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明清青花瓷官窑和民窑特点对比分析并鉴定鉴别真伪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0.61KB
约5页
文档ID:281988297
明清青花瓷官窑和民窑特点对比分析并鉴定鉴别真伪_第1页
1/5

    明清青花瓷官窑和民窑特点对比分析并鉴定鉴别真伪    青花瓷是采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罩以透明釉,在1300度高温炉火烧成明代青花官窑瓷器,造型浑厚古朴,釉质肥厚滋润,纹饰布局严谨,画法豪放洒脱为基本特征为了论述方便,我把明代分成早、中、晚三个时期一. 明代早期: 洪武、建文、永乐、宣德以永、宣瓷为代表1. 洪武官窑: 洪武(1368—1398)计31年传世品不多,主要特征如下: 胎质洁白,较为粗松,有不规则的气孔或开片;底足修削规整,圈足内墙为离心切削,外墙向内重刀斜削,少有塌底现象,薄底大盘有塌底现象玉壶春瓶则颈短腹粗,圈足增大绘画工整有余,而变化不多回纹以正反两个一组,蕉叶纹以中径留白, 叶脉细如鱼骨, 轮廓线复笔加粗; 扁菊纹: 花型随圆, 花蕊双构画斜格, 里层线描, 外层填色; 缠枝莲纹: 麦粒状花瓣, 花叶瘦劲; 牡丹纹: 花瓣内填色, 外加单线勾边钴料以国产料为主,淘炼不精发色谈蓝清丽有层次,无晕散;或淡兰中深兰色斑,有少量晕散;或者呈苏麻离青,有黑色铁锈斑,釉层肥厚,滋润平滑;较少有开片;无釉砂底多刷有一层红浆色为洪武特有2. 洪武民窑: 以日常生活用瓷为主, 早期瓷化程度差,中后期瓷化程度好。

圈足由小到大;足壁由厚到薄;挖足由浅到深;足壁切削由斜到直,由轻到重;足心多留有乳突;底部均不施釉;内墙外撇,外墙内收画法以一笔点划;以圆弧形线条居多;釉质肥厚,以淡卵青为主,少有缩釉现象3. 建文朝仅4年(1399—1402)无官窑传世,民窑面目不清4. 永乐朝22年(1403—1424),官窑胎体细薄,造型规整,制作精湛轻盈,器内外修削平整光滑;典型特征是挖足精细讲究;露胎处多有火石红碗类圈足以挖足过肩为典型画法以双勾填色为主,线条纤细而清晰;并留有深浅不一笔痕; 牡丹纹: 花大叶小, 双勾填色, 花瓣层次渐少, 较少留白; 缠枝莲纹: 花大叶小, 花朵状如火珠, 勾边不留白; 蕉叶纹: 中径线条较粗, 叶呈细长三角形, 叶周锯齿较粗, 单线勾成;早期青花以国产料为主,发色兰中泛紫无黑斑;中晚期以苏麻离青钴料为主,呈色以纯正宝石兰,有下凹的黑铁斑,并有晕散;器物口沿锋利;釉色白中泛青,釉层肥厚莹润帝王年号始于此;多为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有刻,印两种起笔尖细,笔道浑厚圆润;结构紧凑5. 永乐民窑: 胎色白净,瓷化程度好,圈足较深,内壁旋削平净;足端露胎处平切,砂底为多;发色以靛青为主,有黑竭色斑点并有晕散;釉色白中泛青;釉面滋润,玉质感强;有细桔皮纹及缩釉现象。

民窑缠枝莲: 花心为螺旋状, 轮廓出脊; 牡丹纹: 有元代风格, 花下部两侧各飘出二,三片尖状花托;6. 洪熙朝不满一年,而无考7. 宣德朝历时10年(1426—1436),是明代青花瓷顶峰;制造工艺先进,纹饰精美;品种繁多,产量非常大器物口沿浑圆,胎体匀称;造型端庄优雅;胎质洁白细致,以釉底为主,挖足更为讲究;有台阶式底,砂平底宽圈足,带有火石红,有的涂浅红色护胎汁;还有直墙圈足;外墙内收圈足及外直墙内斜坡足等绘画纹饰粗重豪放,一反永乐时纤细风格;细小纹饰一笔勾成;成块面大先勾勒后填色,并留有笔痕; 缠枝莲: 花大叶大, 叶形近似三角形, 卷曲婀娜, 双勾平涂, 随圆形花, 二层三层双勾平涂叶片之间留白; 海水纹: 海浪卷起状如佛手, 在佛手中包有螺旋状水涡; 松竹梅纹: 松针为球状, 竹叶多五枝一组, 梅花外圈加染青料用进口钴料为主,发色兰中发绿;浓艳欲滴;有黑竭色结晶斑;也有用国产料及进口料与国产料配合使用釉面肥润,玉质感强,并有明显桔皮纹,气泡较多;另一特点: 釉质内外有别,器身与底足釉也不一样年号款有书写及刻款两种,有6字及4字款;有楷书及篆字两种8. 宣德民窑: 以日用品为主,胎土精细,白中泛灰,底足多为无釉砂底,手感平滑,不象洪武期有毛刺扎手之感。

绘画流畅, 缠枝莲: 花心排列整齐, 花辨粗如麦粒, 花叶为飞鸟状; 松针细长随圆, 梅花较大, 竹叶写实;民窑器物无年号,题写年号多为明中期及清代仿品二. 明代中期产品鉴定要点: 中期有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以成化为代表1. 正统朝计14年(1436—1449),官窑绝无仅有, 有的书上称为空白期2. 正统民窑: 以国产钴料为主,胎质细白,挖足多不过肩,釉层细薄,纹饰工整细致;发色浓郁泛蓝,有结晶斑;釉色光亮透明,有细小桔皮纹,有缩釉现象;不见有年号款器物3. 景泰朝计8年(1450—1457),不见有年号款器物(有的书上也称为空白期),胎质较粗,底足垂直,足深大于或小于足高;纹饰笔法流畅,以国产钴料为主;有浓淡之分;釉层较厚;少量器物有开片4. 天顺朝共计8年(1457—1464),与正统同为一个皇帝;署有年号款官窑不曾见(称空白期);有“天顺年”3字款及“天顺七年”4字款民窑器物传世5. 成化朝历时23年(1465—1487年),是永宣后第二次制瓷高峰器型丰富,造型轻盈俊秀;大型器物少见, 俗称成化无大器; 胎土洁白细腻,胎体呈半透明;胎壁修削十分细薄;底足挖削精细;大多数底施釉,无釉砂底有饭烧焦状,俗称“糊米底”。

纹饰以勾勒填色为主,线条细硬而流畅;填色时一笔填满;与永宣时小笔触填色不同; 松竹椭圆, 中心点染, 竹枚劲挺, 梅朵较大, 多有山洞或灵芝及地面场景相配; 折枚花果: 花朵硕大, 叶片细长, 外廓重笔涂染, 内用细笔勾叶脉; 牡丹纹: 花头扁圆丰满, 勾轮廓填色, 枝叶疏朗; 花鸟: 多与梵文, 藏文配合使用;早期用进口料,发色浓艳有铁绣斑;中后期用国产料(平等青), 发色淡雅,以此为代表色; 也有发色深兰泛紫或偏黑; 釉层肥厚,有小而密集气泡;玉质感强年款以6字楷书双行为主,色泽浓重,中锋运笔,苍劲有力成化民窑: 胎土白净细腻,瓷化程度高;胎体细薄规整;挖足精细往往过肩;纹饰以勾勒点染和单线平涂为主,先用较深色勾轮廓,后用较浅色渲染; 花卉: 大多根, 径, 花, 叶齐全; 莲花, 勾勒平涂, 花叶之上多饰以莲实; 松竹梅纹: 梅枝主杆双勾, 梅朵较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