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对儿童成长的意义儿童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被最终定义的时间并非很长,但它的出现划分了新旧两个 时期对儿童不同的培养方式、方法,以及强调塑造新一代的儿童,在于重视儿童精神方面的 成长儿童文学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象,儿童文学又分为婴儿文学、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体裁 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 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儿童文学作为一种传统性的文学样式,在人们处于儿童阶段及其 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文学对于儿童成长的意义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角度 兼备的,它包括:教育作用、娱乐作用、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作用等 一、教育作用儿童文学首先具有的一个最突出的作用就是教育作用,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受教育的比重 占得很大正因为这个客观原因,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处于最前位且是第一性的儿童文学 是陪伴和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的重要资源,在“最充分地发展儿童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 这一终极目的上,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有完全的一致性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儿童文学在情 感教育、审美教育、语言能力培养方面具有特别的优势。
1、 情感教育曹文轩先生认为当今社会的儿童,“情感弱化已是令人忧心忡忡的问题”,他认为这与儿 童的阅读有关联他还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几乎是任何一种方式、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 奏效的最能治这个世纪病的,大概就是文学文学几乎是唯一的良药优秀的儿童文学 作品总是善于以细腻的笔调来展示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诗意之美,从而给儿童以强烈的 情感体验也正如教育专家谈凤梁所指出的那样:“文学的那种潜在的、移人心性的作用实 在是不能低估的我们的民族有优秀的文化传统,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文学中有历史、有道 德、有知识、有人性,可以说包罗万象其中一脉贯穿的,是人情、人性的美好一个在文 学作品熏陶中长大的孩子,他的见识可能比别人多些,他的心理也可能比别人更坚强,他的 情感一定是 纯真美好的由此可见,儿童在感受儿童文学的艺术魅力的时候,真、善、美的思想就会悄 悄地潜入孩子的心田,融化在孩子的情感之中,陶冶他们幼小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快乐 地成长2、 审美教育儿童文学中的文学形象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审美鉴赏能力儿童文学作家将生活中较粗 糙、分散、处于自然形态的美的事物,形象地概括提炼为更强烈、更丰满和更理想的艺术美, 通过作品集中表现生活美、自然美与艺术美。
儿童文学既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生活的审 美反映以美的光辉光照人类,以美的形态感化人心凡是文学作品,都应该是美好的,没 有美,便没有文学,马克思曾说过:“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造成东西的儿童文学正是通 过作家所塑造的一系列丰满、理想的艺术形象,来影响儿童的思想感情,培养和陶冶儿童健 康的生活情趣,发展其欣赏能力,加深了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美的感受和领悟同样,生活中 的丑在作家笔下亦能变成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如《皇帝的新装》,就可以使读者在讥 笑、否定丑恶的同时,更加神往生活中美的力量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总是以适合儿童的优 美形式和高度的艺术技巧,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使作品具有强 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儿童产生感情上的激动,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同时也以此影响儿 童的思想感情,陶冶和培养儿童健康的生活情趣,发展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儿童文学的审美教育也许不是最为重要的,可它却是决不能遗忘的一个环节这是一种 儿童发展过程中升华的推动,属于一种精神力的培养精神力的不断完善,可以使人和由人 所构成的这个社会更加的美化,更加的和谐,更加的充满朝气众所周知,目前和今后的一 段时期内,应和着我们国家的发展规律和协调目标,培养下一代的环境保护的意识是一项等 同于国策的长远标示。
通过儿童文学使得现今的孩子能有感于自然、谙于自然,发现自然界 之中存在的种种美的概念我们要做的就是大力的推进儿童文学本身的艺术特性,将今天的 儿童培养成后一时期能够适应于社会的主人公3、 语言能力培养儿童文学与其他文学相比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它更能引起儿童浓厚的认知兴趣儿童由 于受知识所限,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这恰恰就成了儿童认知的动力儿童文学能以其生 动的形象、有趣的情节、活泼的笔法,把小读者引进那个他们欲探知的世界未知的世界展 现在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小读者面前,就能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语 言能力二、娱乐作用娱乐性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属性,正因为娱乐性是儿童文学中的基本属性,所以,可以 将其分列为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作用,这种作用区别于教育作用,原因在于前者的社会意义为 最主要的根据,而儿童文学的娱乐性是它的本身原本存在的特性衡量儿童文学作品优劣的 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它能否给儿童带来精神的愉快,能给儿童带来愉快感觉的作品,即可 称之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娱乐,是儿童处于而儿童期的生理和心理的自然需要,现代心 理学研究证明,童年期,是一个充满了压抑感和焦虑感的困惑时期,最让儿童感到压抑和焦 虑的就是他们会渐渐发现他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由成人主宰的世界在这个由成人掌控的世 界中,儿童会常常感到自己无所适从,无能为力。
儿童天真的本性处处都会碰上来自成人社 会的约束力量,这种处处针对儿童的约束从整个社会发展来看也许是合理的,它是成人和成 人社会对儿童所进行的一种必然和有益的社会化过程但是这种成人为规范孩子们的行为而 提出的种种禁忌,对于孩子的情绪来说是一种沉重的压抑为了释放自己压抑的情绪,儿童 必须要找到一条释放自己情绪的途径:1.游戏规则游戏,就儿童接受文学活动而论,是体现儿童文学寓教于乐的一种手段,儿童游戏走向 文学,在文学阅读中体现游戏精神,游戏沟通了生活与艺术儿童不仅可以在生活中亲自参 与游戏活动,愉悦身心,还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中感受作品人物的游戏,也同样 得到了愉快和满足,甚至于,在生活中不能够做的游戏,不能实现的理想,通过阅读文学作 品,借助于自己丰富的想象,得到补偿儿童时期是一个游戏的年代,简单地说,孩子都是 贪玩的,你不能要求他们一定要做什么或不可以做什么,这样有悖于儿童的发展规律儿童 文学的游戏规则却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减少了矛盾之中的冲突力度,让儿童自觉、自愿地 投入到知识的传递工作中,逐渐地改变着自己的知识结构2.幻想原则幻想在儿童的日常思维之中占有相当广阔的空间,我们常说:儿童时代是一个充满幻想 的时代,幻想对于孩子来说在表面上或许无法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但是,善于幻想、乐 于幻想,始终是儿童被赋予的一种天性。
儿童于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伴随而至的是幻想渐渐 地变得丰富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成分儿童需要幻想,客观上说:它大大地有助于孩子思维的 发展,善于幻想的孩子往往具有比不太喜欢幻想的孩子更强的创造力 三、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作用儿童是天生的道德哲学家高尔基曾说过:儿童固有的天性是追求光辉的不平凡的事物 但是他们的道德观念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从小在潜移默化中熏陶而成的儿童文学更是以 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对小读者的思想情感和心灵都会产生极大的感染和影响,优秀的儿童文 学作品往往比直接的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更能有效地促使儿童健全人格的生成儿童文学作为 儿童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口,能弥补儿童人格的某些缺憾儿童作为一个情感弱势群体,他 的感情更加脆弱,最容易受感染在日常生活中儿童除了从成人和小伙伴那里寻求温暖和同 情外,还会从文艺作品中寻求消遣和快乐,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可以使得他们的感情更丰富、 更充实,以抵抗生活中的独苦与不幸如长篇童话《长袜子皮皮》塑造了一个聪明淘气、力 大无穷,时常会搞些恶作剧的9 岁小孤女——皮皮的童话形象她的独立自信,她的个性十 足,她的敢于冒险,处处都显示出这是一个被压抑着的、最狂野的儿童幻想的化身。
这个童 话形象使得现实中的孩子们被压抑的欲望得到了宣泄感受着皮皮的自信、自立、自强、勇 敢和冒险,生活中的儿童也会被激动着、鼓舞着类似的作品还有:斯蒂文森的《金银岛、》 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浸染在这样优秀的作品中,现实中的儿童的自信心、 自我意识、勇于进取等个性品质就会受到一种积极的暗示,从而使儿童的这些个性特征得到 启发、培养和加强 又如曹文轩的“成长小说”《古堡》中,就塑造了两个逆流而上,经受住了生活摔打的“小 小男子汉”形象作者对小说主人公的开拓、进取,勇于搏击生活等阳刚气质的热情描写, 对他们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顽强精神的礼赞,无疑对于克服儿童性格中的柔弱、驯良等缺 憾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儿童文学在培养儿童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方面也 起着积极的作用读童话会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读科幻、神魔作品会激起孩子们的幻想;读知识性的 读物会增添孩子对世界的兴趣,从而启发创造性,总之在儿童时代读什么样的书往往会决定 一个人的人生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作品的意义就不是一般作品所能相比的,而儿童 文学作品直接关系到儿童心灵的塑造,更有其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