 ,壳程流体的,h,关联式,多诺呼法,2024/12/13,77,,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2流体在列管式换热器管间流动 当流体流过换热器管间时,由于,凯恩法,,,,,,,,,,(2)无折流挡板,按管内强制对流公式计算,将,d,i,用管间当量直径,d,e,代替即可2024/12/13,78,,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凯恩法2023/10/678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三、自然对流时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自然对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仅与反映流体自然对流状况的,Gr,准数及,Pr,准数,其准数关联式可表示为:,Nu,=,C(G,r,·,Pr),n,,定性温度取膜温,即壁温与流体平均温度的算术平均值式中的系数,C,和指数,n,值,,加热表面形状,特征尺寸,G,r,·,Pr,C,n,水平圆管,外径,do,10,4,~10,9,0.53,1/4,,,10,9,~10,12,0.13,1/3,垂直管或板,高度,L,10,4,~10,9,0.59,1/4,,,10,9,~10,12,0.10,1/3,2024/12/13,79,,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三、自然对流时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自然对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仅,准数关联式计算示例,例4-4 一水平蒸汽管,长20,m,,外径为159,mm,,管外壁温度为120℃,周围空气温度为20℃,计算该管段由于自然对流散失的热量。

,定性温度:,t,=(120+20)/2=70℃,70,℃,下空气物性:,ρ=1.03,kg/m3,,μ=2.06×10,-5,Pa,·,s,,k=0.0297W/m·K,β=1/(273+70)=1/340 1/K,,,Pr=0.694,,2024/12/13,80,,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准数关联式计算示例例4-4 一水平蒸汽管,长20m,外径为1,5.4.8 流体有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蒸汽冷凝和液体沸腾都是伴有相变化的对流传热过程这类传热过程的特点是相变流体要放出或吸收大量的潜热,但流体温度基本不变因此在壁面附近流体层中的温度梯度较高,从而对流传热系数比无相变时的更大2024/12/13,81,,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5.4.8 流体有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蒸汽冷凝和液,5.4.8.1 蒸汽冷凝传热,当饱和蒸汽和低于饱和温度的壁面相接触时,将放出潜热,冷凝成液体而使另一侧的流体被加热因此生产上常将蒸汽冷凝作为一种加热的方式,其优点是:(1)饱和蒸汽具有恒定的温度,操作时易于控制;(2)蒸汽冷凝的对流传热系数较无相变时大得多这是因为蒸汽在壁面上冷凝的同时,蒸汽将迅速流到壁面补充空位,汽相主体与壁面间温差极小,因此饱和蒸汽冷凝时汽相中几乎无温差存在,致使液膜中温度梯度极大。

2024/12/13,82,,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5.4.8.1 蒸汽冷凝传热当饱和蒸汽和低于饱和温度的壁面相,1.蒸汽冷凝传热,Heat transfer from condensing vapors,蒸气冷凝时,根据其冷凝液是否能够润湿壁面分成两种方式:,(1)膜状冷凝,film condensation,,:若冷凝液能够完全润湿壁面,则将在壁面上形成一层连续的液膜,并向下流动壁面完全被冷凝液所覆盖,蒸汽只能在液膜表面上冷凝,与壁面不进行直接接触,冷凝潜热只能以导热和对流的方式通过液膜传给壁面因蒸汽冷凝时有相的变化,一般热阻很小,故冷凝液膜就成为冷凝的主要热阻若冷凝液膜在重力作用下沿壁面向下流动,则所形成的液膜愈往下愈厚,所以壁面越高或水平放置的管径越大,则整个壁面的平均对流传热系数也越小冷凝液润湿壁面的能力取决于其表面张力和对壁面附着力的关系,当附着力大于表面张力时则会形成膜状冷凝2024/12/13,83,,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1.蒸汽冷凝传热Heat transfer from con,(2)滴状冷凝,dropwise condensation,,若冷凝液不能够润湿壁面,则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在壁面上形成液滴,液滴长大到一定程度后而脱落壁面,这种形式称为滴状冷凝。

此时壁面常有大部分裸露的冷表面直接和蒸汽接触,由于没有液膜阻碍热流,所以其热阻很小,因而对流传热系数要比膜状冷凝高出5~10倍滴状冷凝虽然比膜状冷凝传热效果好,但在工业上很难实现,因此生产中大多为膜状冷凝2024/12/13,84,,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2)滴状冷凝 dropwise condensation,2.膜状冷凝对流传热系数,冷凝液膜的流动也可分为滞流和湍流两种流型,判断流型也可用,Re,,而,Re,常常表示为冷凝负荷,M,的函数,即:,Re=f(M)冷凝负荷,M:,单位时间单位长度润湿周边上流过的冷凝液量,,kg/(m·s),设液膜流通截面积为,A m,2,,,润湿周边长为,b m,,冷凝液质量流量为,W kg/s,,则:,,,2024/12/13,85,,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2.膜状冷凝对流传热系数冷凝液膜的流动也可分为滞流和湍流两种,,(1)蒸汽在水平管,Horizontal tubes,(或管束)外冷凝,2024/12/13,86,,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1)蒸汽在水平管Horizontal tubes(或管束),(2)蒸汽在垂直管,Vertical tubes,外(或板上)冷凝,计算步骤(试差法),假设一种流型,选择公式计算,h,计算热负荷,q=h,o,S,o,(t,s,-t,w,),计算质量流量,W=q/r,计算冷凝负荷,M=W/b,计算,Re,并校核,2024/12/13,87,,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2)蒸汽在垂直管Vertical tubes外(或板上)冷,3.影响冷凝传热的因素,液膜两侧的温度差:,Δt↑,Q↑,δ↑,h↓,流体的物性:,传热冷凝液的密度越大,粘度越小,则液膜的厚度越小,因而冷凝对流传热系数,h,越大。

导热系数大有利于传热,冷凝潜热大,则在同样的热负荷下冷凝液减少,液膜变薄,,h,增大,2024/12/13,88,,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3.影响冷凝传热的因素 液膜两侧的温度差:2023/10/6,蒸汽的流速和流向:,当蒸汽流速较大时,蒸汽与液膜间的摩擦作用不能忽略若蒸汽和液膜的流向相同,这种作用将使液膜减薄并促使其产生一定波动,因而使,h,增大若逆向流动,这种作用会阻碍液膜流动,使其增厚导致传热恶化但当这种作用超过重力作用时液膜会被蒸汽带动而脱离壁面,反而使,h,急剧增大2024/12/13,89,,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蒸汽的流速和流向:2023/10/689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不凝性气体的影响:,蒸汽冷凝时,不凝性气体将在液膜表面形成一层气体膜,由于其导热系数很小,使热阻增大,,h,大为降低当蒸汽中不凝性气体含量为,1%,时,可使冷凝时,h,降低,60%,左右因此在冷凝器的设计和操作中,都必须考虑不凝气的排除,2024/12/13,90,,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不凝性气体的影响:2023/10/690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冷凝壁面的影响:,冷凝液膜为膜状冷凝的主要热阻,设法减薄其厚度是强化传热的关键,最直接的方法是从冷凝壁的高度和布置方式上着手。

对水平放置的列管式冷凝器,应减少垂直方向上管排的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