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中国画论》期末考试卷姓名: 专业:学号: 学习中心:一、问答题(每题50分,共100分)1. 唐代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诗中说:"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请简述:"十日一水,五日一石”答:这是一首题王宰画的诗,原作没有传世,然而由于杜甫熟悉王宰的人品及其作品,通过他的神来之笔,仿佛为后人再现了这幅气势恢宏的山水图,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首四句先不谈画,极力赞扬王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他不愿受时间的催迫,仓猝从事,十日五日才画一水一石只在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后,胸有成竹,意兴所到,才从容不迫地挥毫写画,留下真实的笔迹于人间这是大家风度,笔墨自然高超然后诗人进而描写挂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仑方壶图极西的昆仑和极东的方壶对举,山岭峰峦,巍峨高耸,由西至东,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纵横错综,蔚为壮观画面空间非常辽远广阔,构图宏伟,气韵生动,给人以雄奇壮美的感受壮哉”一词,表达了诗人观画时的美感体会和由衷的赞叹此图不是某一山岳的实地写生,而是祖国崇山峻岭在艺术上集中的典型概括,带有中国山水画想象丰富、构图巧妙的特色。
中间五句,杜甫从仄声韵转押平声东、钟韵,用昂扬铿锵的音调描摹画面上的奇伟水势,与巍巍群山相间,笔墨酣畅淋漓巴陵洞庭日本东”句中连举三个地名,一气呵成,表现图中江水从洞庭湖的西部起,一直流向日本东部海面,源远流长,一泻千里,波澜壮阔诗里的地名也不是实指而是泛指,是艺术上的夸张和典型概括赤岸水与银河通”和“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凉州词》)有异曲同工之妙,江岸水势浩瀚渺远,连接天际,水天一色,仿佛与银河相通这里形容水势的壮美,与上面描绘山势的雄奇相呼应,山水一体,相得益彰中有云气随飞龙”句,语意出《庄子·逍遥游》:“姑射山有神人,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古书也有“云从龙”的说法这里指画面上云气迷漫飘忽,云层团团飞动诗人化虚为实,以云气烘托风势的猛烈,使不易捉摸的风力得以形象地体现出来笔势自然活泼在狂风激流中,渔人正急急驾舟驶向岸边躲避,山上树木被掀起洪涛巨浪的暴风吹得低垂俯偃山木尽亚洪涛风”,着一“亚”字,便把大风的威力表现得活灵活现诗人着意渲染风猛、浪高、水急,使整个画面神韵飞动 以下是介绍这样巨大的艺术魅力产生的原因诗人进一步评论王宰高超的绘画技巧:“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诗人高度评价王宰山水图在经营位置、构图布局及透视比例等方面旷古未有的技法,在尺幅画面上绘出了万里江山景象咫尺应须论万里”,此论亦可看作诗人以极为精炼的诗歌语言概括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富有美学意义诗人深为这幅山水图的艺术魅力所吸引:“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诗人极赞画的逼真,惊叹道:“不知从哪里弄来锋利的剪刀,把吴淞江水也剪来了!”结尾两句用典,语意相关相传晋代索靖观赏顾恺之的画,倾倒欲绝,不禁赞叹:“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松江半幅练纹归去杜甫在这里以索靖自比,以王宰的画和顾恺之的画相提并论,用以赞扬昆仑方壶图的巨大艺术感染力,写得含蓄简练这首歌行体诗,写得生动活泼,挥洒自如诗情画意融为一体,让读者不知道何者是诗,何者为画,两者结合得天衣无缝清代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读老杜入峡诸诗,奇思百出,便是吴生王宰蜀中山水图自来题画诗亦惟此老使笔如画可见杜甫题画诗历来为人称道,影响很大2. 试论"画到生时是熟时”的美学辨证思想答:①古代专事画竹者不乏其人清代画家郑板桥把竹子画得清新隽秀、独具一格,因此广为人知历经40载春秋,郑板桥“日间挥写夜间思”,在熟谙各类竹子的外表形态、独特风姿之后,不惜“冗繁削尽留清瘦”,逐步达到了画筋、画骨、画精神的境界。
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他将画竹的真谛总结为“画到生时是熟时”②“画到熟时”不难理解经过艰苦磨炼,取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进步,画技就能日臻纯熟何谓“生”呢?生者,新也随着认知水平的提升,在熟的基础上再度探索、更上层楼,又会觉得有一些东西还未认识到位,还是生的画竹如此,对于探索新领域、发现新知识而言,又何尝不是这样?由生到熟,变熟为生,再化生为熟,就不难在生与熟的演进中,实现认知的螺旋上升③俗话说“熟能生巧”,但满足于熟、止步于熟,却未必能生出巧来明朝张溥,每读书必亲自抄写,抄完诵熟就烧掉,然后再抄再读,直到读得滚瓜烂熟,因此留下“七录七焚”的佳话有的人慕其声名、学其方法,却只见其熟、不见其巧,结果收效甚微其实,如果只在旧的认识水平上原地踏步、徘徊往复,不潜心去分析新矛盾、探寻新路径,势必会感到无新可创、无巧可生也许正因为这个缘由,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观察到X射线却视而不见,与伟大成就擦肩而过;日本科学家古在由直遇见了青霉素却疏于研究,与历史性功勋失之交臂④有人感慨,“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或许,这只是缘于感觉钝化、视线虚化、内心沙化,想象、灵感、激情便随之渐渐枯萎如此一来,“熟视无睹”便在意料之中了。
而自觉将对象陌生化,往往是自我超越、自我突破的开始让模糊的眼眸重新清亮、让麻木的触觉再度敏感,重新审视那些本已熟悉的事物,也许,新的风景就会呈现于不经意之间⑤韩愈和贾岛关于“推敲”的轶事,早已成为文坛典故,似乎再没什么特别的文章可做美学家朱光潜经过再“推敲”,却提出了新见解:断定该用“推”或“敲”的前提,首先要弄清庙里有几个和尚;倘若只有孤僧步月归寺,这门当然是他自己掩的了,若敲,反倒显得做作事实上,发扬领异标新的创造精神,大胆设问、勇于质疑,善于从熟悉的事物中理出生疏的因素,有助于揭示新的规律,开掘新的工作面⑥“画到生时是熟时”,其实可以推而广之现实中,积分制不是新事物,但有些地区用积分制推动公共服务同城共享,令人眼前一亮;“悬崖村”脱贫难,有的地方反弹琵琶,开农家乐吸引游客,打造扶贫飞索……类似的微创新,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务实管用的方案这也启示人们:这个世界并不缺乏创新的空间,而是缺少创新的耐心与智慧▆ 《中国画论》 试卷 共1页(第1页) 请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