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草莓病虫害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0.13KB
约15页
文档ID:521183806
草莓病虫害_第1页
1/15

草莓炭疽病草莓炭疽病英文名 Strawberry Anthracnose简介 草莓炭疽病是草莓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南方草莓产区发生较为普遍为害症状 叶片、叶柄、匍匐茎、花瓣、萼片和浆果都可受害病株受害大体可分为局部病斑和全株萎 蔫两类症状局部病斑在匍匐茎上最易发生,叶片、叶柄和浆果上也常见茎叶上病斑长3〜 7 毫米,初为红褐色,后变黑色,溃疡状稍凹陷,病斑包围匍匐茎或叶柄整圈时,病斑以上 部位枯死萎蔫型病株起初病叶边缘发生棕红色病斑,后变褐色或黑色,发病较轻时,叶片 白天萎蔫,傍晚时能恢复,发病严重时几天后即枯死掰断茎部的症状是由外向内逐渐变成 褐色或黑色,拔起植株,细根新鲜,主根基部与茎交界处部分发黑病原病原为草莓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agariae Brooks,属半知菌亚门毛盘抱属侵染循环 病原菌主要以土壤中的病茎叶,匍匐茎等病残体越冬,并成为初侵染源病原菌形成抱子后 随雨水飞溅到草莓上引起再次侵染和扩展发生规律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在28〜32°C,属高温性病害,凉爽干燥的气候不利于病害的发生品 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宝交早生、早红光抗病性强,丰香中抗、丽红、女峰、春香均易感病。

防治方法(1) 农业防治:选择无病田作为苗床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另外对育苗地进行土壤熏蒸消毒, 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治手段,但是消毒的费用比较昂贵;加强草莓苗床健康母株的选择; 因此应避免大水泼浇、漫灌,防止泥水在草莓苗间飞溅、流淌采用加盖遮阴棚、滴灌、沟 灌等方法,既可以适当给草莓植株补充水分,又可以降低地温,从而促进草莓生长,减轻病害2) 药剂防治:关键时期在草莓匍匐茎开始伸长,田间摘老叶及降雨的前后进行重点防治 在育苗期和定植后每隔7〜10 天叶面交替喷施600〜800 倍的代森锌、百菌清、溴菌清、 托布津等,对减轻炭疽病有一定效果炭净胶悬剂(上海市农科院植保所研制)1 500 倍液, 对防治炭疽病有非常优异的防治效果草莓病毒病 草莓病毒病 草莓斑驳病毒、草莓轻型黄边病毒、草莓镶脉病毒、草莓皱缩病毒英文名 Strawberry virus disease 病毒病是草莓的一种重要病害症状表现 草莓全株均可发生病毒病,多表现为花叶、黄边、皱叶和斑驳,病株矮化,生长不良,结果 减少,品质变劣,甚至不结果在我国草莓主栽区有 4 种病毒草莓斑驳病毒、草莓轻型黄边病毒、草莓镶脉病毒、草莓皱 缩病毒(1) 草莓斑驳病毒。

单独侵染栽培种草莓时往往不表现明显症状,但病株长势衰退,果实品 质下降,与其它病毒复合侵染时可产生斑驳症状2) 草莓轻型黄边病毒单独侵染栽培种草莓无明显症状,仅使病株轻微矮化,使草莓长势 变弱,产量和果实质量严重下降3) 草莓镶脉病毒单独侵染栽培种草莓时,无明显症状,但引起植株生长衰弱,匍匐茎抽 生量减少,产量和品质下降,与斑驳病毒、轻型黄边病毒复合侵染后引起病株叶片皱缩、扭 曲,植株极度矮化4) 草莓皱缩病毒草莓危害性最大的病毒病,感病植株表现为叶片畸形,叶上产生褪绿斑, 沿叶脉出现小的、不规则的褪绿斑及坏死斑,叶脉褪绿、透明,幼叶生长不对称,扭曲皱缩, 小叶黄化,叶柄缩短,叶小,植株矮化,病毒株草莓匍匐茎抽生量减少,繁殖力下降,果实 变小草莓产量大幅度下降,甚至绝产病原草莓病毒的种类多达62种,其中草莓斑驳病毒Strawberry mottle virus (SmoV)、草莓轻型黄边 病毒 Strawberry mild yellowedge virus (SMTEV)、草莓镶脉病毒 Strawberry vein band virus (SVBV)和草莓皱缩病毒Strawberry crinkle virus (EcrV)是侵染我国草莓的4种主要病毒,总侵 染率为 80.2%。

侵染循环病毒主要在草莓种株上越冬,通过蚜虫传毒发病原因连年种植,病毒病发病率高品种间抗性有差异防治方法 一旦发现有连片病毒病发生的田块,应及时铲除并销毁连片种植,无病毒苗的栽植周围2km以内不能有老草莓园,不与其他感染病毒的茄科作物间作选用脱毒种苗,茎尖组织培养和花粉培养是草莓无病毒苗木培育的一项最有效的育苗技术实施无病供种制度在蚜虫 发生期及时防治大棚草莓地在早稻收割后即行翻耕及时清除田边、沟边杂草草莓根腐病什么是草莓根腐病?英文名 Strawberry root rot 草莓根腐病是草莓根部重要病害,特别是在多年种植草莓的 重茬地块,严重时可造成整个草莓园区的毁灭该病的发生具有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草莓产 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为害症状1. 草莓黑根腐病病株易早衰,矮小,株势弱,坐果率低被侵染的根部由外到内颜色逐渐变 为暗褐色,不定根数量明显减少,又俗称“死秧”2.草莓红中柱根腐病植株早衰,茎变为褐 色植株下部老叶变成黄色或红色,新叶有的具蓝绿色金属光泽匍匐茎减少,病株枯萎迅速 发病初期不定根中间部位表皮坏死,形成1〜5mm长的红褐色或黑褐色梭形长斑,严重时木 质部坏死后期老根呈“鼠尾”状,切开病根或剥下根外表皮可看到中柱呈暗红色。

病原 [病原]病原为多种病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引起常见的病原菌有引起草莓黑根腐病的主要有 Rhizoctonia solani、Fusarium sp-p.、Pythium sp.、Pestalotiopsis sp.,弓I起草莓 红心(中柱)根腐病的主要有 Phytophthora fragariae、Idriella lunata P.E.Nelson et K.Wilhelm,引起草莓白根腐病的主要有Rosellinia necatrix PriII、Macrophomina phaseolina引起草莓鞋带冠根腐病的主要有Armillaria mellea (vahl ex Fr.) kummer 等侵染循环 [侵染]病原以卵孢子在地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夏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条件适应时 即萌发形成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侵入植物的根系或幼根发生因素 [发生规律](1)草莓黑根腐病长期连作,土壤病原菌、线虫数量增加越冬低温冻害除 草剂药害土壤板结,地力下降植株根部过度积水或土壤过干均易发病其中土壤病原物 增加和植株生长势衰弱是主要病因 (2)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夏秋气温较低,土壤湿度过大。

种植区地势低洼,土壤积水较多常年连作导致土壤中病原物增加,越冬遭遇冻害,生长势 减弱一般黏土地块比沙壤土易发病防治方法 [防治](1)农业防治:选择早熟避病或抗(耐)病品种,如宝交早生、丰香、因都卡、新明星 等草莓田一般要实行4 年以上的轮作;在草莓采收后,将地里的草莓植株全部挖除,施 入大量有机肥,深翻土壤,灌足水,在光照最充分,气温较高的夏季7〜8 月份,地面用透 明塑料薄膜覆盖15天以上,利用太阳能使地温上升到50〜60°C,可消毒土壤同时也可 促使土壤中有机质分解,提高土壤肥力草莓施肥的原则是适氮、重磷重钾,施肥应以充分 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施足基肥,以保证满足草莓整个生长期的要求;灌水要及时适当,掌握 “头水晚,二水赶”的原则开花后至果实成熟期间,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严禁大水漫灌, 避免灌后积水,有条件可进行滴灌或渗灌 (2)药剂防治:防治关键要从苗期抓起在草莓 匍匐茎分株繁苗期及时拔除弱苗、病苗并用药预防2〜3 次;定植后要重点对发病中心株 及周围植株进行防治;发病时采用灌根或喷洒根茎的方法防治常用药剂有58%甲霜灵? 锰锌可湿性粉剂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50%扑海因(异 菌脲)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 58%甲霜灵?锰锌(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72% 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7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

每隔7〜10天防治1 次,连续防治2〜3 次扣棚后,草莓对药剂非常敏感,各种药剂要按低限浓度使用草莓小地老虎小地老虎 英文名 Black cutworm 异名 土蚕、黑地蚕、切根虫等 草莓小地老虎 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 属鳞翅目,夜蛾科世界性害虫,国内各地 皆有不同程度发生长江流域、东南沿海雨量丰富,气候湿润,发生最重是一种迁飞性、 暴食性害虫,危害各种蔬菜及农作物幼苗,以豆类、茄果类、瓜类、十字花科蔬菜危害最重 为害症状 刚孵化的幼虫常常群集在幼苗上的心叶或叶背上取,把叶片咬成小缺刻或网孔状幼虫3 龄后把蔬菜幼苗近地面的茎部咬断,还常将咬断的幼苗拖入洞中,其上部叶片往往露在穴外, 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发生规律1. 发生世代年发生代数由北至南不等,北京3〜4代,安徽、江苏5代2. 越冬在长江流域能以老熟幼虫、蛹及成虫越冬;在广东、广西、云南则全年繁殖危害, 无越冬现象3. 环境喜温暖及潮湿的条件,最适发育温区为13〜25°C,在河流湖泊地区或低洼内涝、 雨水充足及常年灌溉地区,如属土质疏松、团粒结构好、保水性强的壤土、粘壤土、沙壤土 均适于小地老虎的发生。

尤在早春菜田及周缘杂草多,可提供产卵场所;蜜源植物多,可为 成虫提供补充营养的情况下,将会形成较大的虫源,发生严重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16〜23mm,翅展42〜54mm,体暗褐色前翅内、外横线均为双线黑色, 呈波浪形,前翅中室附近有一个肾形斑和一个环形斑后翅灰白色,腹部灰色老熟幼虫体 长42〜47mm,头黄褐色,体灰黑色体背粗糙,布满龟裂状皱纹和黑色微小颗粒2. 幼虫幼虫共分6龄老熟幼虫体长42〜47mm,头黄褐色,体灰黑色体背粗糙,布满 龟裂状皱纹和黑色微小颗粒长18〜23mm赤褐色,有光泽,第5〜7腹节背面 的刻比侧面的刻点大,臀棘为短刺 1 对生活习性1.成虫成虫夜间活动、交配产卵,卵产在5cm以下矮小杂草上成虫对黑光灯及糖醋酒 等趋性较强 2.幼虫幼虫3龄前大多在叶背和叶心里昼夜取食而不入土, 3龄后白天潜伏 在浅土中,夜出活动取食苗小时齐地面咬断嫩茎,拖入穴中 5〜6 龄进入暴食期,占总 取食量的 95%成虫昼伏夜出,尤以黄昏后活动最盛,并交配产卵成虫对灯光和糖醋有 趋性, 3 龄后的幼虫有假死性和互相残杀的特性,老熟幼虫潜入土内筑室化蛹老熟幼虫有 假死习性,受惊缩成环形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杂草是地老虎的产卵场所和初龄幼虫的重要食源,也是幼虫转移到作物危害的 桥梁。

春播前应精耕细耙,清除在田蔬菜地内杂草,可消灭部分虫卵可用泡桐叶或莴苣叶 置于田内,清晨捕捉幼虫当利用性诱剂或糖、醋、酒诱杀液诱杀成虫,既可作为简易测报 手段,又能减少蛾量蔬菜大棚宜在小地老虎成虫迁入期前覆膜,揭膜通风处应在落日前封 闭,以防成虫入棚产卵大棚施用的露天灰肥或覆盖用枯草,应沤制或喷药处理后再入棚, 防止小地老虎卵随肥、草入棚及时清除蔬菜残株烂叶,减少其发酵物对成虫的诱集2■药剂防治1〜2龄幼虫抗药力低,多在植株嫩心危害,防治适期应1〜2龄幼虫盛期,用 喷雾或毒土法防治喷雾法是在蔬菜后茬田挖翻前,用90%晶体敌百虫,或50%辛硫磷 1000〜 1500倍液或菊酯类农药1500倍液毒土法用菊酯类农药,配制成毒砂, 50%辛 硫磷 0.5千克加水拌细土50 千克,每公顷用量为300 千克,顺行撒施于幼苗根际附近3 龄后田间断茎株率超过1%时,可用毒饵或毒草诱杀,用90%晶体敌百虫0.5千克加水 2.5〜5 千克,喷拌50 千克碾碎炒香的棉子饼或麦麸;50%辛硫磷50 毫升,拌棉子饼或 麦麸5千克毒草可用0.25千克晶体敌百虫拌和铡碎的鲜草或蚕豆茎叶30〜50千克,每 亩用毒饵5千克,毒草15〜20千克,于傍晚撒在作物行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