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方言词汇特点2006101149 谭玉洁每一种方言都拥有一批最能反映其本身特征的方言词语湖南方言也不例 外从方言词汇的角度看,湖南方言错综复杂,虽然各个地区语音差异十分明 显,词汇面貌也有所不同,但仍反映出方言内部词汇上的一致性以湘方言为例, 这种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用词的一致性普通话词汇中的"妻子",湘方言区大多说成"堂客" (这个词也可以用来统称已婚女性,如"堂客们"),"儿子"、"女儿",湘方言区大 多说成"崽"、"女",普通话词汇中的"女婿",湘方言区大多说成"郎",普通话词 汇中的"女孩儿",湘方言区大多说成"妹子"、"妹唧",有的地区说成"女唧"、"女 崽"、"妹子家"、"女子家"普通话词汇中的"小猪",湘方言区大多说成"猪崽子"、 "猪崽唧"、"猪崽崽"普通话词汇中的"翅膀",湘方言区大多说成"翼甲"[ie ka] 普通话词汇中的"理(理睬)”,湘方言区大多说成"齿”,将”不要理睬他”说成” 莫齿他”普通话词汇中的"没有”,湘方言区大多说成节得”普通话词汇中的” 什么”,湘方言区大多说成"么子”、"么个”普通话词汇中的"圆溜溜”,湘方言区 大多说成”溜圉的"、"臼圉的"。
圉[luon])普通话词汇中的"找”,湘方言区大多 说成”寻”第二、构词法的一致性湘方言的代表方言是长沙话,长沙话中有一些形容词非常形象,其中有一种形式是在一个单音节的前面加一个表示程度的、类似于前缀的语素,后面冉加上”的”例如:”臼酸的":很酸;”溜清的”:水或液清;”拍满的”:很满;”臼圉的":很圆;”刮浑的”:水或液浊;”刮老的”:蔬菜不嫩”浸咸的":很咸;”冰冷的”:很冷;或人很老;”沁甜的":很甜;”稀糟的”:很乱;”飞嫩的”:很嫩;”透鲜的":很鲜;”匡臭的”:很臭;”溜滑的”:路很滑;”梆硬的":很硬;”喷香的”:很香;”溜光的”:很光滑;”嫩软的":很软;”喷臊的”:很臊;”溜尖的”:很尖;”巴酽的":很稠;”喷腥的”:很腥;”肋胖的”:很胖;”撇淡的":很淡;”喷馒的”:很馒;”刮瘦的”:很瘦;有些较特殊的名词后缀在湘方言中被普遍采用,例如"婆"有时不表示性别,只作 为名词的后缀,如"虱婆子"中的"婆"只是作为标志名词的后缀,"虱婆子"既指雄 虱,又可以指雌虱第三、词的语音形式的一致性湘方言中,一些有特色的词的读音较一致 例如”蚊”在湘方言中大多读成[men],读中平调或高平调。
除了上述一致性以外,湖南方言内部的词汇也存在着不一致的地方,主要表 现有:第一、因风俗习惯造成的差异例如长沙人将"霉豆腐"叫做"猫乳"[mao yu], 是因为在长沙话中"腐”与”虎”同音,本地人忌讳说”虎”,故将"腐"改读作”猫”受 长沙话影响较深的几个点也将”霉豆腐”叫做"猫乳”,其余地区仍称作”霉豆腐”第二、因来源不同造成差异例如普通话中的"男孩”,长沙话说"伢子”[na ts ],衡阳话说"俫子”,永州话说"奶崽”,临武话说”卵的崽”第三、因构词方法不同造成差异例如湘方言中带”子”尾的词很多,但也 有带或不带的区别,"公牛”的称说有"牛牯子”、"牛公子”,也有的叫做"黄牯”、” 水牯”等;也有的带不同的词尾,如"女孩儿”,湘方言区主要说”妹子”,有的叫” 妹唧"、"女崽"、”女崽家”,西南方言区则说"女伢儿”、"女儿”、"丫头”第四、因命名角度不同造成差异例如长沙话称"蝉”为"蝉娘子",湘潭话 说”叫哥哥”,冷水江话说"闭晏斯”(拟声)第五、因沿用不同的古词语造成差异例如表示”打结”的意思,长沙、益 阳、湘潭、宁乡、衡山等地读作[t??ia],可以推测沿用的是古词语”缔";邵阳、 城步等地说[t?au],可以推测沿用的是古词语”绹”。
普通话和湖南方言都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所以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方面的 共同点是主要的,尤其是书面语和新词,除了读音不同,在词形和词义上与普通 话完全一样这种情况在湖南方言词汇中占多数,为湖南人学习普通话提供了有 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