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工程实例-高压旋喷注浆在某工程事故基础补强加固中的应用

老**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3.75KB
约4页
文档ID:321329138
工程实例-高压旋喷注浆在某工程事故基础补强加固中的应用_第1页
1/4

工程实例-高压旋喷注浆在某工程事故基础补强加固中的应用 一、工程概况 某加工车间坐落在经人工回填改造后的海岸滩上,总建筑面积为 4569m²,砖混构造,钢筋混凝土条形根底,其最大宽度为1.44m,单柱荷载为882kN,根底最大线荷载为164.2 kN/m,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150kPa,其根底平面如图4.7-31所示 二、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地层挨次如下∶ ①素填土—黄褐色,松散,以海滩砂为回填材料,颗粒较粗,磨圆度高,可选性差,级配一般,内混15%贝壳碎片,粘性土含量较大,颗粒成分以石英为主.少数为长石,世层为欠固结土,厚度为0.9~4.0m,平均厚度为2.60m ②冲填土——黄褐色,稍密,为自海底抽取的砂,岩性分为粗砾砂,磨圆度高,分选一般、级配一般,内混大量贝壳碎片,粘性土含量极少,颗粒成分以石英为主,少量为长石该层厚度为0.30~3.10m,平均厚度1.38m,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f,=200kPa ③强风化花岗闪长岩-—分布整个场区,坚硬,以礁石形式贮存于第四系沉积物下,其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f,=2022kPc。

三、工程事故成因分析 (一)直接诱因 一-期工程验收后交付使用,二期工程开头采纳振冲法来挤密地基以提高其强度在离一期工程根底1.5m处进展振冲密实,振冲后颗粒重新分布,孔隙比削减,砂土体积收缩,从而使振冲处地基和根底局部或全局部离,因而建筑物产生严峻不匀称沉降,导致建筑物墙体产生裂缝以致无法使用二)外在表现 在③轴线上,从@)轴线至②轴线间产生多处裂缝,最大宽度为7.5mm,最小宽度为2.0mm,与水平面大约成 40°角,伸缩缝铁皮被扭曲变形达16mn,依据3个测点进展的观测,一天之内平均沉降18mm,最大沉降达 26mm (三)事故分析 从建筑物应力均衡系统来分析,在振冲前地基根底的应力系统是均衡的在构造上是稳定的振冲后,应力系统的均衡状态受到破坏,地基条件发生变化,地基对根底反力局部或全部被解除,从而导致根底应力重新分布,在构造上表现为不稳定为了使应力系统到达新的均衡状态,阻挡构造向不稳定状态进展,必需对地基根底进展补强加固处理 四、加固方案的选择 依据建筑物特点、场地地基条件、经济效益,施工工期,施工技术、检测手段等因素综合选择论证加固方案,经过对根底托换、高压旋喷注浆、静压灌浆等的比拟分析,认为选择高压旋喷注浆最为适宜,方案比照状况如表4.7-22 所示。

六、施工工艺 (一)钻进成孔 进入强风化层0.5m终孔,然后用泥浆护壁; (二))灌浆 高压台车到位后,在地面进展试验,待各项参数都到达设计参数后,方可下高喷管,下到设计要求深度后,开头喷射灌浆,直到地面泛上.水泥浆液时才开头提升; (三)可灌 喷射完毕后,准时回灌.保证水泥浆面保持在孔口面,直到灌孔不再吃浆为止; (四)观测 在原加工车间设四个观测点,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观测楼房的沉降,其最大沉降为 2mm,无特别现象发生 七、检测 现场开挖,在地基根底范围内,土体被强制与水泥砂浆混合,胶结硬化后形成了直径比拟匀称的圆柱体,无孔洞和蜂窝麻面消失 钻机钻孔取芯,柱芯匀称和连续,无断桩现象,做室内抗压试验.其抗压强度平均值达15.4MPa,最大值可到达 22.4MPa,其最小值都超出标准要求,完全能满意设计要求 通过一年半的实践验证效果很好,无任何特别现象,掌握住了根底的不匀称沉降,为二期工程地基振冲处理供应了牢靠的保障采纳此法加固,费用不大,工期较短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为今后解决此类问题供应了--个胜利的范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