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考点展示]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核心考点一 我国的分配制度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具体形式类别 对应形式按劳分配 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的收入 按劳动要素分配 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按资本要素分配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按技术要素分配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 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提醒 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个体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私企外企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金收入而言的。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非劳动收入:按资本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风险收入,如红利。剥削收入:私营企业主和外资经济中的资本家获取的剩余价值。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养老金等 、工资性收入。3.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命题点 1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典例 1 (2010·安徽高考)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 36 000 元,奖金 8 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 5 000 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 15 000 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 6 000 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44 000 元 26 000 元 B.36 000 元 19 000 元C.49 000 元 21 000 元 D.44 000 元 11 000 元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对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解与应用。李某作为国有企业工程师,其工资、奖金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共 44 000 元;个人专利转让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技术要素分配,房租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土地要素分配,共 11 000 元;妻子作为个体老 板,其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故 D 项正确。命题点 2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典例 2 (2009·宁夏高考)某科技企业除对科技人员支付工资外,还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励方式,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这说明 ( )①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②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③ 科 技 人 员 的 脑 力 劳 动 能 创 造 更 大 的 价 值 ④ 科 技 人 员 的 收 入 取 决 于 科 技 成 果 的 使 用 价 值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按生产要素分配能拉开收入差距,①错误;以科技成果入股,则该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其科技成果创造的价值,④错误。除工资外, “采取科技成果入股方式”,是对分配关系的调整,由此“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企业效益不断提高”,正说明这种调整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也说明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创造了更大价值,②③当选。1. 下 面 内 容 为 甲 乙 两 位 同 学 对 我 国 实 行 按 劳 分 配 前 提 和 原 因 的 辩 论 , 其 中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①我国现实的生产力状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③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本原因 ④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④答案 A解析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故②正确;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④正确。2.在市场经济大潮下,老王从开始给私营企业老板打工,到给自己打工,最后大量雇佣别人打工,其主要收入分配方式变化的顺序是 ( )A.按资本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B.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C.按劳动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D.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答案 C核心考点二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1.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体现(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2)与公平背道而驰的两种分配不公:平均主义和收入差距过分悬殊。2.为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1)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3)公平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实现共同富裕要求防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3.怎样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制度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具体做法: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重要举措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4.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 平 效 率含义不同相对平等,收入差距不能过大(不能出现两极分化或者平均主义)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矛盾性 强调产品的分配和使用 强调生产和财富的增加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如何协调二者关系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命题点 1 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典例 3 (2011·江苏高考)下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 x 代表收入差距,纵轴 y代表效率,原点 O 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 )①在 x1 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解析 在 x1 之前,收入差距拉大,效率提高;x1 之后,收入差距拉大,效率降低。因此,②④正确。 ①说法错误;③片面夸大了收入差距的作用。命题点 2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典例 4 (2012·江苏高考)如下图所示,有利于实现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措施是 ( )①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 ②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③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 ④逐步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由“转变” 可以看出,社会结构的转变说明分配更加公平,②③符合题意,B 项入选。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不一定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①错误;社会公共物品供给的增加起不到缩小收入差距的效果,④错误。典例 5 (2012·新课标全国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1978 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 568.9 亿元,2009年达到 40 288.2 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 1978 年的 615 元增加到 2009 年的 32 736 元。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2009 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 GDP 的 25%,世界平均为 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 21%,世界平均为 50%。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 1、图 2 所示。图 1 图 2——摘编自 2011 年 3 月 7 日《经济观察报》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答案 (1)问题: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 GDP 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占比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占比呈增加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2)对策: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和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公平。解析 学生对我国最低工资与世界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对我国政府、企业、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横向、纵向比较,就可以轻松回答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配政策、财政、税收等写出解决收入分配中的问题的对策即可。易错点 1 对我国现阶段各种收入分配方式认识不清提醒 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方式主要有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与个体经济相适应)、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有资本要素、劳动要素、技术要素、土地要素等)。矫正训练 1 某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技术员王某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按股分红得 3 000 元,他还将自己的专利技术投入公司入股,年终又获得 17 000 元,全年他共得工资 36 000 元,岗位津贴 960 元,奖金 12 800 元。在王某一年的所得中,属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别是 ( )A.29 760 元 17 000 元 B.49 760 元 20 000 元C.48 800 元 20 000 元 D.44 260 元 3 000 元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的收入应该是在公有制经济的前提下的工资、奖金等收入,应该是 36 000+12 800+960=49 760 元,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是 3 000+17 000=20 000 元。答案选 B。易错点 2 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收入,非劳动收入就是剥削收入提醒 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所得,所以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非劳动收入有合法收入和非法收入,国家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矫正训练 2 甲在国有企业工作,年薪 4 万元;甲利用空闲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 1万元;甲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 1 万元;甲出租住房,年收入 1 万元。甲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 )A.4 万元 B.5 万元 C.6 万元 D.7 万元答案 B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