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外军陆军武器装备发展现状解析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0.50KB
约14页
文档ID:311479367
外军陆军武器装备发展现状解析_第1页
1/14

    外军陆军武器装备发展现状解析    岳松堂主要军事强国陆军装备大多经过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平台数字化改造和C4ISR系统一体化建设,战技性能日臻完善,一体化装备体系初具雏形,作战能力大为提高作战平台数字化改造成效显著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军事变革和1991年的海湾战争,推动了各主要国家陆军对其机械化武器平台进行持续的数字化改造机械化平台“插入”先进的火控系统、车际信息系统、通信系统和定位导航系统等各种数字化设备后,能够更好地融入数字化战场,实现与战场上的侦察、指挥、保障系统及其他作战平台的互联互通,大大增强了信息化作战能力美国陆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大显身手的主要装备,如M109A6“帕拉丁”155毫米自行榴弹炮、M270A1式227毫米多管火箭炮、“爱国者”先进性能-3(PAC-3)防空反导系统、M1A2/M1A2 SEP(“系统增强计划”)“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M2A3/M3A3“布雷德利”战车、AH-64D“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和M9装甲战斗工程车都是利用信息技术对现役装备进行信息化改造取得成功的典范,对其他国家陆军起到明显的导向作用俄罗斯陆军也非常重视使用信息技术改造现役装备。

俄为“旋风”等多管火箭炮和“姆斯塔”-S自行榴弹炮加装了先进的“成就”通用炮载自动化火控系统,还计划为它们配用“蜜蜂”-1无人侦察机,以加快“察打一体化武器系统”建设,大大提高信息化作战能力,争取尽快突破侦察和火控系统薄弱的瓶颈问题俄陆军射程为50~480千米(出口型为50~280千米)的“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拥有指挥和信息保障自动化系统,实现了杀伤兵器与侦察指挥系统的一体化,显著提高了俄陆军的威慑能力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成就”火控系统已实现了与“饲养园”、“卷心菜虫”-B和“车辆”-M等自动化射击指挥系统的信息融合,在实现炮兵装备信息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姆斯塔”-S式152毫米自行榴弹炮在安装了“成就”系统后可在任意阵地展开,行军战斗转换时间不超过3分钟,对计划外目标射击时从接收目标指示到开火不超过10~15秒T-72М1М和Т-80UМ2等最新改进型主战坦克除安装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外,还配备了激光测距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数字式保密传输设备,具备了全天时全天候作战能力以卡-50为基础改进的卡-52武装直升机安装了最先进的电子信息设备,不仅可全天候作战,而且能对敌方雷达的通信设施进行电子干扰。

英国陆军已通过加装未来火控系统等数字化设备将现役M270火箭炮改进成能发射制导火箭弹的M270B1火箭炮首门M270B1已于2007年正式列装,目前共装备了35门M270B1,而原型M270则陆续退役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使陆军装备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开始在初步实现平台数字化的基础上向C4ISR系统的数字化、一体化发展,美、英、法、日等发达国家采用先进技术发展一体化C4ISR系统取得了较大成功,俄罗斯也从实战中认识到尽快建立一体化C4ISR系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现役C4ISR系统中,美国陆军采用6.4版软件的陆军作战指挥系统(ABCS6.4)已于2004年5月实现了各分系统的互联互通ABCS6.4由陆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作战指挥系统等组成这些系统互有接口,共同构成陆军自上而下的作战指挥体系ABCS6.4不但对内实现了陆军内部诸兵种之间的互联互通,使陆军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实现了“横向一体化”,而且对外通过全球指挥控制系统实现了和美军其他军种及战区司令部的互联互通,共同构成了美军完整的一体化作战指挥控制体系到2009年年底,陆军现役师部和旅战斗队都已装备了ABCS6.4,初步实现了其1995年1月制定的“2010年实现全陆军数字化”的建设目标,使美国陆军基本具备了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

其他主要国家陆军也大都建成了各种级别的C4ISR系统,但陆军各兵种C4ISR系统之间以及与其他军兵种C4ISR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能力和美国相比尚有差距,英、法、日等国差距较小,俄、印等国差距较大但这些国家都看到了差距,并正在努力缩小差距在伊拉克战争大规模作战阶段,由于英国陆军装备的通信和指挥控制系统等信息系统相互之间以及与美军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差,导致其装甲车辆被美军误伤,促使英国陆军大力升级“弓箭手”通信系统的软件功能,并重视陆军网络化作战能力建设2009年11月,英国陆军对“弓箭手”系统的最新BCIP 5.4版软件进行定型试验,2010年对部队人员进行了使用训练,2011—2013年陆续列装BCIP 5.4“弓箭手”系统采用新型用户数据终端、改进型制图工具和自动化态势感知设备,增强了与盟军数字化系统的互操作能力2008年俄格战争促使俄陆军不断加快各兵种现役通信与指控自动化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改造步伐和“星座”-M新一代战术级自动化指挥系统的研制速度根据设计要求,“星座”-M系统将在陆军、空降兵和内卫军等师级作战部队中通用,可成倍提高指挥效率2010—2012年以来,“星座”-M系统已在西部军区第5摩步旅进行了多次测试和效能评估,总体性能基本相当于美国陆军战术互联网,但仍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还需要1~2年时间进一步提高系统可操作性、适用性、稳定性。

为与“星座”-M系统建设相配套,俄陆军从2011年开始为作战旅装备新型保密电台和其他现代化C4I装备,每个作战旅的C4I装备包括3000部保密电台、4000台计算机以及编码与传输设备,费用约为2.7亿美元经过进一步数字化改进的主战装备通过数据总线将武器系统传感器和电子设备联接成局部网络,对各种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和处理,然后使用车载联网计算机通过一体化C4ISR系统发送和接收战术态势信息,增强了陆军的态势感知和信息共享能力,提高了联合作战效能endprint各型装备形成优势互补在机动能力方面,轻型牵引装备、中型轮式装备和重型履带装备“各有千秋”诸如M270A1多管火箭炮、“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PzH2000自行榴弹炮、T-90主战坦克、“武士”步兵战车和“狼獾”冲击桥之类装备重型部队的重型履带装备,战略机动能力差,难以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在城市作战的战术机动性不如轮式装备但是,重型履带装备的越野机动能力强,加之具备良好的杀伤能力、防护能力和持续作战能力,所以仍是主要国家陆军应对多种战争不可或缺的主要装备,在应对大规模战争时尤其具有独特优势像“斯特赖克”系列装甲车、“恺撒”车载榴弹炮、G6-52L轮式榴弹炮之类装备中/轻型部队的中型轮式装备,具备很强的公路机动能力和战略机动能力,能够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反应,比较适合城市作战。

而诸如105毫米榴弹炮之类装备轻型部队的轻型牵引装备,虽然自身地面战术机动能力差,但其重量轻,具有很强的使用运输机空运的战略机动能力和使用直升机吊运的战术机动能力,尤其适合在履带装备和轮式装备难以发挥作用的山地作战中使用,在21世纪以来陆军装备轻型化发展中重新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在各主要国家陆军现役主要装备中,重型履带装备的数量虽然有所减少,但仍是陆军装备的主体(如美国陆军重型履带装备约占其现役主战平台的80%);轻型牵引装备和中型轮式装备则是不可或缺的补充力量,且中型轮式装备的数量近年来有较大增加三者之间形成优势互补,从而使陆军具备很强的适应各种作战样式的机动作战能力主战装备射程梯次搭配当今和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突出特点是信息主导、火力主战、联合制胜,火力打击装备仍是各国陆军的主要装备,且突击火力、压制火力和防空反导火力的射程都形成了近中远程梯次搭配,增强了陆军的火力打击能力在现役火力突击装备中,美国陆军M4/M4A1卡宾枪(有效射程400米)、M240B/G 7.62毫米通用机枪(有效射程1千米)、M2HB 12.7毫米重机枪(有效射程1.5千米)、Mk19-3式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有效射程1.6千米)、“布雷德利”步兵战车(25毫米火炮最大射程2.2千米)、“标枪”近程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射程50~2500米),“艾布拉姆斯”坦克(120毫米滑膛炮最大射程3.65千米)、“陶”中程车载式反坦克导弹射程(65~3750米)已形成了远中近程相结合的地面火力突击能力,它们和AH-64D/E武装直升机相结合,则使美国陆军具备了完善的空地一体火力突击能力。

在美国陆军现役压制武器中,105毫米榴弹炮最大射程14~19千米,155毫米榴弹炮最大射程24~40千米;多管火箭炮发射各型普通火箭弹最大射程32~57千米,发射制导火箭弹最大射程70千米,发射各型陆军战术导弹射程为25~300千米所以,美国陆军压制火力已经形成常规弹药、精确制导弹药相结合,远、中、近程相衔接的一体化火力体系,具备很强的常规火力压制能力和精确火力打击能力美国陆军现役“毒刺”、“复仇者”和“爱国者”已经形成了远、中、近程相结合,高、中、低空相匹配,既能防空又能反导的防空火力配系,能够防御距离0.2~160千米(PAC-3反导时最大拦截距离为50千米)、高度0~24千米(PAC-3反导时最大拦截高度为20千米)的各种空中目标,包括直升机、无人机、固定翼飞机、巡航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等计划于2013年年底实现低速初始生产的最新型PAC-3“导弹增强组件”(MSE)导弹,反导时与原型PAC-3导弹相比最大拦截高度提高50%,最大拦截距离提高100%,并增强了防御巡航导弹的能力,该项目在2014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获得5亿美元的采购预算随着最大拦截距离可达200千米、拦截高度为40~150千米的“萨德(”THAAD)系统的初始列装(首支齐装满员THAAD连于2012年3月7日宣布建成),美国陆军的对空防御范围进一步扩大,已具备对最大射程达3500千米的中程弹道导弹的实战拦截能力,并在2012年10月和2013年9月的拦截试验中取得成功。

因此,美国陆军现役主战装备火力已全面形成了远、中、近程相结合的火力配系,使陆军具备很强的火力突击能力、火力压制能力、精确打击能力和防空反导能力,并在陆军作战指挥系统的统一指挥协调下逐步形成了进攻、压制和防御一体化的火力体系俄、英、法、日等国陆军也具备较强的装甲突击能力、火力压制能力和防空反导能力,但与美国陆军相比精确打击能力较为薄弱,集进攻、压制和防御于一体的一体化火力体系尚不成熟或尚未形成印度陆军目前尚不具备精确打击能力,与形成一体化火力体系的距离则更为遥远精确制导弹药和弹道修正引信逐步列装打击精确化是陆军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立足的基础,精确制导弹药的发展和列装受到主要国家陆军的高度重视美国陆军目前已建成了由APMI精确制导迫击炮弹(最大射程6.3千米)、“神剑”精确制导炮弹(射程7.5~40千米)、M31制导火箭弹(射程15~70千米)、Block IA型整体战斗部陆军战术导弹(射程70~300千米)组成的间瞄火力精确打击体系,精度都在10米以内美国陆军最早研制成功的M30制导火箭弹也称制导火箭弹“增量”1,于2003年3月进行了小批量初始生产,但由于其子弹药的哑弹率无法降到国防部要求的1%以下,美国陆军决定不进行装备使用。

配用单一战斗部的M31制导火箭弹称为“增量”2,为满足伊拉克应急作战需求研制的“增量”2a采用双模(触发/延迟)引信,共生产约1200发,全部用于装备驻伊美军及盟军进行作战使用(2005年8月首次成功进行了作战使用);配用三模(触发/延迟/近炸)引信、具有弹道选择能力的“增量”2b已于2008年12月开始进行全速生产(目前仍在生产中),共有2500多发“增量”2b在“两场战争”进行了作战使用目前仍在研制中的替代战斗部(AWP)制导火箭弹称为“增量”3,将用于取代M30制导火箭弹配用的双用途改进型常规子弹药(DPICM)子母战斗部;“增量”3于2013年5月22日在白沙导弹靶场进行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