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方专题:四川地方史[课件]

jiups****uk12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09MB
约31页
文档ID:45397492
地方专题:四川地方史[课件]_第1页
1/31

四川地方史一、追根溯源话巴蜀——古代四川1.先秦时期:(1)20世纪80年代,四川广汉三星堆考古发现了相当于商朝时期的大型青铜像等2)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从此成为“天府之国”都江堰水利工程主体部分包括都江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具有防洪、灌溉之功能3)春秋战国、秦汉时的四川井盐4)四川成都出土战国时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2.秦汉时期:(1)汉朝,西南地区分布着数十个少数民族,主要有夜郎等,称为“西南夷”,汉武帝时设郡,汉武帝赐予滇池地区的滇王“滇王之印”,改变了各自为政的弊端,有利于当地社会的发展西汉末年,夷人起兵反抗东汉初,西南夷重新并入汉朝版图2)西汉的赋,气势恢宏,篇幅一般较长,代表作有司马相如(四川成都人)的《子虚赋》《上林赋》等3)两汉冶铜场和铸铜作坊遍及全国,著名的有广汉、蜀郡等成都盐铁也很有名4)南方“丝绸之路”在西汉时已形成,起于成都龚奇柱主编,《中国历史》)3.魏晋时期:(1)三国时,刘备出兵入蜀,占领益州,控制了西南的一些地区,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丞相诸葛亮辅政,在西南地区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和睦少数民族的措施,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

263年蜀国被魏国所灭2)蜀汉产蜀锦,行销魏、吴3)成都平原成为当时重要的产粮区4)魏晋南北朝,益州等地商贸较盛4.唐朝时期:(1)唐朝,长江流域的商业城市,以扬州、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成都物产富饶,当时的谚语称“扬一益二”,就说明成都工商业地位的重要2)安史之乱中,唐玄宗逃往成都3)黄巢率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唐僖宗逃往成都4)唐诗中,陈子昂(四川射洪人)是初唐诗歌革新的先驱,“诗仙”李白(四川江油人)、“诗圣”杜甫(曾居成都草堂)的成就最高5.宋元时期:(1)五代十国,907年,王建建立前蜀,934年,孟知祥建立后蜀,其子孟昶在950年命人在成都广种芙蓉树,九月花开,艳丽无比,故成都又名蓉城蜀绣等丝织品驰名全国,成都、金陵是最大的印刷业中心2)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成渝地区的行政管理加强,元政府在四川地区设立了行省北宋时,四川是两大丝织业中心之一,在四川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3)北宋文学家苏轼(四川眉山人)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苏轼的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4)南宋诗人陆游(曾在四川任职),他主张抗金,既有感慨国事的豪放之作,也有婉丽飘逸之作,如《钗头凤》。

6.明清时期:(1)成都是著名茶叶集散地2)明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沿袭元朝的统治办法,实行土司制度明永乐年间,平定西南地区两个宣慰司叛乱,改设贵州布政使司,取消土司衙门,改由朝廷派遣流官直接统治,称为“改土归流”,明朝实行改土归流地区有限,西南大部分地区仍然实行土司制度3)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建立大西农民政权,1644年,在成都称帝二、风云变幻潮来急——近代四川1.列强侵略:(1)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将重庆列为通商口岸,这是西方侵略者深入西南内地的表现2)北伐战争开始以后,英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革命,1926年英国在四川万县制造了“万县惨案”2.各阶层的救亡图存:(1)农民阶级:天京变乱后,石达开率领精锐部队出走后来,石达开在四川大渡河陷入清兵包围,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敌人杀害2)资产阶级①1898年,在保国会影响下,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相继成立,维新变法浪潮激荡全国戊戌政变中,谭嗣同、杨锐(四川绵竹人)、林旭、刘光第(四川富顺人)、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于菜市口刑场,史称“戊戌六君子”②邹容著《革命军》,提出要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同盟会成立时,重庆为支部,成都为分会所在地。

③20世纪初:在收回铁路利权斗争中,四川人民奋起揭露清政府出卖川汉铁路的罪行,并形成规模巨大的保路运动武昌起义胜利后,四川也宣布独立④1915年底,蔡锷等组织护国军向四川、贵州和两广进军,有力地打击了北洋军阀,促使袁世凯下台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①南昌起义及转战湘南到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涉及朱德、刘伯承、陈毅等川籍将领1929年至1932年间,邓小平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②长征途中,毛泽东领导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川贵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渡过金沙江(云川间),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川内),翻越冰封雪盖的夹金山(川内),穿过杳无人烟的大草地(川内),进入甘肃、陕西长征途中途经四川(从四渡赤水河开始),整个长征在四川停留时间最长,大多数重大的军事行动都在四川展开,胜利完成了红军战略转移③抗战中,四川(含重庆)先后接纳和安置了国民政府和各类机关约57个,迁川工矿企业约700家,高校48所,随行人员近4万人,至于难民多得无法统计;当时四川人口约7 000万,八年抗战共征兵近300万人,为全国各省之冠据国民政府的统计,抗战中川军伤亡人数为全国的1/5……八年抗战,国家总支出1.4万多亿元(法币),四川负担了1/3,还不包括四川抗日献金运动募捐的5亿。

④抗战胜利后初期,为争取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使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三、开天辟地起宏图——现代四川1.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与曲折:(1)新中国成立后,在成渝经济区内的少数民族聚居地逐步建立起了自治州和自治县根据少数民族的意愿,实行了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1958年后,居住在成渝地区的藏、彝、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先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2)“一五”计划时期:四川地区有了第一条铁路——宝成铁路,并修筑了雅安到拉萨的“康藏公路”(今川藏公路的主要部分),沟通了西藏与各地的联系3)全面建设时期:1964年开始修筑成昆铁路,1966年主体工程基本完成,1970年7月1日建成通车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建立,“三线建设”开始,大量的军事工业、重工业在四川开工建设4)“文化大革命”中的“刘、邓司令部”、邓小平的全面整顿、陈毅等的抗争2.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1)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四川、安徽地区首先实行“放宽政策”“休养生息”的方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取得很好的效果,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2)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首的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和“一国两制”方针3)西部大开发:青藏铁路的战略意义,西气东输打造中国能源输送大动脉等1.史书书称乐乐山“山川秀发发,商贾贾喧阗阗”乐乐山”曾名南安县县(秦朝)、犍为为郡(汉汉朝)、嘉定路(元朝),明朝设设嘉定州和沐川司,清朝升嘉定州为为嘉定府并置乐乐山县县,“乐乐山”之名沿用至今乐乐山”名称的演变变不能说说明 ( )A.秦汉汉在乐乐山推行了郡县县制B.元朝嘉定路隶属四川行省C.明朝废废除了西南的土司制D.中央集权权不断加强的趋势趋势【解析】选C由材料中秦朝、汉朝、元朝及明清时期对乐山的管辖可知A、D正确,B符合史实;由“明朝设嘉定州和沐川司”可知C表述不正确,故C符合题意2.四川不少地区过过去都有举办举办 “牛王会”的风风俗崇州农户农户要给给牛喂汤圆汤圆 ,简简阳农户农户 要给给牛披红红戴花,雅安农户农户 要给给牛王菩萨萨祝寿……这这反映了 ( )A.四川地区农农民生活富庶、安定B.迷信思想借民间习间习 俗广泛传传播C.牛耕在农业农业 生产产中占重要地位D.川西地区小农经济农经济 的生产产特点【解析】选C。

材料中反映了对牛的自然崇拜,这反映出牛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故选C3.右图是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大型青铜立人像,连座通高2.62米,重180多千克,距今已有3 000多年迄今为止,在国内出土的商周文物中,形体如此高大,制作如此精美,尚属首例,因此被誉为“东方巨人”它的出土,不能印证的观点是 ( )A.中国的青铜文明历史悠久B.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精湛C.中国的青铜文明以安阳为中心向四周传播D.中国的青铜文明不仅只存在于黄河流域【解析】选C该青铜文物出土于长江流域,工艺精湛,说明中国的青铜文明历史悠久,并且看出青铜文明不仅存在于黄河流域,安阳位于黄河流域4.据道光七年版《(四川)南江县县志·棉布谣谣》:乾隆时时“大妇妇弓弹弹中妇绩妇绩 ,绿鬓绿鬓 小妇妇当窗织织,莫辞劳劳,吴中贾贾来价正高”歌谣谣反映的社会现现象不包括 ( )A.四川地区家庭手工业业生产产状况B.四川地区纺织纺织 品远销远销 江浙地区C.四川地区资资本主义经济义经济 很发发达D.四川地区商品经济经济 的发发展状况【解析】选C大妇弓弹中妇绩,绿鬓小妇当窗织”体现的是家庭手工业生产,但其并不是为了自身消费,而是商品生产,从“吴中贾来价正高”可说明四川地区纺织品远销江浙地区,A、B、D可以从题干中反映出来,排除;本题并未反映雇佣关系,C符合题意。

5.“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四川籍英烈简表:姓名生卒家庭背景事迹秦炳1883- 1911年四川广安县县花 桥桥人,世代行医 ,家庭富裕1906年,胸怀怀壮志的秦炳投考 了四川陆军陆军 速成学堂弁目队队 ,学习军习军 事;东东渡日本,学习习 军军事;后在四川郫县县高等小学 堂任教;黄花岗岗起义义中壮烈 牺牺牲,时时年28岁岁喻喻 培 伦伦1886- 1911年四川省内江县县( 今内江市东兴东兴 区)文英街人, 日本千叶医学 院学生早年留学日本;1907年参加了 孙孙中山领导领导 的同盟会;1911 年4月27日在广州起义义中英勇 献身,时时年26岁岁,成为为著名的 黄花岗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分析上表,就其史料价值值而言,不能佐证证的是 ( )A.知识识青年为资产阶级为资产阶级 革命事业贡业贡 献力量B.革命者都出过过国并受过过良好的近代教育C.资产阶级资产阶级 革命思想为为部分知识识青年所接受D.20世纪纪初四川近代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发展【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可知,秦炳和喻培伦都是爱国知识青年,他们接受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为革命事业作出重要贡献,故A、C正确从秦炳“投考了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弁目队,学习军事”等信息可知D正确。

B中“都出过国并受过良好的近代教育”表述过于绝对,故不正确,符合题意6.右图是刊登在《四川农民报》上的一则新闻,若用于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重要的原始资料B.它是虚假的人造史料C.它没有任何史料价值D.反映当时农业实际状况【解析】选A结合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该则新闻并没有反映当时农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但是它对研究当时中国的农业政策和发展有重要的价值,是重要的原始资料7.阅读阅读 材料并回答问题问题 :材料一 于蜀,蜀守冰凿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则用溉溉浸,百姓飨飨其利——《史记记·河渠书书》材料二 读读《四川金堂县农县农 民在分配土地》图图材料三 (20世纪纪)70年代后期,安徽、四川的一些地方实实行包干到组组、包干到户户,调动调动 了农农民的积积极性,受到农农民的普遍欢欢迎——李力安等《光辉辉的七十年》(1)据材料一,说说明材料中“渠”的作用有哪些2)据材料二,说说明当时时开展的运动动有何作用3)据材料三说说明“包干到组组、包干到户户”的办办法在全国推广的影响4)结结合上述材料,说说明四川发发展农业应农业应 注意哪些问题问题 。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中的“蜀守冰”,可以判断此水利工程为都江堰,结合所学回答其作用;第(2)题,结合所学可知图片中的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结合所学回答作用;第(3)题实际上回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第(4)题,综合三则材料,分析其涉及的有关农业问题的角度,概括得出答案:(1)避水灾、运输和灌溉2)彻底废除了延续数千年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