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模式论社会主义模式陈一龙(经济法 2010217052)摘要: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开始,一股社会主义浪潮席卷全球,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 践的飞跃社会主义模式是指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探索社会 主义如何在木国发展的各种实践和经验的总结,这种模式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备个方 面时至今山从各种模式的成败中我们能够得到很多启发,以利于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各主要社会主义模式的情况—•、苏联模式所谓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指由列宁首创并经由斯大林发扬光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它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模式这种 模式主要是在斯大林时期形成,并延续了数十年的、以高度集权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 所以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覽这一模式被苏联Z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广泛采用这种模式 的基本特征是,政治上表现为权力的高度集中:不仅表现为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 文化组织和群众团体的权力过分集中于党委,还表现为权力过分集中于上级机关,形成了高度的集权经济上表现 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冇制两种形式:在经济结构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并把此看成是资木 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根木区别;认为只有消费品是商品,价值规律只在消费品流通领域有一定 调节作用;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排斥市场调节。
文化上表现为一元化的意识形态和 追求政治正确的单一文化即实行严格的思想文化控制,舆论高度一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一度显示了它的优越性:从1924年到1941年短短十几年时间内,苏 联迅速实现了国家的丁•业化、电气化,农业的集体化和机械化,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 先进的工业国,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由革命前的第五位跃居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位但同 样定市于这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使得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被颠倒,民主与监督的开 展被阻碍,窣息了党的生命同时经济规律被忽视,经济效率被降低,生产者的积极性被挫 伤,经济体制僵化思想文化上的严格控制,使得个人崇拜盛行,思想僵化,再加上一系列 外部原因,最终致使苏联的解体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马克思主义木土化的俄国实现,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历史产物 这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就适应的空间场域來讲,适宜于俄国以及类似俄国的东方社会,就适 应的时代条件而言,适宜于战争与革命的历史时代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所解决的根木性问 题实质上就是在帝国主义时代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木问题在这个意 义上,苏联枕会主义模式一方面不是一种放Z四海而皆准的社会主义实践模式,另一方面,这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还不完全是适应社 会主义建设需要而形成的正常模式,而是一种适应战争与革命需要而生成的非常模式;还 有,这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只是马克思主义木土化的个别模式,它不能代表马克思主义的 全部,也不代表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它的崩溃和失败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 义的失败,它的失败只是意味着一种马克思主义木土化模式应该寻求新的实现。
二、古巴模式古巴是忖前世界上仅存的五个社会主义国家2—,也是美洲大陆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rti 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 从1961年5月,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在探索建设社 会主义规律的过稈中,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历程20世纪60年代,革命胜利初期,古 巴有些急于求成,认为人民掌握了政权,革命的理想很快就能实现在实现农业多样化方面, 由于以生产蔗糖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所以没有几年就放弃了发 展多种经济的方针,重新把蔗糖生产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并提出过高的指标,不但未能实 现,反而导致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经济混20世纪70年代古巴加入经互会,实行“经济领导和计划体制",在实行了基本上是苏联式 的高度集中、粗放经营的经济模式的体制后,逐步恢复了全国统一计划和财政预算但这种 体制,它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2()世纪80年代下半期,古巴又开展了“纠偏运动”从经济上看,这一运动表现为政策上实行收缩,关闭农贸市场和手T艺品市场;但从政治 上看,这一运动纠正了不良倾向,密切了党群关系,批判了要求照苏联“改革"的错误倾向 古巴改革以來,已三次纠偏,及时修正方向,保证社会主义制度不被侵蚀。
在新形势下,古巴共产党重视学习和借鉴、越南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但同时 强调,各国的国情存在巨大的弟异,古巴不照搬别国的模式,古巴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建设 有古巴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古巴面临的特殊形势决定了它在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上,必须 把“稳定放在第一位,因而称为“稳步的改革开放"H 1993年起,古巴陆续出台了一系列 渐进的国内改革措施主要包括:(一)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古 巴共产党在全党开展“思想战二建设“钢铁般坚强的党”运动,在思想建设、纽•织建设、作风 建设、制度建设、道徳建设与反腐侶廉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二)稳步的进 行各项经济改革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古巴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允许非公有制 经济合理发展的方针在农村改革方血,古巴政府一方面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一改过 去以蔗糖为主的单一经济,大力发展农牧业,提高稻米产量,解决国内严重的缺粮困难另 一方面,在农业经营机制上,减少国家对土地的控制的范围,下放土地的生产经营权三) 积极对外扩大开放古巴的对外开放主要以吸引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为主四)奉行全方 位的外交政策古巴外交的重点首先是加强与拉美国家的关系。
古巴经受住了美国封锁和制裁的考验,也经受住了苏东剧变的严峻考验,古巴的改革强调 从木国国情出发,没有完全照搬其他国家的经验,采取稳步的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很好的 成绩,在美国的鼻了底下走出了一条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叽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独特道路三、瑞典模式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南部的瑞典是世界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占第二位的经济发 达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的福利社会,这标志着瑞典分配的公平化达到了很高的程度瑞 典属于民主社会主义的模式,这种模式从严格意义上说是比较特殊的,它不仅具备社会主义 的特点,同时也有很多的资本主义的成分下曲就这种模式的儿个方面做一下分析一) 瑞典的社会主义性质从瑞典社民党的历史看,在1889年成立时他们就没有白己 的党纲党章,而完全是一字不变地采用了当时市恩格斯创立的徳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党纲党 章瑞典社民党的群众基础是广泛的,但主要是工人阶级只不过是明确了工人阶级不仅包 括蓝领工人,也包括白领工人瑞典所讲的社会主义社会是有条件的,即在前必须加上民 主两个字,完整地说应该是民主社会主义社会如果不加民主两个字,则是资本主义社 会因为那种社会主义社会,是代表苏联式的社会主义社会,对群众没有吸引力,就意味着 不能获得群众的选票,就不可能上台执政,并推行社会主义政策。
二) 关于瑞典的经济性质经济的性质,既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也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经济,而是一种混合经济所谓混合经济,就是在所有制上, 实行公有制与私有制混合;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混合;在经济运行方式 上,实行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混合其中,最核心的是所有制的混合,因为,只有做到了 所有制混合,才有可能做到分配制度与经济运行方式的混合作为社会主义的政党,必须坚 持社会主义,故根木的问题在于分配的社会化即对社会财富如何进行公平分配,以保障工人 阶级和劳动者的利益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让私人企业去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由 政府合理分配来满足劳动者的需要更为有利对于私人企业在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与 脾病,可以从工会势力和议会立法上两个方面加以克服和解决三)关于瑞典实行的分配原则瑞典的分配原则,是既要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 积极性与劳动效率的提高,乂不能让分配差距过于悬殊其主要的做法是:在初次分配中始 终坚持效率优先原则,即对劳动多、贡献大的人,必须做到多得;反Z,只能少得但在再分 配中,要进行合理的调节,以做到最终分配的差距不致过大瑞典的收入差距在世界备国中 可能是最小的;一般所谓的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羌别,在瑞典可以 说已基木消除。
瑞典模式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有很多独特内因和外因,其中很多因索是其它国家不 具备的,因此其它国家对瑞典模式没必要顶礼膜拜、照搬照抄从内因看,比如长达200多 年没有战争;社民党长期执政;教育普及程度高;国家小,人口少,民族单一,有较为共同的宗教信仰;资 源比较丰富等等从外因看,有两个不容忽视的要索:一是冷战时期,两大阵营的对立,一方 面使瑞典的经济发展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环境,另一方血在“中间地带生存本身也促使 瑞典不得不寻找一种不同于东西方两种经济模式的发展模式与此同时,两种经济模式也使 瑞典有了更多借鉴的可能,并因此有了“混合经济模式”Z说二是瑞典的经济模式属小型开 放型经济结构,它不可能孤立于西方经济发展的主流Z外所以,瑞典的模式也不适宜于其 他国家四、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特设社会主义模式是在结合木国具体国情,在超越和发展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出来 的一路走来,在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已经取得的举世嘱目的成就在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I-一届三中全会上,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 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 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木路线,使中国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瓯:(一) 经济体制上,建立了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体制包括以下主要方面: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等在经济发展模式上,特色社会主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以人为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 政治体制上,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和完 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白治制度以及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三) 文化体制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前提下,保证文化的多样性 发展,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实践 中,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 时代特色;另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冇人民,用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 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四)社会体制上,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 安康息息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尊重社会多元化的前提下,大力开展和谐社会建设,培 冇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社会管理与运行机制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汲取苏联模式惨痛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木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独立白主开辟的一条崭新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对苏联模式的超越和创新 特色社会主义模式也是有其历史意义的,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模式必将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能够为发展家和转型国家提供一条有效的发展的思路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没有任何一种社会主义模式能够解决所有国家的发展问题,只有将 具体国情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走出一条适合木国国情,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