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最新高考语文阅读题精练 美与同情

xiao****197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7.50KB
约3页
文档ID:86081559
最新高考语文阅读题精练 美与同情_第1页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美与同情丰子恺世间的物有各种方面,各人所见的方面不同譬如一株树,在博物家,在园丁,在木匠,在画家,所见各人不同博物家见其性状,园丁见其生息,木匠见其材料,画家见其姿态但画家所见的,与前三者又根本不同前三者都有目的,都想起树的因果关系,画家只是欣赏目前的树的本身的姿态,而别无目的所以画家所见的方面,是美的世界,不是真善的世界美的世界中的价值标准,与真善的世界中全然不同,我们仅就事物的形状、色彩、姿态而欣赏,更不顾问其实用方面的价值了所以一枝枯木,一块怪石,在实用上全无价值,而在中国画家是很好的题材无名的野花,在诗人的眼中异常美丽故艺术家所见的世界,可说是一视同仁的世界,平等的世界艺术家的心,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诚的同情故普通世间的价值与阶级,入了画中便全部撤销了画家把自己的心移入于儿童的天真的姿态中而描写儿童,又同样地把自己的心移入乞丐的病苦的表情中而描写乞丐画家的心,必常与所描写的对象相共鸣共感,共悲共喜,共泣共笑;倘不具备这种深广的同情心,而徒事手指的刻划,决不能成为真的画家即使他能描画,所描的至多仅抵一幅照相画家须有这种深广的同情心,故大艺术家必是大人格者。

艺术家的同情心,不但及于同类的人物而已,又普遍地及于一切生物、无生物;犬马花草,在美的世界中均是有灵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了诗人常常听见了规的啼血,秋虫的促织,看见桃花的笑东风,蝴蝶的送春归;用实用的头脑看来,这些都是诗人的疯话其实我们倘能身入美的世界中,而推广其同情心,及于万物,就能切实地感到这些情景了画家与诗人是同样的,不过画家注重其形式姿态的方面而已 我们画家描一个花瓶,必其心移入于花瓶中,自己化作花瓶,体得花瓶的力,方能表现花瓶的精神我们的心要能与朝阳的光芒一同放射,方能描写朝阳;能与海波的曲线一同跳舞,方能描写海波这正是“物我一体”的境涯,万物皆备于艺术家的心中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赞美儿童了因为儿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 且其同情不但及于人类,又自然地及于猫犬、花草、鸟蝶、鱼虫、玩具等一切事物,他们认真地对猫犬说话,认真地和花接吻,认真地和人像(doll)玩耍,其心比艺术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们往往能注意大人们所不能注意的事,发现大人们所不能发见的点所以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换言之,即人类本来是艺术的,本来是富于同情的只因长大起来受了世智的压迫,把这点心灵阻碍或销磨了惟有聪明的人,能不屈不挠,外部即使饱受压迫,而内部仍旧保藏着这点可贵的心。

这种人就是艺术家西洋艺术论者论艺术的心理,有“感情移入”之说所谓感情移入,就是说我们对于美的自然或艺术品,能把自己的感情移入于其中,没入于其中,与之共鸣共感,这时候就经验到美的滋味我们又可知这种自我没入的行为,在儿童的生活中为最多他们往往把兴趣深深地没入在游戏中,而忘却自身的饥寒与疲劳《圣经》中说:“你们不象小孩子,便不得进入天国小孩子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我们的黄金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我们可以因了艺术的修养而重新面见这幸福、仁爱而和平的世界1929年9月8日(节选正《静观人生》湖南文艺出版社)18.文章第二段说:“画家所见的,与前三者又根本不同那么,画家所见应是什么,“前三者”所见又都是什么呢?(4分)答:画家所见应是 ; “前三者”所见都是 19.为什么说,画家要画好一个花瓶,必“自己化作花瓶”呢?作者借此想表达一个怎样的思想?(4分) 答: ; 。

20.末了两段作者花了较大篇幅来“赞美儿童”请选择两个角度,简析作者这样构思匠心所在4分) 答: 21.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文15分) (1)简析《美与同情》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2)谈谈《美与同情》中作者的一个观点18.美的世界(或:一视同仁的、平等的世界)/真善的世界(或:实用方面的价值)19.将同情心移入于花瓶,才能表现花瓶的精神,也才能画好花瓶/艺术家眼里的美的世界,万物均应是有灵魂、能泣能笑的活物或:艺术家同情心移入于花瓶,这正是“物我一体”的境界或:万物皆备于艺术家的心中20.答案参考:匠心所在主要有三点:一是比较巧用,不着痕迹地比较出儿童与艺术家的同情所及相同,借以指出艺术家保藏着儿童的同情心;二是观点浅出,贴近生活,用儿童的兴趣没入游戏,来作“人类本来是艺术的”注脚;三是思想有自,生动形象地再现儿童的“同情”,使得“重新面见这幸福、仁爱而和平的世界”的思想水到渠成。

/答案提示:以上从三个角度尝度作答,仅供参考作者的匠心在于,他试图贴近生活,平易、生动地解释他的文艺观:艺术家所见是美的、平等的、并且都被予以了同情的世界没有“同情”,即没有“感情移入”,则难有审美在作者看来,儿童与艺术家的审美情趣,有太多的相似也就是说,儿童与艺术家的同情所及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人类本来是艺术的,艺术家的同情不过是儿童同情的保藏换言之,能保藏着儿童同情心的才能做艺术家因而,用儿童的同情来作比较是顺利成章/解题建议:可有多个角度,如文思缜密,文脉清晰;贴近生活,类比妥贴;举例浅近,释理自然等21.答题要点:(1)本题所答,首先要找准文章的主题思想,其次可围绕主题及其表现作简要评析丰子恺在这篇节选文字里,主要表达了他的一个艺术观:艺术家所见的世界是一视同仁的、平等的世界;艺术家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诚的同情2)本题所议应是《美与同情》一文确有的观点其观点有:艺术家所见的世界,是平等的世界;艺术家须有深广的同情心;万物皆备于艺术家的心中;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等等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分析作答即可/两答均应结合原文作赏析,做到观点正确,内容集中,语言流畅,议论得体,结构合理,卷面工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