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夏新电子3G战略

lizhe****000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23MB
约42页
文档ID:46270793
夏新电子3G战略_第1页
1/42

夏新电子夏新电子 3G 战略战略第二章夏新电子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第一节夏新电子简介一、夏新电子简介1981 年 8 月,厦新电子有限公司成立,是厦门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经厦门市人民政府厦府(1997)057 号文、厦门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厦体改(1996)080 号文批准,在对原厦新电子有限公司(现己更名为“夏新电子有限公司”)进行部分改组的基础上,由厦新电子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租赁有限公司、中国电子国际贸易公司、厦门电子器材公司、厦门电子仪器厂、成都广播电视设备(集团)公司等六个股东共同作为发起人,于 1997 年 4 月 24 日经中国证监会(1997)176号文批准,以向社会公众募股方式设立厦门厦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夏新电子夏新电子主要经营声像电子产品、通讯电子产品、办公自动化产品及其他机械电子产品的开发与制造等2002 年,夏新电子从以家用电子产品的生产型企业成功地转型到以通信终端产品生产为主的企业,目前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75%以上,成为国内主要的制造商之一时至今日,夏新电子的业务大致经历了起步、高速发展和调整三个阶段二、夏新电子业务的起步阶段(1999 一 2001 年)2001 年以前,夏新电子的主营业务是影碟机,由于影碟机行业的恶性竞争,夏新电子连年出现巨额亏损。

此时,夏新电子开始涉足制造业,并将其作为业务转型的主要方向1999 年,夏新电子在激光影碟机、家庭影院方面均处于国内的行业领先水平在夏新电子主营业务利润中,激光视盘机类产品约占 91%价格大战导致 1999 年经营业绩较 1998 年出现了大幅的滑坡2000 年,夏新电子仍以激光影碟机等数字家电产品的开发、生产经营为主,第二章夏新电子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并开始涉足制造业务2000 年,夏新电子实现销售收入 99,347.74 万元,但由于主营产品的影碟机整体需求呈现疲软走势,加之价格大战的厮杀,几乎砍掉了所有可能盈利的空间面对行业经营利润大幅度滑坡的严峻局势,2001 年,夏新电子逐步从以激光影碟机等数字家电产品的开发、生产经营向以 GSM 为主导业务的方向转型2001 年度,夏新电子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98826万元,实现主营利润一 78,249,478.53 元面对家电行业经营利润大幅度滑坡的严峻局势,夏新电子加大了的开发力度,逐渐改变了产品结构,提升了盈利能力,虽然全年产量有所下降,但产品的毛利率提高了,有效扼制了业绩继续下滑的局面2001 年,夏新电子的研发体系、运营体系和销售体系己基本建成。

三、夏新的高速发展阶段(2002 一 2003 年)2002 一 2003 年,夏新电子凭借一款“A8”,创造了制造业的神话,不但成功扭转亏损的不利局面,而且为企业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2 年,夏新电子成功完成了主营业务向移动通讯产品方向的转型,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举实现扭亏并获得丰厚的利润夏新电子主业进入移动通讯产品领域后,凭借在中高端市场的成功定位,并以应用开发为中心的次核心技术作为开发重点,当年销售达 200 万台根据北京赛诺市场研究有限责任公司2002 年 12 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夏新电子在移动通讯领域中异军突起,已经跻身于全行业第六名、国产品牌前三名行主营业务毛利率由 2001 年的 17.55%上升到 2002 年的 37.81%,各项经济指标均跃上一个新台阶,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44.87 亿元,同比增长 354%;净利润 6.07 亿元2003 年,夏新电子仍以通讯终端产品为主,并逐步确立了以 3C(Communication 通讯,ConsumerEleetronicS 消费电子,Computer 计算机)融合为核心、相关多元化发展的战略方向2003 年,移动终端产品产量超过了 500万台,小灵通产品当年跃入市场前三名。

全年实现销售收入 68.17 亿元,同比增长 51.94%;利润总额 8.07 亿元,同比增长 23.42%;净利润 6.14 亿元,同比增长8.56%;销量同比上升 190%,主营业务利润增长 38.19%四、夏新的调整阶段(2004 一 2006 年)2004 一 2006 年,夏新乃至整个国内制造行业均跌入谷底,价格大战也无法挽回节节下滑的市场份额,夏新电子挣扎在过度竞争的泥沼之中2004 年,行业竞争更加剧烈,毛利率快速下滑,产品赢利能力持续萎缩,高利润的时代己成为过去面对严峻的市场局面,夏新电子强化产品的研发投入,重点突破技术瓶颈为了后续的发展,夏新电子及时启动了 3G 的开发但由于 3G 的开发投入大,加重了 2004 年度的经营负担2004年,夏新电子共实现销售收入 50.55 亿元,同比减少 25.86%,利润总额 15639112.28元,同比减少 98%;净利润 15854315.52 元由于整个市场环境恶化,行业竞争加剧,产品销售收入比 2003 年下降 33%,毛利额比 2003 年降幅达 60%2005 年,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国际品牌份额上升, “黑”①大量涌现,多数国产企业在经营上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

2005 年,夏新电子实现销售收入 48.09 亿元,同比减少 4.85%,净利润为一 6.58 亿元2005 年,夏新电子产品占主营业务 71.63%左右,虽然面临行业性的困难局面,但夏新电子当年的市场占有率仍处于国产企业的前列2006 年,为了化解相关行业竞争压力,夏新电子在移动通讯产品方面及时调整策略,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降低成本、整合资源、提高各环节的效率;一方面进一步细分市场,陆续推出多款具有较好性价比的机型,同时加大了海外市场的拓展力度,扩大外销比例2006 年,夏新电子销售收入 551,301.30 万元,同比增长 14.63%,销量比上年增长 15%,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 19.57%;利润总额 2,924.91 万元,净利润 2,421.26 万元,实现了全年度盈利的经营目标第二节夏新电子现状分析一、财务分析(一)流动性分析(如表 l)夏新电子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一直偏低,且有持续阳氏的趋势一直偏低的原因主要源于其销售政策:采用款到发货或预收账款方式,应收账款占用少,流动资金占用主要是存货和货币资金,另夏新电子采购结算条件较优惠,有较长的赊帐期流动负债来源除银行负债外,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是公司流动资金的主要来源。

逐年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一方面流动资产下降幅度较大(主要是货币资金和应收票据下降),另一方面流动负债中银行借款上升、预收账款下降,余额波动较小所致二)债务管理分析(如表 2)2005 年一 2007 年上半年,夏新电子资产负债率均保持在 80%一 90%之间,但短债提高,长债减少,负债与权益的比例超过 5,股东权益比维持在在 10%左右,说明夏新电子采取的是高风险、高收益的财务结构,但过分依靠短期负债来周转,加大了财务风险三)资产管理分析(如表 3)总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波动不大,但与同行业的联想、波导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而且,存货在夏新的总资产中的比例接近 40%,如果存货不能及时消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存货的实际价值将被大打折扣巨额库存将对公司未来经营构成极大的压力,一旦销售不了,就会形成亏损的根源夏新电子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明显,说明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有所提升四)盈利能力分析(如表 4)从以上各项指标的比较中我们发现,夏新电子的盈利能力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如果无法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或者显著提升内部的管理水平,其今后的发展将面临行业领先者的巨大竞争压力五)成长能力分析(如表 5)从成长指标来看,除了 2006 年,全部成长性指标都体现为负数。

究其原因主要有:1.2005 年以来,国内市场进入了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行业利润趋于平均2.国内制造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营业绩此外,国外厂家开始了渠道下沉策略,国内制造企业仅有的一点优势也不复存在;国外厂家通过新产品的及时推出,蚕食了国内大部分市场份额3.消化库存产品也冲减了夏新的盈利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的更新换代逐渐加快,库存过多的产品将承受巨大的跌价损失,因此,夏新电子采取频繁的主动调价以减少库存的压力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夏新电子在流动性、债务管理、资产管理、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等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善迹象,整体财务状况令人担忧二、业务分析夏新电子目前业务主要分为三大门类:、数字电视和笔记本电脑(如图7)其中,是其最主要的业务多年来,夏新电子努力寻找以外的利润增长点,涉及了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车载电子、机顶盒等多个产品门类,但至今还未成功图 7:夏新电子产品结构在夏新电子业务中,国内市场一直是其最主要的目标市场但是,夏新电子也希望能够拓展国外市场,并且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从 2005 年开始,国外市场的销售比重逐步提高,业务的市场结构分析如下所示(表 7)夏新电子在产品的开发上,以 2500 元以下的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产品仅 1 一 2 款机型且销量极少。

虽然夏新电子在 2004 年就开始了 3G 的研发,但由于国内 3G 市场尚未启动,3G 产品只能销往国外其中,WCDMA 制式的产品已经实现了批量出货,CDMA200O 也接到少量订单因此,是夏新电子的明星业务,而 3G 又是业务中的亮点三、技术分析在技术研发方面,夏新电子拥有一支 1200 人的研发队伍,在厦门、上海、南京三地设立了研发机构夏新电子始终将发展产品应用技术作为首要任务,并且坚持发展以应用技术为代表的次核心技术,在提高对核心技术运用的基础上,逐步逼近核心技术夏新电子拥有国内流程最长、工序最完整、加工深度最深的生产线,形成了 1000 万台、其他产品 200 万台的生产能力通过与微软、英特尔等国际知名企业的深度合作,夏新电子不但自主研发、制造产品,高端液晶电视和笔记本电脑也实现了全程制造在产品的研发方面,夏新电子已经突破了 2G 所有的技术瓶颈,无论是GSM(ZG)、GPRS(2.SG)还是 EDGE(2.75G),均已开发出成熟的商用产品;在 3G技术的储备方面,夏新电子也是国内厂商中投入时间最早、投入资源最多的企业之一,在 wCDMA、CDMA200O 和 TD 一 SCDMA 三种制式上都有产品储备,随时可以投入量产。

的市场状况对于理解夏新电子的现状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下一节重点分析这方面的内容第三节市场分析一、市场的竞争态势分析我们认为,制造业的竞争状况可以用产业竞争优势理论的基本框架(五力模型)来分析一)购买者分析产品的严重同质化使通信产品的买方市场全面形成,消费者掌握的市场信息越来越充分,频繁的降价使消费者持币待购,讨价还价能力越来越强二)替代品分析产品的替代品主要来自于技术和功能的替代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促使了消费电子、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影音技术的互相渗透和共同发展通信产品虽然都倾向于追求多元化功能的融合,但是新技术层出不穷,如 3G、4G 等三)供应者分析一方面,由于我国通信制造行业缺乏核心技术,而仅有的核心技术尚未成熟,通信产品的关键部件相当一部分依赖进口,所以受到外国供应厂商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重要的生产要素如人才、土地等价格波动大,供应不稳定,使得通信终端制造企业花费在供应链上的成本居高不下,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四)潜在进入者尽管目前通信产品制造行业处于完全竞争,进入壁垒较低,但现有通信产品制造企业之间白热化的竞争、摊薄的利润都使许多有意进入的厂商望而生畏,而外资通信产品制造业巨头正一步步蚕食国内通信产品制造企业的市场份额,所以潜在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