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服饰明朝皇帝衮服简介>衮服是皇帝的龙袍中的一种,是皇帝祭天地、宗庙时与衮冕配套使 用与冕冠合称为“衮冕”,是古代最尊贵的礼服之一此件缂丝衮服 为右衽大襟、宽袍阔袖衮中国传统的衮衣主体分上衣与下裳两部分, 衣裳以龙、日、月、星辰、山、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十二章纹为饰,另有蔽膝、革带、大带、绶等配饰其中团龙12, 用孔雀羽线缂制,前身、后身各3,两肩各一十二章纹样分布在两 肩及前后衣襟上明朝在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始定衮冕制度, 至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时又分别做 过补充修改皇帝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种织于衣, 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绣于裳,十二旒冕亲王上衣绘山、龙、 华虫、火、宗彝5章花纹,下裳绣藻、粉米、黼、黻4章花纹共9 章,九旒冕其实亲王以下就不能被称作衮服了,因为亲王以下的冕 服不绣龙,但明代都称为衮冕世子七章,八旒冕郡王五章,七旒 冕朝鲜曾获赐五章衮衣,后建文赐朝鲜以郡王爵服九章衮服,遂为 定制十二章图案各有深刻的寓意据载,十二章图案起源甚早,早 在周朝以前即已成为天子礼服上的装饰日、月、星辰称为“三光”, 取其“照临”之意。
山,能行云雨,人所仰望,取其镇重之意龙,变 化无方,取其神华虫为雉,文采昭著,取其文宗彝,为宗庙祭器, 绘虎、蜼二兽,取其祀享之意;又有一种说法认为,宗彝绘虎,是取 其严猛,绘“蜼”(一种长尾猴),是取其智遇雨以尾塞鼻是其智藻, 水草之有文者,取其文,取其洁火,取其明,取其炎向上粉米, 即白米,取其洁白能养人黼作为斧形,刃白而銎黑,取其能断之意; 又有一说,按八卦方位,白为西方之色,黑为北方之色,黑白之交(即 西北方)为八卦中的乾位,乾为天、为阳,故象征刚健能断黻形为 “亜”,一说认为是古“弗”字,取“拂弼”之意;另一说认为,是两“己”或 两“弓”相背,取臣民背恶向善之意,亦取君臣离合,去就之理这十 二间图案,虽然古人释意不尽相同,但都具有美化王权的政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