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格勒战役:苏军阵亡 64 万 将纳粹堵在“门外”列宁格勒会战,亦称列宁格勒保卫战,是苏德战争期间德芬联军同苏军于 1941年 7 月 10 日~1944 年 8 月 9 日在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地区实施的一次大规模攻防战役此役,苏联军民浴血奋战,以死亡 64 万余人的惨重代价,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粉碎了德国的侵略企图双方兵力德芬联军:南部突击集团编有德军 31 个师,由德军第 1 航空队的 760 架飞机支援;北部突击集团编有芬军 14 个师又 3 个旅和德军 1 个师,由芬兰空军和德军第 5 航空队一部共 547 架飞机支援苏军:先后参战的有北方面军、西北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卡累利阿方面军、波罗的海沿岸的第 2 方面军(共 39 个师又 2 个旅)、红旗波罗的海舰队、拉多加湖区舰队、奥涅加湖区舰队、远程航空兵和国土防空军的兵团,以及大量民兵战役背景德军统帅部考虑到政治、经济和战略意义等因素,将列宁格勒定为首要目标之一1940 年 12 月 8 日,希特勒正式发布进攻苏联的第 21 号指令,并以“巴巴罗萨”作为作战计划的代号希特勒限令勒布务必在 1941 年 7 月 21 日之前拿下列宁格勒。
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在勒布元帅指挥下,从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向陶格夫匹尔斯、普斯可夫、列宁格勒方向实施进攻6 月 26 日,第 8 装甲师攻占了陶格夫匹尔斯城7 月 1 日,德军占领拉脱维亚首都里加7 月 4 日,德军突破苏军在拉脱维亚和俄罗斯边界的防线,接着又于 7 月 9 日占领了苏军弃守的普斯科夫苏军西北方向部队奉命坚守列宁格勒,钳制和消耗德军兵力,以减轻莫斯科方向的压力,待机反攻战役经过列宁格勒会战长达 3 年又 1 个月,整个战役由多个大小战役构成,可大致分为3 个阶段德芬联军南北对进苏军进行防御作战(1941 年 7 月~1941 年 9 月)1941 年 7 月 10 日,德军主力从韦利卡亚河地区向卢加和诺夫哥罗德方向实施主要突击,部分兵力从拉脱维亚向爱沙尼亚实施辅助突击;芬军从拉多加湖以北向苏军卡累利阿防线发起进攻,受到顽强阻截7 月 19 日,希特勒发布第 33 号训令,命令中央集团军群的霍特第 3 装甲兵团向北转进,切断列宁格勒-莫斯科之间的交通线,协助北方集团军群进攻列宁格勒7 月 21 日,德芬军队仍没有攻下列宁格勒,希特勒限令 7 月 21 日前拿下列宁格勒的计划破产。
至 7 月底,德军前出至纳尔瓦河、卢加河、姆沙加河一线,芬军在拉多加湖东北进至 1939 年的苏芬边界附近,并向卡累利阿地峡东北部发起进攻,不过再次受阻8 月 8~10 日,德军在调整部署后,从赤卫军城、卢加和诺夫哥罗德方向先后转入进攻8 月 13 日,北路德军突破金吉谢普防线,占领莫洛斯科维策车站,切断了列宁格勒至金吉谢普的铁路和公路线8 月 15 日,南路德军突破苏军第一道防线,占领诺夫哥罗德,随后向东北方向挺进,并准备以部分兵力越过沃尔霍夫河,占领提赫文与此同时,芬军东南集团军以 3 个师的兵力向拉多加湖逼进,芬军卡累利阿集团军则向卡累利阿地峡的苏第 23 集团军发起进攻8 月 21 日,南路德军占领楚多沃,切断了列宁格勒通往莫斯科的十月铁路28日,德军占领塔林海军基地29 日,苏军撤销西北方向总指挥部,将其所辖各部直接隶属最高统帅部30 日,芬军占领维堡9 月 7 日,芬军在拉多加湖以东切断摩尔曼斯克铁路,尔后沿斯维里河一线转入防御8 日,南路德军占领施吕瑟尔堡,切断了列宁格勒与外界联系的最后一条陆路交通线,将列宁格勒三面包围11 日,德军从赤卫军城以西攻入乌里茨克地域同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任命朱可夫大将为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以卡累利阿地峡一部兵力增援最受威胁的地段,从海军抽调人员上陆作战,并以民兵补充预备队。
9 月 14 日,苏军步兵第 10 师在炮兵和航空兵的支援下,迅猛突击,德军一时大乱,被迫放弃索斯诺夫卡和芬兰科伊洛沃16 日,德军攻占了列宁格勒以南18 千米的普希城19 日,德军炮兵连续轰击列宁格勒 17 个小时,出动近 300架次飞机对该城进行了 6 个波次的轰炸然而,列宁格勒军民顶住了德军猛烈攻击9 月底,德军装甲兵力调往莫斯科方向,苏军以顽强防御阻止了德军进攻,战事趋于胶着德军封锁列宁格勒苏军进行反围困战(1941 年 10 月~1942 年 12 月)从 10 月开始,德芬军队逐步扩大战果,并企图通过切断运输补给线,将列宁格勒军民困死城中10 月 2 日,芬军占领彼得罗扎沃茨克,尔后沿摩尔曼斯克铁路北上16 日,德军向季赫温、基里希和小维舍拉方向发起进攻22 日,德军占领蒙海峡群岛11 月 8 日,德军占领季赫温,切断苏军向拉多加湖运送物资的唯一铁路干线11 月 10 日~12 月 30 日,苏军在诺夫哥罗德、小维舍拉、季赫温和沃尔霍夫地域转入反攻11 月 22 日,苏军在拉多加湖开辟冰上运输线,并成为列宁格勒的“生命线”(经该线向列宁格勒输送物资 36 万余吨、兵力 6 个师又 1 个旅,后送居民近54 万人) 。
12 月 2 日,驻汉科半岛的苏军 2.2 万余人从海路撤到列宁格勒3 日,芬军进占汉科半岛9 日,苏军收复季赫温至 12 月底,苏军将德军逐至沃尔霍夫河左岸,恢复了季赫温至沃伊博卡洛的铁路交通1942 年 1~4 月和 8~10 月,苏军以 2 个方面军先后向柳班方向和锡尼亚维诺方向实施东西夹击,但未能解除德芬军队的封锁苏军突破德军封锁德苏战线陷入胶着(1943 年 1 月~1944 年 8 月)1942 年 12 月 8 日,苏军统帅部下达了突破封锁的作战命令,战役代号“火花” 但由于气象原因,推迟到 1943 年 1 月 12 日开始实施1 月 12 日,苏军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与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协同,在约 900 架飞机支援下,开始向施吕瑟尔堡—锡尼亚维诺突出部实施突击18日,苏军收复施吕瑟尔堡,并沿拉多加湖南岸打通一条 8~11 千米宽的走廊至 2 月 5 日,修复铁路、公路各 1 条,初步恢复列宁格勒的陆上交通1943 年夏秋两季,苏军以积极行动挫败德军重新封锁列宁格勒的企图,肃清了沃尔霍夫河岸基里希登陆场的德军,攻占了德军的坚固防御枢纽——锡尼亚维诺1944 年 1~3 月,苏军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的第2 方面军,在海空军配合下实施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
1 月 21 日,德军由姆加、托斯诺地区退却至 1 月底,普希金、克拉斯诺格瓦尔杰伊斯克、托斯诺、柳班、丘多沃、新索科利尼基等市相继光复至 2 月 15 日,苏军完全突破德军防御6~8 月,列宁格勒方面军右翼和卡累利阿方面军左翼发起卡累利阿战役,先后攻占维堡,收复彼得罗扎沃茨克,前出至伦贡瓦拉以东地域苏芬边界芬军被迫从内地和北线紧急调兵支援南卡累利阿8 月 9 日起,苏德战线稳定在库达姆古巴、库奥利斯马、皮特基亚兰塔一线,列宁格勒会战结束战事评价列宁格勒保卫战挫败了德军占领列宁格勒的战略目标,歼灭德军 2 个师,击溃德芬联军 23 个师,并把强大的德军北方集团军群拖在苏联西北战场上,并迫使芬兰于 1944 年 9 月退出战争,使德军北翼面临崩溃的局面这次战役的特点是:苏军主力兵团和游击兵团的行动协调一致,军队战斗队形成纵深梯次配置,善于使用第二梯队苏军取得了于不利气象条件下在森林沼泽地实施进攻战役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