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物理学课程编码:1010052230 1010052240 1010052250 适用专业及层次:适用于小学教育专业五年制大专学生学时:102课程总学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2、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物理课程的学习是为实现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服务的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将来从事小学科学教育和多学科教学奠定基础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现代物理学更是成为高新技术的基础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第一册 第一章 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力 重力 第二节 摩擦力 第三节 弹力 第四节 力的合成 第五节 力的分解 [教学要求]1、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矢量。
2、知道重力的产生原因及其大小跟质量的关系,知道物体的重心3、知道物体的形变和弹性形变,知道弹力及其产生原因,理解胡克定律,知道劲度系数4、理解滑动摩擦力,理解动摩擦因数5、知道静摩擦力6、理解力的合成,理解力及一切矢量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7、理解力的分解,理解力的分解也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特点 难点: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 第二章 直线运动[教学内容]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第二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第三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 第四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第五节 运动的图象 [教学要求]1、知道运动的绝对性和运动描述的相对性,知道参考系的意义。
2、理解位移,瞬时速度和加速度3、知道矢量和标量4、理解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5、知道速度图象和位移图象[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难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教学内容]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三节 牛顿第三定律 第四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第五节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要求]1、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2、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3、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理解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4、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5、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知道重力加速度6、知道超重和失重[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牛顿第二定律 难点:牛顿三个定律的应用第四章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教学内容] 第一节 曲线运动 第二节 平抛运动 第三节 匀速圆周运动 第四节 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 第五节 离心现象 第六节 行星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 第七节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教学要求]1、知道曲线运动及其速度方向,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理解平抛运动是一种曲线运动及平抛运动产生的条件3、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知道线速度和角速度,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4、知道周期是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一个物理量,理解其内涵5、理解向心力的大小跟匀速圆周运动的哪些因素有关系,理解向心力的来源6、知道离心现象7、知道万有引力,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知道天体的运动规律及其原因8、知道人造地球卫星是人造天体,也遵循万有引力定律,知道有三种宇宙速度[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万有引力定律 难点:匀速圆周运动第五章 物体的平衡[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第二节 力矩 力矩的平衡 [教学要求]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2、理解力矩和力矩的作用3、理解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难点:力矩的作用第六章 机械能[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功和功率 第二节 动能 动能定理 第三节 重力势能 第四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五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要求]1、理解功和功率。
2、理解动能,理解动能定理3、理解重力势能,知道弹性势能4、理解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5、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动能定理 难点:功与能的关系第七章 动量[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动量和冲量 第二节 动量定理 第三节 动量守恒定律 [教学要求]1、知道冲量,理解动量,理解动量定理及其应用2、理解动量守恒定律,会用定律处理碰撞问题3、知道反冲运动,会用动量守恒定律处理有关问题[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动量定理 难点:动量和冲量的矢量性第八章 机械振动 机械波[教学内容] 第一节 简谐运动 第二节 振幅、周期和频率 第三节 简谐运动的图象 第四节 单摆 第五节 受迫振动 共振 第六节 机械波 第七节 波的图象 第八节 波长、频率和波速 第九节 波的衍射和波的干涉 第十节 声波 次声波和超声波 [教学要求]1、理解简谐运动及其相关概念。
2、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意义3、理解单摆的振动规律4、了解受迫振动和共振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5、理解波的产生及传播的原理,了解横波及纵波的特点6、理解波的图象的物理意义7、掌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8、了解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9、了解声波的反射、干涉、衍射、共鸣等现象10、了解超声波、次声波及其应用[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简谐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