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劳动力成本及其补偿方式 劳动力是决定经济增长的能动要素考察劳动力的成本结构,探索劳动力成本的补偿方式,完善企业劳动报酬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对于维持劳动力正常再生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劳动力成本的构成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劳动者是劳动力要素的载体蕴藏在劳动者身上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构成劳动能力或劳动力这是决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能动要素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是商品,有使用价值(即创造价值的能力)和成本或生产费用两重属性可以观察到,不同的个人(女口初中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有不同的劳动能力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如青年时期和壮年时期),其劳动能力也有所不同这是劳动者家庭和本人长期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这些人力资本投资构成了劳动力商品的成本或生产费用劳动力商品的成本,要以个体的存在为前提抽象地说,劳动者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劳动力生产阶段和劳动力再生产阶段在一定年龄f如16岁)之前,可以看作是纯粹的劳动力生产阶段在这个阶段,活的个体还不具备必要的劳动能力,不能独立地从事生产劳动,其任务主要是通过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摹仿成人劳动,学习生产知识和接受劳动技能训练,培养基本的劳动能力。
如果要获得更高级的复杂的劳动能力,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接受更多的专门教育和技能训练在劳动力形成的过程中,活的个体要消耗大量的食物、衣服、住房、用品、医疗、交通等生活资料这些必需的生活资料费用,就构成劳动力商品的生产费用当人们获得了基本的生产能力并加入到劳动过程中之后,劳动力的生产就进入了再生产阶段在这个阶段,劳动者要参加社会分工所决定的特定生产活动,其间要消耗自己既有的劳动能力,即消耗一定量的肌肉、神经和脑等为了明天能够提供同样的劳动,劳动者今天所消耗的劳动力必须得到恢复这就是劳动力的再生产如果劳动能力仅仅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就是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如果劳动能力在恢复到原有水平的基础上还有所提高,就是劳动力的扩大再生产一般地说,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同时也是劳动力的扩大再生产过程在劳动力的再生产阶段,劳动者需要继续消耗各种各样的生活资料,支付教育和培训费用这些生活资料和教育培训的费用,也是劳动力成本的构成部分在劳动力成本中,除了日常的饮食和穿着消费外,住房费用是重要的构成部分,且比重不断上升不管是原始人,还是现代人,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住房中渡过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买房或租房的费用在劳动力成本中的会比重越来越大,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劳动者住所与劳动地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因此,保证劳动者按时上班的交通费用,如私家车购置和运行费用,也是劳动力成本的组成部分,而且比重会不断上升医疗和保健有助于维护或恢复劳动力用于医疗和保健的费用,类似于固定资产的大修支出因此,旨在恢复和保护劳动力的保健和医疗费用也是劳动力成本的组成部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用于医疗和保健的支出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劳动者用于接受专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费用,也是劳动力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劳动的专业化分工和技术水平较低的生产阶段,一定劳动部门对劳动者生产技能和技巧的要求较低,劳动者用于接受教育和技能训练的费用较少,在劳动力成本或生产费用中所占的比重较小现代社会科技不断进步,生产过程日益复杂,对劳动者生产技能和技巧的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力成本中的教育和训练费用绝对量和比重都有不断上升的趋势需要指出的是,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维持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食物、服装、住房、用品、交通等生活资料的结构和数量是极不相同的其中,有地理、气候等自然方面的原因,也有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等历史方面的原因在考察劳动力成本结构时,必须关注其中所包含的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但是,在一定的国家,在一定的发展时期,维持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平均数量是一定的,因而劳动力的成本是也是既定的在经济学上,有意义的是劳动力的社会成本,它是多数家庭在正常的生活条件下生产和再生产同质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的生活资料的费用劳动力的边际成本有递增的趋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和训练的收益是递减的,由此决定着增加同量的生产能力,需要花费更多的教育和训练费用例如,按照当前城乡居民平均生活成本和工资收入测算,我国本科、硕士、博士各学历阶段毕业生人力资本量约为人民币24万元、36万元和54万元:边际成本分别为12万元和18万元,存在着明显的递增趋势二、劳动力成本的补偿在劳动过程中,劳动力会逐渐消耗掉,并且在达到一定年龄后会衰减,最终在劳动者死亡后完全丧失因此,为了再生产出可供社会生产永续利用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消耗的生活费用必须通过其收入得以充分补偿,即补偿劳动力成本劳动力的所有者首先是消费者,其次才是生产者作为消费者,劳动力的所有者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不间断地消耗生活资料:作为生产者,劳动力的所有者只有在特定的阶段(一般是法定劳动年龄)内才能参加生产劳动,取得收入在未成年阶段和退休阶段,劳动力的所有者理论上是不生产的。
因此,补偿劳动力成本的收入只能来源于劳动年龄段内充分就业时的劳动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中,劳动者生产的总产品扣除了补偿生产资料消耗以后的剩余部分,形成劳动基金,用以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一般地说,劳动基金除了补偿劳动力简单再生产外还有或多或少的余额由此形成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社会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由于当时的劳动生产率很低,剩余产品的数量有限,因而劳动力和社会生产增长都非常缓慢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的成本表现为工资或者说,市场工资是劳动力成本得以补偿的基本形式在长期内,劳动力的工资决定于其成本但短期内供求关系对工资也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形是,劳动的供给取决于劳动的边际成本;劳动的需求取决于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在完全竞争劳动市场上,供给和需求通过竞争机制,有规律地调节各自的数量,最终会趋于一致,形成均衡工资率在一定国家的一定历史时期,均衡工资率是一个大体确定的量从长期趋势看,均衡工资率除了能够满足劳动者本人及家庭成员衣、食、住、行、用、医疗保健、教育等消费需要以外,还能满足劳动者失业时和退休后的正常消费需要,因而均衡工资率可以充分补偿劳动力成本在实际生活中,劳动力市场是不完全的多数情形是,少数厂商垄断劳动力市场,劳资双方谈判地位严重不对称,致使均衡工资率低于劳动力成本。
这样的均衡工资率,显然是不公平的,在数量上也不能充分补偿劳动力生活费用因此,消除劳动市场的垄断因素,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是保证充分补偿劳动力成本,保障劳动力正常再生产的题中应有之义均衡工资率有不同的支付方式主要的有:(1)雇主把全部劳动力成本以工资的形式一次性支付给雇工,之后不再负担任何形式的劳动力费用这样的名义工资水平相对较高2)雇主支付的工资部分只包括劳动力成本中的衣、食、住、行、用、教育和训练等费用,劳动力成本中的其他部分,如养老、失业和医疗等成本部分,则通过相应的社会保障机构转移支付,因而这样的名义工资水平相对较低3)在我国传统国有企业中,工厂支付的工资部分只包劳动力成本中的衣、食、用等部分,住房、交通、医疗保健、教育、失业、养老等成本部分则由企业通过企业保障的形式支付,因而国企职工的名义工资水平最低劳动报酬中的实物工资水平往往低于均衡工资水平,不能完全补偿劳动力成本原因是,雇主支付给雇工的物品的价格往往高于其均衡价格,致使实物工资少于实际工资同时,雇工得到的物品往往不符合自己的消费偏好,还需要降价转卖出去,由此承担折价损失例如,有的酒厂年终以成品酒形式发放的奖金或工资,也有的企业用衣服、香烟、食品等实物充当工资,从而实际工资会打折扣。
在货币工资形式中,有些厂商实行计件工资制度,按照工人完成的合格产品的数量计发工资在这种情况下,雇主有可能借口产品不合格,任意克扣工资,降低计件工资水平,不能完全补偿劳动力成本有些厂商则实行计时工资制度,按照持续的劳动时间计发工资在实行计时工资时,多数厂商实行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相结合的制度浮动工资的常见形式是奖金、津贴和补助等多样化的报酬形式有利于激励更多的劳动支出在报酬总额不变或报酬增幅低于劳动力消耗增幅的条件下,劳动力成本有可能得不到完全补偿,因而不利于劳动力正常再生产三、社会保障制度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各种形式的社会保障金,本质上都是补偿劳动力成本的具体形式遵循劳动力成本补偿规律,改革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安排,是充分补偿劳动力成本,维持劳动者正常生活消费,保障劳动力持续再生产的重要课题关于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养老金是劳动者退休前未补偿的劳动力成本部分,是工资收入的某种扣除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企业养老保障制度其做法是:企业先以工资扣除的形式从在职职工创造的财富中提取养老保障基金,然后以退休金的形式支付给退休职工该制度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是,有[来自www.lW5U.com]些企业因经济效益低或历史负担重等原因不能按时足额支付养老金,不能充分补偿劳动力成本。
因而从80年代末开始,国家试行变企业保障为社会保障的改革,主要是建立健全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这种制度安排的特点是,企业和职工先按规定向社会保障机构缴付养老保险金,待职工退休再以退休金的形式给付该制度实施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一是企业原来以工资扣除形式提取的养老基金已经挪作他用(如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未能足额转缴到社会保障机构,因而出现社会保障机构养老金帐户“空帐”问题二是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财富积累不足,养老金支付困难去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近1.6亿,超过总人口的12%,10年后会进入老龄化高峰同时,我国还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财富积累不足,养老金的归集和支付之间矛盾突出进一步完善的思路,一是国家出售一部分国有资产f实质是收回挪作他用的养老保障金,并不是国有资产流失).充实社会保障机构的养老金帐户二是改进企业和个人交款制度安排,做实养老金帐户三是建立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个人储蓄等多层次的补充制度安排,多渠道筹集养老保障金,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关于完善失业保障制度工人失业时期的生活费用是劳动力成本的必要组成部分,应当纳入工资收入或社会失业保障基金在改革开放以前,国家与职工之间事实上订有终身雇佣契约,职工不会失业,职工工资中也不必包括失业时的生活费用。
该制度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是,劳动力很难流动,劳动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低下,因而从80年代初国家开始变终身雇佣制为合同用工制改革随着国企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破产制度的实施以及市场化用工制度的推行,长期内必然出现部分工人失业这就需要建立社会失业保障制度,主要是建立健全失业保险与失业补偿账户并行的保障制度模式从当前失业工人的生活状况来看,企业和职工缴付到社会失业保障机构的失业保障基金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失业工人基本生活的需要工人失业时的生活费用也没有纳入现行工资,职工工资水平仍然偏低进一步完善的思路是,增加职工工资中失业保障部分的比重,督促企业和职工履行失业保障金缴付义务,确保失业工人正常生活关于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医疗费用是劳动力成本的组成部分,应当按比例纳入工资收入和医疗保险基金在改革开放以前,国家首先以工资扣除的形式集中医疗费用,然后免费向职工提供医疗服务该制度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是,国家负担重,医疗机构少,服务质量差,资源浪费严重我国从80年代初开始改革公费医疗制度,要点是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保险费用由国家、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并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这就要求把医疗费用纳入职工工资,相应地提高职工工资水平。
同时,建立社会性的医疗保险基金,其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从当前实际情况看,自费的医疗费用部分似乎未纳入工资,政府主导的社会性医疗保险体系也未完全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