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 真正陆生的变温、羊膜 动物——爬行纲 (Reptilia)w 进化地位:真正的陆生动物w 生物学特征 3.5.5.1 爬行类对陆生的进一步适应1、羊膜卵(amniotic)的出现(图3-151) 特征: w 卵外包有卵膜(蛋白膜、壳膜和硬壳)坚 韧的卵壳(石灰或革质)防止卵变形、损伤 和水分蒸发,卵壳具通气性,不影响气体代 谢 w 卵内含有丰富的卵黄(卵生种类),使发育 着的胚胎始终得到丰富的营养 w 在胚胎发育时形成羊膜腔和胚外体腔腔内 充满羊水,使胚胎悬浮于液体环境中,防止 干燥和机械损伤 w 形成尿囊,外壁与绒毛膜紧贴,其上富有血 管,为胚胎的呼吸和排泄器官意义: 羊膜卵的出现,致使胚胎可在卵 内恒定优越的液体环境中发育,完全 摆脱了自然水环境对生殖的束缚,获 得了陆地繁殖的能力是脊椎动物从 水生到陆生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个重 大适应为登陆动物征服陆地,向各 种不同栖居地纵深分布提供了空前的 机会2、覆以角质鳞的干燥的皮肤(图3-152 ) w 皮肤干燥,缺乏腺体—保水;w 体被表皮角质鳞或真皮骨板,具爪—脱皮 3、骨骼支持和肌肉系统 (1)四肢骨结构和运动特点:Ø不能将身体完全支撑离地;Ø指、趾端具爪,适于爬行。
(2)头头骨特点:Ø脑腔扩大;Ø单一枕髁;Ø出现次生腭;(图3-154)Ø具颞窝 爬行类头骨最重要的特点是颞窝的存在(图3-153 )• 无颞窝类:• 双颞窝类:• 合颞窝类: (3) 脊柱进一步分化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其中颈椎前二枚特化为环椎和枢椎4) 首次出现胸廓:(5) 腰带骨之间出现孔洞:(6) 肌肉系统:出现了肋间肌和皮肤肌(羊膜动物特有)4、消化道进一步复杂化 (1)口腔与咽分界明显由于次生腭出现 ) (2)牙齿一般为同型齿可再生)着生部位不同:Ø 端生齿:顶面:喙头蜥;Ø 侧生齿:内缘,蜥蜴、蛇;Ø 槽生齿:齿槽内,鳄,人3)首次出现现了盲肠肠适于消化纤维纤维 ) 5、肺呼吸进一步完善 w 肺较发达(但仍属囊状肺);w 主要以胸廓的运动完成呼吸,也有些种类同时保留了咽式呼吸 6、血液循环为不完全双循环 w 心脏四腔,但心室分隔不完善,为不 完全双循环;w 具肺(右)、左体(中)、右体(左侧)动脉弓多缺氧血基本分开;w 血压增高,静脉窦和肾门静脉趋于退化 7、具有羊膜动物式的排泄器官—肾脏 w 后肾,完全失去与体腔的联系,单独 输尿 管羊膜动物特有)w 排泄尿酸,膀胱和泄殖腔可重吸水分,利于 保水,也与羊膜卵发育有关;w 有的种类具盐腺(头部,肾外排泄器官)。
8、体内受精、产羊膜卵 9、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1)神经系统 §大脑半球显著: Ø具新脑皮(神经细胞开始聚集成层,灰质) Ø底墙(纹状体)加厚 Ø和丘脑已有神经联系这是把神经活动集 中于大脑的开始,到哺乳类达到顶峰) §开始具有12对脑神经;§中、小脑较两栖发达与陆生有关,中脑视叶仍为高级中枢)2)感觉器官 Ø 视觉Ø 听觉Ø 嗅觉Ø 红外线感受器颞窝和唇窝Ø 顶凹器官3.5.5.2 现生爬行动物的分类(图3-155) 6300余种,分4目w 喙头目(Rhynchocephalia)w 龟鳖目(Chelonia)w 有鳞目(Squamata)w 蜥蜴亚目(Lacertilia或Sauria)w 蛇亚目(Ophidia或Sauria)w 鳄目(Crocodilia)3.5.5.2 现生爬行动物的分类(图3-155) 6300余种,分4目w 喙头目(Rhynchocephalia6300余种,分4目w 龟鳖目(Chelonia)鳖,玳瑁6300余种,分4目w 龟鳖目(Chelonia)乌龟,四爪陆龟,平胸龟6300余种,分4目w 龟鳖目(Chelonia)海龟,棱皮龟有鳞目(Squamata)w 蜥蜴亚目(Lacertilia或Sauria)大壁虎, 无蹼壁虎w 蛇亚目(Ophidia或Sauria)有鳞目(Squamata)w 蜥蜴亚目(Lacertilia或Sauria)黄纹石龙子,丽斑麻蜥,北草蜥有鳞目(Squamata)w 蜥蜴亚目(Lacertilia或Sauria)巨蜥有鳞目(Squamata)w 蜥蜴亚目(Lacertilia或Sauria)w 蛇亚目(Ophidia或Sauria)(毒牙,图3- 158)(运动,图3-156)(头骨,图3-157)蛇亚目(Ophidia或Sauria)赤链蛇,黑眉锦蛇 ,王锦蛇,虎斑游蛇,蛇亚目(Ophidia或Sauria)金环蛇,银环蛇, 孟加拉眼镜蛇6300余种,分4目。
w 鳄目(Crocodilia)3.5.5.3 爬行类的起源和古代爬行类(图3-159) w 海生的爬行动物w 飞翔的爬行动物w 陆地上的爬行动物——恐龙Ø蜥龙目(Saurischia)Ø鸟龙目(Ornithisch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