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女性主义分析 崔 莹 张静(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401)[摘 要] 所谓的女性主义并非单纯地指以女性为主角或是女性导演的影片,而是主要指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且带有明确女性意识的影片、DV、纪录片等笔者认为,对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女性主义进行分析具有十分深远和重要的意义本文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上,利用符号学、精神分析学等学科领域,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法国新浪潮电影中的女主角的推演、女性观众和女性角色的分析及其重要性展开了详细的分析,以期寻找到法国[来自www.Lw5U.coM]新浪潮电影在女性主义表现形式上的进步[Keys] 法国新浪潮电影;女性主义;表现形式法国新浪潮电影诞生于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的时期,其电影文本对女性主义理论起到了推动作用,并且为女性主义电影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和理论笔者认为,法国新浪潮电影在整个女性主义理论发展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一、女性主义电影的理论概述(一)女性主义电影的概述女性主义电影在20世纪70年代初便已经成为一种批评性的概念当时的女性主义者开展了大规模的文化改造等活动,将不同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都进行了改造,例如电影、文化、性别等领域。
在妇女解放运动的促进下,女性的政治意识开始向电影进行了批判性的转向当电影逐渐具备可以从女性主义角度进行分析的实施性后,电影和女性主义之间便产生了激烈的冲突,这本质上是男性主义和女性主义之间的冲突女性主义的主张是在关注文化的同时可以将政治意识渗透其中,重视主流艺术中对女性忽视的现象,鼓励站在性别的视角上对问题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在此基础上,相关的政治领域和电影艺术也获得了不同的创新意识早期的电影在观众面前呈现的是妇女被歧视和压迫的画面,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电影市场不再是男性的天下了,女性可以未经许可随意运用和接触电影拍摄手段,从而导致女性导演和女性制片人的出现,她们可以在没有任何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条件下捕捉现实二)女性主义电影的理论研究由于以前的电影经过特定的修辞手法,将女性形象作为色情的消费对象,因此女性主义电影批评者利用视听艺术对此进行批判,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女性电影作为抗衡的电影》《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精神分析与女权主义》等,这些著作深刻地揭示了电影中含有的“性别歧视”而法国新浪潮时期的电影导演或者制作者大多数都是支持或拥护妇女解放运动的人,因此在很多电影中都会对女性主义理论进行实践。
虽然很多女性主义电影批评者对这种进步依旧持有有限度的承认态度,将更多的目光放在父权主义对于女性主义的压制上但是新浪潮电影始终是女性主义理论分析的范本,其中有许多具有深度、高度等女性主义形象的构建和女性主义视角的创作至今仍是无可超越的二、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女性主义分析(一)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女性主义推演1.新浪潮电影中女性主义产生的历史原因新浪潮电影是电影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期,在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时期,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便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实践在20世纪60年代的妇女解放运动中,妇女们虽然试图将女性主义从父权意识中解放出来,但收到的效果却微乎其微而新浪潮电影的出现,为影片中女性角色的塑造带来了一定的改变二战结束后的十年内,欧洲已经是满目疮痍,各种思想潮流正在风起云涌,女性主义运动等开始应运而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浪潮电影便诞生了,由于缺乏主导意识,因此在新浪潮电影中会有一部分的影片包含着对二战的反思,但是同时也将各种思想潮流紧密联系起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对人们的思想解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2.“五月风暴”的推动在20世纪60-70年代,法国正处于矛盾的时期首先是二战之后,法国的社会和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其次是文化虚无的现象逐渐暴露,精神危机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五月风暴”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地爆发了,从而引发了一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危机,使得在艺术领域上出现了现代主义的潮流,女性主义、解构主义以及新历史主义给文化带来了新的结构,而电影便首当其冲,成为各种思想融合的实践地方因此,可以说“五月风暴”是场折射各个社会领域的运动,很多新浪潮的电影都是根据“五月风暴”的精神进行加工,从而展现在人们眼前的二)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女性观众和女性角色分析在法国新浪潮电影时期,导演和制作者肩负着女性主义电影的重要使命,为女性观众构建一个观看的位置因此,在新浪潮电影中.许多都是以女性为诉求对象或者是叙事中心,将父权主义作为女性主义对抗的对象,从而表现出女性的强势抗争性例如在《朱儿和吉姆》中,电影以男女主角赴死作为结局,通过对女性主义的分析,女主角的死对于她和女性观众来说并不是悲剧,同时女性观众在看到女主角死的时候并不会感到悲伤和痛苦但是对于朱儿和吉姆来说,他们却是备受折磨的对象,他们被女主角拉人悲惨的人生中,并没有反抗能力这让女性观众直接进入女性角色叙事主体的位置,在父权的崩溃和女权胜利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三、法国女性导演及其电影作品(一)“新浪潮”的祖母阿涅丝·瓦尔达,1928的5月30日生,比利时人,学习艺术与文学,曾任法兰西人民剧院摄影师。
1954年首次执导电影《短岬村》,描写一对青年夫妻在偏僻的短岬村与当地村民和荒芜的风景共同斗争的故事,影片结构复杂、意义独特,采用了“对位法”的拍摄技巧,成为法国新浪潮女性主义电影的先锋,被称为法国“新浪潮的祖母”1961年其导演了第二部故事片,即《五点到七点的克莱奥》,这部作品主要内容为一位女歌手等待体检结果的过程,总共两个小时,描绘了主人公最初对于死亡的极度恐惧,之后摒弃一切虚枉的矫饰展开了一场宁静安详的返乡旅行的过程这位“新浪潮祖母”结合故事片与纪录片两种形式共同用于拍摄影片,始终坚持将政治参与、女性表达融入电影了艺术之中20世纪60年代时期,其作品《幸福》《造物》曾引起过业界与社会的争论1969年她在美国拍摄的《狮子的爱情》探讨了嬉皮士文化;返回法国后拍摄的纪录片《达盖尔人》与故事片《一个唱一个不唱》在当时艰难的拍摄环境下仍然成为重要的作品1985年,电影《无法无天无家可归》集真实与虚拟、具象与抽象为一体,女主人公莫娜四处流浪,最终死在沟渠,而在一个冬日的清晨被人发现,故事以此为起点,继而对小伙子、女植物学家、牧羊人等进行逐步调查,通过对被调查者的描述,让莫娜的人生由一个个碎片拉成的线索勾勒出来。
影片对女性的“极限自由”与“绝对孤独”进行了深入探讨,女主人公拒绝一切秩序的反抗与现实世界的苍茫寂静构成了强烈的矛盾冲突阿涅丝·瓦尔达的创作生生不息,至今对世界影坛仍产生着影响二)玛格丽特·杜拉斯与阿涅丝·瓦尔达同属新浪潮左派成员的玛格丽特·杜拉斯既是导演又是戏剧作家和新小说派的典范,终生坚持激进的左派创作立场杜拉斯因担任《广岛之恋》与《长别离》的编剧而成为法国新浪潮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1966年其首度执导的《音乐》开创了法国电影史独一无二的风格——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之间产生了复杂的对话杜拉斯比瓦尔达更加激进,其作品有时被认为是“反电影”,比如《印度之歌》《她的威尼斯在遥远的加尔各答》《卡车》等1972年的电影《娜塔利·格朗日》堪称杜拉斯作品中最具女性主义特质的典型这部影片的主人公为两位中年女性,通过对其的深刻刻画,反映了她们在男权主义社会中的无奈与辛酸1985年,杜拉斯以电影《孩子们》作为收官之作三)让娜·莫罗与以上两位著名女性导演齐名的另一位法国女性导演让娜·莫罗拍摄了最早反映女性友情的电影《光》,影片讲述了四位女演员之间的深厚友谊,表达了对“爱”的赞美,获得了专家及受众的广泛好评,甚至成为众多女性电影节的保留影片。
以上三位女性导演被认为是法国新浪潮电影人中强化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20世纪60年代末期、法国“五月风暴”后,作为新女性主义运动引领者的几代女性电影人均以突出女性在特定历史时期及现实情境下的记忆与经验作为电影创作的着眼点,其目的在于突破资本主义体系下的男权主义对于女性叙事与表达的限制,拓展女性叙事与表达的新领域,即使这一领域暂时无法得到界定她们创作的女性主义性质作品有时不被人看好,争议一直存在,甚至由此产生了一些更加严重的负面影响比如瓦尔达在女性自由方面持有较阴暗的看法,杜拉斯惯于以沉默的方式用作女性反抗过程中的主要手段太多消极等这些至今难有定论的问题充分反映出女性主义在新浪潮电影运动过程中呈现出的艺术多元与深入,而其对于该时代的电影观众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熏陶作用四)杰奎琳·奥德丽“Before Agnes Varda, there was Jacqueline Au-dry.”这是法国《电影手册》主编安德烈·巴赞对杰奎琳·奥德丽的极高赞誉杰奎琳·奥德丽是法国电影史上首位重要的电影女导演,身处“女人只能成为演员、编辑或电影编剧”的旧时代的杰奎琳·奥德丽是第一个敢于向导演职位发起挑战的伟大女性。
杰奎琳·奥德丽所有电影作品的主题永远只有“女人”,她描写女人的爱恨情仇、堕落与重生……也是首位敢于使用现实生活中的女同性恋演员担任电影主角的导演,是敢于将这些演员的姓名公然列入演职员名录的导演,是“景中景”拍摄方式的开创者,是首位在电影中公开描绘女同性恋的导演……然而,杰奎琳·奥德丽为数不多的电影作品并未得到广泛的播映,在她去世30年后的当代,已经极少有人知道她,看过她执导的影片,甚至在法国国内也少有人对她保有深刻的印象,人们已经逐渐忘却了这位在女性电影界创作出杰出作品的伟大先驱杰奎琳·奥德丽与其他同时代的女性不同之处在于她虽从小就极具表演天赋,却对当明星不感兴趣,反而立志成为导演25岁的杰奎琳·奥德丽在舞台剧表演方面闯出一片天地,却在28岁只身前往巴黎学电影1949年起,杰奎琳·奥德丽开始拍摄“女性三部曲”的第一部《Gigi》,该片运用黑白拍摄手法,细腻、委婉地讲述流浪少女Gigi被姑妈训练成妓女的故事,Gigi的第一个客户是一位厌倦了上流社会虚伪面目的富家子,两人相爱后,迥异的阶级背景让他们的爱情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与折磨这部打破好莱坞模式的本土作品在法国电影界引来如潮的好评1950年,“女性三部曲”的第二部《梅妮》诞生,影片讲述了女孩梅妮从一个憧憬爱情的纯情少女到经历不幸婚姻变成一个玩弄男人的交际花的故事,充满愤世嫉俗的氛围,杰奎琳·奥德丽将同情的眼光放在了男性身上,这在当时的电影界引起了强烈争议。
次年,杰奎琳·奥德丽拍摄了《奥利维亚》——“女性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探讨了女同性恋之间的情感与关系,这是法国影史上首部从女性角度描述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如同在当时的电影界与观看人群中投下了重磅炸弹,几乎被禁四、结语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轻易地发现,法国新浪潮时期的电影与其他时期的电影对女性主义的研究有着很大的区别,新浪潮电影具有先进性和时创性,对于女性主义的电影理论和女性主义的研究都有着无可代替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法国新浪潮电影将女性角色推到了一个历史性的高峰,彻底激发了妇女的女性意识,在女性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Reference][1]丁蕾.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女性主义研究[[来自wwW.lw5u.Com]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2]李佳从电影《情人》看杜拉斯的女性主义[J].电影文学,2014 (13).[3]魏爽.属于女性的诗意童话——从女性主义看电影《天使爱美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08).[4]黄海燕,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女性主义细读[J].电影文学,2012( 23).[5]胡卫卫.女性主义视角下《悲惨世界》的主题思想解读[J].电影文学,2014 (15).[作者简介]崔莹(1982-),女,河北衡水人,硕士,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法国文学、法语教学张静(1979-),女,河北沧州人,硕士,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