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 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如:螳螂扑蝉,黄雀在后;阳光下生长的小麦等) (2)生物能进行呼吸 (如:鲸在海中常产生雾状水柱)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如:人会出汗,每天要排尿)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如: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子会合拢) (5)生物能生长繁殖 (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如: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调查的方法步骤: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线路 → 调查 → 归类 → 整理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地球上所有的 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就叫生物圈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 生活 和 分布 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3.生态因素分为 非生物因素 和 生物因素 两类,前者主要包括 光、温度、水 ,后者主要包括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等 非生物因素:阳光、水、温度、土壤等生态因素 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互助、竞争生物因素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寄生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如:骆驼能在沙漠中生活,寒冷海域中海豹皮下脂肪很厚,骆驼刺根系发达,蚯蚓使土壤疏松 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等,都可以看座一个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成分: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常常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产者:绿色植物 生物部分 消费者:各种生物生态系统的成分 分解者: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土壤等●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例如:兔吃草,狐吃兔,写成:草 兔 狐●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营养级别越高,所含的有毒物质就越多●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人类的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及“地球之肺”之称▲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第二单元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如右图:(二)、使用显微镜1、取镜和安放(1)右手握住[ ]镜臂,左手托住 [ ]镜座(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 ]目镜 和 [ ]物镜2、对光(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距离)2)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 ]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3、观察(1)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 ]载物台上,用[ ]压片夹夹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2)顺时针转动[ ]粗准焦螺旋,是[ ]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避免镜筒下降过程中压坏标本)3)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有物像为止再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4、注意事项,如发现污物:(1)转动目镜和物镜,如果污物没有移动,则证明在标本上;如果标本在视野的右上方,则向右上方移动标本,使其移动到视野的正中;做完实验一定要对显微镜和标本进行清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从目镜上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 (三)、制作临时装片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七步骤:擦→滴→取→展→盖→滴→染)(1)用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 [擦](2)用滴管吸取清水,滴一滴在载玻片的中央 [滴](3)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小片内表皮细胞 [取](4)放在清水中,并展平[展](5)用镊子夹取盖玻片的一侧,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避免气泡的产生) [盖](6)用另一滴管吸取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滴)(7)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染标本全部。
[染]2、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装片 ((七步骤:擦→滴→刮→涂→盖→染→吸)(1)用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 (擦)(2)用滴管吸取生理盐水(0.9%),滴一滴在载玻片的中央 [滴](3)用消毒的牙签在漱完口的口腔内侧壁刮取上皮细胞 (刮)图(一)(4)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轻涂几下 (涂)(4)用镊子夹取盖玻片使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避免气泡的产生) (盖)(5)用另一滴管吸取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染)(6)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是染液浸染标本全部 (染色最深部位是细胞核)(吸) (四)、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1、 细胞的构成:(注意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差别)(1)图(一)是 细胞 [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 [ ]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 ]细胞核:遗传信息的储存场所[ ]细胞质:能缓缓流动,促进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叶绿体、线粒体在细胞质内[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①(2)图(二)是 细胞:[ ]细胞膜 [ ]细胞质 [ ]细胞核② ③植物、动物细胞的区别:(有的打“√”)细胞结构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细胞壁图(二)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 线粒体(五)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中的物质:无机物: 有机物: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植物细胞:叶绿体和线粒体 动物细胞:线粒体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遗传物质DNA,DNA携带着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生物体发育和遗传的遗传信息。
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第二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复习专题【基础知识】 1.生物体由小到大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有关(1)细胞生长:指新产生细胞吸收周围环境中营养物质,变成组成自身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过程,细胞不能无限制地长大2)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分裂过程中有染色体的变化)①过程:先细胞核分裂,接着是细胞质分裂,最后形成新细胞膜,植物还要形成细胞壁②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因此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③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在此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后形成形态、数量完全相同的两等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染色体数量变化的特点是:先加倍,后均分④结果: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3)细胞分化: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4)细胞生长侧重细胞体积变大,细胞分裂侧重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侧重形态、结构和功能改变2.组织(1)概念: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2)实例:动物的四类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分泌等功能)、肌肉组织(收缩和舒张功能)、神经组织(调节和控制作用)、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①肱三头肌 A.上皮组织 Ⅰ、支持、连接、保护和营养功能 ②皮肤 B.结缔组织 Ⅱ、产生和传导兴奋功能 ③胸骨 C.肌肉组织 Ⅲ、收缩、舒张等功能 ④大脑 D.神经组织 Ⅳ、保护、分泌等功能 植物的五类组织:分生组织(特点:细胞小、壁薄、核大、质浓,功能:细胞能分裂)、保护组织(功能:保护内部组织)、机械组织(支撑、保护作用)、输导组织(运输水分、无机盐、有机物)、营养组织(贮藏营养物质,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3.器官(1)概念: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
2)实例:动物的心脏、胃、大脑等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4.系统(1)概念:由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结构2)实例:动物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植物无系统层次)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 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小结: 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动物体: 细胞分化 受精卵 组织 器官 系统 完整的人体(细胞)分生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植物体: 细胞分化 营养器官:根、茎、叶 植受精卵 组织 器官 物(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