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京市高考语文三轮冲刺重点篇目回顾11气贯千古的序文-《滕王阁序》析读学案(无答案)资料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6.03KB
约3页
文档ID:53944426
北京市高考语文三轮冲刺重点篇目回顾11气贯千古的序文-《滕王阁序》析读学案(无答案)资料_第1页
1/3

1 气贯千古的序文——《滕王阁序》析读一、导入——由李白的烦恼说起外国人很愿意到中国来旅游,因为中国有着灿烂的文明而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名胜古迹来传承的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建筑,但就楼台殿阁来说,一般人都熟知岳阳楼、黄鹤楼他们为什么而闻名遐迩呢,很大的原因是有著名的诗文记述过,从而使这些建筑获得了艺术的生命范仲淹写《岳阳楼记》,岳阳楼成名崔颢写《黄鹤楼》,黄鹤楼成名今天我们来谈谈另一个建筑——滕王阁二、分析课文——《滕王阁序》的“三气”(一)有才气1. 才思敏捷先说才气《滕》之所以有才气,首先王勃是个才子王勃只活了二十六七岁,但他活着时就大名远扬了我们今天写作文之前要打“腹稿”,这个典故就来自王勃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石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王勃可以说是天生异禀,才华横溢《滕》的写作,就是在一刹那之间完成的就拿本文来说相传都督阎某举办饮宴,本拟让子婿孟学士作序,并早经宿构,谦让众宾,王勃不知推辞,惹得主人大怒,拂衣而去后来听说写出“落霞”两句,阎某矍然而起,说:“此真天才,当垂不朽也2. 学识渊博一个人再天纵英才,也需要后天的学习大量典故的运用,就是王勃才气的第二个表现。

以我的判断,《滕》是中学课文中课下注释最多的一篇,注释的文字是正文的好几倍之多书下的注释,我们不再多说,我们还可以再找出书下注释没有的用典: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词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后喻词采飞扬——《西京杂记》董仲舒是谁?大家都不陌生,这是西汉时期最著名的大儒,是把中国儒学变成统治思想的奠基人扬雄是谁,是东汉最著名的大文豪、辞赋家杜甫有诗:“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杜甫是我们公认的大诗人,那么被他推崇的扬雄的水平就不必多说了2 王勃暗用了董仲舒、扬雄的典故,这用在赞美孟学士是文坛领袖的句子上,无疑是含蓄但有力度的所以说,用典不等于有才,但用了很多典故,还没有掉书袋的弊病,很恰当,有表现力,这就是大才子了3. 突破文体拘束《滕》用的是骈文的形式骈文也称“四六文”,或四字句,或六字句,字数有严格要求我们知道,如果写律诗或绝句的话,字数还少一些,相对还容易一些但以文章的长度却以诗句的要求来写作品,那难度就太大了因为很多内容用诗句是不容易表达的《归去来兮辞》也基本是一首长诗,但陶渊明还是增加了一个散文性质的小序来说明时间地点事件等内容。

王勃却不用小序,因为《滕王阁序》本身就是一篇长序他敢用骈文的形式,洋洋洒洒写出这么长的文字,没有压倒古今的才气,肯定是写不出的二)有大气1. 气势恢宏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解析】我们可能会这样解读——有的关注写作视角的变化:作者视角变化极快,登临滕王阁,先目光上移,顺着绿树山峦,仰望到天空;再站在目光下移,如临深渊,看不清地面有的关注色彩的搭配:耸翠,满眼的碧绿,映衬在蓝天白云之间;流丹,明艳的朱红,在翠绿中更加鲜艳红绿相配,一片灿然王勃的这四句,气势宏伟,上天入地,大开大合天地仿佛都在他的胸中,他的笔下2. 思维开阔《滕》不但气势恢宏,王勃的大气还表现在思维开阔上写滕王阁,王勃不仅仅是写眼前之景,更有大胆的联想与想象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渔舟一句,是眼前之景,而雁阵一句,则是思接千里之外了王勃在渔舟晚唱的歌声里,他的魂魄已经漂泊到了衡阳,去嗅嗅那里的寒气,去听听那里的雁鸣王勃的思维,不仅仅是对景物有着开阔的联想,他还由眼前的宴会,联想到了历史上最著名的宴会3. 意境高远大气的表现,还在意境高远上这里我们不得不谈谈全文最著名的一句了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先说说这两句的外在一、对仗工整,且当句对上句的“落霞”、“孤鹜”与下句的“秋水”、“长天”都是名词性短语,对仗考究句中自对”:“落霞”可对“孤鹜”,“秋水”正对“长天”我们当然可以说,唐诗里比得上这样工整的诗句多得是,但是我们要注意:一,王勃是现场完成,几乎没有时间做更多的思考二,王勃是初唐诗人,律诗、绝句这种对仗工整的“近体诗”还并未完全成熟,如果你要用杜甫的律诗来相比拼(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那既无可比性,也不公平二、动感与沉静并存上句写动,霞、鹜“齐飞”视线随景而动,把落霞写活,突出景物神韵;下句写静,水、天“一色”侧重于内心因景而静,突出观景之人气韵三、色彩亦真亦幻,难以描摹落霞,明丽灿烂中,却因孤鹜的那几个小黑点透出了阴沉;秋水似蓝非绿,与天相接,不辨哪里是天,哪里是水三)有勇气最后谈谈勇气其实,王勃仅仅靠对滕王阁进行景物、事件的描摹,已经可以雄视百代了,但王勃还觉得不够过瘾,自己一定要做到前台,借阎都督的酒浇自己胸中的块垒纵观全文,有四个字是王勃情绪的转折点:兴尽悲来什么兴呢?四美具,二难并:秋高气爽,登临滕王阁,览尽天地间大美,贤嘉宾,高朋满座,可谓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样样都有,一应俱全。

但老子说:物壮必老事情达到极点,便向相反的方面滑落三、小结——老羊曰人人可能都会登高临远,但只有王勃的那只凌云健笔能写出《滕王阁序》;人人可能都会失意迷惘,但只有超级自信之人方能穷且益坚不坠青云读王勃的文章,我们的灵魂出离了自己的躯体,踏入到一个烟波浩渺大气磅礴的生命境界这就是我们喜欢《滕王阁序》的理由。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