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逐后危机时代浙江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加入WTO的成员国的不断增加,且由于组 织内的国家实行相对的自由贸易,从而促使了国家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作 为一个贸易大国对国际间的贸易的重视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怎样提高我 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对我国是十分重耍的我国自从实行市场经济以来,越来 越多的金业家明白了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屹立不倒,就要不停地给产品注入“能 量,使其保持“战斗力”1国外研究现状当前,国外与国际竞争力相关的理论主要有国际贸易观、产业竞争优势理 论以及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的国际竞争力 评价体系J1.1国际贸易观英国的Adam Smith (1776)和David Ricardo (1817)的古典贸易理论认为 各国生产同一产品时存在价格差别的基本原因是劳动生产率或技术的差别生 产者或是经营者的冃的是追求最大利润,而这种价格差则可以实现其对较高价 格的追求,从而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原因和动力S被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的生产 要素禀赋理论的提出者Eli F Heckscher(1919)和Bertil Ohlin(1933)认为国 际贸易使参加贸易的国家在商品的市场中,存在着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因 此,一国的经济运行并非出于最佳状态价格、生产商品的生产耍素的价格相等 的情况下且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等,国际贸易决定于各国生产要素 的禀赋,各国的生产结构表现为:每个国家专门生产密集使用本国比较丰裕生 产耍素的商品。
Paul R.Krugman( 1991)的新贸易理论认为,在现实经济中,适 当的政府干预可改善经济运彳亍James A. Brander和Barbara J. Spencer (20世 纪80年代)提出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主张对存在规模经济递增和垄断的行业,在 同国外厂商竞争是,采取关税和对本国厂商支持等措施,使本国厂商企业获得1俞凯,黄爱华.当前国际竞争力理论及简评[M] •广西: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4. 9.2毛筠,孙琪.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垄断租金3这一理论也表示了,发展中国家必须在政府的干预下,才能获得某 种规模经济或行业的竞争优势I. 2产业竞争优势理论J.A.Joseph Alois Schumpeter (1912)首次提出了"创新”概念,认为竞争 优势主要来源丁技术及组织的不断创新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生产函 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企业 家对创新的不断追求,成为竞争力的源泉,也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对竞 争优势进行最为系统研究的是美国哈佛商学院的Michael E.Porter(20世纪80 年代初)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行业的竞争优势,就是生产 率发展水平上的优势。
一国兴衰的根本因素在丁能否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 势,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在于能否使主导产业具有优势,优势产业的建立有赖 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提高生产效率的源泉在丁•企业是否具有创新机制5Birger Wernerfelt(1984)等学者研究的竞争力的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资源的异质 性导致了金业Z间的异质性当一个金业拥有稀缺但能够创造价值的资源,并 且这些资源也不会被竞争对手所模仿从而被取代,那么这个金业就会具有垄断 地位因此,资源基础理论把企业竞争能力与金业资源密切联系起来DavidJ. Collin和Cynthia A.Motgomery (1995)对资源和能力的认识则进一步加深了, 他们认为,价值的评估不能局限于企业内部,而应将企业置身丁产业环境中, 通过与其竞争对手的资源比较,从而发现企业拥有的有价值的资源-1.3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WEF评价体系以未来5-10年的中长期人均GDP的增长为基础,是一个以 多因素决定的系统评价体系;而IMD评价体系从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岀发,强调 国家整体的现状、实力和发展潜力,兼顾国际竞争的资产条件和竞争过程、国 内经济与全球经济、引进吸收与输出扩张、个人风险与社会凝聚力的整个国家 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平衡关系,是一个系统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
国际上对于竞争力的理论的发展已有了一定的历程因此,对于竞争力的 理论相对而言已经比较成熟了彳克魯格曼,赫尔普.市场结构和対外贸易[M].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 4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卬书馆,1990.5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厦出版社,1997.6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国内研究现状当然国内学者对于此问题的探讨也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各自独到的见解不 过冃前,我国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以及国际竞争力与国际贸易的研究尚处丁* 起步阶段,冃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金培(2003)指出产业竞争力不完全等同于产业国际竞争力,但在研究产 业竞争力时,总是一国的某些产业同其他国家的同一产业的比较,而对不同产 业的比较时没有意义的,所以产业竞争力总是指产业国际竞争力7赵洪斌 (2004)从产业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入手,认为产业竞争力是指产业获得并利用 资源参与竞争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放宽假设条件,提出了产业绝对竞争力、 产业相对竞争力、产业差别竞争力三个产业竞争力的表现形式J郝凯(2003)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三 个指标对我国1995年至2001年的机电产品外贸岀口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
国 际市场占有率指标显示其比值有上升趋势,但提高的幅度缓慢,并据此得出机 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仍处于相对劣势;贸易竞争指数显示为负或较低的正值, 说明竞争力处丁劣势儿年来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从未突破过1,再次印证了竞 争力的劣势地位杨昌荣(2003)对2000年和2002年的机电产品出口进行研究,发现机电产品 的国际竞争力在总体上有了一定的改善,特别是信息通信技术产品方面的出口 竞争力成为一支独秀同时也发现机电产品岀口中存在着增量不增收的现象, 因而提出了改造传统机电产品产业需耍运用高新技术叫唐骁鹏、王琳(2006)对中国入世前后机电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变化进行对 比研究提出了鼓励进行技术革新以及差异化中间产品生产的发展,从而促进 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地位的提升X从与竞争力问题的有关的各种理论和观点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早期的比 较优势理论只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探讨竞争力问题的初步着手点,并不足以解释 问题的全部而后来学者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们对竞争力问题的进一 步研究的步伐如熊彼特提出的“创新”观念成为竞争力的源泉,也是当今的 主流思潮波特著名的具有实战意义的“五力理论”即同行业竞争者,供应商 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进入者威胁,替代品威胁,为金业竞争 7金陪•竞争力经济学[M].广州:广州经济出版社,2003.8赵洪斌•论产业竞争力:一个理论综述[J] •当代财经,2004 (12) •9郝凯.我国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分析[J]. REFOMATION & STRATEGY, 2003(22). 10杨昌荣.当前机电产品出口形势及其出口产业的优化升级[J]. world trade infonnation of mechanelectronics, 2003 (11).H唐骁鹏,林琳•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J]・当代财经,2006 (3).力提供了实践方法。
这些理论祁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为我们对机电产品出口竞 争力的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3国内外研究评价以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以及赫克歇尔-俄林 的要素禀赋论为代表的早期古典自由贸易理论虽倡导自由贸易但都将理论建立 在一系列简单的假设前提上且简单地把动态的经济世界抽象成静止的世界无 论一国的某产品处丁绝对优势还是比较优势,其已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但是 却没提出,当竞争力低下时乂该如何提升因此,早期的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对 于在现今的国际贸易的运用中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新占典贸易理论运用新经济学研究方法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全新的诠 释在一定程度上把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结合在了一起,并克服了克鲁格曼 的新贸易理论中的不足,但是在新兴古典贸易理论模型中作出的种种较强的假 定,而这些假定有些是不太合理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实际中的运用布朗德和斯潘塞提岀的战略贸易政策的实现依赖于一系列严格、苛刻的限 制条件除了要求产业必须具备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这两个必耍条件外,还 要求:政府必须有齐全准确的信息,对战略性贸易论带来的预期收益心中有数; 接受补贴的企业必须给予恰当的配合;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冃标市场不会被诱 使新厂商加入等等,而一旦这些条件达不到满足,战略性贸易论就难以取得理 想的效果。
战略性贸易论实质上是保护贸易理论,采取进攻性的保护措施,劫 掠他人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容易恶化全球贸易环境在现今经济全球化不 断加深的世界,采取保护主义贸易政策对自己及他国造成的影响将会是深远的 因此,采用此理论需正确把握,不可曲解其功效竞争优势理论也被称为钻石理论,以不完全竞争市场为理论前提,在假设 条件方面就与现实相符,充分考虑了需求条件、竞争状况和相关产业的影响 贸易实证分析表明,近年来国际贸易中的产业内贸易呈上升趋势而竞争优势 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产业内贸易竞争优势理论是建立在承认规模经济和承认产 品和非同质性的基础上的,且主要是将国际竞争力即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他国进 行比较因此,以竞争优势为主导的贸易理论能为我国国际贸易提供有效地动 力相较丁•国外学者的研究,国内学者对丁竞争力的理论研究起步晚,还没形 成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从大部分的国内学者关丁竞争力的理论中不难发现, 国内对竞争力的研究是在国外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剖析与分析有些仍不乏只是 致力于何谓“竞争力”,而对丁我国在实际的国际贸易中出现的现象问题无法运 用理论进行阐释也就是说理论与实践仍缺乏一定的结合性当然,国内学者 对于竞争力的研究从开始到现在已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作出的贡献也是不容置 疑的。
4研究展望众所周知,国际竞争力问题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从上世纪七、 八十年代开始,许多国家便开始了对此问题的探讨和研究随着国际经济一体 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和不断推进的贸易自由化,金业的国际竞争力与企业出口贸 易的发展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已成为衡量金业生存发展的 关键因素国外关于竞争力的研究起步较早,无论是在理论模型还是在规划实 践上,均取得了丰硕成果而国内对竞争力尤其是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尚处 丁初级阶段,大部分研究仍停留在国外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引进,对实践的指导 作用还较弱随着近儿年国际形势的变化,面对从金融危机进入后危机吋代后,许多大 国提出了保护本国贸易的措施,如倡导征收“碳关税”,作为高能耗、高含碳且 低附加值的机电产品极易成为“碳关税”的课税对象因此,对机电产品进行 技术创新,使Z成为“绿色产品”将变为提升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一大研究 热点此外,伴随着机电产品生产的快速增长,废1 口机电产品也随Z急剧增加, 势必会产生很大的环境影响并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那么怎样推动旧机电的再 制造且“绿色制造”也将成为今后儿年的研究重点机电产品近儿年己逐渐替代纺织品,成为浙江最重要的出口种类,也是浙 江经济快车的主耍推动力Z-0在现今的后危机时代,许多大国仍处于金融危 机的余温中□纷纷推行保护本国贸易的措施。
而机电产品岀口面临着激烈的竞 争,环境的压力和技术创新等制约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提升浙江机电产品 出口竞争力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木文从机电产品出口的发展现状出发,以 浙江机电产品出口贸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