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解题思路和要领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 1.语 音 ①看声母 ②看韵母 ③看是否是多音字 2.错别字 ①看形似字 ②看同音字 3.近义词 辨析不同点 4.成 语 ①解释成语的意思 ②看使用范围(对象) ③看感情色彩 5.连 贯 ⑴看句子结构(主谓 动宾 被动句 把字句等) ⑵看语意 ①承接问题回答 ②围绕哪个中心 ③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6.标点符号 圈出标点符号,想一想它的用法(记清每样标点的用法是基础) 7.默 写 呈现相关句子——书写——看有没有别字 8.关联词 ◆修改关联词:分步实施,按句操作,圈出关联词,然后: ①看搭配 ②看分句间的关系 规范表述为:①把“××”改为“××”; ②去掉“××”; ③把“××”移(放)到“××”之后(或之前) ; ④在“××”前(或后)加“××” ◆关联词辨析:在提供的选项中辨析是否误用、滥用、搭配、漏用这里要着重提出的是不考关联词的位置 9.语 病 总体思路:分步实施,按句操作,找出主干,然后: ①看是否缺少成分 ②看搭配是否一致 ③看内容有否重复 ④看前后是否矛盾 ⑤看介词是否得当 ⑥看修饰语的排列顺序 规范表述为:①把“××”改为“××”; ②去掉“××”; ③把“××”移(放)到“××”之后(或之前) ; ④在“××”前(或后)加“××” 10.仿 句 ①看例句或前后句的结构形式(划分成分 注意修饰语和中心语的词性) ②看语意间的联系 ③看例句或前后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④发挥想象(联想),确定内容仿写;仿写后修改 二、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性文章阅读(小小说 文化散文) 总体思路: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揣摩语言——概括表述 ◆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什么人?什么事?怎么写的?为什么要写?你是怎么看的?) ◆理清思路:作者的行文思路(叙述的基本要素 作者的情感变化 材料的安排 文章的过渡) ◆使用关联词揣摩语言:重点词句的剖析 ◇引领文章主旨的词、句 (描写句 抒情句 议论句) ◇重点虚词 (如:不但……而且…… 因为 何况 但是 然而 因此等) ◆概括表述:可以借助找主干的方法概括提炼关键性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重组表达。
操作程序: ①通读一遍文章,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 ②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阅读划出与题干相关的材料,截取关键性文字; ③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 (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 11.①概括文章内容: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示例: ◆请以朱丹的言行为发展线索,概括叙述小说的主要情节不超过 80 个字)(5 分) ◆请概括叙述我“的奇特经历” (不超过 60 个字) ②词、句、标题的含义:确定范围,从解释本义、题面义着手,结合语境、文章内容解释特定意义 示例: ◆第 5 段中加点的“他的意思”、 “这个问题”分别指的是什么? 12.理解题——主干题,能贯串全文,即概括的要点有时不限于某一段,而是全文 总体思路:看分数分点答题 ⑴理解内容,分析原因可以运用如下方法:确定好范围,划出相关语句,筛选关键性文字,然后加工改造 ⑵语句或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①结构上(线索作用,串连全文 总起,引出下文; 铺垫,打下伏笔; 先抑后扬 预示性作用; 渲染气氛; 承上启下,过渡; 总结全文) ②内容上(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 表现人物思想性格 点明全文思想意义) 示例: ◆文章以“仙人掌” 为题,并在文中多次提到,对“ 仙人掌 ”在文中的作用,你是怎么理解的? ◆文章结尾大师所说的话:“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精神。
”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回答2 分) 13.写作手法和作用 ①环境描写:渲染或烘托某种气氛或心情 为故事的结局起预示性的作用 ②人物描写:(语言 动作 外貌 神态 心理)表现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③对比、反问、排比等的作用 突出或强调该对象的××特征 ④比喻、拟人、夸张等的作用 生动形象地表现(描写)该对象的××特征 ⑤象征的作用 象征该事物某种精神(品质、思想) 示例: ◆以下是有关对主人公朱丹的描写,根据文意,分别指出其表达作用4 分) ① 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 (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 ② 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 (表现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 14.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概括文章的主旨或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 性格 思想 个性) 示例:APPLE 和藤井先生是文中的两个人物,请你对其中的一个人物作出评价要求从文中选出相应材料,进行分析和归纳。
◆一般地说,答案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后半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 揭示了 批判了 赞美了 劝诫……(某种思想道理) 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 (03 年《橡数之谜》 ) (二)说明文阅读 总体思路: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揣摩语言——概括表述 ◆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说明对象是谁?是事理还是事物?有什么特征?) ◆理清思路:按什么顺序说明 【空间 时间 逻辑(由整体到局部 由一般到特殊 由具体到抽象) 】 ◆揣摩语言:重点词句的剖析 ◇表现对象特征的词、句 ◇重点虚词如:不但……而且…… 因为 何况 但是 然而 因此等) ◆概括表述:借助找主干的方法概括提炼关键性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重组另写 操作程序: ①阅读一遍文章,结合文体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 ②看一遍题目,确定用以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划出与题干相关的材料,截取关键性文字。
③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 (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 15.词、句的指代意义或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①词、句的指代意义一般在该词的前面筛选信息,有时可能在后面 示例: ◆最后一段中加点的“这些问题”具体指的是什么问题? ②句、段的作用一般表述为: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通过整体介绍,增强形象性和真实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6.概括说明的内容(中心)或说明对象的特征 总体思路:看分数分点答题 可以运用如下方法:确定好范围,划出相关语句,筛选关键性文字,然后加工改造 示例: ◆文章主要说明了哪些内容?请分点作简要概括 (4 分) 17.说明方法及作用 ⑴辨析说明方法 ①说明方法从记住的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分类别、诠释、用图表等常用的八种方法中检索出与文章(文段、文句)内容相关的方法 ②作用: ①举例子、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等说明方法的作用为: 具体说明了该事物的××特点 ②列数字的作用为:具体而准确(明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③打比方的作用为:具体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⑵运用说明方法 ◇根据说明对象的特征,给说明对象下定义。
示例: ◆根据冬眠的特征,给冬眠下一个定义不超过 60 个字) (3 分) 冬眠是某些动物为对不利生活条件的一种适应而减慢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少能量需要,但机体仍在安全活动的自然休眠现象 ◆结合文章对“电子大脑”的描述,给“ 电子大脑”下一个定义 电子大脑是指能再现人脑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以电子化形式出现在显示器上的三维人造脑 ◇根据文中说明的内容,运用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方法说明该对象的特征 18.①语言的准确性 题面为:“文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题规范:一般是“不能删去”理由:加点字突出了该事物的××特点,或加点的“可能”“也许”等表示推测,删去了与×× 实际不符合,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②内容的理解 划出与题干相关的材料,截取关键性文字;根据题干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 (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 示例:◆第 3 段说,新发明是“医学走向未来的一个突破口”,从全文看,这么说的理由有哪些?(将帮助医生找到精神病的根源;可以发现扫描发现不了的最细微的病菌;将帮助解开“大头脑” 的遗传之谜) 三、文言文阅读 19.实词释义解题思路: ①呈现加点词在已学课文中的意义 ②看加点词有否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词法特点 ③推断在新语境中的意义。
20.虚词释义解题思路: ①呈现加点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 ②解释选项中出自课文的句子及加点虚词的用法,进行比较 ③推断在新语境中的用法和意义 21.文言句式解题思路: ①呈现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省略句(省主语、宾语、介词) ②推断在新语境中句子内部的各种成分的省略,注意介词宾语和动词宾语的省略 22.翻译句子 ①看句式 ②看重点虚词 ③看重点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示例: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会稽的官吏正聚在一起饮酒,连看也没有看买臣) ②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那些一向看不起朱买臣的旧相识走到屋里看) 2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人物 主题) 总体思路:整体感知(史实性——记叙的要素)问: ◆文章写了几件事?哪几件事?主要是哪件事? ◆文章写了哪些人?主要人物是谁?有没有正反人物? ◆文章写了主要人物的哪些行为和语言? ◆文章通过什么手法(语言、行动描写 对比等)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表现怎样的意义? 四、写 作 24.话题作文 呈现记忆库存中“关注生活”、 “关注社会”、 “关注人生”为话题的优秀作文,结合考题和自己的实际进行写作。
考场作文,必须凸显以下几个要求: ①书写工整,卷面清楚 ②字数如实,要求超额 ③设计开头,引人入胜 ④记叙抒情,议论点题 ⑤创新样式,文体统一 ⑥策划结尾,回归话题 作文新样式 ①“日记”式 ②“题记—分块—后记” 式 ③“小标题” 式 ④“书信”式 ⑤“剧本”式 ⑥“实验报告” 式 ⑦“病例诊断” 式 2006 年的重点时事:①2006 年 1 月 6 日,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宣布,16 号(雌) 、19 号(雄)从 23 只候选大熊猫中脱颖而出,成为大陆同胞赠送给台湾同胞的一对大熊猫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揭晓了这对大熊猫的乳名为“团团”、 “圆圆”②“永不放弃的精神震惊了全世界,他们是中国的英雄 ” 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 13 日在冬奥会花样滑冰比赛结束后,评价中国两对分获亚军、季军的花样双人滑运动员感动世界 ③2006 年的禽流感疫情,在新年之初就呈蔓延的趋势,这给各国政府敲醒了警钟在当今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面对禽流感疫情敢说是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