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完整版)北京园林绿化中级职称大纲题库必过版-2015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24MB
约37页
文档ID:489914550
(完整版)北京园林绿化中级职称大纲题库必过版-2015_第1页
1/37

《园林绿化专业基础与实务》考试大纲根据原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京人发 [2005]26 号)及《关于北京市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京人发 [2005]34 号)文件的要求,从 2005 年起,我市工程技术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 为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 本大纲从对园林绿化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 3 个层次的要求,这 3 个层次的具体涵义为:掌握系指在熟悉准确、透彻的基础上,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说明其要点,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 本大纲从对园林绿化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 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 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内容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考试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

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序号题目类型题目数量每题分数总分1判断300.5152单项选择101103多项选择151154简答63-4215论述36186填图166二○一四年一月第一部分 专业基础知识一、城市绿化条例北京市绿化条例了解:《城市绿化条例》对城市绿化规划和建设、保护和管理的有关规定;熟悉:《北京市绿化条例》 ( 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 2009 年 11 月 20 日通过,自 2010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 掌握:《北京市绿化条例》对北京市城乡绿化规划、建设、保护、监督和管理的规定二、园林绿化标准熟悉:园林绿化国家标准掌握:园林绿化北京市地方标准(一)《城市园林绿化用植物材料木本苗》(二)《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三)《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四)《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五)《屋顶绿化规范》(六)《园林设计文件内容及深度》三、植物学了解植物学基础知识1. 植物基本类群 :1. 高等植物:蕨类、苔藓、种子植物2. 低等植物:藻类、地衣、菌类植物区分核心:胚结构2. 植物细胞: 细胞结构图3. 植物组织: 功能相同的细胞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包括: A 分生组织(分化)B 薄壁组织(营养储存)C 保护组织(表皮)D 疏导组织(维管束)E 机械组织(支撑支持)F 分泌组织(腺体)4 高等植物: 又称有胚植物,是蕨类、苔藓、种子植物总称。

5 种子植物: A 具备维管束组织 B 依靠种子繁殖熟悉1 植物的六种基本类群: 1. 高等植物:蕨类、苔藓、种子植物2. 低等植物:藻类、地衣、菌类植物2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胞、叶绿体3 植物组织的六种类型及其功能A 分生组织(分化)B 薄壁组织(营养储存)C 保护组织(表皮)D 疏导组织(维管束)E 机械组织(支撑支持)F 分泌组织(腺体)4 植物的分类单位和植物的命名方法: 拉丁文命名方法采用属名 +种名方式命名, 具体植物名称要记住掌握植物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和幼苗的形态与功能四、生态学(一)生态学基本概念(二)生物与环境(三)生物种群(四)生物群落(五)生态系统了解:1 生态学的概念及其发展: 自然历史生态学 - 种群生态学 - 生态系统生态学 3 个阶段2 现代生态学的特点:环境、环境要素、生态因子、生态作用、生态适应;生态反作用;种群;种群生态学;生态入侵;生态对策、竞争、互利共生;生物群落物种多样化;群落演替;生态系统;食物链;生态效率;生物循环;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功能,生态学前沿的理论及其应用熟悉:生态学主要研究对象生物与环境环境的功能及其特征提供生存空间、物质、能量生态因子的分类生物因子:植物、动物、微生物非生物因子:光、温度、水、土壤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是在与其他生态因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起作用,任何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他生态因子的变化。

生态因子特点:综合性非等价性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限定性生态因子的主导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多生态因子非等价, 其中某一生态因子的变化会显著的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变现变化,从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该生态因子为主导生态因子生物与环境相反作用的基本形成A 最小因子法则:任何生物生存都需要一定种类和数量的营养物质,如果其中一项缺乏会对生物造成不利影响B 耐受法则:生物对于生态因子具有耐受界限,C 耐受界限适应性调整:生物对于生态因子耐受限度受环境影响而变化(训化、休眠)研究种群的意义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演替的基本单位种群研究重要意义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维持生态平衡种群分布格局的类型均匀型、随机型、成群型种群环境容纳量种群在特定环境中的平均密度群落基本特征A 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及外貌B 物种之间相互联系:规律共处、有序共存E 具备动态特征:演替F 具备空间分布特征G生物群落的边界特征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某一群落被另一群落取代过程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A 群落的迁移B 内部环境变化C种内和物种间结构变化D外部环境变化E 人类活动生态系统的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营养结构食物链的类型捕食、附生、寄生生态金字塔的类型概念: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关系。

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态系统的分类A 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人类B 人类活动影响:自然、半自然、人工C环境性质:陆地、水域、湿地D植被类型:森林、草原、荒漠、苔原生态效率的种类同化效率、生长效率、利用效率掌握:掌握现代生态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特点:A 从野外考察转向室内分析B 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C从个体、种群、群落转向生态系统研究D从自然、半自然生态转向社会生态系统研究趋势:A 研究对象多层次性更加明显B 研究技术和方法取得重大进展C理论与应用获得全面发展D研究国际性是其发展趋势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植物周围的环境为植物的生长提供阳光 、空气、 水分 、养料 适宜的温度等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条件 , 而植物的生长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环境与生物的生态关系;掌握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生态对策的类型及特点;他感作用及其生态意义解释: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生态过程意义:他感作用是解释生物群落构成与种群关系的重要驱动力农业生产管理指导群落对物种选择及其某一物种出现导致其他物种消退的重要原因是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驱动因素物种多样性指数的计算与掌握生物多样性:种的数量与丰富度、种的均匀程度。

为丰富度与均匀度的综合指标辛普森多样性指数模型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随其取样的两个个体属于不同物种的概率=1- 随其取样的两个个体属于相同物种的概率岛屿生态理论在自然保护中的意义岛屿受到海洋包围,物种生存区域环境空间与外界生存环境空间隔断大小方面:一般说岛屿面积越大可支持更多的物种数;对于特别保护物种而言小保护区更利于某些特定物种的生存同等面积下:每个小保护区支持的都是相同物种,面积大有利小保护区有助于流行病的传播控制建立多小保护区利于生物多样性发展濒危发展缓慢物种,小保护区可能会存在近亲导致的遗传退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成分: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非生物成分:光照、温度、水分、土壤、营养物质、气候因子与地质条件等举例说明食物网复杂性与生态稳定性的关系;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特点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相辅相成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第二部分 专业理论知识一、园林设计(一 )园林设计的依据与原则1. 园林设计的依据与原则2. 园林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熟悉:园林设计的依据和必须遵循的原则依据:科学依据,结合原地形进行总体规划社会需求,满足社会需求功能要求,满足不同功能需求经济条件,投资预算范围内原则:经济、适用、美观掌握:“生态、景观、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生态、景观、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1)单独追求生态、文化,不考虑园林景观,就要降低园林的艺术水准,失去吸引力,不受广大群众的喜欢; (2)如果单纯追求景观,不是全面考虑生态文化问题,就可能产生某种偏差或缺乏文化经济基础而导致设计方案成为一纸空文必须在生态、文化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景观” ,景观必须与二者协调起来,统一考虑,最终创造出理想的园林设计艺术作品二)园林布局1. 立意2. 布局3. 园林布局基本原则了解:总体设计;立意熟悉:“相地合宜、构图得体”的意义其为园林设计的重要任务园林的构建思想与园址自然、社会条件、周围环境条件相协调园林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矛盾统一体形式是内容的存在方式,内容是个形式要素的总和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内容园林构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